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鹿港镇

臺灣彰化縣的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鹿港鎮
Remove ads

鹿港镇,旧称“鹿仔港”,位于台湾彰化县西北部,鹿港溪口北岸。全境高度均在海拔十公尺以下,可分为冲积平原、海滨低地与潮埔地(海埔新生地)三个部分。镇内人口约8.4万人,是彰化县人口第四多的行政区[注 1]

事实速览 鹿港镇Lukang Township 旧称:Rokau-an、鹿仔港、洛津, 国家 ...
事实速览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汉字 ...

早期的鹿港镇为台湾最接近中国大陆的港口,对渡泉州府晋江县,因此有大量泉州三邑仕绅家族于当地通商定居,故汉学文风鼎盛。鹿港曾为台湾对中国大陆经商的最大港口,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称。后因港口淤积与铁路建设之故,经济发展停滞。然因其发展历史甚早,境内留有不少古迹,如鹿港天后宫鹿港龙山寺鹿港文武庙,形成鹿港镇的重要观光资源。地方特产则有虾猴、地方传统小吃、蚵仔煎、传统糕点、传统工艺等。

Remove ads

地名由来

Thumb
鹿港市街(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
Thumb
1944年美军绘制的鹿港地图

原名

原居于鹿港一带的布农族则称鹿港一带为“Lokaag”[1],后来的巴布萨族则称鹿港为“Rokauan”或“Rokan”。

汉语译名

鹿仔港(台湾话Lo̍k-á-káng)之地名在台湾历史中首见于1696年(清康熙35年)高拱干所修之《台湾府志》卷四武备志:“台水师左营......一分防鹿仔港,系报部本营官兵轮防......”。而鹿仔港被首称为“鹿港”则见于1783年(清乾隆48年),福建将军永德上奏〈请设鹿港正口疏〉,曰:“......至北路诸罗彰化等属,则由鹿港出洋......”。清光绪年间,因港口渐渐淤塞,航运渐被鹿港街西方4公里处之冲西港替代。日治初期,鹿港曾一度又称冲西。

“鹿港”或“鹿仔港”地名来源四说[2]

  1. 台湾中部一带昔时多鹿(根据清朝官员郁永河著之《裨海纪游》所记载,当时台湾整片西部平原地带也盛产梅花鹿及山羌,而非只是有中部多鹿),常有鹿群聚集海口草埔,故名“鹿仔港”,后来简称“鹿港”。台湾西部平原,从荷兰治台时期到清初,鹿群遍布,那时有不少从事鹿皮、鹿脯的买卖者,且制弓把手需大量鹿皮,中药需鹿茸,鹿港因此得名。当汉人从鹿港上岸之后,很可能看到海港附近有鹿群,于是称之为“鹿仔港”。而“仔”字又是汉人惯用的语气助词,至今仍有地名曰“仑仔顶”、“桥仔头”等。
  2. 鹿港一带早年为平埔巴布萨族(Babuza)盘据之地,平埔族“Rokau-an”一语的转译。
  3. 地形似鹿,故名“鹿仔港”。
  4. 据说昔日这个地方是米谷集散地,因为用来储存稻谷的方形仓庠称为“鹿”而得名。根据鹿港镇公所编印的《地名释义》:“雍正6年彰化县设立仓庠于鹿仔港米市街西畔,门首有匾曰:天庾正供(彰化县志道光版载有此事,计得仓庠一十六间),因廪之方者曰鹿,窃以此命名曰鹿仔港。”在清朝福建一带,确实有“鹿港米”的专有名词流传,鹿港也有一条街叫做“米市街”,今名“美市街”,可知鹿港为米谷集散地之事不假。

英文译名

鹿港于1784年由满清政府官方设为港口,由于与外国人接触频繁,外国人以威妥玛拼音把鹿港译写为Lukang,2003年(民国92年)地名译写原则颁布,改采通用拼音把鹿港译作Lugang,但此举被认为有违“名从主人”的惯例,2011年(民国100年)6月16日内政部教育部同意将鹿港的英译改回“Lukang”,淡水区(Tamsui)与鹿港镇(Lukang)成为全台首先恢复习惯译名的乡级行政区[3]

历史

Thumb
鹿港老街的巷弄/ geoffrey拍摄/ 2003年

鹿港位于台湾西海岸的中点,最早为布农族峦社群的祖居地[4],为了避开汉移民的入侵或平埔族的侵扰,峦社群人自西部平原中北部,沿水浊水溪溪谷间向中部山地迁徙。[5]

到了十七世纪,鹿港一带属巴布萨族(Babuza)马芝遴社社域[6],今仍留有顶番婆(顶番里、头仑里)的地名。约在1681年就有“马鸣山”聚落出现。而马芝遴社部落主要是在福兴乡番社村。

1683年,清朝攻克明郑后,将台湾南部沿海平原一带地区纳入版图,隶属于福建省台厦道,许多汉人和豪族巨富到台厦道招工买牛、引水辟地成为垦首,吸引大批移民,逐渐由南向北扩张,到1690年就向南开发到福兴乡,这时在台湾岛上的汉人可能已有30万。这段期间,清廷把台厦道视为特区,严加管束,可是福建内地和广东人口早已过剩,谋生困难,有的人就放弃合法申请,冒险偷渡来台,所以移民还是源源不断来到台湾。根据省文献会记载,到1736年汉移民在台湾岛上的人口数高达60万。

移民都有一共同习惯,同一祖籍的在一起彼此照顾,泉州府的移民人数比较多也比较得势就在鹿港附近沿海定居,漳州府的人就往内陆发展,而慢来的就分转南北各地。

而今新水地区的石埤、天盛、新水、南新、三省、太平等村落,都是位于东螺溪两岸,被施姓所占据,可能受到施琅和施世榜叔侄庇护,施姓在内陆就广招同姓的宗亲,声势浩大,巩固东螺溪两岸的地盘。施姓就在牛港穴地区开辟商港成为鹿港地区外围最热闹市集,中心叫做“一姓街”,街上约有一百间店铺,摆满日常用品、油车、染坊、建材、妈祖庙等,商业非常繁荣。只是到了1888年(光绪14年),因施九缎事件被清兵围剿放火,熊熊之火燃烧两天三夜就把“一姓街”烧毁了,至今这一地段地下五台尺下方还可找到瓦砾可做见证。

满清道光年间不愿汉化者迁埔里兴吉城(今埔里镇大城里)与巴布萨族二林社合并。早期来自福建泉州三邑的汉人移民占80%。清领时期以前,因为鹿港的对航的港口是泉州,港阔水深,距离中国大陆沿岸最近,自然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城市,所以鹿港生意人也特别多,也有很多的巨富。鹿港以施、黄、许三姓为大宗,因此鹿港有一句话:“施黄许、刺查某”[注 2]便是在说鹿港这三姓的小姐,因家族人口众多,有所仗势,即使出嫁了,脾气也特别地烈。雍正9年(1731年)鹿港正式被开放为岛内贸易港。西元1784年(清乾隆49年),鹿港与福建泉州蚶江正式设口开渡,从此开始鹿港的黄金时代。

1785年(乾隆50年)至1845年(清道光25年)之间是鹿港的全盛时期。后因港口的泥沙淤积、纵贯线铁路未经过,此后鹿港迅速没落,区域重心逐渐转移至台中市。人民出外谋生,人称“鹿侨”。但没落反而意外保留更多古老建筑,旧城区也比日后一再进行都市改正的台南市或台北市完整。

当时鹿港设有八大商业组织,称鹿港八郊,分别为:泉郊金长顺、厦郊金振顺、南郊金进益、𥴊郊金长兴、油郊金洪福、糖郊金永兴、布郊金振万以及染郊金合顺。但鹿港到了满清统治中期,因溪水带来大量泥沙,经年累月淤积于海口,到了1850年(道光30年)鹿港终于被泥沙埋塞,船只无法进出,逐渐被淡水取代。

民间常有将鹿港没落归咎于日治时期地方士绅反对铁路经过之都会传奇,甚至近年的县市政府亦采此说[注 3],但亦有反对观点认为日本统治时期初期进行高压统治,人民不可能反抗[8]。其次,据台湾总督府编纂之《台湾铁道史》中,纵贯线在台中以南原订经过南投街(今南投市),但考量彰化平原物产丰富,铁路遂西移经过彰化街(今彰化市),从未有经过鹿港市区之规画。

在日本统治时期,鹿港仍开办了2条兼办客运的糖业铁路。分别为新高制糖株式会社至彰化,及明治制糖株式会社溪湖员林,并各自有车站。战后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糖)接收制糖会社,将两座鹿港车站合并直至西元1970年代结束客运业务。其中位在打铁厝农场的新高制糖株式会社之车站台糖业已拆除,而明治制糖株式会社的车站就地重建,后经整建改为鹿港南区旅游服务中心,2012年(民国101年)后南区旅游服务中心迁至文开书院内,旧址现为台糖自营产品展售店(停业中),而公共设施则开放民众使用。

1978年起,鹿港于每年端午节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后定名“鹿港庆端阳”)。同一时期,地方文史作家尤增辉(1948-1980)先后发表《鹿港斜阳》《鹿港三百年》等书,歌手罗大佑也创作了歌曲〈鹿港小镇〉(收于《之乎者也》),鹿港的历史文化积累逐渐受台湾社会注目[9],观光产业开始发展。2012年台湾灯会在鹿港举办,又加速了鹿港观光业的繁荣。

Remove ads

地理

位置

鹿港镇位于彰化县西北部,鹿港溪口北岸,北以番雅沟旧河道与线西乡为界,西临台湾海峡,东隔头前厝排水、头汴圳及安东二排水与和美镇秀水乡相邻,南以八堡一东圳、鹿港溪与福兴乡相接[10]:1-2

气候

更多信息 鹿港(平均数据2012–2023 极端数据2012至今), 月份 ...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据彰化县鹿港户政事务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鹿港镇户数约2.7万户,人口约8.4万人[1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2,118人,是彰化县仅次于和美镇的人口第二大乡镇,也是台湾人口第五多人口密度第四高的镇[注 4]。镇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埔仑里与长兴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6,250人与293人。鹿港镇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至14岁人口占比约13.43%,15至64岁人口占比68.74%,65岁以上人口则占比17.82%[13]

政治

历任首长

鹿港支厅鹿港区区长

更多信息 任次, 区长 ...

鹿港街街长

更多信息 任次, 街长 ...

参考资料:[16]

鹿港镇镇长

  • 官派
更多信息 任次, 镇长 ...
  • 民选
更多信息 届次, 镇长 ...

镇政组织

鹿港镇公所是鹿港镇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镇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鹿港镇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彰化县政府。镇长由全体镇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鹿港镇公所并置镇政会议,为镇政最高决策机构,在镇长之下,设有6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19]

鹿港镇民代表会是鹿港镇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鹿港镇全体镇民立法和监察乡政。镇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共有15位镇民代表,第一选区4席镇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镇民代表、第三选区代表3席镇民代表、第四选区代表6席镇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5位镇代表互选产生[20]

行政区

现今鹿港镇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鹿港街属台中州彰化郡[21]:14。鹿港街辖草港尾、草港中、顶番婆、颜厝、南势、海埔厝、廖厝、沟墘、打铁厝、顶厝、鹿港等11个大字[22]。1946年1月,改为“鹿港镇”,属台中县彰化区[21]:20。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鹿港镇改隶新成立的彰化县[21]:22

鹿港镇共辖31个里[23],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24]

更多信息 次分区, 里名 ...

经济

工业

  • 彰滨工业区:于1979年开发总面积3,643公顷,为台湾目前最大之工业区与填海工程。
    • 鹿港区:1,189公顷
    • 仑尾区:1,343公顷
  • 顶番里:为全世界最大水五金(水龙头)产业产地
    • 彰化县水五金产业发展协会

文化

1978年起每年举办“鹿港庆端阳”[25]活动,其中龙舟赛为活动高潮,龙舟赛事于福鹿河滨公园(福鹿溪)举行,于老三台时期每年无法亲临现场者皆可透过无线电视台现场实况转播赛事并介绍相关活动与介绍鹿港文化,2015年由华视转播,2016年由年代MUCH转播[26];至2017年止已连续举办40年。

从2013年起每年大多于农历7月至中秋节前择日举办台湾国际竞技龙舟锦标赛[27];时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5年,2016年更是首次在夜晚举行台湾国际竞技龙舟锦标赛。

法定文化资产

鹿港镇古迹与历史建筑收录于中华民国文化部资料至2015年共42笔。

鹿港三大特色:“字”、“墨”、“算”

字:指文人写诗。墨:指书法、绘画。算:指记帐、算盘。

传统工艺[28]

  • 木器:
  1. 中国南方家俱的传统式样以福建泉州为多、广东式亦有,日治时期日式镜台,立橱普遍流行。
  2. 式样古意皆源传统造形如八仙桌、供桌、衣柜。
  3. 鹿港手工精良,古法笋头衔接、牢固耐用、形态、规格全依古法。著名老师傅:施光貌、吴随意、王汉松
  • 庙宇雕刻:
  1. 人物细雕,神态鲜活。典故多,为他处师傅所不及
  2. 手工细腻,内容古意盎然。著名老师傅:李焕美(李松林的堂兄)、李克鸠、李赞(石音)、李赞(石工)、李松林、王庆松(辈份为→李克鸠→李赞接著才是李焕美和李松林,后两位是同辈)
  3. 台湾大木作名师施坤玉及其大儿子台湾艺术木雕工艺大师‧薪传奖、人间国宝 施镇洋
  • 佛像雕刻:中国闽南清代雕刻的延续,鹿港庙宇规模不及福建,大神像也随著缩小。采取繁复镂刻的精工法。神像漆线衣饰之制法,以鹿港为最精致。神、架式、比例皆以古法为准。关公神雕闻名全省,不授徒,家族式。著名老师傅:家吾师、蔡虎、查某师、长春师、施礼、吴妈达、吴武贡
  • 锡器:古老麝石模尚存,造形源自铜器,昔时婚嫁必备,宗教礼仪必用,师傅悉知锡铅合成比率,样式很多,倒模镂花锡器最为出色。著名老师傅:陈爱、陈滔、陈再添、施灿、施环、陈琼林、夏聬、谢老波、李汉卿、陈万能、施秋俊、夏顺治
  • 竹器:台湾盛产竹,取材方便,因此鹿港一地的竹器业远盛于福建。技法虽也由大陆南方传入,但青出于蓝。鹿港的手艺更精巧细致,家俱的尺度及比例也比大陆制作的更美观。著名老师傅:施龙父子、黄水、陈赞成
  • 制香:古法研制,配方为家庭式秘传,香味久而不退。著名老师傅:施美玉香铺、施锦玉香铺、施金玉香铺、施奕汉
  • 灯绘:喜庆、丧事、宗教年节必用,内架编织保存古法、灯纸上所给之龙、凤、花鸟、山水,十足民俗风昧,保存手绘技巧。著名老师傅:吴敦厚、周建绵、王世祥、许安田

固定习俗[29]

  • 除夕祈福点灯
  • 迎财神
  •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鹿港镇、福兴乡家户皆会举行祭拜,而家中有岁数逢十之倍数会更加隆重(三牲中使用带脚胛身)
  • 庆元宵:元宵吃汤圆,鹿港吃上元圆
  • 土地公生:农历二月初二,与尾牙同于此二节家户都举行祭拜,而新年也于此之后告一段落。
  • 妈祖生:农历三月二十三,如同过年般热闹非凡。
  • 三月疯妈祖:妈祖圣诞前后大规模进香活动如:同安寮十二庄请妈祖。
  • 四月疯王爷[30]:如:农历4月12日奉天宫-苏府大王爷圣诞。[31]
  • 龙王祭:由1979年起每年端午前,龙舟下水前举行祭拜及绕境活动,并展开一连串鹿港端阳活动。[32]
  • 七娘妈生:早期每年于鹿港龙山寺中殿蓄水搭鹊桥,现每年于鹿港威灵庙(于摸乳巷菜园路出口)旁封路搭台设立鹊桥。
  • 中元普渡:鹿港地藏王庙举办大型普渡并于福鹿溪(福鹿河滨公园)举办放水灯仪式;于各区由七月初一至八月初三轮流普渡[33]
  • 作平安或作醮: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于鹿港地区(包括福兴乡)于各庙宇举行,常伴随神明出巡暗访活动[34](于1990年前各家户皆会摆席宴请亲友于1990年后逐渐取消此附属活动)。
  •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

其他习俗

  • 送肉粽:此为禁止参观之活动,于发生自缢事件时所举行,以趋吉避凶。每年不一定有举办(福兴鹿港地区法师称之为天吊煞,中台湾沿海地区乡镇一般习俗,以鹿港地区最依礼办理,而被误认鹿港特有习俗)。
  • 篮仔姑:在中秋节时会人们以竹篮作道具,以类似扶乩方式向向她问事求卜[35]
以前的鹿港三不见-不见天街
  • 看不见天:是指中山路上生意活络兴隆,为了终年可遮风避雨,街道上都搭上棚子。
  • 看不见地:土地全铺满了压仓石,所以看不见泥土。
  • 看不见女人:绑小脚难于行,都待在闺房;另有一说为昔日女子不宜抛头露面,女子只能从屋顶上看风景,也因此鹿港建筑大部分都砌有女儿墙,为避免安全之虞。

现在的鹿港三多

  • 古迹多:昔日仅次于台南市的第二大城,所遗的古迹以清朝及日治时期为主。
  • 小吃多:人来人往小吃就多了起来。
  • 人文匠师多:目前台湾国宝级的匠师有36位,单单一个鹿港镇就占了6位。
    Thumb
    鹿港龙山寺
Thumb
金门馆正门

语言

鹿港早期曾通行布农语巴布萨语。在18世纪后,涌入大量来自福建泉州的汉移民,落地生根后发展出独属当地的腔调和文化,因为有许多先民来自福建泉州,所以,整体上鹿港的台语声韵系统与泉州话的声韵母系统是相似的。[36][37]

教育

鹿港于1824年既设立文开书院先后产生6名进士、9名举人及百馀名秀才。

社会大学

  • 彰化县鹿秀社区大学(鹿港分校):鹿港镇龙舟路22号3楼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 彰化县立鹿港国民中学(位于福兴乡境内)
  • 彰化县立鹿鸣国民中学
  • 彰化县立鹿江国际中小学(双语学校,规划2028年设立高中部)

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鹿港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文开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草港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顶番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鹿东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东兴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海埔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洛津国民小学
  • 彰化县鹿港镇新兴国民小学

交通

公路

  • 省道台61线(西滨快速公路):线西乡-鹿港镇-福兴乡
    • 洋厝交流道(174):滨海路-省道台17线
    • 鹿港交流道(177):彰滨鹿港区-省道台17线-鹿港
    • 福兴交流道(180):本镇境外,可透过县道县道144号连接省道台76线连接中华民国国道国道一号
  • 省道台17线(滨海公路):线西乡-鹿港镇-福兴乡
  • 县道县道138甲线(和美端,鹿和路):鹿港镇-和美镇
  • 县道县道142号(鹿港端,彰鹿路):鹿港镇-福兴乡-彰化市连接中华民国国道国道一号
  • 县道县道146号(福兴端,员鹿路):鹿港镇-福兴乡-埔盐乡溪湖镇

公共交通

  • 彰化客运:鹿港镇正兴路96号(近鹿港体育场)

路线:鹿港 - 彰化市(可至台铁彰化站) - 台中市(可至高铁台中站),鹿港 - 彰化市(可至台铁彰化站) - 南投县,鹿港 - 和美镇 - 彰化市

路线:鹿港 - 福兴乡 - 溪湖镇 - 埔心乡 - 员林市(台铁员林站),鹿港 - 福兴乡 - 员林市 - 田尾乡,鹿港 - 王功(不停鹿港地藏王庙),假日加开鹿港 - 王功 - 大城乡

路线:鹿港 - 彰化市(交流道下) - 台中市(可至台铁台中站)

  • 统联客运:鹿港镇正兴路96号(近鹿港体育场)

路线:芳苑乡 - 鹿港 - 彰化市 - 台中市(中港交流道台中转运站)台北市(台北转运站)

站点:鹿港运动场、鹿港基督教医院、鹿港分局、彰化县旅游服务中心、文开国小、洛津国小、鹿港高中、桂花巷艺术村、鹿港镇立图书馆、鹿港镇公所(以上站点皆距鹿港天后宫约在500M内)、鹿港民俗文物馆、第一立体停车场、复兴南三民路口、福兴第一停车场、鹿港文武庙、鹿港图书艺文中(以上站点皆距鹿港龙山寺约在500M内)、鹿东国小、鹿港顶厝公园

  • 观光三轮车(依人数、包车、时间计费):总站彰化县旅游服务中心(北区游客中心),于各景点可电话叫车
  • 捷运(大竹鹿港线):目前仍在评估中

港口

于1784年由清朝官方设为港口,原为台湾中部最重要港口,因泥沙淤积而港口一再外移且铁公路未经过而势微;现存港口有三处。

  • 仑尾湾渔港:于鹿港北侧与线西乡塭仔港相近
  • 海埔渔港:于彰滨工业区鹿港区出口台61线下方往北100公尺(辅导路底)
  • 彰滨简易渔港:于彰滨工业区鹿港区南边吉安路与吉安南路交会处
  • 游艇码头:尚未建设(预定于彰滨工业区)

旅游

古迹

国定古迹
县定古迹(1997年前公告)
Thumb
鹿港文武庙
县定古迹(1997年后公告)
历史建筑
台湾历史建筑百景
著名历史建筑
其他庙宇

博物馆

  • 台湾玻璃馆:彰化县鹿港镇鹿工南四路30号(彰滨工业区台明将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妈祖文物馆: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475号(鹿港天后宫旁香客大楼三楼)
  • 鹿港民俗文物馆: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152号(鹿港镇中山路和兴派出所走入巷内或走74巷左转入馆,位居鹿港镇泰兴里)
  • 大统酱油博物馆(停止营业中):彰化县鹿港镇工业西七路1号(彰滨工业区鹿港区)
  • 白兰氏健康博物馆:彰化县鹿港镇鹿工路18号(彰滨工业区白兰氏鸡精鹿港厂区内
  • 缎带王织带文化园区:彰化县鹿港镇鹿工路15号(彰滨工业区鹿港区)
  • 现代医学人体博物馆(彰滨秀传健康园区):彰化县鹿港镇鹿工路6号(彰滨工业区鹿港区)
  • 彰化区渔会渔业文化馆:彰化县鹿港镇复兴路485号(彰化区渔会大楼内)

鹿港老街

  • 鹿港古迹保存区(鹿港老街)-10.57公顷

鹿港老街(原指鹿港古迹保存区,现指古式商店街)主要由瑶林街与埔头街连结而成,包括意和行新祖宫桂花巷鹿港城隍庙前)、鹿港公会堂全长五百馀公尺,是台湾最早的老街。鹿港老街保存早期商店门牌建筑,长条型闽式建筑建筑,结合一进房店面、二进房住家、三进房后院三大功能,房屋总长度从四十米至七十米不等,此为清代至日治时期建筑特色。

特产

茶点:鹿港传统茶点主要源自大陆泉州师傅之手艺。较具盛名的有“凤眼糕”、“口酥饼”、“猪油糕”、“绿豆饼”、“石花糕”、“瓜子糕”、“雪片糕”、“状元糕”、“五香糖”、“龙晴酥”等均是糕饼铺名产。其他如“牛舌饼”、“麦芽酥”、“龙须糖”、“凉粉粿”、“车轮饼”也可见于市集小贩摊上[39]

小吃:[40]

民俗糕点:

  • 米雕:由糯米包馅搓成龟、桃、螃蟹、瓜、果等动植物形状
  • 糖塔:由熔糖加色倒入木模,塑成龙凤、宝塔等形状

其它著名设施

1966年设立鹿港分台,早期是对中国大陆广播,中波发射机有两部,一部600千瓦,使用612千赫,主要转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语节目,另一部为1000千瓦,使用1008千赫,主要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国语节目。

系经济部依据1985年3月15日行政院通过之“汽车工业发展专案”,结合交通部、环保署及车辆业者的力量,于1990年成立,并于2000年10月21日彰滨实验室及试车场开幕。

  • 桂花巷艺术村:彰化县鹿港镇桂花巷7号

桂花巷艺术村的前身是七栋日式宿舍,于日治昭和年间兴建,为日本官员所遗留的建筑;在2009年修建完成,经过整修后摇身一变成为一间间艺术工作坊,全年皆有进驻艺术工作人员,可近距离观赏与接触、DIY体验创作的乐趣(于假日进驻艺术工作人员较多)。

  • 鹿港生态公园:紧邻劳动部劳工教育学苑

面积三公顷,植树种类与数量极多。

  • 劳动部劳工教育学苑(目前称统一渡假村鹿港文创会馆):彰化县鹿港镇中正路588号(邻近鹿港体育场)
  • 鹿港体育场:中正路531号

现为鹿港超大型活动主要场地,如2011年台湾灯会

  • 鹿港运动公园:紧邻鹿港体育场

草地、林木、小桥流水、无障碍步道及桌椅

  • 鹿港儿童公园:紧邻鹿港体育场

彩虹步道、回响广场、攀岩沙坑及综合游乐区等四大主题区

  • 旧鹿港溪人工湿地廊道:延复兴南路由鹿港龙山寺停车场至鹿港天后宫停车场
  • 鹿港河滨公园:于彰滨工业区鹿工路往吉安路延吉安水道建设

建设福鹿河滨公园时,将鹿港端午龙舟竞赛移至此处举行

  • 福鹿河滨公园(福鹿溪):于沿海路以西延龙舟路(县道)于福鹿溪两岸(传统称福兴与鹿港分界,实属福兴乡境内)

2015年将每年“鹿港庆端阳”之鹿港端午龙舟竞赛移回此处;2017年7月8、9日举办第5届台湾国际竞技龙舟锦标赛。

当地庆典与活动

  • 鹿港四季红冬欢活动 (鹿溪宴)[41]
  • 鹿港庆端阳:起源于1978年,彰化鹿港即开始了首届的庆端阳活动;2005年,交通部观光局列为“台湾12大节庆活动”之一。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