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有限承認的俄羅斯聯邦主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俄語:Донец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Donetskaya Narodnaya Respublika,縮寫:ДНР / DNR;或按英語縮寫為「DPR」[註 1])是俄羅斯聯邦在東歐事實上的聯邦主體。原為烏克蘭危機爆發時,由俄羅斯背後支持的准武裝在烏克蘭領土上建立的一個有限承認國家。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親俄武裝分子於2014年4月7日佔領州行政大樓後宣布成立[9][10],僅獲俄羅斯聯邦、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11]、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2][13]、南奧塞梯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外交上正式承認。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根據聯合國大會68/262號決議公認其為烏克蘭一部分。
![]()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克里米亞共和國,被烏克蘭視為由於俄羅斯的軍事干預而暫時被占領的三個領土。[14][15]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烏克蘭政府估計,頓涅茨克州總人口的50%以上(約187萬人)居住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控制區[來源請求]。雖然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沒有完全控制頓涅茨克州,只有實際控制頓涅茨克州約79%的地區(截止2025年8月底)[16],但都是主要城市,如頓涅茨克、馬里烏波爾、馬克耶夫卡和戈爾洛夫卡。[17][18]
隨着2022年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成為俄烏戰爭的中心[19]。2022年9月23日至9月27日俄方在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與其他俄佔烏克蘭領土舉辦了不受烏克蘭及國際社會承認的有關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吞併公投[20][21]。但此舉被聯合國秘書長、歐美各國譴責與不承認。2022年9月30日,俄方塔斯社自稱公投獲99.23%高票通過[22],隨後俄國將這些土地納入俄羅斯聯邦的一部份。烏克蘭政府的文件將該地區稱為「окремі райони Донецької області」,意思是「頓涅茨克州的某些地區」。[23]
Remove ads
歷史


自從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以來,受俄羅斯影響較深的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屢屢發生示威和武裝抗議。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6日,遊行民眾占領頓涅茨克地方行政大樓。在頓涅茨克,據說約有1,000至2,000名的示威民眾要求以克里米亞的方式藉由公投加入俄羅斯,隨後民眾[來源請求]闖入了當地的行政大樓並成功佔領。
2014年4月7日,部分反對烏現政府的民眾再次佔領頓涅茨克地方行政大樓,並宣布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並要求俄羅斯向該地派遣維和部隊,同時擬定於5月11日前就加入俄羅斯聯邦舉行公投。
2014年5月24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組成「新俄羅斯邦聯」。2015年5月20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共同宣布邦聯停止存在。
2014年12月26日,親俄羅斯的東部武裝團體和烏克蘭政府在頓涅茨克交換了數百名戰俘。該武裝團體共向基輔政府移交了150名士兵,用以換取222名被基輔當局扣押的叛軍。
2015年2月,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簽署的明斯克協議旨在停止衝突,將叛軍控制的領土重新融入烏克蘭,以換取該地區更多的自治權。[24][25][26]但協議從未得到充分執行。[27][28][29]
該周,雙方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談判。談判試圖結束這場已經讓4,700人喪命的衝突。儘管近期交火已經減少,但衝突依然持續。自2014年9月雙方宣布停火以來,已經有超過1,300人在不斷的衝突中喪生。俄羅斯外交部官網發布消息稱,俄總統簽署關於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個別地區居住的烏克蘭公民和無國籍人士獲得的護照等文件的總統令,完全符合國際法。俄羅斯總統普京2017年2月18日簽署命令,下令在實現政治調解前,承認烏克蘭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2個地區的烏克蘭公民和無國籍人士獲得的護照等文件。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普京總統有關臨時性承認頓巴斯兩共和國護照的命令完全出於人道考慮。[30]
2018年8月31日,共和國總統兼總理扎哈爾琴科於頓涅茨克市中心咖啡館被汽車炸彈襲擊而身亡[31]。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宣布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並於同日簽訂法令正式批准承認兩國的獨立國家身份[32]。
Remove ads
2022年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俄軍及該政權在此動員大量居民充軍[33][34]。
2022年9月20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議會宣佈將於同月23-27日,舉行入俄公投,以求併入俄羅斯[35]。
9月28日,當局連同另外三個俄佔區宣佈,有關加入俄羅斯的公投獲得通過[36]。據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分部釋出的結果,俄羅斯宣稱百分之99.23的選民(2,116,800人)支持將頓內次克併入俄羅斯,投票率為百分之97.51(2,131,207人)[37][38][39]。由於此次公投是在俄羅斯聯邦軍事占領區內單方面舉行的公投,因此不受烏克蘭及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亦會於同年9月30日由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條約,將四個地區併入為俄羅斯領土。
9月30日,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赫爾松州與扎波羅熱州被併入俄羅斯聯邦[40]。聯合國認為,這樣的併吞是非法的,聯合國成員國(包括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應遵守《聯合國憲章》與國際法。《聯合國憲章》規定,倘另一國威脅選民或動用力量(特別是武力)來操控公投並使另一國被該國併吞,則這樣的併吞將被視為非法。俄羅斯被記錄為以武力威脅選民(特別是對投反對票的烏克蘭公民進行死亡威脅),聯合國因此認定公投為違法,並要求成員國不應承認之[41][42]。截至9月30日,尚無政府承認併吞,包括一向支持俄羅斯的印度和迦納也發表聲明,表示不承認此項公投結果。[43][44]。聯合國成員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承認兼併是合法的[45]。
10月16日,有報導指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元首在首府頓內茨克市議會大樓開會,遭到烏軍以M142「海馬斯」高機動多管火箭發射系統(HIMARS)攻擊。外媒報導,當天俄羅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官員指責烏克蘭對頓內茨克俄佔領區發射火箭空襲,基礎設施、民宅與市議會等行政大樓都成為了目標,俄羅斯政府稱這次襲擊造成2人受傷[46]。
Remove ads
政治
併入俄羅斯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立法機關是人民議會。[47]並擁有100名議員。當時,執政黨為頓涅茨克共和國黨。另有自由頓巴斯、新俄羅斯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共產黨等政黨。俄羅斯正式吞併頓涅茨克後,2023年頓涅茨克共和國黨併入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
2023年4月6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宣布了行政區劃改革,共和國下轄30個二級行政區,含12座共和國直轄市和18個區[48][49]。但部分市和區尚未實際控制。

Remove ads
軍事

烏克蘭控制的領土
烏克蘭收復的領土
在頓巴斯戰爭時期,頓涅茨克人民軍由伊戈爾·斯特列爾科夫任指揮官。
2020年1月10日,親俄羅斯的阿布哈茲前總統勞爾·朱姆科維奇·哈吉姆巴不署名的指責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政權領導人在他的國家發動政變。據稱,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指揮官阿拉·阿維茲巴當場指揮。[50]與南奧塞梯不同,阿布哈茲從未承認過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51]
Remove ads
外交(併入俄聯邦前)
亞歷山大·考夫曼2014年至2016年擔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娜塔莉亞·尼科諾娃接替他擔任部長。
頓涅茨克州在2014年4月宣布脫離烏克蘭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之後南奧塞梯駐俄羅斯大使梅多耶夫接洽了自稱由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最高委員會主席傑尼斯·普希林率領的代表團。在會議中,普希林呼籲南奧塞梯總統和議長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雙方還討論了烏克蘭東南部的情勢與和平解決的前景[52]。6月27日,南奧塞梯安全理事會通過了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這一請求並承認頓涅茨克獨立。總統季比洛夫向俄羅斯通訊社表示,「我相信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承認是正確的一步」「南奧塞梯人民支持並對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決定感到讚賞。」[53]
2015年5月12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54]。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簽署法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55]。
2022年2月25日,阿布哈茲總統阿斯蘭·布扎尼亞簽署法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56]。3月9日,阿布哈茲與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建交[57]。6月29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宣布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58],成為第二個承認兩國獨立的聯合國成員國。7月13日,朝鮮副外長崔善姬在平壤會見了俄羅斯駐朝鮮大使,並遞交了一份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的照會,朝鮮成為第三個承認兩國獨立的聯合國成員國。[12][13]
2022年7月1日,頓涅茨克首個俄羅斯護照簽發點正式投入運營[59]。
Remove ads
文化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媒體是頓涅茨克新聞社。[60]該新聞社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公營新聞社。
青年、體育和旅遊部負責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地區發展體育。[61]
到2015-2016學年開始時,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當局已經徹底改革了課程。烏克蘭語課程從每周8小時減少到2小時;而俄語和文學課程的時間卻增加了。歷史課被改變,以更加強調頓巴斯的歷史。分級系統從(烏克蘭的)12分方案改為俄羅斯也使用的五點分級系統。頓涅茨克一所學院院長說:「我們給學生兩者選擇,但選擇俄羅斯時,會更多地考慮。」學校畢業生將獲得俄羅斯證書,允許他們進入俄羅斯當地的大學和機構。[62]
參見
注釋
- 英語:Donetsk People's Republic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