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交通大學

1921年創建的大學,現分立為西安、上海、北京、西南、陽明交通大學等五所學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交通大学
Remove ads

交通大學是1921年由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交通部所屬散居3地的大學合併而成的,後分立為5所大學發展至今,分別為位於中國大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位於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事实速览 交通大學, 校訓 ...
Thumb
交通大學校史表。[1]
Remove ads

繼承交通大學的現今大學

滬校

平校

唐校

其他

象徵

更多信息 交通大學校訓 ...
更多信息 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旗 ...

交通大學合校前歷史

滬校

前身為南洋公學,由盛宣懷1896年(光緒22年)創建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早創辦的大學,隸屬於輪船招商局電報局,校內設置了師範學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首任督辦南洋公學爾後幾經更名。1910年代末葉改為南洋大學上海工業專門學堂

平校

前身為鐵路管理傳習所,由郵傳部尚書徐世昌為提倡路政,培育鐵路管理人才,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在北京市中心府右街創辦了鐵路管理傳習所。是為現北京交大的起源。

唐校

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1896年創校辦學於河北省秦皇島。往後於1905年遷至唐山稱唐山鐵路學堂,是中國最早創辦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中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源地。曾先後定名為唐山交通大學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校於1972年文革中由河北唐山遷往四川樂山峨眉,並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蓉校)。

19世紀末天津發生義和團運動,故北洋大學堂的師生遷移到南洋公學繼續教學,因而近代中國在南洋公學出現第一批大學畢業生,畢業於交通大學。

合校

第一次合併

1920年(民國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決定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而分稱各校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滬校)、唐山學校(唐校)、北京學校(平校)。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糾紛,葉被迫離職,交通大學存在不足一年即解體。

校慶4月8日也是取自交通「四通八達」之意(唐校即今日之西南交通大學,校慶為5月15日)。以上說法待考證,比較可信的應該是「該校創辦人盛宣懷先生寫給首任校長何嗣焜的文獻中,內容提到南洋公學第一班的開學日期為四月八日」。

第二次合併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9月,滬、平、唐三校再次合併組成「交通大學」。本部設在上海,唐校為土木工程學院,平校為鐵路管理學院。[2]

交通大學的教授很多是歐美名校博士,水準很高。而交通大學對學生的管理也很嚴格,因此畢業生大都較為優秀。當時交通大學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錢學森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時,發現許多課程與在交通大學學習的完全一樣,要求免修得到批准。茅以升從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畢業去美國康奈爾大學時,該校起初不承認交通大學唐校之學歷,故出題考核茅之水準,因為茅回答得極為出色,故該校後來決定從此對交通大學的留學生免試入學。王安去美國哈佛大學時,由於抗戰沒有帶交大畢業證書和成績單,哈佛大學知道是交大畢業的,決定破格錄取。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也畢業於交通大學(1943-1945求學於汪精衛政權的中央大學,後因抵制中央大學甄別考核而轉入交通大學四年級)。

對日抗戰八年時期,交通大學滬校內遷到重慶唐校平校內遷貴州遵義

分校

滬校

交通大學滬校主要分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交通大學滬校建制內原本並無醫科,但在2021年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之合併案辦結後,滬校各脈均擁有自己的醫學院。

交大西遷

Thumb
1956年,第一批交通大學師生西遷西安

中國大陸方面,鑑於國際形勢危急暨支援建設大西北國務院將交通大學主體西遷。1956年7、8兩月,學生3906人、教師243人、職工572人、家屬1200人登上上海鐵路局開出的交大支援大西北的特殊專列,分趟離開上海,趕赴西安,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學新生開學典禮在西安舉行,而留在上海的高年級學生屬於待遷人員,交通大學校址移交給上海造船學院並掛上上海造船學院校牌。但在1957年,根據交通大學內部的實際情況及當時上海、西安兩地的需要,報經國務院批准對該校遷往西安的具體方案作了調整,決定交通大學的大部分專業及師生遷往西安,作為交通大學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並與原上海造船學院及籌辦中的南洋工學院合併,作為交通大學的上海部分。

1957年9月高教部、一機部批覆同意交通大學分設上海、西安兩地,西安部分設置21個專業,上海部分設置14個專業,兩部分為一個系統,統一領導。上海造船學院南洋工學院併入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擴展到6個系19個專業。西安動力學院西北工學院西北農學院的部分專業併入交通大學西安部分,擴展到11個系23個專業。

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開始獨立建制。上海部分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部分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則另由中央委派。

1999年上海農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2005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

2000年4月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併入西安交通大學。

在台復校

美國交通大學同學會趙曾玨有鑑於核子科學已由國立清華大學成立的原子能研究所開始發展,但是與核子研究極為相關之電子研究則尚付闕如,力倡在台成立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

  • 1958年6月1日續絃歌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正式成立。
  • 1964年恢復招收大學部,增設電子物理學系及電子工程學系。
  • 1965年首創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 1967年電子研究所改制為工學院,正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
  • 1979年7月,交通大學在台復校為國立交通大學,當時分設理、工、管理三學院。
  • 2009年,設臺南校區,位於臺南縣歸仁鄉(今臺南市歸仁區),台南校區內主要為光電學院。
  • 2021年,與國立陽明大學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改以合併日2月1日作為校慶日以及2021年為立校年份[3][4]

平校

抗日戰爭時期,唐校、平校內遷到貴州遵義。1946年,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平、唐兩院分別回遷,平院遷回北平府右街校址,更名為獨立的「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1949年,北平和解成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同年7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令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唐山工學院、華北交通學院合併組成「中國交通大學」。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令中國交通大學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校部設在北京。

唐校

抗日戰爭時期,唐校、平校內遷到貴州遵義。1946年,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平、唐兩院分別回遷。1949年7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令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唐山工學院、華北交通學院合併組成「中國交通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在1972年文革中由河北唐山遷往四川樂山峨眉山,並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

院系設置

1928年至1937年國民政府鐵道部管理期間,設數學、物理、化學;電機、土木、機械;交通管理等系科[來源請求]。193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哪個/哪些?]接管後,設立理、工、管三大學院[來源請求]。1942-1943遷校重慶期間,在工學院增設航空、造船、通信等系科,在管理學院運輸、財務、工業管理等系科[來源請求]。至1946年,交通大學全校共設三個學院:理學院(設有數、理、化專業);工學院(設有土木、機械、電機、航空、造船、水利、化學工程、紡織、工業管理專業)和管理學院(運輸管理、財務管理、航業管理、輪機管理、電信管理),並設置有電信研究所[來源請求]

校長

合校前

滬校

Thumb
盛宣懷,南洋公學創始人,1896-1905年任校長
Thumb
唐文治,1907-1920年任校長
Thumb
凌鴻勛,1920及1924-1927年任校長
更多信息 職務, 姓名 ...
更多信息 職務, 姓名 ...

平校

唐校

交通大學合校後

Thumb
葉恭綽,1921年任校長
Thumb
黎照寰,1930-1944年任校長
更多信息 職務, 姓名 ...
更多信息 職務, 姓名 ...

知名校友

南洋公學至合校前畢業知名校友

  • 蔡鍔:1898年考入南洋公學,中國政治家軍事家
  • 蔡元培:1901年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 黃炎培:1901年入讀南洋公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家,實業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主要發起人之一。
  • 李叔同:1901年就讀於南洋公學,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以弘一法師名世。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 邵力子:1901年就讀於南洋公學特班,中國共產黨發起人之一。
  • 凌鴻勛:1910年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鐵道工程學家。
  • 鄒韜奮:1912年就讀於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中國記者、出版家。
  • 茅以升: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結構工程師,橋梁工程專家。
  • 侯紹裘:1918年考入南洋公學,「五卅」運動領導人之一。

  • 陸定一:1922年入南洋大學電機工程科學習,中國共產黨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
  • 朱物華:192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無線電電子學家、水聲工程專家。
  • 陳一白:1925年入交通部南洋大學電機工程科,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首任防空總台長,空軍少將。抗日戰爭淞滬會戰指揮中日首次空戰八一四空軍大捷
  • 林同棪:1926年進入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結構工程師。
  • 黃萬里:1927年進入唐山交通大學,中國水利、水文學專家,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
  • 俞大維

交通大學西遷前畢業知名校友

  • 汪道涵:1932年考入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系,前上海市市長、前海協會會長。
  • 張維:1933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力學家、教育家、兩院院士
  • 劉恢先:1933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世界地震工程學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張光斗: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專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 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中國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
  • 張仲俊: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自動控制理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朱蘭成: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電磁學與微波理論專家,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教授,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會(現IEEE)院士。
  • 嚴忠鐸:1934年入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哈佛大學碩士、俄亥俄州立大學助教、唐山工學院電信系教授、哈爾濱鐵道學院教授、北京鐵道學院電機系主任
  • 王安:1936年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計算機專家,王安電腦的創辦人。
  • 吳文俊:194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數學系,數學家
  • 楊嘉墀:1941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系電信專業,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

交通大學校友會

中國大陸的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按中國大陸的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章程規定,交大校友總會由西安、上海、西南、北京四所交通大學之校友組成。[5]

臺灣的交通大學校友總會

依臺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章程,個人會員資格為在國立交通大學(含陽明交大、前上海交大、唐山工程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及商船專科學校等院校)畢業或肄業或任職或有具大貢獻者[6]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