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狐中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红狐中队,前身为国民革命军“航空第四队”,后于1934年在湖北汉口正式改编为“空军第四中队”[1],主要在空军担任战术侦察任务,是“空军第4战术侦察机中队”的简称,故又称之为“第四侦照队”或“第4中队”。在1943年到1955年之间开始操作B-25C轰炸机起昵称为“女神中队”[2],1957年到1973年之间开始操作RB-57A高空侦察机起昵称为“黑盾中队”,1998年到2005年之间开始操作RF-5E虎眼式侦照机起昵称为“红狐中队”,2005年7月1日之后并入虎瞰中队,昵称则为“虎眼分队”。建队之初以空中侦察、轰炸任务为主,曾在对日八年抗战中屡建奇功。在1954年7月1日起移驻空军桃园基地。曾经在两度裁撤后,于1998年7月1日在空军桃园基地再度复队,隶属于第八战术战斗机大队之下,操作RF-5E虎眼式侦照机。于2005年7月1日东迁花莲基地,并入第十二战术侦察机队,成为其下辖的“虎眼分队”。直到2025年7月4日随著RF-5E侦照机的除役,虎眼分队也因而随之裁撤。
Remove ads
队史沿革
1934年原国民革命军“航空第四队”在湖北汉口正式改编为空军第四中队[3]。成立之初第四中队首任队长为毕业于苏联高级军事航空学校的石友信上尉,主要负责轰炸、侦察等任务。于1936年10月16日在陕西西安正式隶属第六大队,操作六架美制道格拉斯O-2MC侦察/轰炸机执行侦察与轰炸任务。抗战期间,第四中队依令进驻江苏淮阴,负责东海洋面警戒及侦察日本航空母舰为主。
由于当时空军轰炸机性能不佳,因此损失甚钜,航空委员会为保留战力,改采夜袭战术。1937年8月21日第四中队配合地面作战,组成夜袭支队,成为中华民国空军第一个执行夜间攻击的部队[4]。1937年12月奉命接收全新苏联制SB-2快速轰炸机,并改隶第一轻轰炸机大队。1939年7月第四中队移防四川宜宾,同年12月成立“侦察分队”,再接收2架SB-2快速轰炸机改装的侦察机。
1943年第四中队奉命前往印度腊戍换装美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并得名“女神中队”。因其队徽为仿效同一时期美陆军航空兵常见的裸体少女形象,以少女抬起的玉腿勾勒出“4”的图案。换装完成的第四中队,并入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一大队。抗战胜利后不久,第四中队随即投入剿匪战役。1948年初起,第四中队开始在汉口王家墩基地,接收加拿大制蚊式战斗轰炸机。
1949年移驻南京,徐蚌会战后进驻台中水湳基地,由于台湾潮湿的气候,对木质胶合与帆布结构的蚊式轰炸机损害很大,1951年仅仅使用不到三年的蚊式轰炸机遭到淘汰。1953年7月16日改隶新竹基地第二联队第八轻轰炸大队。1954年7月1日改隶桃园基地第五联队第六战术侦察大队,赴嘉义基地第四大队接收RP-51野马式侦察机。1955年元旦起,派出卢锡良中校、林佐时上尉、张育保上尉、赵广华上尉、金懋昶上尉、王英钦上尉等六名种子飞官前往美国进行RB-57A坎培拉式战略侦察机的换装训练,1957年2月1日结训返国复队,改全衔为“第四照相混合侦察中队”,由卢锡良中校担任中队长,采台美两国人员混编制。
当时第四中队与第12中队同属空军第六战术侦察大队,并称“空军双眼”。第四中队与美国第十三航空队协同训练作战,下设三个分队,第一分队为RF-86F军刀式战术侦察机分队,持续执行侦察任务约半年后,担任拍摄屠牛士飞弹地对地炸射[5]外海无人岛,试射的成果空照任务,之后换装RF-101A巫毒式战术侦察机。第二分队为RF-100A超级军刀式战术侦察机机分队。第三分队为RB-57A坎培拉式战略侦察机分队[6],之后换装性能更好的RB-57D侦察机(黑盾机),美军派莫玛上尉为中队作战官,协助我方工作。1959年换装4架RF-101A巫毒式侦察机,一直使用到1973年2月1日美中局势缓和,第四中队遭到裁撤。
1998年7月1日在桃园基地复队,隶属空军桃园基地指挥部第八大队,操作7架RF-5E虎眼式侦照机与3架F-5F双座教练机。2005年7月1日第四中队东迁花莲基地,并入第12战术侦察机队,成为其下辖的“虎眼分队”。2025年7月4日RF-5E虎眼式侦照机正式除役,“虎眼分队”也随之裁撤。
Remove ads
历任主官
- 上尉杨荣志 中央航空学校 5期
1942年12月1日~1944年2月28日 - 上尉张凤瑞 中央航空学校 5期
1944年3月1日~1944年3月31日 - 上尉卢惠明 中央航空学校 5期
1944年4月1日~1945年4月30日 - 上尉傅振伯 中央航空学校 7期
1945年5月1日~1945年6月30日 - 少校郭作璋 中央航空学校 7期
1945年7月1日~1947年8月31日 - 少校 徐彪 中央航空学校 7期
1947年9月1日~1948年5月6日 - 少校麦谷登 中央航空学校 7期
1948年6月1日~1948年8月12日 - 少校郭作璋 中央航空学校 7期
1948年8月16日~1949年7月31日 - 少校麦谷登 中央航空学校 7期
1949年8月1日~1951年4月15日 - 中校王俊华 空军军官学校 8期
1951年4月16日~1953年4月15日 - 中校曹津生 空军军官学校 10期
1953年4月16日~1953年7月16日
Remove ads
- 少校赵子清 空军军官学校13期
1954年7月1日~1955年2月28日

昵称:“黑盾中队”时期(1957~1973)
- 中校卢锡良 空军军官学校18期
1957年5月16日~1960年12月15日 - 中校李盛林 空军军官学校19期
1960年12月16日~1961年7月31日 - 中校 刘序 空军军官学校25期
1961年8月1日~1964年10月31日 - 中校王太佑 空军军官学校26期
1964年11月1日~1965年8月15日 - 中校邹宝书 空军军官学校28期 [7]
1965年10月16日~1967年8月15日 - 中校吴光宇 空军军官学校29期
1967年8月16日~1970年10月6日 - 中校邱文迈 空军军官学校31期
1970年12月1日~1971年10月31日 - 中校卢义勇 空军军官学校35期
1971年11月1日~1973年2月1日
昵称:“红狐中队”时期(1998~2005)
- 此时隶属桃园基地的桃园基地指挥部第八大队
昵称:“虎眼分队”时期(2005~2025)
驻扎基地
- 湖北汉口→陕西西安→江苏淮阴→四川宜宾→
印度腊戍→湖北汉口→首都南京→空军迁台
(中国大陆时期,1934年~1949年) - 台中水湳基地(1949年8月~1953年7月15日)
隶属第一联队•第一大队下辖的第四中队 - 空军新竹基地(1953年7月16日~1954年6月30日)
隶属第二联队•第八大队下辖的第四中队 - 空军桃园基地(1954年7月1日~1973年2月1日)
隶属第五联队•第六大队下辖的第四中队(黑盾中队) - 空军桃园基地(1998年7月1日~2005年6月30日)
隶属桃指部•第八大队下辖的第四中队(红狐中队) - 空军花莲基地(2005年7月1日~2025年7月4日)
隶属第五联队•第十二侦照队下辖的“虎眼分队”
服役机种

- 道格拉斯O-2MC侦察/轰炸机×9架[8]
1936年~1937年服役。[9]
- 图波列夫SB-2快速轰炸机×30架
当时苏联提供两百多架给中华民国空军,第四中队接收约30架,1937年~1943年服役。[10]

- 北美B-25C米契尔轰炸机×?架
由租借法案获得美国军援的B-25轰炸机,中华民国空军接收约180架,1943年~1954年服役。[11]
- 迪哈维兰•蚊式轰炸机×?架
由于B-25已不敷使用,中华民国空军向加拿大洽购205架蚊式轰炸机,1948年3月30日加拿大方面派遣蚊式机飞行教官R.C.Fumerton、J.H.Turnbull、G.Stewart到汉口王家墩机场对空军第一大队第四中队进行蚊式机换装训练。飞行训练后用于徐蚌会战和辽西会战,在战役期间有4架蚊式机被解放军掳获,之后又有一架蚊式机投共。之后蚊式机随空军迁台,驻扎台中水湳基地。
1949年10月25日支援古宁头战役出动蚊式战机94架次。登步岛战役出动蚊式机7架次。第一大队所装备的蚊式机,也从1949年4月的58架,锐减至12月间的19架。空军第一大队共换装蚊式机90馀架,另有未组装的60馀架运往台湾。由于此机为木质胶合与帆布结构,海运途中遭受海水侵蚀,且受台湾潮湿多雨的气候影响,耗损十分严重,第一大队移防台南基地时,仅剩12架蚊式机[12]。1951年第一大队装备的所有蚊式机,均被全数淘汰,使用仅仅不到三年。1948年~1951年服役。
此时,第四中队与第九中队互换驻地与番号。原本操作蚊式轰炸机的第四中队被调往台南基地,改番号为第九中队;原本操作B-25J轰炸机的台南基地第九中队,被调往台中水湳基地,改番号为第四中队。1953年7月16日再调动至新竹基地第二联队第八轻轰炸大队,1954年7月1日再次调动至桃园基地第五联队第六战术侦察大队。所以要特别留意,1951年前后的第四中队,不是同一批人。

摄于1953年
- 北美RP-51D野马式战术侦察机×18架
某些历史文件会写成“RF-51”,容易与RF-5E混淆,需特别注意。1954年8月10日由中队长赵子清少校率第四中队赴嘉义基地,接收第四大队移交的18架RP-51F侦察机18架及4架AT-6教练机[13],并接受换装训练。直到1955年1月第四中队派出卢锡良中校、林佐时上尉、张育保上尉、赵广华上尉、金懋昶上尉、王英钦上尉等六名种子飞官前往美国进行RB-57A坎培拉式战略侦察机的换装训练后,该批飞机亦告除役。1954年8月10日~1955年1月1日服役。


- 北美AT-6德州佬式教练机×4架
1954年8月10日由中队长赵子清少校率第四中队赴嘉义基地,接收第四大队移交的18架RP-51F侦察机18架及4架AT-6教练机,并接受换装训练,直到1955年1月第四中队派出卢锡良中校、林佐时上尉、张育保上尉、赵广华上尉、金懋昶上尉、王英钦上尉等六名种子飞官前往美国进行RB-57A坎培拉式战略侦察机的换装训练后,该批飞机亦告除役。1954年8月10日~1955年1月1日服役。

- 北美RF-86F军刀式战术侦察机×7架
为第12中队移拨过来给第四中队使用的二手机[14],成立“低空战术侦察分队”,专职负责针对一些中国大陆沿海目标,负责“拍了就跑”的照相侦察任务,性能优越,深入大陆沿海港口、机场及军事区侦照,收获甚丰,虽多次遭遇中共军机拦截攻击,但均化险为夷,对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侦照约持续半年,之后负责拍摄屠牛士飞弹对地炸射任务[15]。服役两年期间,全机队均无折损,实属奇迹且难能可贵。1957年2月1日~1957年7月31日负责侦察任务,之后拍摄屠牛士飞弹至1959年3月中旬除役,移交给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1(序号52-4656)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2(序号52-4857)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3(序号52-4874)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4(序号52-4459)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5(序号待查)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6(序号52-4514)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RF-86F编号008(序号52-4539)
除役后于1959年3月移交驻韩美军。

- 马丁RB-57A/D坎培拉式高空战略侦察机×4架
成立“高空战略侦察分队”,1957年12月6日由卢锡良驾驶RB-57A首次对海南岛地区实施侦照,其间并无共机拦截。第二次于同年12月15日由张育保执行,第三次于1958年1月7日由林佐时担任,此时已有共机跟随监视。同年至2月18日由飞赵广华执行第四次任务,于山东青岛上空被共军MiG-17战机击落阵亡殉国后,任务暂时终止。总计RB-57A在台执行四次任务,损失一架侦察机与一位飞官,拍回20卷胶卷资料,覆盖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经检讨后美方提供RB-57D侦察机,空军则再度以卢锡良为领队,率原有队员再加上田建南及王英钦等两位赴美换装。因RB-57D飞行高度达六万英呎,共机尚无法到达,且未部署防空飞弹,因此侦照中国大陆的任务,就交由田建南与张育保轮流执行。1959年6月14日卢锡良中队长前往北京侦照时,第一次发现共军已配备最新的MiG-19战机[16],同月18日王英钦再执行侦照,因相机故障未能完成。同年10月7日王英钦执行第三次北京侦照时,遭到SAM-2防空飞弹击落阵亡殉国。RB-57D在台执行十五次任务,损失一架侦察机和一位飞官,带回879卷胶卷资料,覆盖面积达253,764平方公里。
RB-57A/D深入中国大后方执行战略侦照[17]直达东北、华中、南疆,新型米格机及歼六战机无法仰攻,曾遇拦截两百多架次,战果辉煌。后期因共军使用SAM-2防空飞弹而遭到击落,遂改由第卅五中队的U-2高空战略侦察机接手此项任务。1957年9月25日~1961年2月1日服役。



- 麦克唐纳RF-101A巫毒式战术侦察机×9架
属世纪系列战机,1959年6月30日第四中队执行“飙风计划”,换装RF-101A巫毒式战术侦察机,第一批换装人员由作战科长宋亨霖率六位飞官及技勤人员赴冲绳嘉手纳基地接受换装训练,分三批共十四位飞官。1959年10月28日接收4架RF-101A巫毒式侦察机,成为中华民国空军第一个使用超音速喷射侦察机的中队,亦是唯一美军军援RF-101A巫毒式侦察机的中队。第四中队的RF-101A始终保持4架的规模,若遇战损则由美军补足,定期的翻修工作则飞回冲绳嘉手纳基地执行,总计先后共移交九架。至1965年8月RF-101A已遭共军击落三架,空军总司令赖名汤上将希望美军能提供更先进的RF-4幽灵式侦察机,但却遭美方拒绝。总计在台服役14年,完成218次大陆侦察任务,拍回胶卷1,321册,涵盖地域面积达12,170平方公里。总计有三架侦察机被击落,一位飞官阵亡殉国,两位飞官被俘,1973年8月1日除役,此后由第12中队的RF-104G星式侦察机取代。1959年10月28日~1973年7月31日服役。
- RF-101A编号5649(序号54-1498)
1961年7月24日接收的补充机。1961年8月2日飞官吴宝智少校在福建福州上空遭到地面防空炮火击落,虽跳伞逃生幸存但被共军俘虏。获释后持续滞留中国,未返台。[21] - RF-101A编号5650(序号54-1500)
1959年10月28日接收,1973年8月1日除役后归还美军。 - RF-101A编号5651(序号54-1501)
1961年8月3日接收的补充机。1964年12月18日飞官谢翔鹤少校在浙江路桥上空遭到MiG-19击落,虽跳伞逃生幸存但被共军俘虏。劳改二十年后于1985年7月17日获释返台,关押期间多次遭受共党人士威逼利诱仍不改其志,坚持不愿屈服,2011年2月26日获参谋总长林镇夷上将亲自颁发干城甲种二等奖章,2024年11月27日辞世,一生忠贞爱国,享耆寿94岁。[22]他生前最后的一句话是:“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有一个生命可以为国家牺牲。”[23] - RF-101A编号5652(序号54-1503)
1959年10月28日接收。1961年7月23日飞官李盛林因驾机降落时而受损,在同年年底修复,修复期间美军提供一架(编号5649/序号54-1498)补充,以维持勤务。不过由于修复费用超出预算,双方对于维护费用没有共识,被美军收回。1965年8月10日分队长沈江田少校驾该机至冲绳嘉手纳基地,移交给驻日美军。[24] - RF-101A编号5654(序号54-1499)
1959年10月28日接收。原陈列于空军桃园基地大门,后随第401联队东迁花莲,现陈列于空军花莲基地内。[25] - RF-101A编号5656(序号54-1519)
1959年10月28日接收。1965年3月18日在广东汕头上空遭到MiG-19击落,飞官张育保中校阵亡,壮烈殉国。[26] - RF-101A编号5658(序号54-1506)
1961年6月10日接收。陈列于冈山航空教育展示馆。[27] - RF-101A编号5660(序号54-1505)
1961年6月10日接收。原陈列于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航空科学馆,现陈列于旧空军桃园基地05警戒堡内。[28] - RF-101A编号5662(序号54-????)
1961年6月10日接收,动向不明。

- 诺斯洛普/汉翔RF-5E虎眼式侦照机×7架(虎安六号)
于1998年8月14日空军节当天,在台中清泉岗基地庆祝814空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首次在国人面前公开展示。主要工作内容包含国土监测、灾难救援和战备监侦⋯等方面的任务。空军曾释出《虎瞰台湾》纪录短片,收录RF-5E执行任务时的侦照影像,展现从空中俯瞰台湾的第一手视角,并记录包括八八风灾、苏拉风灾、九二一大地震⋯等[29]重大灾难的现场情况,以及大楼倾斜、工安事故影响⋯等事故的监测画面,承平时期积极参与国土监测,不遗馀力。在台服役共42年,改装为侦照机后服役27年。1998年7月1日~2025年7月4日服役。[30]
- RF-5E编号5501(序号83-0085)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15)、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2025年7月4日除役。[31] - RF-5E编号5502(序号83-0086)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16)、虎安六号,于2003年10月12日自台中清泉岗基地起飞,在新竹南寮外海失事坠毁,第四中队飞官李庆熙上尉跳伞逃生,被中华民国海军成功级军舰子仪号巡防舰救起。[32] - RF-5E编号5503(序号83-0087)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17)、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2025年7月4日除役。 - RF-5E编号5504(序号83-0088)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18)、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在2025年7月4日除役典礼当天,担任一号长机,由飞官刘家齐中校驾驶。 - RF-5E编号5505(序号83-0091)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21)、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在2025年7月4日除役典礼当天,担任四号僚机,由飞官郑芑宏中校驾驶。 - RF-5E编号5506(序号83-0093)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23)、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于2011年9月13日在苏花公路116.4km处撞山失事坠毁,第12侦照队虎眼分队飞官萧文民上尉殉职。[33] - RF-5E编号5507(序号83-0094)虎眼式侦照机
原F-5E(5324)、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在2025年7月4日除役典礼当天,担任五号僚机,由分队长傅鈜中校驾驶。[34] [35]

- 诺斯洛普/汉翔F-5F中正号双座教练机×6架
首批三架均为虎安六号,担任RF-5E的教练机,在台服役42年。1998年7月1日~2025年7月4日服役。另2023年11月29日台东志航基地第七联队的F-5E/F战机解除战备任务后,于2023年12月11日移交F-5F(编号5382、5398、5413)双座教练机[36]三架,给虎瞰中队虎眼分队,继续服役做为训练之用,是为第二批的三架。而这五架RF-5E(编号5501、5503、5504、5505、5507)单座侦照机与五架F-5F(编号5382、5387、5398、5408、5413)双座教练机也成为所有在台服役的F-5系列战机之中,最后除役的十架。服役至2025年7月4日除役。
- F-5F编号5387(序号83-0113)双座教练机
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2025年7月4日除役。 - F-5F编号5401(序号83-0127)双座教练机
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是中正号双座机中唯一的马拉道太阳神彩绘机。不幸于2011年9月13日在苏花公路116.4km处撞山失事坠毁,第12侦照队虎眼分队分队长常建国中校、飞官王鸿祥少校殉职。[37] - F-5F编号5408(序号83-0134)双座教练机
虎安六号,于2005年7月1日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2025年7月4日除役。 - F-5F编号5382(序号79-1725)双座教练机
虎安五号,于2023年12月11日从台东志航基地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2025年7月4日除役。 - F-5F编号5398(序号83-0124)双座教练机
虎安六号,于2023年12月11日从台东志航基地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在2025年7月4日除役典礼当天,担任三号僚机,由前座飞官周业超中校、后座飞官许俊荣上校驾驶。[38] - F-5F编号5413(序号83-0139)双座教练机
虎安六号,于2023年12月11日从台东志航基地移交虎瞰中队虎眼分队操作。在2025年7月4日除役典礼当天,担任二号僚机,由前座飞官黄家祥中校、后座飞官郑致远中校驾驶。
战损纪录
- 总计第四中队共战损五架侦察机、三位飞官阵亡殉国、两位飞官被俘。
- 1958年2月18日第四中队飞官赵广华上尉驾驶RB-57A(编号5642/序号52-1431)坎培拉式战略侦察机,在山东青岛上空遭到MiG-17战斗机击落阵亡,壮烈殉国。
- 1959年10月7日第四中队飞官王英钦上尉驾驶RB-57D(编号5643/序号52-3978)坎培拉式战略侦察机,在河北通县上空遭到SAM-2防空飞弹击落阵亡,壮烈殉国。
- 1961年8月2日第四中队飞官吴宝智少校驾驶RF-101A(编号5649/序号54-1498)巫毒式战术侦察机,在福建福州上空遭到地面防空炮火击落,虽跳伞逃生幸存但被共军俘虏。获释后持续滞留中国,未返台。
- 1964年12月18日第四中队飞官谢翔鹤少校驾驶RF-101A(编号5651/序号54-1501)巫毒式战术侦察机,在浙江路桥上空遭到MiG-19战斗机击落,虽跳伞逃生幸存但被共军俘虏,劳改廿年后于1985年7月17日获释返台。
- 1965年3月18日第四中队飞官张育保中校驾驶RF-101A(编号5656/序号54-1519)巫毒式战术侦察机,在广东汕头上空遭到MiG-19战斗机击落阵亡,壮烈殉国。
失事纪录
- 承平时期第四中队共折损三架侦照机,三位飞官殉职、一位飞官获救。
相关页面
- 历史上执行过侦察任务的空军部队:
(从1949年空军迁台后起算)
- 大队:桃园基地/空军第六战术侦察大队(1954—1973)
- 第4中队:迁移多处/女神中队(1949—1955)→桃园基地/黑盾中队(1957—1973)→桃园基地/红狐中队(1998—2005)→花莲基地/虎眼分队(2005—2025)
- 第12中队:桃园基地/虎瞰中队(1949—1998)→花莲基地/第12战术侦察机队(1998—现役)
- 第33中队:新竹基地/第八大队第33中队(1953—1958)→新竹基地/特种作战组3831部队(1958—1961)→屏东基地/反潜中队(1967—1978)→屏东基地/第33反潜作战中队(1978—2005)→屏东基地/海军第133反潜机中队(2005—2013)→屏东基地/第33反潜作战中队(2013—现役)
- 第34中队:新竹基地/第八大队第34中队(1953—1958)→新竹基地/黑蝙蝠中队(1958—1976)→新竹基地/第34反潜作战中队(1978—1991)→屏东基地/第34反潜作战中队(1991—2005)→桃园基地/海军第134反潜机中队(2005—2013)→屏东基地/第34反潜作战中队(2013—现役)
- 第35中队:新竹基地/第八大队第35中队(1953—1958)→桃园基地/黑猫中队(1961—1974)→台中基地/第35羚羊夜攻中队(1977—1992)→新竹基地/第35作战队(1992—1995)→冈山基地/第35作战队(1995—1999)→冈山基地/飞训部战斗组(1999—现役)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