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北线

曾存在于日本北海道的铁路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北線
Remove ads

天北线(日语:天北線てんぽくせん Tenpoku sen */?)曾经是一条连结北海道中川郡音威子府村音威子府站,途经枝幸郡中顿别町滨顿别町宗谷郡猿拂村,至稚内市南稚内站,属于日本国有铁道(国铁)与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的铁路线(地方交通线)。

事实速览 天北线, 日语原名 ...

根据国铁再建法日语日本国有鉄道経営再建促進特別措置法的施行,1985年(昭和60年)8月被选入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线,JR北海道接替国铁2年馀后,于1989年(平成元年)5月1日废除[1][2]

线名来自行经区域的令制国名:“盐国”与“见国”。

另外,此线是获指定为特定地方交通线的旧国铁路线当中路线距离最长的。

Remove ads

路线资料(以废线时为准)

  • 管辖:北海道旅客铁道(第一种铁道事业者
  • 路线距离(营业距离):音威子府站-滨顿别站-南稚内站间 148.9公里
  • 站数:30个(包括起终点站)
  • 轨距:1,067毫米(窄轨
  • 全线单线
  • 电气化方式:全线非电气化
  • 闭塞方式:电气路牌闭塞(并合闭塞票券闭塞式)
    可交会车站数:7个(小顿别、敏音知、中顿别、滨顿别、鬼志别、曲渊、声问)
    • 1986年10月31日拆除猿拂站、桦冈站的列车交会设备。小石站虽没有交会设备,但1986年10月31日仍执行闭塞运行(此外,上音威子府站、上顿别站、松音知站、下顿别站、山轻站、浅茅野站、芦野站、小石站、沼川站、惠北站曾经设置列车交会设备)。
    • 在路线废除时,声问站仍配置站员处理运行业务,但不贩卖车票。
Thumb
1966年宗谷支厅的地图,可见本线行经路径。

历史

天北线是连接南桦太宗谷本线的最初路线。1914年11月7日,自音威子府站小顿别站的宗谷本线延伸段开始运作并逐步延伸,于1922年经滨顿别站至今日的南稚内站(当时称稚内站,1928年该线延伸至稚内港站,亦即现今的稚内站。天北线废除后,南稚内站交由宗谷本线营运)。1926年,由音威子府站幌延站南稚内站的天盐线通车,其路程较短且坡度较小,于1930年天盐线编入宗谷本线,而原宗谷本线音威子府站经滨顿别站至今日南稚内站的旧路线则分离成为北见线

1942年6月10日,常吕郡野付牛町改制为北见市,同年10月1日,网走本线的野付牛站也改名为北见站。为免混淆,在1961年10月1日的日本全国铁路3·6·10线路改正日语サンロクトオ中,北见线更改名称为天北线

1980年国铁再建法实施后,在第二次特定地方交通线划分中,天北线因为冬季的运输问题考虑,与名寄本线池北线标津线一同被保留下来,但在1985年因为替代运输改善,被追加列入废止路线。 1987年4月1日国铁分割民营化后,天北线于1989年5月1日全线停止营运。

天北线废线时仍有急行列车天北号行驶,故天北线是日本国有铁路和JR历史上,首见仍有高级列车(急行列车)营运即遭全线废止的路线,也是被废止的最长路线。

Remove ads

列车营运

1989年3月11日修订时刻表的列车运行数[3]

所在地的自治体名以废除时为准。所有车站都位于北海道

更多信息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

线路简史

  • 1914年 11月7日:国有铁道宗谷线音威子府站至小顿别站延伸路段开始营运。该区间设立上音威子府站与小顿别站(皆为一般直营站)
  • 1916年 10月1日:小顿别站至中顿别站延伸路段开始营运。该区间设立上顿别站,敏音知站,松音知站,中顿别站(皆为一般直营站)。
  • 1918年 8月25日:中顿别站至滨顿别站延伸路段开始营运。该区间内设立下顿别站及浜顿别站(皆为一般直营站)。
  • 1919年 10月20日:旭川站 - 音威子府站 - 滨顿别站区间,由“宗谷线”改称“宗谷本线”。
    • 11月1日:滨顿别站至浅茅野站延伸路段开始营运。该区间设立山轻站及浅茅野站(皆为一般直营站)。
  • 1920年 11月1日:浅茅野站至鬼志别站路段开始营运。该区间设立猿拂站,芦野站及鬼志别站(皆为一般直营站)。
  • 1921年 10月5日:旭川站 - 音威子府站 - 鬼志别站区间由宗谷本线改称为宗谷线。
  • 1922年 11月1日:鬼志别站至稚内站(现为南稚内站)延伸路段开始营运。该区间设立小石站、曲渊站、沼川站、桦冈站、幕别站(后来更名为惠北站)、声问站、稚内站(现今之南稚内站)。均为一般直营站。
    • 11月4日 旭川站 - 音威子府站 - 滨顿别站 - 稚内站(现今之南稚内站)区间,又由宗谷线改称为“宗谷本线”。旭川站至永山站区间设立新旭川站(一般直营站)。
  • 1923年 5月1日:稚内站(现今之南稚内站)至大泊港站之间的稚泊渡轮开始营运。
  • 1924年 6月1日:函馆站至稚内站(现今之南稚内站)之间的急行列车1、2号,其急行区间由函馆站至泷川站,延长为函馆站至名寄站,这也是宗谷线第一次有高级列车营运;名寄站 -滨顿别站 - 稚内站(现今之南稚内站)区间仍为普通列车。
  • 1926年 9月25日:天盐线全线通车,原经由滨顿别的急行1、2号列车改经由幌延路线(天盐线)。
  • 1928年 12月26日:稚内站(现今之南稚内站)至稚内港站间延伸路段开始营运。同区间内新开设稚内港站。
  • 1930年 4月1日:天盐线编入宗谷本线,宗谷本线改为旭川站 - 幌延站 - 稚内港站区间 (258.9km);原宗谷本线音威子府站 - 滨顿别站 - 稚内站区间 (149.9km) 从宗谷本线分离,改称为北见线
  • 1939年 2月1日:稚内站改称为南稚内站,而宗谷本线的稚内港站改名为稚内站。
  • 1949年 6月1日:北见线移交给日本国有铁道(国铁)管理。
  • 1952年 11月6日:南稚内站迁移,因此声问站至南稚内站区间缩短1.0km。
  • 1955年 12月1日:开始行驶柴联车。
    • 12月2日 设立上驹、寿、常盘、飞行场前、宇远内临时乘降场
  • 1956年 2月26日:停止行驶客货混合列车。北见线全部列车改以柴联车行驶。
  • 1959年 11月1日:设立新弥生临时乘降场
  • 1961年 4月1日:北见线改名为天北线
    • 10月1日:开始行驶札幌站至稚内站,行经天北线的“天北号”急行列车。
  • 1963年 10月1日:幕别站改名为惠北站。
  • 1965年 10月:废除天北荣临时乘降场
  • 1967年 10月1日:废除北顿别临时乘降场
  • 1969年 2月1日:山轻站改为无人站。。
  • 1973年 9月17日:上音威子府站、上顿别站、松音知站、芦野站、小石站,桦冈站、惠北站、声问站改为无人站,不再售票和检票。但在小石站、桦冈站、声问站设置管理列车闭塞的运转人员。
  • 1982年 6月1日:下顿别站和浅茅野站改为无人站。
    • 11月22日: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线认定时,被提交入废除路线申请。
  • 1984年 2月1日:全线 (148.9km) 停止货运业务。
  • 1985年 8月2日:第2次特定地方交通线认定中,被列入废除路线。
  • 1986年 11月1日:猿拂站和沼川站改为无人站。撤除猿拂站和桦冈站的列车交会设备。废除小石站的闭塞管理业务。
  • 1987年 3月31日:惠野、周磨、上驹、寿、常盘、飞行场前、宇远内等临时乘降场变更为车站。新弥生临时乘降场变更为临时停车站。
    • 4月1日 日本国铁分割民営化,天北线全线由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继承。新弥生临时停车站变更为季节性営业的临时站(4月1日至11月30日营业)。
    • 6月1日:惠北站至声问站区间设置东声问站(临时站)。
    • 11月10日:上音威子府站变更为季节性営业的临时站(4月1日至11月30日营业)。新弥生站(临时车站)改为全年营运。
  • 1989年 5月1日:天北线全线 (148.9km)终止营运。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