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尖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尖山(溪头群匹亚南泰雅语:B'bu Sgaga[3]、志佳阳群泰雅语:Busiga;太鲁阁语:dgiyaq Bksuy Sraga[4]:488-489[5]:184、dgiyaq Ququy[6]),是台湾中央山脉北段一座高山,海拔3,698公尺[1],为中央山脉第四高峰,在著名的百岳中排名第11,[注 1]山顶设有三等三角点第6015号,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与花莲县秀林乡富世村之间,太鲁阁国家公园园区内。中央尖山山形是高耸尖锥形如刀刃的金字塔,位于中央山脉主脊高山区的最北段南湖山群、南湖大山南边主脊棱上,这两座大山构成中央山脉北段两个犄角,登山界习并称为南湖中央尖。百岳中的中央尖山与大霸尖山、达芬尖山合称“三尖”,中央尖山高度为三尖之首。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月3日) |
Remove ads
地形
中央山脉主脊由南湖大山往南,在中央尖山东峰直角转为呈现东西走向,向西约两公里后,又在中央尖山西峰直角转为向南走向,然而中央尖山东西走向的棱线岩层却是南北纵向,南壁小瓦黑尔溪源头是险恶的崩崖,北壁中央尖溪源头也是寸草不生的峭壁,尖锐锥形似刀刃般的尖峰,有如中央山脉上的金字塔,故有“宝岛第一尖”之称。
由于刀刃般高耸的尖顶与锥状的山峰,显露出中央尖山的“尖”与“险”,成为周边族群分布的边界。主脊南侧小瓦黑尔溪源头为德路固群赛德克族翻越奇莱北峰东迁、进入立雾溪流域的太鲁阁族势力范围,有内太鲁阁聚落原居于此,称中央尖山为dgiyaq Bksuy Sraga,中间最高的尖耸主峰为Bksuy,由两边较矮的东西两峰支撑[注 2][5]:184。中央尖山东峰往东南方接三池山的支棱北侧陶赛溪流域,与南湖大山往陶赛峰东南支棱的南侧大浊水南溪源头,为道泽群赛德克族东迁的陶赛群势力范围。南湖大山东南支棱的北侧为南澳群泰雅族。中央尖山以及西伸往新鞋山支棱以北为兰阳溪上游(泰雅语:llyung Mnibu)溪头群泰雅族的传统猎场,匹亚南(泰雅语:Pyanan,现汉名为1959年蒋经国50大寿来此所改称南山村)族人沿耶克纠溪上溯翻越兰阳溪、大甲溪分水岭木杆鞍部,前来南湖溪、中央尖溪溪谷,搭建一连串的香菇寮,称中央尖山为b'bu Sgaga。西方大甲溪上游(泰雅语:llyung Tmali)、新鞋山支棱以南的志佳阳群(泰雅语:Sqoyaw,今台中市和平区环山部落及周边部落群)泰雅族人认定中央尖山是一座灵山,神圣不可侵犯,至今仍尊为圣山,相信守护他们并保佑作物丰收的祖灵就住在圣山中央尖山,称为Busiga,为泰雅语busi(帽子)hagay(岩屑)的简称,尊崇中央尖山、雪山(b'bu Hagay)、南湖大山(b'bu Biyun)依长幼之序为圣山三兄弟。[4]:488-490[12]:上册222-231
日治时台湾总督府进行五年理蕃政策,发动太鲁阁战争之前的1913年,野吕宁为进行战争准备的南澳群以及太鲁阁方面地形测量,攀登南湖大山,观测到其正南方直立尖耸的无名峰,而赋予中央尖山的新名称,为耸立于中央山脉中的尖山之意。[4]:488
中央尖山通往中央尖山西峰之间,为呈现东西走向、路迹风化严重的中央山脉主棱脉、难以通过的断脊,岳界有“死亡棱线”一称,为中央山脉主脊纵走的一大难关。 原住民以外有记录的中央尖山首登即在1928年8月9日登顶,由台北一中(今建国中学)登山部,教官新沼佐助、濑古喜三郎与学生,包括仓田、三泽、本间、藤崎、桥口等诸氏,加上台北高校生原氏等一行19人与鹿野忠雄,藉著太鲁阁族向导的强力支援,自太鲁阁方面溯小瓦黑尔溪由死亡棱线来回,前后以14天达成。[4][13]
Remove ads
山难
- 1980年代,建国中学登山社陈彦融、陈启昱二人结队于冬季冰雪期冰攀中央尖山北壁技术路线,陈彦融意外坠崖死亡。建国中学登山社在中央尖山山顶设立“陈彦融学长纪念碑”,太鲁阁国家公园成立后遭拆除。[来源请求]
- 1984年8月底,刚退伍曾任逢甲大学万里登山社蔡姓社长组队,一行四人攀登南湖中央尖。下山时因前阵子台风侵袭,由中央尖溪下山又连续两天大风暴雷雨,溪水暴涨澎拜滚滚浊流,其中一位无登山经验的队员由岩壁摔下折断腿,此地地形困难无法搬运,紧急辟出营地临时安置伤患与其他队员。原本蔡姓社长自己一人要出去向外求救,但另一队员要求也要同行向外求救,于是留下一位队员陪伴伤患,带领另一队员同行向外求救。然在溯行中央尖溪时,此队员不慎滑倒,遭洪水冲走严重撞击,施救无效死亡。蔡姓社长继续溯行中央尖溪,再渡过南湖溪向外求救。[14]:119-121
- 1998年9月,台北科技大学登山社13名同学攀登南湖中央尖,队员萧世华不慎在中央尖溪谷跌伤,双腿无法行动,领队王湖兴于9月10日晚上奔抵南山派出所求援。救援过程中,海鸥直升机9月13日于南湖山区因著陆不慎,机械故障,无法起飞,险引发二次山难。[15]
- 1998年9月,新竹市登山协会四人自组队攀登南湖中央尖,回程时因适逢台风来袭,被南湖溪暴涨的溪水围困,队员田美珍不慎被湍急溪水冲走死亡,其馀三位队员于南湖溪山屋紧急避难。[15][16]
- 2021年12月,桃园体育局李姓股长计画以两天独攀中央尖山,夜攀中央尖溪源头上溯因迷途坠崖死亡。[17]
中央尖山、中央尖山西峰之间,风化严重极为危险的“死亡棱线”,过去有两次发生死亡山难的记录
Remove ads
注释
- 中央尖山在1972年百岳选定当时,采用1957年《联勤版地形图》(俗称《老五万》)标高3703公尺,百岳排名第11[7];1976—1979年联勤重测,1980年代以后的地形图为3705(3704.952)公尺,此后台湾登山界普遍改采用此版标高,百岳排名变更为第10,2007年9月15日百岳俱乐部部员大会决议依此修正高度及顺序[8][9][10];自1997年起,国土测绘中心全面改采数值法测图,2007年以后持续修测,2017年版《1/5000像片基本图》标示标高3697.7公尺[1]:0,2021年上河文化《台湾百岳一览表》采用此标高3698公尺,略低于原本排名11的雪山北峰(3703.0公尺),百岳排名变更为第11[1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