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
西太平洋的颱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于2025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没有指定的形成时间,但大部份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皆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1]。
![]() | 本文记述一项正在发生的天气事件。随着事态演变,内容或许会迅速更新。 |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水域的台风。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2025年太平洋飓风季。于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日本气象厅所命名(即国际名称),国际编号为25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于此地区的热带低气压之编号以W字母作结。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气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均会给予当地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称(官方以国际名称为准);风暴的中文名字现时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和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协商确定,但中央气象署未必采用,因此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采用的中文译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巅峰形态为准。更多关于西太平洋的台风,请参见太平洋台风季。
Remove ads
风季预测
香港天文台预料2025年会有7-10个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属于偏多,并预料风季可能在6月或之前开始;并在10月之后结束[2][3]。
澳门气象局预料2025年会有4至7个热带气旋影响澳门,属于正常数量,且预测风季会在6月下旬后开始,比平均时间较迟,也不排除有强台风或以上级别的台风影响。
风暴时间表

风季概述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蝴蝶源自6月5日位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以西300公里处的一片大气对流区,该系统在随后数日逐渐发展成一个低压区[5],并在登陆菲律宾吕宋后进入南海,日本气象厅在9日将系统升格为热带低气压[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0日下午5时半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7],并在当日晚上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1W。系统在馀下时间受其东北方的一个副热带高压提供的引导气流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趋向海南岛附近海域。
系统在11日上午加强为热带风暴,并获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蝴蝶”[8],虽然受到一定的风切变影响,但仍无阻它整合结构,日本气象厅在13日凌晨将蝴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9] 。此时蝴蝶已经接近高气压的脊轴,开始转向东北方移动[10],随后在晚上11时于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沿海登陆[11]。尽管蝴蝶受地形作用影响,部份深层对流已开始崩溃,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4日上午仍将它升格为台风,而蝴蝶亦一直维持强度直到它在下午1时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再次登陆[12]。在登陆后蝴蝶因与陆地摩擦增加而迅速减弱,日本气象厅在当日晚上便将它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最终蝴蝶在翌日(15日)晚上于中国内陆完全消散[13][14] ,它的残馀云带随后并入锋面系统。
Remove ads
日本气象厅在最新路径报告图中将其最高风速下调为55 kn(100 km/h;65 mph)。
圣帕是由一个在6月21日于北马里亚纳群岛以北的热带低气压发展而成[15]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翌日(22日)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2W。尽管系统受到热带对流层上部槽带来的风切变影响,但温暖的海水仍使它在23日加强为热带风暴,获日本气象厅命名为“圣帕”。圣帕受其东北侧副热带高压引导保持西北方向移动,趋向日本中部,同时结构亦得到改善。然而圣帕在24日开始对流活动便显著下降,导致强度逐渐减弱。随着圣帕进入更干燥且低海温的恶劣的环境,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5日凌晨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西风槽为圣帕带来较强的风切变,圣帕在26日早上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随后在下午对其发布最后警报。
Remove ads
6月3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小笠原群岛东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0W。
7月1日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05。晚上9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2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4W。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3,并命名“木恩”。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7月4日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6日上午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表示木恩已转化为温带气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7月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
7月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和台湾中央气象署同时表示木恩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并认为其已进入副热带低气压过渡期。
Remove ads
PAGASA:Bising
6月28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雅浦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8W。
7月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5W。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06。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4,并命名“丹娜丝”[16]。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凌晨3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7月6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6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11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11时40分,台风丹娜丝于嘉义县布袋镇登陆。
7月7日凌晨0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5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上午6时,台风丹娜丝在桃园市与新竹县交界处出海。上午7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8日晚上10时,中国中央气象台表示热带风暴丹娜丝于晚上9时25分左右在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公尺/秒);之后于晚上11时45分左右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20米/秒)。
7月9日凌晨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9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低压区。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停止对其编号。同时,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7月12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丹娜丝已消散。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丹娜丝的巅峰风速上调至100节(每小时185公里)。
7月1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小笠原群岛西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3W。
7月1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6W。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07。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12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1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5,并命名“百合”。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7月1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15日凌晨1时,热带风暴百合在北海道襟裳岬附近登陆,成为9年以来首个登陆北海道的台风。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上午7时,热带风暴百合在北海道纹别市附近出海。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中国中央气象台和台湾中央气象署同时表示百合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PAGASA:Crising
7月1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以东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6W[17]。
7月1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09。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并判定其为季风低压。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1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6,并命名“韦帕”。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9W[18]。
7月19日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11时,香港天文台和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
7月20日凌晨0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傍晚6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表示强烈热带风暴韦帕于下午5时50分左右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陆,登陆时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19]。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中国中央气象台表示强烈热带风暴韦帕于晚上8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海陵岛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晚上9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21日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及澳门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7月22日上午9时30分,强烈热带风暴韦帕在越南太平省钱海县登陆。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停止对其编号。
7月2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台湾中央气象署、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同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韦帕已消散。之后,其残留云系往北印度洋继续发展。
PAGASA:Dante
7月2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帛琉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7W。
7月21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7月22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0W。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0,日本气象厅则对其发布烈风警报。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3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7,并命名“范斯高”。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7月25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日本气象厅和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同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7月26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停止对其编号。
7月2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范斯高已消散。
PAGASA:Emong
7月2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台湾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9W。
7月23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不久后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1W。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1。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8,并命名“竹节草”;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7月24日上午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日本气象厅、香港天文台及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10时40分,强烈热带风暴竹节草在菲律宾邦阿西楠省阿格诺附近登陆。
7月2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局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26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下午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7月27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澳门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再次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则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28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9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30日凌晨4时30分,热带风暴竹节草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最大有9级(23米/秒)。上午9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再度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竹节草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最大有9级(23米/秒)。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
7月3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和台湾中央气象署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再次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日下午5时,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降格为低压区。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对其停止编号。
8月2日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8月3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竹节草已消散。之后,日本气象厅天气图显示其已并入锋面系统。
7月2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8W。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7月23日傍晚5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24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2W。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2。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09,并命名“罗莎”。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5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2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7月27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
7月28日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7月29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
7月3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8月1日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3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再次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认为其将在24小时之内转化为温带气旋。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认为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时对其停止发布编号。
8月4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并表示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和台湾中央气象署同时表示罗莎已转化为温带气旋。
7月3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冲绳群岛东南方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3W。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3。晚上8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8月2日上午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3W。
8月3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0,并命名“白鹿”。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4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5日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认为其将在24小时之内转化为温带气旋。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同时对其停止编号。
8月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和台湾中央气象署表示白鹿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并表示其已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
在中太平洋减弱的飓风艾欧娜在8月2日的时候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改由西太平洋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继续监测此系统[20]。此时,日本气象厅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皆评定其为热带低气压。受到干空气与较强的垂直风切影响,艾欧娜继续减弱且再也没有任何重新增强的机会,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因此在艾欧娜跨洋后不久便发出最终警告,而日本气象厅继续追踪该系统的残留低气压,直至8月4日晚上8时才认定其已消散[21]。
PAGASA:Gorio
8月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北马里亚纳群岛东北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8W。晚间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7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上午6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6W。下午2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4。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
8月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1,并命名“杨柳”。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8月9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10日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8月1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
8月12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将其升格为台风。
8月13日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1时,台湾中央气象署表示杨柳在台东县太麻里乡附近登陆。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4时,台湾中央气象署表示杨柳在台南市七股区附近出海。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11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
8月14日凌晨12时半,中国中央气象台表示杨柳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登陆,登陆时由台风级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公尺/秒)。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直接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对其发布最后警报。清晨5时,日本气象厅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国中央气象台、台湾中央气象署和香港天文台同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8月15日凌晨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停止对其发布编号。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杨柳已消散。
PAGASA:Huaning
8月1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北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2W。
8月17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直接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晚上10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18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5。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19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表示其成为热带风暴的机率下降,因此日本气象厅取消对其发布烈风警报[22]。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性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8W。
8月20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此系统依照德沃夏克分析法分析其T级评为2.5,并一度分析为热带风暴的强度。[23]
8月21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对其发布烈风警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2,并命名“玲玲”。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4时,玲玲于鹿儿岛县日置市附近登陆。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22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8月23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玲玲已消散。
PAGASA:Isang
8月1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马绍尔群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0W。
8月22日上午6时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6。上午9时50分,热带低气压Isang在菲律宾奥罗拉省卡西古兰登陆。上午11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9W。
8月23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3,并命名“剑鱼”。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上午11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8月24日凌晨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清晨5时,日本气象厅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8月25日,中央水文气象预报中心表示剑鱼已于下午3时于义安省-河静省沿海登陆,最大风速达135公里/小时,相等于12级风,最大阵风达185公里/小时,相等于14–15级风。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澳门气象局亦将其降格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
8月26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台湾中央气象署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并对其停止发布编号。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8月2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剑鱼已消散。
PAGASA:Jacinto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8月23日开始追踪南苏里高省以东的低压区[24][25][26],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当日晚间给予将该低压区认定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93W。
当此系统于8月27日上午8时移动到吕宋岛西北方海岸约160公里海面上时,日本气象厅直接评价为热带低气压,随后在当日下2时降格为低压区。这评价后来在28日凌晨2时的天气预警公告中被撤销,重新评定此系统具热带低气压的强度。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随后发布了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该系统分类为季风低压,并在下午2时认定其已增强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0W[27]且指出在太平岛的气象测站有测得30节的最大瞬间风速[28]
随后,20W在略微有利的环境下进入南海,唯一不足之处是北侧及东北侧的高层流出受到阻碍,从卫星云图亦可以看到中心裸露且南侧的对流杂乱无章[29]。日本气象厅直到8月29日上午8时才对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而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此时已将其评级为热带风暴[30]。
20W最终于8月30日上午8时获得日本气象厅升格且命名为“蓝湖”,国际编号为2514,此时的蓝湖伴有强对流、深冷云顶及增强的螺旋雨带,结构发展已相对成熟[31]。越南中央水文气象预报中心表示蓝湖在当日下午4时30分于广治省至河静省一带沿海登陆[32]。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在此系统影响期间仅针对低压区与西南季风发布暴雨警告[33][34];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在28日晚间7时发布一号风球[35][36],香港天文台则在10分钟后发布一号戒备信号[37]。随著蓝湖逐渐远去,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及香港天文台分别在29日下午4时半[38]及晚间6时10分[39]改发强烈季候风信号。
蓝湖的残留低气压在9月1日越过中南半岛进入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的区域专责气象中心印度气象局继续监测此系统并评价为低压区[40]。缅甸气象局直至9月4日上午8时指此系统受季风的强烈影响下而持续减弱并对此低压区结束监测[41]。据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卫星定位资料显示,此系统最后曾在9月2日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琼泰再次达到热带低气压的强度[42],并在当日下午1时55分才终止对此系统定位追踪[43]。
PAGASA:Kiko
8月29日,一个热带扰动在雅浦岛东南方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5W。
9月2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给予编号TD18;中国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9月3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21W。
9月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5,并命名“琵琶”。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则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5日凌晨12时,日本气象厅表示琵琶在爱媛县爱南町附近登陆。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表示琵琶在和歌山县日高町附近再次登陆。下午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表示琵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并停止对其编号。同时,香港天文台表示琵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表示琵琶千叶县胜浦市附近出海。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琵琶已转化为温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并表示其将并列为锋面一温带气旋。其后,其并入锋面系统。
PAGASA:Lannie
9月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南海中部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7W。
9月5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晚上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11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6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19。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2W。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6,并命名“塔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晚上11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7日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6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9月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8时,日本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并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上午8时50分,中国中央气象台表示塔巴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8百帕。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4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和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10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11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9日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同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1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塔巴已消散。
PAGASA:Mirasol
9月15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吕宋岛东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9W。
9月16日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1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20;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3W;中国中央气象台也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17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凌晨3时20分,23W在菲律宾奥罗拉省卡西古兰登陆。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18日凌晨1时,23W在菲律宾北伊罗戈省帕古普出海。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7,并命名“米娜”。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署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3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19日凌晨2时,中国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上午10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下午2时,米娜在中国大陆广东省汕尾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下午4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5时,澳门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0日凌晨1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和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停止对其编号。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9月21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米娜已消散。
PAGASA:Nando
9月1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以西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0W。
9月1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21。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
9月18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8,并命名“桦加沙”。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4W[44];台湾中央气象署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也将其升格热带风暴。
9月19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一起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9月20日凌晨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其升格为强台风。
9月21日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上午11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同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超级台风。
9月22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猛烈台风。下午3时,桦加沙在菲律宾巴布延群岛登陆。
9月23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台风。
9月1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威克岛东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1W。
9月18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22。凌晨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9,并命名“浣熊”。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5W;台湾中央气象署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
9月19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上午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下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9月2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署亦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5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中国中央气象台则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
9月21日清晨5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猛烈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烈台风。
9月22日上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上午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台风。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
PAGASA:Opong
9月2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以西海域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2W。
9月2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2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6W。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24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20,并命名“博罗依”。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一个热带扰动于2月9日在汶莱北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3W。日本气象厅在2月11日下午2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此时系统位于卡拉延市西南方305公里之海面上[45][4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随后在12日开始监测此系统,这时候位置已来到南沙群岛西西北方约494公里的海面上,虽然此处海温良好,但风切显著,处于不利于发展的环境中[47]。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3日认为此系统已消散并停止监测[48],但日本气象厅仍持续监测此系统,直至此系统在2月15日第一次濒临消散之时而短暂在天气图上短暂移除此系统[49]。虽然此系统在16日再度增强为热带性低气压[50],但仍在17日上午8时减弱为低压区,而此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51]。
此系统减弱的低压区穿过越南并带来持续的降雨,导致该国东南部几个地区打破了非当季常规的二月份降雨记录,其中在胡志明市测得过去二十年来最大的降雨量,更在同奈省隆城镇测得175毫米的降雨量[52]。胡志明市茹𦨭区更经历了41年来最高的降雨量[53]。
河仙市社蓬德岛在2月16日清晨的降雨量达到了128.2毫米,为越南西南部地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54]。由于短延时强降雨的影响,普林塞萨港及巴拉望省面临了严重的洪灾[46]。
PAGASA:Auring
6月10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4W。
6月11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55]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02,并发布热带性低气压特报。
6月23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菲律宾吕宋岛以西外海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6W。日本气象厅在24日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在日本气象厅升格后的第二天,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基于此系统的对流加深,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3W[58]。受到东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引导下,03W往西转西北方向移动,而其组织结构依然不佳[59]。03W最终在26日上午5时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随后向中国内陆移动[60],并于当天消散[61]。
越南东北部受此系统影响而降下暴雨,并进一步在安沛省安沛市引发山体滑坡造成1处房屋倒塌酿成1人死亡[62]。事后调查显示,此系统在中国大陆多处造成广泛的洪水并损坏道路和农田,并于影响期间造成5人死亡,超过十万人撤离[61]。
一个低压区在7月11日于上海以东328公里处形成,日本气象厅随后在当日晚上将其升级为热带低气压。尽管系统为一副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仍在12日下午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在13日凌晨更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07W。系统在当日馀下时间保持偏东方向移动,并在14日于九州登陆,随后受地形作用影响迅速消散。
7月1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硫磺岛西南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5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天晚间8时半将其评级提升为“中”。随著此系统移动到小笠原群岛,其发展趋势转为“高”,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15日凌晨3时半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在不久后直接对其评级为热带风暴,给予热带气旋编号08W。然而,日本气象厅并未承认此系统,仅对此系统周边海域发布区域性烈风警报。
就在08W开始被追踪之际,08W采取与强烈热带风暴百合相同的移动路径,以每小时61公里的速度开始加速向北移动[64][65]。08W在抵达北海道后转变为残留低气压直到16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才对其发布最后警报。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巅峰风速上调至45 kn(85 km/h;50 mph),并将气压下调至1,001 hPa(29.56 inHg)。
7月29日,一个热带扰动在日本东方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2W。
7月31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已消散。
8月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北部湾上空生成。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短暂移除该系统。
8月2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在天气图上再次移除该系统。
8月2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威克岛以北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5W。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3日上午9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4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4W。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
8月5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
8月5日,14W以南的残馀低压在威克岛以西北海域重组成热带扰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7W。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晚上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8月6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5W。
8月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最后警报。
8月11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9W。
8月15日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已消散。
PAGASA:Fabian
8月3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以西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6W。
8月9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认为其已消散。
一个热带扰动于8月16日在南中国海中部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1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日下午2时认定此系统为季风低压。中国中央气象台随后于下午5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分别在晚上8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其中,澳门气象局在晚上9时发出一号风球[67],而香港天文台则在晚上10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68]。
日本气象厅则在8月17日上午8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随著此系统路径持续向北移动,澳门气象局在当日中午12时改发三号风球[69]。此系统在17日稍晚逐渐向北部湾移动,香港天文台在当日晚间8时2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0],澳门气象局则在晚上11时取消[71]。
直至此系统越过海南岛进入北部湾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8月18日上午8时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随后于下午2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热带气旋编号17W[72]。此系统进入北部湾后仍采取向北的路径中国大陆内陆移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19日凌晨2时对其发布最后警报,中国中央气象台亦在12小时后停止对其发报,日本气象厅则于当日晚间认定其已消散。
热带气旋名单
热带气旋一旦在西北太平洋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就会由台风委员会命名[73]。用来命名的这些名称是由14个成员国或地区各提供10个,然后以各国英语名称的首字母排序[注 1][74]。蓝色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未使用之名字则以灰色字体表示,橙色表示下一个将会使用的命名。如果本风季有退役名称的话,将由世界气象组织在2026年第58届台风委员会宣布,新名称将在2027年第59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2025年的风暴名称可能会与2001年、2002年、2007年、2008年、2013年、2014年、2019年、2020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除了竹节草(Co-may)、蓝湖(Nongfa)、桦加沙(Ragasa)、天琴(Koto)和洛鞍(Nokaen)为首次使用,分别取代2019年太平洋台风季中被除名的利奇马(Lekima)、法茜(Faxai)、海贝思(Hagibis)、北冕(Kammuri)和巴逢(Phanfone)。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对责任区域内的热带气旋使用独立的命名方法,所有在其责任海域形成,或是进入其责任海域,或是有可能进入其责任海域的热带低气压都会获得名称,命名名称每4年完成一次轮换,只有退役的名称会予以替换,并且还准备有辅助名单,以便在名称全部用完时替补[75]。
以下列出2025年的风暴名单,在本风季中,Jacinto、Mirasol和Opong为首次使用,取代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中被除名的Jolina、Maring和Odette,未经启用的名称以灰色表示,括弧内则是风暴的国际名称:
季节影响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25年西太平洋曾经活跃的热带气旋。包括该热带气旋的强度,持续时间,名称,及造成的伤亡和破坏。所有破坏都以美元作为单位。括号中的是指间接导致的死亡或国家的地区(如交通意外,或滑坡等等)。
注释
- 康妮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海葵已被除名,由天马(Tianma)取代,值得一提的是,“天马”曾经是“海马”的替换候选名字之一。
- 桃芝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万宜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天兔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艾云尼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摩羯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飞燕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杜苏芮已被除名,由布里(Bori)取代。
- 山陀儿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潭美已被除名,暂未定新名称,新名称将在第58届台风委员会上决定。
- 苏拉已被除名,由海星(Saobien)取代。
- 由于日本气象厅没有将此系统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因此此系统的持续日期、风速及气压均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