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区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区区域性巴士重组为2013年8月至9月期间于北区进行的大型巴士重组计划,是香港首个以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模式重组巴士路线的计划,由2013年8月17日起分三阶段进行[1]。据九巴副董事总经理欧阳杞浚指出,北区区域性巴士重组为近年最大型的巴士重组项目[2]

与一般巴士路线重组不同,在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下,会透过优化区内短途接驳路线,减少重叠路线等,以便更有效率将乘客连接至区内巴士站,让乘客转乘往区外的长途服务。

重组路线的模式,与2008年至2011年期间,于澳门新巴士营运模式(2011年8月1日生效)之前实行的四阶段巴士路线调整有相类似的地方,不过香港实施的巴士重组方案,是由运输署连同巴士公司共同商议制定而成,经区议会谘询后实施;而澳门的巴士路线重组,却完全由澳门特区的交通事务局制定重组方案,然后指令巴士公司(澳巴新福利维澳莲运)实施。

背景

因多年来巴士路线重组成效与速度不显著,九巴于2012年开始大力推动利用整个地区作为大型巴士路线重组。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于2013年1月16日发布的《2013年施政报告》中,指出政府将检讨巴士服务、优化路线、加强接驳功能及改善转乘安排[3]。两天后,运输及房屋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运输署及专营巴士公司将尝试以“区域性模式”来检视及重组巴士服务[4][5]

其后,运输署及九巴初步建议,拟将粉岭华明、上水新运路附近巴士站及上水广场的上水巴士总站改设为巴士转乘站,分区内线、乡郊线及对外市区线三个层面重组巴士路线,将一些较迂回、重叠及蚀本路线驶经有关转乘站,当中包括再接驳区内行经高速公路如吐露港的路线,让乘客更快捷地前往其他地区。[6]

首个北区巴士路线重组草案(《2013-2014年度北区巴士路线发展计划》)于2013年3月26日呈交予北区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最终经多轮讨论及居民谘询后,于同年7月8日,修订后的《2013-2014年度北区巴士路线发展计划》在北区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的会议上,以15票赞成、2票反对获得通过,成为首个通过“区域性巴士重组”的地区[7],相关重组计划由2013年8月17日起分三阶段实施[1]

Remove ads

重组计划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重组于2013年8月17日起实施[8],主要包括:

  • 调整北区乡郊线的班次
  • 调整部份北区区内线的班次及加强接驳服务
  • 加强北区往返南九龙跨区路线的服务、增设深宵服务,及增设跨区新线往返西九龙区
更多信息 第一阶段重组路线, 路线 ...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重组于2013年8月24日起实施[9],主要包括:

  • 调整北区区内线70K作为区内主要接驳路线
  • 调整北区往返东九龙、大埔、沙田、元朗区跨区路线的服务
更多信息 第二阶段重组路线, 路线 ...
Remove ads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重组拟于2013年9月7日起实施[13],主要包括:

  • 加强北区往返港岛区跨区路线的服务

至于原拟在第三阶段重组时开办的往来港岛东新线,因有其他巴士公司有意加入经营,暂时搁置,未决定用联营或投标方式决定营办者,预计会于2013年第四季开办。[14]其后于2013年10月29日,运输署终于公布北区至港岛东新线编号为678,由九巴城巴合营,往来上水至铜锣湾(东院道)。6[15]

此阶段原包括调整北区通宵巴士服务,但九巴其后宣布有关部份延迟执行,以谘询沙田区议会。[13]结果沙田区议会决定暂缓有关重组方案,并要求N73延长至沙田。[16]

其后运输署修订北区通宵巴士服务重组方案,根据报章报导,N73将于2013年11月23日起投入服务,但北区区议会在11月11日会议上以班次疏落为理由,反对有关方案。[17][18]最终九巴及当局决定于2014年1月18日起开办N73线[19],整个北区区域性重组计划亦于当日全部完成。

更多信息 第三阶段重组路线, 路线 ...
更多信息 第三阶段延续改动(2014年1月18日起实施), 路线 ...
Remove ads

优化服务改动

因应重组计划实施后居民及区议员的回应,九巴在2013年11月起调整重组后的北区路线服务如下:

更多信息 优化后的重组路线, 路线 ...
Remove ads

其他相关改动

  • 华明总站将设置大型巴士站月台指南,并设有由电讯盈科提供之“KMB Free”15分钟免费Wi-Fi无线上网服务。
  • 由此项大型重组起,新开办或部分原有九巴路线于车站乳猪纸、路线地点牌(胶牌及电子牌)不再采用“XX铁路站”称呼港铁车站,改用与新巴城巴对港铁车站的相同称呼“XX站”,此项更改亦陆续在各路线陆续进行。
  • 于北区的目的地,部分九巴路线于地点之后取消“邨”字,及或于地点之前加上地区名称,如粉岭(华明),此项调整亦在各路线陆续进行。
  • 九巴北区路线原有只限现金使用的双向分段收费于此项大型重组后改为只限八达通使用,上车及下车时均须各拍八达通卡一次。
  • 以下因受路线重组计划由一程车变成需转乘的路线组合,运输及房屋局会为受惠于“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的合资格人士,提供第二程免费八达通转乘优惠。
  • 新界区专线小巴502线亦配合此项大型路线重组,由2013年9月1日起,来回程不再途经一鸣路及华心邨一段的百和路[21](详情见相关讨论文件[22])。
Remove ads

宣传活动

  • 九巴为协助乘客了解新网络的详情,九巴于8月17日至18日派出“九巴网络新体验”全车身广告巴士(为训练巴士3AV1/GB2607)到华明巴士总站及上水巴士总站以作宣传。
  • 九巴于7月至9月间聘请及培训了多名顾客服务大使,亦会在平日早上及傍晚繁忙时间及周末于华明、上水、清河邨及联和墟等巴士站当值,派发路线单张并解答乘客对北区巴士路线和转乘计划的疑问。
  • 九巴亦在多部巴士上贴上车身广告以作宣传。

建议转车站

九巴在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中,在多个巴士站增设巴士转车站指示牌,代号如下:

更多信息 北区巴士转车站代号, 代号 ...

争议

  • 有地区人士指出,北区的情况与其他区有分别,北区的家庭入息中位数(2011)较全港低近10%,是典型因地理位置偏远而造成严重贫穷问题的社区。北区有20%人口(5.4万人)居住于乡郊,而且居住地点亦较市区分散,分布于远离市中心和铁路的117条乡村中,而这些居民对巴士服务需求是最殷切的。
  • 根据政府数字,过去5年,九巴平均每天载客量由2008至2012年下跌4%,同期,九巴北区载客量上升7%。可见东铁线未能配合北区通勤需要,才会出现巴士载客量与全港趋势相反的情况。而最终通过的方案,却令所有乡郊线的下场都是被削减服务(九巴更表明,如有关路线仍然出现大额亏损,会考虑停办并由现有港铁及红绿小巴所取代;这证实了有关路线并非独市,无需如51般以社会责任为由一直提供服务)。故此,他们认为重组方案缺乏扶贫及促进就业的元素,建议劳工及福利局介入,另外,扶贫委员会亦应该召开地区扶贫小组,以跨部门的方式照顾偏远地区贫穷住户特殊的交通需要[23]
  • 据2013年8月21日明报及当晚无线电视节目“东张西望”报导,有市民发现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中,受惠于“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的合资格人士,过往只需乘搭一程巴士,现因路线重组而要转车,需多付车资($0.0→$2.0)。[24][25]结果政府决定修改此项优惠计划,将因受是次重组计划,导致由直达改为转乘的路线组合,提供第二程免费转乘优惠予该等人士,分别区域性重组第二阶段实施当日(2013年8月24日)及2013年8月28日起实施。[26]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及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