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过海隧道巴士104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过海隧道巴士104线是香港的一条日间过海隧道巴士路线,来往坚尼地城及白田邨,由城巴及九巴营运。
Remove ads
历史
- 1973年1月28日:路线开办,由九巴和中巴合营,来往白田及石塘咀。
- 1974年3月1日:石塘咀总站延长至西环山市街路边。
- 1978年9月25日:路线由西环延长至坚尼地城。当年全程车费为$1。
- 1985年11月20日:往白田方向绕经轩尼诗道、分域街及骆克道,以配合区内道路工程。措施于1980年代末期改为正规路线。
- 1988年10月8日:因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启用,当局推行《湾仔北部巴士改道计划》,往九龙方向改经鸿兴道前往红隧,不经告士打道。
- 1990年2月26日:平日早上繁忙时间增设特别班次,泽安邨→中环。
- 1992年8月9日:九巴增派空调巴士行走。
- 1997年12月1日:调整空调全程车费为$9.4(非空调$7.3)。
- 1998年1月26日:九巴提升为全空调服务。
- 1998年9月1日:中巴专营权结束后,改由九巴及新巴合营。
- 2000年5月2日:新巴亦提升为全空调服务。
- 2008年6月8日:调整全程车费为$9.8[1]。
- 2011年4月6日:有网民上载短片[2],片段为一名坐轮椅的乘客利用斜板在白田巴士总站登上一辆新巴104线巴士(编号1144,车牌HZ9257)时发生意外的经过。
- 2014年9月28日:受占领中环示威行动影响全线停驶多日,恢复行驶后不途经告士打道路段,直至雨伞运动结束。
- 2015年5月17日:往白田方向抵达菲林明道后,不再驶经湾仔码头,改为在湾仔码头外的支路调头返回原线,以配合湾仔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因港铁沙中线工程而封闭[3][4]。
- 2015年9月22日:白田巴士总站因应白田邨重建计划而停用,本线总站暂迁白云街下行方向之“昌田楼”巴士站。往坚尼地城方向同时实施下列改动:[5][6][7]
- 2016年5月23日:九巴班次增设到站时间预报。
- 2018年5月28日:新巴班次增设实时抵站时间查询服务。
- 2022年1月23日:本线九龙总站迁至白田(白云街)公共运输交汇处,原有总站改为往白田方向中途站。
- 2022年5月14日:往白田方向驶至菲林明道北行后改经博览道东北行、回旋处、博览道东南行返回菲林明道南行及原有路线。
- 2022年5月30日:大幅削减特别班次,尤其以海底隧道为起讫点的短途班次。
- 2022年6月20日:除泽安开出的九巴及城巴各1班的特别班次外,其馀特别班次取消。
- 2023年7月1日:因应新巴城巴合并,本线改由九巴及城巴联合经营。
Remove ads
服务时间及班次
- 常规班次
- 特别班次(逢星期一至六)
- 泽安→中环街市:
- 星期一至六:07:45、08:05
- 特别班次逢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不设服务
- 注:有红字班次为九巴派车,其馀班次为城巴派车。
Remove ads
收费
全程:$12.9
|
乘搭此线往港岛方向之乘客于登车后150分钟内在海底隧道巴士转乘站转乘以下路线,第二程成人票价便可减收$3.5,小童/长者票价减收$1.8,乘客必须在150分钟内转车。
Remove ads
使用车辆
开线时已受到九巴及中巴重视,九巴率先引入首批崭新双层巴士“长牛”丹拿E型行走,但很快便加派崭新的利兰珍宝巴士,并于八十年代初以“鸡车”利兰胜利二型及“鸭车”丹尼士喝采型行走,八十年代初更以12米大型三轴巴士接力,型号是非空调丹尼士巨龙12米及利兰奥林比安12米。间歇亦有用11米(S3N及S3BL)非空调巴士支援。本线当时是中巴独有型号11.45米“大白鲨”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一型(MB)时常出现路线。
九巴在2001年8月为此路线加入低地台巴士服务,用车为两辆Neoplan Centroliner(AP131/KC2571、AP132/KC3551,被称为“超时代巴士”,其车身上喷上了特制绿、紫幻变颜料,车身色彩会随光线而变化,被称为“绿悠悠巴士”)。2002年,再换入五辆富豪超级奥林比安12米(3ASV,其中3ASV297/KJ6128同样被喷上上述独特色彩,成为“绿悠悠巴士”)及两辆Neoplan Centroliner。2003年,此路线再由数辆刚投入服务的Enviro500 12米(ATE),取代馀下来的九巴非低地台巴士,令此路线正式全面低地台化。值得一提的是,全港首辆出牌的ATE1/KX675于2003年甫投入服务便上挂此路线,直至2008年方调往279X。而该款车型亦成为此线往后十年的最主要用车。
2007年,四辆Neoplan Centroliner12米(AP)因全面撤离九巴荔枝角车厂而绝迹于此路线。此后,九巴亦将馀下数辆富豪超级奥林比安调离此路线,令此路线的九巴时段除了各个特别班次的柯打用车外,全面直梯化,同年加派斯堪尼亚K310UD(ASU,已撤离)。2009年加派富豪B9TL 12米行走(AVBE、AVBW、AVBWU,已全数撤离)。2014年4月加入配欧盟四/五型环保引擎的Enviro500 12米(ATEU),同年12月加入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及Enviro500 MMC Hybrid 12米(ATENU、ATH)行走。
新巴方面,在该公司接办此路线后,此路线用车初时仍为富豪奥林比安(VA),1999年加入丹尼士三叉戟12米(10XX-11XX、30XX)及富豪超级奥林比安12米(50XX-51XX)行走。此路线属新巴较迟全空调化的过海路线,直至2000年2月前后仍有一班非空调班次,于平日早上约八时由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开往中环街市,用车为来自3A线之利兰珍宝(SF),直至后者加入更多空调巴士时此路线才正式全冷。[8][9]新巴于2008年起加入Enviro500 12米(55XX)行走此路线。2015年起再加入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55XX-57XX)行走。2016年起再加入富豪B9TL 12米(52XX)。
顺带一提,在中巴时期,中巴较喜欢使用只行走繁忙时段的“打仗车”行走由泽安邨至中环街市的特别班次,曾经行走该两班次的巴士型号计有利兰奥林比安9.7米(BR)、丹尼士秃鹰样版车(DL1-2)、丹尼士喝采(DS)、利兰胜利二型(LV)、佳牌阿拉伯五型巴士(LX)、利兰泰坦(TC1)及伦敦宝(XF),以辅助正常班次亦有使用的丹拿珍宝(LF)和富豪奥林比安11米空调巴士(VA)。
现时,全线派车共33辆。由于繁忙时间客量甚高,原有车队不能应付本线的庞大需求,因此繁忙时间九巴方面会借调1A、2E、6C、18、27、81、934、935及948线用车,去应付此路线庞大的需求(特别是于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及湾仔北入境事务大楼候车的人潮)。
-
全数12米“绿悠悠巴士”均曾经是此线的挂牌车,成为此线的标志
Remove ads
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素,九巴于2013年获政府资助购买3辆配置欧盟六型引擎混合电能及柴油版的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双层低地台空调巴士(命名为“hBus”,编号为ATH),首2辆已于2014年9月运抵香港,分别上挂1A及619线;馀下一辆亦于2014年11月16日抵港,编号为ATH3/TB5034,于2014年12月2日出牌,3天后(12月5日)上挂本线[10],是全香港第5条采用欧盟6型引擎混合电能及柴油双层空调巴士行走的路线,亦是第2条采用该款巴士的过海隧道巴士路线,唯现已调走。
现时九巴使用11辆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均属荔枝角车厂。
Remove ads
城巴方面共派出18辆双层巴士,主要为: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 10.5米(38XX)、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11.3米40XX、12米55XX)、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11.3米40XX、12米55XX-58XX)、富豪B9TL(11.3米45XX、12米52XX)及富豪B8L 12米(523X)。
行车路线
坚尼地城开经:西宁街、域多利道、加多近街、吉席街、坚弥地城海旁、德辅道西、干诺道西、干诺道中、林士街、德辅道中、金钟道、轩尼诗道、分域街、骆克道、军器厂街、天桥、告士打道、菲林明道(北行)、菲林明道(南行)、港湾道、杜老志道、鸿兴道、红磡海底隧道、康庄道、漆咸道南、加士居道、弥敦道、亚皆老街、新填地街、旺角道、洗衣街、太子道西、通菜街、界限街、大坑东道、窝仔街、伟智街、南昌街及白云街。
白田开经:白云街、伟智街、伟伦街、南昌街、窝仔街、大坑东道、界限街、励德街、太子道西、弥敦道、加士居道、漆咸道南、康庄道、红磡海底隧道、告士打道、内告士打道、分域街、轩尼诗道、金钟道、德辅道中、域多利皇后街、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卑路乍街、域多利道及西宁街。
- 由泽安邨开出特别班次不经斜体字之路段。

- 有#号之车站为特别班次之起/终点站;同时特别班次不停有*号之车站。
客量
本线原是中西区和湾仔区来往西九龙的皇牌路线,作为深水埗以北 (白田) 唯一一条来往港岛的路线,可是自从904及905的出现,因取道西区海底隧道过海,取代了本线在西区的地位。虽然如此,但本线的主要客源大多数集中在湾仔北及红磡海底隧道 (因为只有本线来回程取道告士打道;115及182只限往香港岛方向,该两线回程途经湾仔道)。在繁忙时间,红磡海底隧道及湾仔北的入境事务大楼及湾仔训练池的分站更大排长龙,使本线在繁忙时间需要增设大量特别班次(红隧往中环/金钟、湾仔往红隧)来应付庞大的需求。另外,本路线往香港岛方向取道告士打道及分域街前往轩尼诗道、金钟、中环,较绕经湾仔内街 (湾仔道或皇后大道东)的路线 (如101、109、111、113)有更大优势,亦能同时服务湾仔北的通勤乘客及人流颇多的轩尼诗道[11],唯往九龙方向要经湾仔码头及2015年5月起湾仔北受沙中线工程影响,附近交通挤塞,使本线往九龙方向比其他绕经湾仔内街的路线优势较少,但整体客量仍然处于高水平。
本线主要客源段都是以海底隧道至中环/入境事务大楼一带,而九龙段的客量与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客量造成很大对比。东铁线于2022年5月15日延伸至金钟站,乘客可直接改乘铁路前往湾仔北 (该线设有会展站)及金钟,届时红磡海底隧道的转乘客将会大幅流失,由于本线与301都是以海底隧道的转乘客为主,预期客量将会大幅下降,甚至有取消的隐忧(其中301线已在东铁线过海段通车延伸至金钟站后取消)。因应客量明显下跌,本线5月30日起分阶段调整班次,5月30日首先减少短程特别班次,只保留早上泽安村往中环街市及红磡往中环街市及告士打道往旺角各一个班次[12]。及后再在同年6月20日除保留早上泽安村往中环街市的特别班次外,进一步取消红磡往中环街市及告士打道往旺角的短程特别班次,意味下午繁忙时间再没有短程班次[13]。至同年7月11日,本线常规班次亦遭削减[14]。
Remove ads
站名问题
2018年起,九巴将此路线的九龙总站加上所属区份名称,变成“深水埗(白田邨)”,但此路线只经大坑东往返白田,其实不经深水埗,而大坑东所处地区为石硖尾,所以有乘客投诉这安排反而造成误导而搭错车。[15]
参考资料及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