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拉尔区
Remove ads

海拉尔区蒙古语ᠬᠠᠶᠢᠯᠠᠷ
ᠲᠣᠭᠣᠷᠢᠭ
鲍培转写Qayilar toɣoriɣ西里尔字母Хайлаар дүүрэг)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市辖区,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管辖面积1440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正阳街道。

事实速览 海拉尔区ᠬᠠᠶᠢᠯᠠᠷ ᠲᠣᠭᠣᠷᠢᠭ, 国家 ...

海拉尔区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和呼伦贝尔高平原的结合带上,地处海拉尔河上游。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交通枢纽,也是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农耕文化、边境文化的碰撞、融汇与演进之地,素有“草原明珠”之称。

Remove ads

历史

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伊敏河左岸正式建城。又因其地位于呼伦、贝尔两湖间,于是名之呼伦贝尔城(简称呼伦城)。清末民间以呼伦贝尔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亦称之为海拉尔城宣统三年(1912年)一度随呼伦贝尔部独立,归顺大蒙古国

1915年撤销独立设呼伦贝尔特别区域,呼伦贝尔副都统驻海拉尔,实行自治。1920年,撤销自治,设呼伦县管辖境内汉族,县署设在海拉尔旧城西大街,海拉尔受辖于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呼伦县署,实行旗县并存,另有中东路海拉尔铁路交涉分局。

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军攻占海拉尔。1929年12月17日,呼伦贝尔青年党领导人福明泰在海拉尔建立索伦共和国;1930年1月13日,索伦共和国瓦解[2][3]

Thumb
满洲国治下,海拉尔市为兴安北省省会

1932年满洲国置兴安北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北省,省会在海拉尔。1940年5月,根据满洲国国务院第八十九号命令,定海拉尔为市,称海拉尔市

1945年,国民政府成立兴安省,海拉尔市为省会。然而国民党势力从未进入,此后海拉尔一直属于中共统治下。后成为内蒙古自治政府所辖呼伦贝尔盟首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拉尔市仍为呼伦贝尔盟首府。

2002年2月,随着呼伦贝尔盟改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也撤市改区,为海拉尔区

Remove ads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拉尔区常住人口为365012人。[4]

2022年,总人口36.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

地理环境

海拉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区域范围为东经119°30′48″—120°35′36″;北纬49°05′44″—49°27′15″。[5]

地形

位于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交接地带。东高西低,属于“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海拔高度在603.0—776.6米之间,相对高差170多米。形成三个地质单元,谢尔塔拉东山二个构造台地,以及“海拉尔盆地”。前者以高平地为主,后者以低平地和河滩地为主,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丘陵、高平地、低平地和河滩地。[5]

气候

海拉尔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纬度偏高,远离海洋,加之大兴安岭的屏障作用,使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团的影响减弱,大部分时间在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之下,形成了如下区域气候特点:春季多大风而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凉而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霜冻早;冬季严寒漫长,地面积雪时间长。[6]

水文

海拉尔地表水包括海拉尔河、伊敏河及湖泊沼泽。地表水量较为丰富。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丘陵区岛状多年冻土承压水、海拉尔盆地承压水3种,含量十分丰富。[6]

教育

海拉尔区有中等职业学校1年,全年招生1 192人,在校生2 604人,毕业生650人。普通中学校23所,全年招生8 071人,在校生22 190人,毕业生7 940人。小学17所,招生2 244人,在校生16 121人。特殊教育学校1年。在校生240人。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2 039人。[7]

行政区划

海拉尔区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2个[8]

正阳街道、​健康街道、​靠山街道、​胜利街道、​呼伦街道、​建设街道、​东山街道、​哈克镇和​奋斗镇

交通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