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國演義 (電視劇)
一部1994年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電視連續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三國演義》是一部根據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改編的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是中國中央電視台四大名著電視劇計劃中的第三部,前兩部先後是《西遊記》和《紅樓夢》。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於1990年開始製作,1994年播映,耗資1.7億元人民幣,群眾演員動員中國人民解放軍10萬人以上。該電視劇曾獲得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的優秀連續劇、優秀男演員、優秀美術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劇、金龍獎等獎項。《三國演義》一經播出,全國收視率達47%。
亞洲電視購買了該劇香港播映權,改名《三國演義超智版》,在本港台以香港粵語配音播出,並請來馮兩努為劇集主持點評節目《三國啟示錄》,幫助觀眾理解名著。台灣中天電視和中國電視購買了該劇台灣播映權。日本NHK衛星第2頻道購買了該劇日本播映權,以日本語配音播出。
Remove ads
劇情
本劇描述了從公元八八年漢和帝登基以後開始,以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群雄逐鹿,到赤壁鏖戰後三國鼎立,最後公元二六六年晉武帝登基、天下歸晉的整個過程。具體戰役以黃巾之亂為開始,以最後一幕司馬炎受禪登基為結束。涵蓋了《三國演義》整部小說,時間跨度長達178年之久。
目錄

全劇共分5季84集,涵蓋了整部小說,劇中多數場景逼真、宏大、嚴謹,是當時電視界的大製作。為拍攝該劇電視劇動員了解放軍官兵飾演劇中的士兵,動用群眾演員40萬人,建成影視基地兩座——無錫影視基地和涿州影視城[1][2]。
播映及反響
《三國演義》在1995年1~2月春節期間在中國大陸放映時,月收視率達到29.8%和28.4%,僅次於《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幾場大型文藝晚會如1995年春晚等。[4]
1994年8月,泰國第9電視台開始獨家首播《三國演義》,甚至早於中國的中央電視台。放映期間深受觀眾喜愛,收視率已達到或超過港台武打片和美國好萊塢片。11月,電視台應觀眾要求,將播映頻率從每周兩集增加到每周三集。[5]
1996年,美國電視台也放映了《三國演義》的英文字幕版本,引起轟動。同年10月25日播畢後,美國民眾盛讚「該劇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場面宏大、演技高超、真實感人」,並對配備英文字幕十分讚賞,認為翻譯工作十分不易。[6]
Remove ads
製作人員
- 總製片人:任大惠
- 總導演:王扶林
主要演員
註:粗體字為該劇中各單元部分的主要角色。
蜀漢
吳
|
魏
|
Remove ads
|
|
Remove ads
因劇中戰爭場面眾多,劇組動員了大量軍人參加表演。參與拍攝部隊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39811部隊;北京軍區52854部隊、51056部隊;南京軍區83226部隊、83235部隊、83422部隊;成都軍區77226部隊[7]。
配樂
該電視劇的音樂由著名音樂家谷建芬、李一丁和王憲作曲,著名文學家王健作詞。
製作費用
《三國演義》耗資1.7億人民幣製作,是中國歷史上耗資最多所製作的電視劇。近1億元用於建造拍攝基地,7千萬元用於拍攝工作。製作工作的最初是於涿州搭建中國兩座最大的攝影棚,每座面積為1,200平方米,兩棚總共耗資約4千萬元;於無錫的「唐城」和「漢城」則共約耗資兩千萬元;於無錫的「吳王宮」、「水寨」及「甘露寺」等,耗資逾1億元;於涿州的「漢城牆」、「街道」及「銅雀台」則耗資約3千萬元;此外,服裝1千餘種、3萬多套,耗資約5百萬元;道具近7萬餘件,耗資約7百萬元。
《三國演義》包含了三國歷史上其中三場場面宏偉壯觀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及彝陵之戰;以於1992年6月拍攝的官渡之戰為例,就動用了一師的兵力,耗資約40萬元。在製作赤壁大戰的戰爭場面和錯綜複雜的水戰及火燒戰船的拍攝難題,特別組織了特技美工組。特技美工組參照了實際環境的數據,以8:1或12:1的比例縮小微細地製作了14艘模型戰船、150頂軍帳、水窯、點將台、寨門10座、草人4千個、將士(石膏人)1千5百個、軍旗兩千面、糧倉30座及曹營水陸寨各一座,僅此一項耗資幾十萬元[8][9]。
網絡模因文化
在第69集中,諸葛亮(唐國強飾)與王朗(董驥飾)對陣中的對白被許多bilibili網友改編鬼畜視頻,多為唱歌型的作品,也有RAP型作品,這種類型的作品至今在該網站的投稿數量已超過百部[10]。另外,第71集諸葛亮城樓彈琴退敵(空城計)的部分也經常被製作成音MAD作品。
外部連結
節目變遷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