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市立动物园

位于台湾台北市的动物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市立動物園map
Remove ads

台北市立动物园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的一座公立动物园,隶属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14年创立于圆山地区,旧称“圆山动物园”,与台北市立儿童育乐中心(台北市立儿童新乐园旧址,今圆山遗址)相邻。1986年,因圆山原址无法扩建,而迁至木栅区(今文山区),因此成为台湾民众现在所熟悉的“木栅动物园”。

事实速览 台北市立动物园 Taipei Zoo, 开幕日期 ...
事实速览 台北市立动物园, 机构概要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迁至木栅后,园区总面积原为182公顷,随后因捷运动物园站北二高的开辟,移拨出部分土地,目前仍有165公顷之广,其中已开发使用区域近百公顷,是全台占地面积最大的动物园。园内包含8个户外展示区、7个室内展示馆、2个环境教育教学场所,2023统计有有动物339种、2,249只(未计算昆虫、部分鱼类及农委会收容计画动物)。整个园区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围绕,是一处结合自然景观形成具生态特色之休闲场所。全园最大的特色是展示环境的布置上采用“地理生态展示法”,依照动物原先的生存环境加以布置在新的环境内,使动物脱离铁笼的束缚,有自由的活动空间,并创造出与动物原生地最接近的生活环境,使动物不必去改变其生活习性,也让游客更能了解动物,是一座具有教育、研究、保护及娱乐功能的动物园。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园本部

园本部包含园长、副园长、秘书、研究员(2人)、视导、副研究员(3人)及驻警队员等共10人,下辖保育研究中心、研考室、资讯室、劳安督导小组及动物认养小组等5个任务编组,包含副研究员、辅导员、助理研究员(3人)、分析师、组员、护士、研究助理、助理设计师、办事员、约雇服务员、驻警队员及专业技工友(47人)共60人。

  • 园长(1人,简任第十职等至第十一职等)
    • 副园长(1人,荐任第九职等)
      • 研究员(2人,荐任第八职等至第九职等)
      • 秘书(1人,荐任第八职等)
      • 副研究员(2人,荐任第七职等至第八职等)
      • 编审(2人,荐任第七职等)
      • 组长(4人,荐任第七职等)
      • 主任(4人,荐任第七职等)
      • 技正(4人,荐任第七职等)
      • 辅导员(3人,荐任第七职等)
      • 助理研究员(4人,荐任第七职等)
      • 分析师(1人,荐任第七职等)
      • 兽医(4人,委任第五职等或荐任第六职等至第七职等)
      • 技士(10人,委任第五职等或荐任第六职等至第七职等)
      • 组员(10人,委任第五职等或荐任第六职等至第七职等)
        • 护士(2人,士(生)级)
        • 技佐(1人,委任第四职等至第五职等)(得列荐任)
        • 研究助理(9人,委任第四职等至第五职等)
        • 检验员(1人,委任第四职等至第五职等)
        • 办事员(4人,委任第三职等至第五职等)
        • 助理设计师(1人,委任第三职等至第五职等)
        • 书记(2人,委任第一职等至第三职等)
Remove ads

会计室

  • 会计主任(1人,荐任第七职等)
    • 佐理员(1人,委任第四职等至第五职等)(得列荐任)
      • 书记(1人,委任第一职等至第三职等)

人事室

  • 主任(1人,荐任第七职等)
    • 组员(1人,委任第五职等或荐任第六职等至第七职等)
      • 助理员(1人,委任第四职等至第五职等)

政风室

  • 主任(1人,荐任第七职等)
    • 助理员(1人,委任第四职等至第五职等)

任务分组

    • 保育研究中心
    • 研考室
    • 资讯室
    • 劳安督导小组
    • 动物认养小组
  • 环境组:园区自然环境保育生态绿化维护,园艺布置、植物展示,各类污染控制及有关学术研究等事项。
  • 推广组:有关动物园之社会教育与活动、园区参观解说导览、附设教育中心与图书馆管理、学校校外教学辅导、业务管制考核及有关学术研究等事项。
  • 育乐组:育乐游憩设施管理、游客服务、园内交通、车辆管理及参观秩序、安全之维持等事项。 动物园每天上午 9:00 至下午 5:00 开放。[1]
  • 兽医室:各类展示动物疾病医疗、预防保健、检疫与检验及有关学术研究等事项。
  • 机电室:特高压、低压电力系统管理维护、空气调节、照明、有无线电通讯、电梯设备之管理维护及供排水机电之管理维护等事项。
  • 总务室:文书、档案、出纳、总务、财产之管理、建筑与设备之维修、保养等业务及不属于其他各单位事项。
  • 会计室:依法办理岁计、会计及统计事项。
  • 人事室:依法办理人事管理事项。
  • 政风室:依法办理政风事项。

[2]

Remove ads

历任首长

动物园园长的称呼,经历过数次变动。在日治圆山时期,直到1940年动物园内才出现第一位专职园长。在此之前,动物园的现场负责人,是在园里服务的动物养育主任,民间称之为“主任”。战后动物园园长的称呼,战后初期称“园长”,1953年改为“管理员”,1957年再改称“主任”,1970年才改为“园长”,迁往木栅之后仍沿用“园长”,以迄于今。[3]

日治圆山动物园(1914年-1945年)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战后圆山动物园(1945年-1986年)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木栅动物园时期(1986年-至今)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4]

历史记录

沿革

日治圆山时期(1914年-1945年)

  • 西元1914年4月5日,有一位日本人在今日的台北圆山公园创设了一间小型的私人营业的动物园。
  • 1916年,正式营运。[a][3]

民国圆山时期(1945年-1986年10月31日)

台湾战后时期初期,动物园刚从战火中走出,动物种类及数量稀少,但战火并未严重损及动物栏舍,因此战后的建物大多沿袭过去的规模。1940年代后期开始以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等活动吸引游客。1950年代开始扩建并大量引进新动物,新增兽栏园区,面积约5.8公顷。

  • 1946年底,动物园的纪录动物共178头,职员只有4人。
  • 1949年-1978年底,开始举办动物表演、动物展览会。其中动物表演因广受欢迎,后来就成为每逢假日演出的固定节目,曾演出的动物包括狗、猴、狮、熊、台湾蓝鹊及鹦鹉等。
  • 1952年,大量购置一批动物,包括象、豹、熊、狮。
  • 1953年,陆续修建兽医室、扩建园门。
  • 1961年,开始与日本的动物园进行交换及赠、购等接触。
  • 1967年,改建、兴建综合大楼等10项工程,编制增至30人。
  • 1978年底,持续近30年的动物表演结束表演。
  • 1982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社教机构志工团队:动物园志工队。
  • 1986年9月14日-1986年10月31日,圆山的动物们在数十万台北市市民的夹道欢送下,一路南下走了14.3公里到木栅新园。中视新闻全程转播。游行队伍除了20辆运送动物车外,还有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警车开道护送,中华民国国旗车、台北市市旗车、台北市立动物园园旗车、医护车、动物亲善大使车,总计38辆,包括当时的动物园明星象林旺等等。沿途在圆山动物园门口、中正纪念堂前广场、国立台湾大学总校区门口及木栅新园广场并有定点表演活动。

迁至木栅(1986年10月31日至今)

  • 1986年10月31日,木栅新园开放游客进入。
  • 1995年,奉核置园长、副园长、秘书统筹园务,下设四组六室推行相关业务。
  • 2003年,与台东县池上乡台湾糖业公司池上牧野渡假村合作建立动物卫星族群,是第二保育繁殖中心。同时新增东部地区野生动物保育教育据点。
  • 2019年,台北市政府透过i-voting系统募集数万人意见,最后以9成8支持率赞同提拨12日做为不对外开放的年度维护期[5],但市府为缩短期程与降低民怨而改为10日,这是动物园迁园以来首次长时间休园[6],休园时间为2019年6月19日起至6月28日止,期间进行园区整体维护工程及电子售票系统建置,6月29日重新开园[7][8]
  • 2021年,为防疫需要,5月15日至6月8日休园。[9]
  • 2022年,为进行园区内的各项修缮工作以及同仁的教育训练,6月20日至6月30日休园。
  • 2024年,为进行园区内的各项修缮工作,6月19日至6月28日休园,2024年11月1日进行园区内的各项修缮工作休园。
  • 2025年,为进行园区内的各项修缮工作,6月19日至6月27日休园。


台北市立动物园动物年表

台北市立动物园动物年表

[10]

出生

  • 2001年7月14日,美洲野牛 角妞产一仔(公)。
  • 2002年4月25日,单峰骆驼 玉叶产下一仔叶春(母)。
  • 2002年5月19日,双峰骆驼 娇梅产下一仔梅信(公)。
  • 2003年7月4日,无尾熊 丽琪产下一仔Q比(公)。
  • 2004年2月19日,双峰骆驼 娇梅产下一仔梅眉(母)。
  • 2004年7月28日,长颈鹿 长宵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产下一仔麒麟妹(母)。
  • 2004年8月14日,单峰骆驼 玉叶产下一女(母)。
  • 2005年1月27日,长颈鹿 里梅于下午两点顺利产下一子里长(公)。
  • 2005年5月15日,侏儒河马 娃春产下一女(母)。
  • 2005年4月8日,环尾狐猴 环莹产下一仔莹白(公)。
  • 2005年4月28日,白颈狐猴 白依产下一女依米(母)。
  • 2005年4月29日,白颈狐猴 白蔡产下双胞胎,动物褓母帮小兄妹取名为蔡子(公)和蔡女(母)。
  • 2005年7月6日,无尾熊 丽琪产下一子Q弟(公)。
  • 2005年8月29日,羊驼 黛比产下一子比利(公)。
  • 2005年9月26日,羊驼 维琪产下一女琪美(母)。
  • 2006年3月10日,双峰骆驼 娇梅产下一子梅仕(公)。
  • 2007年8月16日,马来熊 熊熊产下一女熊妹(母)。
  • 2007年11月11日,马来貘 马雅产下一女貘莉(母)。
  • 2008年5月13日,白手长臂猿 玛琍产下一子琍知(公)。
  • 2008年5月29日,非洲狮 福安产下一女安梅(母)。
  • 2010年1月1日,穿山甲 穿七产下一女穿贝(母)。
  • 2012年4月11日,人猿 香妞产下一女妞莉(母)。
  • 2012年8月12日,梅花鹿 梅燕产下一子梅柑(公)。
  • 2012年8月23日,穿山甲 穿贝产下一女枇杷膏(母)。
  • 2012年12月4日,驯化驴 灰妞产下一子小龙(公)。
  • 2012年12月22日,侏儒河马 娇秋产下一子秋吉(公)。
  • 2013年2月2日,白犀牛 产下一子犀奇(公)。
  • 2013年3月23日,长鼻浣熊 浣心产下五只小浣熊。
  • 2013年7月6日,大猫熊 圆圆产下一女圆仔(母)[11]
  • 2013年7月3日,白手长臂猿 黛比产下一仔比德潘(公)。
  • 2013年7月24日,长颈鹿 长宵产下一女小麦(母)。
  • 2013年7月27日,斑哥羚羊 兰兰春产下一女春爱(母)。
  • 2013年10月19日,蒙古野马 妮勇产下一女勇春(母)。
  • 2013年10月11日,红毛猩猩 香妞产下一女妞芳(母)。
  • 2013年11月8日,黑猩猩 咪咪产下一女咪觉(母)。
  • 2014年3月26日,褐狐猴 菊花产下一仔(公)。
  • 2014年3月25日,北美浣熊 小英产下两仔、英桃(母)、英灰灰(公)。
  • 2014年3月30日,环尾狐猴 环珍产下一子(公)。
  • 2014年4月1日,迷你马 小白顺利产下一子白龙(公)。
  • 2014年5月1日,环尾狐猴 许小陆顺利产下双胞胎。
  • 2014年8月21日,弓角羚羊 菊美产下一女美而依(母)。
  • 2014年9月,国王企鹅 嘟嘟及美乖的孩子嘟胖孵化[12]
  • 2014年9月30日,穿山甲 穿芎产下一女芎梧(母)[13]
  • 2014年10月17日,羊驼 安妮产下一子妮可(母)[14]
  • 2014年11月16日,河马 娜竹忠产下一子娜竹忠雨[15]
  • 2014年11月16日,穿山甲 阿穿和枇杷膏产下一子金孙(公)[16]
  • 2015年1月13日,人猿 可乙产下一子乙森(公)。
  • 2015年3月12日,长颈鹿 麒麟妹产下一女小鹤(母)。
  • 2015年5月,二趾树獭小懒和树叶产下一仔叶绿[17]
  • 2015年7月31日,梅花鹿梅燕产下一仔梅子(母),雄鹿斑比也在同一天出生。
  • 2015年11月16日,小爪水獭Nina产下五胞胎。
  • 2016年3月13日,穿山甲阿穿和枇杷膏产下一仔[18][19][20]
  • 2016年9月17日,查普曼斑马产下一仔芳琳(母)。
  • 2016年10月10日,查普曼斑马产下一仔兰桂(母)。
  • 2017年6月02日,褐林鸮ㄎㄎ及宝咖咖的孩子人工孵化(公)[21][22]
  • 2017年6月11日,小猫熊美可产下双胞胎(一公一母)[23]
  • 2017年7月29日,梅花鹿梅燕于台风夜产下一仔梅泥莎(母)。
  • 2017年8月,穿山甲阿穿和枇杷膏产下一仔(母)[24]
  • 2017年10月4日,二趾树獭小懒和树叶产下一仔叶靛[25]
  • 2018年5月26日,,长颈鹿产下一仔麦照(公)。
  • 2018年11月20日,弓角羚羊产下一仔依杉。
  • 2018年12月19日,水豚 产下一仔卡皮。
  • 2019年4月,二趾树獭小懒和树叶产下一仔叶紫[26]
  • 2019年7月21日,红猴 心儒产下一仔儒安。[27][28]
  • 2020年1月14日,棉头绢猴 小白产下两仔。
  • 2020年6月28日,大猫熊 圆圆产下第二胎圆宝
  • 2020年10月31日,金刚猩猩 Tayari产下一仔Jabali(音近台语呷百二)。
  • 2020年10月9日,棉头绢猴 小白产下两仔。
  • 2021年3月2日,石虎 平平产下三胞胎。
  • 2021年5月2日,棉头绢猴 小白产下三胞胎,其中一仔因奶水不足夭折。
  • 2021年5月28日,金刚猩猩 lriki产下一仔Ringo。
  • 2021年6月2日,畜试所培育的兰屿猪 伊时人工授精产下两仔。[29]
  • 2021年7月3日,查普曼斑马 菲兰竹产下一仔(公)。
  • 2021年7月6日,小熊猫 美可产下一仔。
  • 2021年8月10日,马来貘 貘莉产下一仔(母)。
  • 2022年6月6日,弓角羚羊 池卉产下一仔卉颖(母)。
  • 2022年6月21日,丹顶鹤 KIKA产下一仔哩鹤(母)。
  • 2022年8月,长颈鹿麦萌出生[30]
  • 2022年10月18日,三角枯叶蛙产下一窝卵泡并成功孵化为蝌蚪[31]
  • 2022年10月31日,二趾树獭苏珊和叶橙产下一仔珊万[32]
  • 2023年初,小爪水獭史达奇和蜜香产下四胞胎(一公三母)。[33]
  • 2023年6月2日,弓角羚羊依衫产下一仔(公)。[34]

死亡

  • 1994年、1996年年底,来自加拿大的二只北极熊相继死亡。[35]
  • 2002年2月24日,林旺的妻子母亚洲象马兰因脚疾恶化及淋巴癌过世、享年54岁。
  • 2002年10月27日,母非洲象百代于13:25因多年来双腿的退化性关节炎导致左腿胫、腓骨骨折,并且因无法站立而蹲坐,最终导致腹压升高、伤及内脏而死亡。
  • 2002年12月9日,公无尾熊爱克逊(Action)死于淋巴癌
  • 2003年2月26日,公亚洲象林旺于凌晨2时30分休克去世。
  • 2004年11月1日,公无尾熊哈雷因鼻腔癌死亡(安乐死),享年7岁。[36]
  • 2006年4月30日,公非洲狮大宝罹患癌症死亡。
  • 2008年7月18日,母无尾熊丽琪的身体虚弱,于16:00过世。
  • 2008年9月1日,11岁的母无尾熊夏娃,因肿瘤引发急性内出血,导致全身性器官衰竭而死亡。
  • 2009年4月23日,38岁大长臂猿长后过世。
  • 2011年4月22日,31岁非洲象蓝波去世。[37]
  • 2014年6月16日,49岁的金刚猩猩黑皮去世。[38]
  • 2014年7月29日,高龄14岁又8个月的欧亚水獭小新因肿瘤复发而去世。 [39]
  • 2015年5月10日,母长颈鹿小鹤死亡。
  • 2015年3月16日,母无尾熊Coral因反转录病毒感染,造血机能、进食能力严重衰退死亡(安乐死),死亡当天正好是它5岁生日。[40]
  • 2015年8月26日,母长颈鹿妞妞难产,与胎儿同死。
  • 2016年5月13日,母长颈鹿长宵于17:53死亡。[41]
  • 2016年8月10日,公长颈鹿宵久于7:30死亡。[42]
  • 2016年10月10日,公无尾熊派翠克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于17:59以19岁高龄离世。[43]
  • 2018年12月17日,台湾动物区的云豹云新奶奶去世享年18岁。
  • 2019年8月14日,黑猩猩娃娃去世享年35岁。
  • 2019年10月11日,格利威斑马莉梅过世享年24岁。
  • 2020年1月6日,幼年欧亚水獭青屿过世。
  • 2021年9月8日,穿山甲穿胖离世,高龄23岁又9个月。[44]
  • 2022年11月19日,大猫熊团团因癫痫发作,经过将近3个月抢救,因医疗行为未有起色,施以安乐死,享年18岁。[45]
  • 2022年12月12日,大食蚁兽“口袋莎”难产,在手术后逝世,而胎儿于生产2天后死亡。[46]
  • 2022年12月19日,长颈鹿菊忠因老化及器官衰竭辞世,享年23岁11个月。[46]
  • 2023年7月18日,马来貘貘克因急性肺水肿辞世,享年7岁9个月[47]
  • 2025年3月10日,侏儒河马Thabo因营养不良辞世[48]
  • 2025年3月10日,食火鸡东施因营养不良辞世[49]

引进与交换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引进鸟类19种71只、哺乳类10种24只、两栖爬虫类14种24只,重要成果如下:

2008年

引进鸟类1种2只、哺乳类11种18只,重要成果如下:

  • 中国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12月23日换入大猫熊“团团”及“圆圆”,后换出梅花鹿及长鬃山羊各1对2010年4月16日送抵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
  • 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
    • 换入夜猴3只。
  • 兆丰农场
    • 换入长鼻浣熊1对、浣熊1雄、鸳鸯2雌。
    • 换出斑马2对。
  • 新竹市立动物园
  • 顽皮世界野生动物园
    • 换出豹纹睑虎、大壁虎、马达加斯加日守宫、蛙眼沙虎各2只、双脊冠蜥4只、长颈鹿1雄。
    • 换入长颈鹿1雌及双峰骆驼1雌。
  • 芝山文化生态绿园
    • 赠出柴棺龟、食蛇龟及斑龟各10只。
  • 寿山动物园
    • 赠出剑角羚羊1雄。
  • 屏东科技大学技艺训练中心:
    • 赠出台湾野猪7只、山羌16只、梅花鹿1雄3雌,计3种27只。
2009年

引进鸟类3种3只、哺乳类8种14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0年

引进鸟类3种5只、哺乳类11种25只、爬虫类3种4只、两栖类3种17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1年

引进鸟类4种13只、哺乳类15种33只、爬虫类10种28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2年

引进鸟类7种10只、哺乳类9种15只、爬虫类3种7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3年

引进鸟类17种57只、哺乳类5种18只、爬虫类6种18只。

2014年

引进鸟类10种36只、哺乳类7种14只、爬虫类及两栖类共5种51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5年

引进鸟类6种10只、哺乳类5种12只、爬虫类5种16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6年

引进鸟类20种49只、哺乳类14种36只、 爬虫类8种38只、两栖4种28只、鱼类1种27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7年

引进鸟类4种12只、哺乳类7种12只、爬虫类2种17只、两栖3种9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8年

引进鸟类8种27只、哺乳类18种39只、爬虫类9种50只、两栖1种4只,共计引入36种120只,重要成果如下:

2019年

引进鸟类6种15只、哺乳类9种19只、爬虫类2种13只、两栖3种15只,共计引入20种62只,重要成果如下:

  • 荷兰猴山灵长类公园
    • 赠入金刚猩猩2雌。
      • (欧洲濒危物种保育计画英语EAZA Ex-situ Programme,大猩猩物种保育计画 Gorilla EEP)
  • 法国里尔动物园法语Parc zoologique de Lille
    • 借殖入大长臂猿1雄。
  • 日本上野动物园
    • 赠入指猴1雌、黑脚企鹅3雄。
  • 日本多摩动物公园
    • 赠入黑面琵鹭2雄2雌。
  • 瑞士巴赛尔动物园英语Zoo Basel
    • 赠入黑冠松鼠猴1雄7雌。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收容入大冠鹫2只、黑面琵鹭1只。
  • 兆丰农场
    • 换入:二趾树獭1雌、长鼻浣熊2雄1雌、帝雉2雄、非洲灰鹦鹉1对及黄腹蓝金刚鹦鹉1只;
    • 换出:二趾树獭1雄、台湾野猪1对、绒鼠1雄及驴1对。
  • 寿山动物园
    • 借殖出白犀牛1雄、狐獴7雄2雌。
    • 赠出:台湾野山羊2雄。
2020年

引进鸟类3种6只、哺乳类8种30只、爬虫类1种4只、两栖1种5只,共计引入13种45只,重要成果如下:

  • 民间:
    • 收容入马来熊2雌、葵花凤头鹦鹉1雄、黑手长臂猿1雌。
    • 购入金曼蛙5只、红眼鹰蜥4只。
2021年
2022年
2024年
  • 11月19日,自新加坡动物园引入侏儒河马。

攻击纪录

  • 1975年,亚洲象马兰挤死管理员。
  • 1977年,管理员遭黑熊攻击致死。
  • 2003年,管理员遭孟加拉虎咬伤膝盖。
  • 2004年,非洲区长遭进行健康检查的白犀牛犀妮撞伤。
  • 2004年11月3日,有一名男子陈中和因为吸毒跳下狮子圈,被雄非洲狮大宝咬伤手臂和大腿。[51]
  • 2015年7月4日,保育员欲清理栏舍,误以为已将台湾黑熊小熊赶入其他栏舍,打开栅门当场遭小熊攻击。

逃脱纪录

  • 1914年,一只扬子鳄趁台风溪水暴涨逃脱,在动物园附近抓获,以毛毯包起带回园内。
  • 1917年,上述鳄鱼再度逃脱,四个月后在社子岛发现,园方动用20名壮丁才将它带回园内。
  • 1922年,一只缅甸蟒从污水排水孔逃脱至隔壁的红毛猩猩栏舍,并一口吞掉红毛猩猩,该只蟒蛇9个月后死亡。
  • 1923年,一只澳洲鹤在游客面前飞走,狒狒猩猩台湾猕猴曾以挖地道、开锁方式逃脱,水獭曾跳出高达1.2公尺的围墙,几天后自己回到展区,亚洲象马兰幼时也曾挤出圆山动物园的栏杆逃脱。
  • 1956年,一只老虎逃脱至游客区,园方即时疏散游客后,与员警通力合作,荷枪实弹将老虎逼回栏舍。
  • 2015年6月,孟加拉虎大头因园方疏忽未将栅栏上锁而逃脱至10公尺外的芭蕉树,所幸未离开隔离区域,遭大批保育员以麻醉枪射击。
  • 2017年9月11日,13:35黑猩猩莎莉逃脱,20分钟后自行回到展区。
  • 2020年9月1日,凌晨2点食蚁兽小红带著女儿红豆逃脱,当晚找到红豆,但妈妈小红下落不明。小红三个月后于距离动物园数公里外的山区被寻获。
  • 2020年11月22日,只剩三足的石虎飞飞逃脱,于12月9日于隔壁欧亚水獭馆寻获。
  • 2021年12月7日,水豚在户外活动场补土作业时脱逃,工作人员立即察觉并于20分钟内引导其回到展区。

动物展示区

室外展示区

儿童动物区

Thumb
儿童动物区入口凉亭

2004年11月开幕,是由原本的可爱动物区改建而成,针对中、小学生的的自然教学而设,以埤塘、水田等湿地与郊野生态造景为主。由“田野生态展示区”、“本土农村生态展示区”、“农庄动物展示区”、“埤塘生态展示区”、“动物行为学院”、所组成,点出人类与动物间的密切关系,提供学童、家长与老师一处共同体验与学习的空间。

展示物种有常见之农场动物如羊驼兰屿猪家驴迷你马及中国鹅、白萝蔓鹅、家鸡等家禽;另展示各种中小型哺乳动物,有狐獴普通狨绒鼠北美浣熊长鼻浣熊以及原展示于夜行馆的蜜熊等,原非洲区之狐猴群也有一小部分展示于此。

台湾动物区

Thumb
台湾动物区

展示台湾的原生动物与栖息环境,展场模拟动物原生栖地的生态环境。知名动物有台湾梅花鹿台湾黑熊山羌台湾野猪欧亚水獭台湾长鬃山羊等,以高比例的台湾特有种与亚洲种著称,其中不乏几近绝迹的珍贵品种,如亚洲云豹(展示样本非台湾原生种)、蓝腹鹇台湾穿山甲等。

保育廊道

Thumb
保育廊道

展示小型保育类动物的长廊隧道展场


热带雨林区

Thumb
该区由两个半区与一个室内展示馆结合而成

亚洲热带雨林区于1998年落成,模拟东南亚热带雨林的生态景观,依展示动线规划成河口生态、密林生态及林缘生态三大展示区,是台湾首座兼具雨林景观与活体动物的生态展示场。展示亚洲象犀鸟马来貘马来长吻鳄红毛猩猩大长臂猿马来虎等。

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区于2018年完工,以仿自然环境之绿篱及水道贯穿全区,人工岛间以无围栏设计打造混养环境。展示马来长吻鳄三线潮龟大食蚁兽小食蚁兽水豚、三种蜘蛛猴及多种中南美洲灵长类等。 热带雨林馆即穿山甲馆座落于两个半区的中间。

现阶段展示于热带雨林区的动物: (此处列表未包含于热带雨林馆展示的动物)

  • 亚洲象林旺1954年入园,2003年2月26日过世,享寿86岁。其妻马兰,1952年入园,2002年10月14日过世,享年54岁。

沙漠动物区

以随风摇曳的棕榈树模拟中东地区的热带沙漠环境,展示最具沙漠动物代表性的单峰骆驼双峰骆驼,另有弓角羚羊非洲野驴

澳洲动物区

展示澳洲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动物,本区栽种许多澳洲特有的桉树,展示仅分布在澳洲的无尾熊及体型名列世界第二的走禽:鸸鹋灰袋鼠更是本区最具特色的代表。

非洲动物区

模拟非洲草原的生态环境,展示以中大型动物为主,大多数采混群展示,以邻近水塘的树荫与灌丛来模拟东非莽原动物聚集的情境。本区展示动物中有数种列名于华盛顿公约,受国际贸易管制的濒危珍稀物种,有非洲草原象非洲狮查普曼斑马河马网纹长颈鹿南方白犀牛黑猩猩西部低地金刚猩猩等。其中河马已另外兴建“河马浴场”展示,另外位于热带雨林的侏儒河马也展示于此[52]

  • 狮子:“狮忠”原为英国皇家大马戏团所豢养,1990年至台湾巡回演出时遭遗弃,1991年由台北市立动物园所收留,在园期间长达16年,由于曾长期受过马戏团训练,性情温驯听话,2007年4月22日过世,享年26岁。

温带动物区

Thumb
小猫熊展示场

本区主要展示栖息于温带草原森林中的动物,包括蒙古野马棕熊亚洲黑熊山狮欧亚大山猫加拿大河狸小爪水獭(非温带动物)、中华小猫熊等。另外蒙古野马、美洲野牛都是早已在野外销声匿迹的大型动物。

曾经饲养灰狐美洲木鸭短尾猞猁大卫神父鹿美洲野牛

现在养阿拉斯加棕熊北美灰狼红耳龟中华小猫熊亚洲黑熊山狮欧亚大山猫加拿大河狸蒙古野马;以及原产热带亚洲而非非温带地区的小爪水獭

鸟园区

位于动物园东南方,占地约4公顷,包括鸟类形态区、雉类与珍禽区、鹤园、鹦鹉房、生态鸟园及水禽区,展示鸟类约140种。知名动物有黄鱼鸮褐林鸮青鸾巴拉望孔雀雉大宝冠鸟越南鹇灰颈冠鹤绿蓑鸠紫蕉鹃英语Violet_turaco蓝凤冠鸠等。

  • 丹顶鹤:2011年从日本来的丹顶鹤:“Big”(公、2002年5月28日生)和“Kika(贵华)”(母、2005年6月6日生),来自北海道钏路动物园日语釧路市動物園,原展示场位于鸟园区的鹤园,2019年10月迁移至两栖爬虫动物馆前广场。
  • 水鸟观察区:为一湖泊,用以吸引许多鸟类迁徙过境或定居。湖中并饲养黑天鹅,为热带雨林区一部分。
  • 湿地生态园:有完整的湿地生态体系的展示,现已封闭不对外开放。
Thumb
鸟园区的巴拉望孔雀雉雄鸟,台北市立动物园

室内展示馆

大猫熊馆(新光特展馆)

Thumb
新光特展馆

2009年1月26日开幕,是由新光集团赞助兴建;馆内主要展示从中国大陆来的两只四川大猫熊:团团(公、2004年9月1日生,2022年11月19日殁)及圆圆(母、2004年8月30日生),有室内展场与户外山水造景展场,使台湾成为世界上继中国大陆外第5个有猫熊的地区。除此之外,有广大空间贩售动物园及猫熊相关商品,部分空间亦介绍猫熊整体概况等,提供学童、家长与老师一处共同体验与学习的空间。在开放初期深受台湾民众的注意,天天挤爆成为最多人参观的展馆,媒体亦争相报导,连捷运站及动物园大门口都要显示当天还有多少剩馀名额,假日名额为19200人次,非假日为14400人次。现在状况好转,参观民众可以有比较舒适的参观环境。2013年7月6日,雌性猫熊圆圆产下圆仔,2014年1月6日正式见客,2020年6月28日再产下圆宝,参观人数也因此随之暴增。

穿山甲馆(热带雨林馆)

前身为“夜行动物馆”,在原场馆于2012年9月8日封馆拆除后,新馆于2018年完工并于2019年7月9日开幕,由叶世宗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监造[53],外型以台湾穿山甲作为发想进行设计,借由高层空间融合水域、及树基、树干到树冠层的沉浸式复合生态系展示,辅以倒木、树藤、落叶等自然材质布置,营造与特定热带雨林一隅相似的生态场景,并推动共生种的混群教育展示。

主要展示国际间保育计画之重点物种如:指猴箭毒蛙等。参观方式同大猫熊馆为发放参观票券(平日除外)。

空中步道

为游客参观的主要动线,串连起热带雨林馆楼高24公尺的展示空间以及其他小展区。从树基、树干到树冠层的混群教育展示营造出热带雨林的生态场景。

夜行动物廊道
Thumb
以红光照明展示夜行动物

热带雨林新馆中设置了一条长廊隧道,模仿夜行性动物在黄昏至夜晚出没活动的昏暗环境,展示白天休息、夜晚活动的夜行性小型灵长类动物。除了原夜行动物馆的灵长类动物,2019年7月与马达加斯加动植物保育群英语Madagascar Fauna and Flora Group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合作从上野动物园借殖的雌性指猴Hira也在此展出,为亚洲第二个参与指猴域外保育的国家。

箭毒蛙工作站
Thumb
以透明玻璃橱窗呈现保育员照顾箭毒蛙的过程

饲养黄带、迷彩、金色及钴蓝等四种箭毒蛙,在工作站内,不仅以透明玻璃橱窗呈现箭毒蛙成蛙的饲养展示箱,还细分出繁殖区、孵化区、蝌蚪区及幼蛙区。借由呈现照顾箭毒蛙的日常,同时向大众展现动物园在箭毒蛙繁殖工作上的成果。

亚马逊河水域生态池

馆内核心区域的亚马逊河生态水域-象鱼池及中南美慈鲷池。生态池容积达500吨且超过2米深,呈现亚马逊生态系辽阔、壮丽的大河氛围透过水底隧道或是从步道上方等不同视角都能欣赏到超过15种鱼儿悠游其中。主要展示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原生鱼种,另外也展示了中美州的慈鲷科鱼种及濒危物种穗须原鲤。 展示物种:象鱼红银板银带帝王𫚉穗须原鲤大鳞脂鲤慈鲷

野外工作站
Thumb
野外工作站

利用栈板、木箱和透明压克力等素材,堆叠出多面向的台面与展示柜,陈列野外调查工作琳琅满目的器材,另外在大片玻璃前,罩著仿赏鸟墙设计的迷彩网,模拟野外进行鸟类观察工作的环境。


两栖爬虫动物馆

Thumb
两栖爬虫动物馆

馆内设计分为湿地热带雨林温带森林沙漠四大类,以不同的生态系展示各种两栖爬虫活体动物。除了模拟栖息地之外,馆内还规划了“演化”、“形态与构造”、“栖息环境”、“行为”、“生活史”、“多样性”、“两爬与人”、“保育”、“小心毒蛇”等主题的图文教育及标本解说,并重视本土物种的典藏,推出一系列以台湾为主题的特展。其中更与各方单位合作,进行本土物种复育,如台北赤蛙鱼池琴蛙翡翠树蛙黄缘闭壳龟(食蛇龟)黄喉拟水龟(柴棺龟)赤腹游蛇等本土濒危两栖爬行动物。

Thumb
扬子鳄

无尾熊馆

1999年8月,由澳洲黄金海岸库伦宾保护区引进两只公无尾熊,命名为哈雷和派翠克。

2001年9月,母无尾熊丽琪和夏娃,来到动物园。

2003年10月,丽琪为动物园新添了一只无尾熊宝宝,命名为Q比(公)。

2004年,无尾熊哈雷诊断出患有鼻癌(侵犯上颚骨、鼻中膈及鼻腔的软骨及骨混合瘤),经兽医建议于同年11月1日上午安乐死

2004年10月,又引进一对无尾熊,分别是珍珠和Matty(公)。

2011年,4只无尾熊Flynn、Empress、Tiwi与Coral来台,三只母无尾熊(Flynn为公无尾熊)陆续生下宝宝,Empress的宝宝取名Emily,Tiwi的宝宝取名Nicole,Coral的宝宝则取名为咖啡派。

2016年10月10日,傍晚17:59,元老级无尾熊派翠克于高龄19岁离世。

企鹅馆

Thumb
企鹅馆

位于温带动物区,展示国王企鹅黑脚企鹅,有量身订制的房间和水池,以及完整的企鹅生态图文解说。2001年9月,由园方培育出第一只小企鹅,由民众投票命名为黑麻糬,黑麻糬于2018年10月9日离世。[55]

昆虫馆

2005年4月24日开幕。共有两层楼,一楼包括网室生态区、食草栽培温室、昆虫未来馆、昆虫特展室;二楼则有序幕展示室、多媒体教室、台湾昆虫区、夜行昆虫区、温室区。

展示物种-台湾昆虫区:兰屿筒胸竹节虫大圆斑球背象鼻虫津田氏竹节虫长角大锹形虫

展示物种-温室区:家蚕皇蛾大凤蝶黑凤蝶翠凤蝶巴黎翠凤蝶无尾白纹凤蝶绿斑凤蝶达摩凤蝶柑橘凤蝶黑点大白斑蝶琉球青斑蝶黑脉桦斑蝶桦斑蝶石墙蝶枯叶蝶

展示物种-水生昆虫区:黄缘萤长翅水螳螂橙斑大龙虱大红娘华大负子虫

展示物种-网室区:巨棘竹节虫绿椒竹节虫扁竹节虫秋叶䗛台湾骚斯宽腹斧螳扁锹形虫高砂锯锹形虫

展示物种-底栖节肢动物区:光滑鼠妇问号蟑螂少棘蜈蚣帝王蝎墨西哥红膝头蜘蛛跳虫

昆虫馆中的蚂蚁原有大头家蚁、高雄巨山蚁,2020年因台湾兴起“养蚁热潮”,设置了新的蚂蚁教育展示区,并添加了臭巨山蚁、双脊皱家蚁、坚硬双针家蚁、高山锯针蚁及大林长脚家蚁。[56]

虫虫探索谷:为一天然的溪谷,适于观察自然生态。

海琉馆BOT案

台北市立动物园旁,2023年由光禹集团创立台北数位海洋生态娱乐开发公司得标,打造海琉馆、海洋生态主题酒店、商业区,预计2033年正式营运。

其他设施

教育中心

Thumb
教育中心

位于红鹤区正后方,定期举办各种特展与教育推广活动,并配合中小学的校外教学提供教学资讯。林旺标本置放本中心B1。

酷Cool节能屋

Thumb
酷Cool节能屋

位于沙漠动物区入口处,2004年7月18日开幕,共有两层楼,是经济部能源局委托工研院执行台北市立动物园“建筑节能计画”的成果。以《三只小猪》童话故事做为背景,探讨三只小猪如何利用各种建材和发电方式,让住屋达到冬暖夏凉、节省能源的目的。为了将这些观念深植在小朋友心中,节能屋中设计了许多游戏式的设备,例如太阳能发电人力发电脚踏车等,二楼则有图书区,主要介绍各式建材与奈米涂料的运用。

动物斑纹列车

Thumb
列车总站

2002年引进,作为园区内接驳用,可缩短游客行走时间。行驶路线为列车总站至鸟园车站,2007年新增鸟园车站至猫空缆车动物园南站,每辆三节车厢,可扩充至四节,可载人数约70人[57]。由于列车总站每逢假日均大排长龙,因此许多游客选择先步行游园后,再前往鸟园车站搭乘,以避免久候之苦。

游客列车开放时间:

总站9点首班车发车至鸟园站,16点30分末班车。

鸟园站17点末班车往总站,16点40分末班车往动物园南站。

动物园南站首班车9点发车至鸟园站,16点末班车。

参与之国际保育组织

动物园界协会

东南亚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SEAZA)

欧洲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EAZA) [58]

世界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WAZA

北美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AZA)辅导期[59]

物种保育类

保育规划专家群(CPSG)

国际物种资讯系统(Species 360)

马达加斯加动植物相保育群(MFG)

两栖类方舟(Aark)

保育教育类

国际动物园教育者协会(IZE)

亚洲动物园教育者研讨会(AZEC)

动物医疗类

亚洲保育医学会(ASCM)

美国动物园兽医师协会(AAZV)

野生动物疾病协会(WDA)

欧洲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兽医师协会(EAZWV)

国际合作之各国动物园及保育组织

更多信息 年份, 合作国家/动物园 ...

参见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