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巴
香港巴士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城巴有限公司(英語:Citybus Limited,縮寫:CTB,通稱:城巴),是香港匯達交通服務旗下的一家巴士公司,為香港境內現時四間專營巴士公司之一,路線網絡覆蓋全港18區,並同時提供非專營巴士服務和巴士租賃服務。
![]() |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Remove ads
歷史
1977年8月5日,前中華汽車公司交通經理李日新創辦城巴有限公司的前身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Asia)Limited,在香港提供公共交通管理顧問服務。及後於1979年,該公司開始營運非專利巴士路線,並冠以城市巴士或城市縱橫巴士(後來改為現今的城巴)的稱號,包括香港船塢員工接送車服務。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Asia)於1983年改稱為現時的城巴有限公司。

在1981年開辦香港首條非專利居民巴士(俗稱邨巴)的62R線(該路線於2013年9月30日永久停駛),來往沙田第一城與九龍塘站,它更是香港首條以全線採用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1],另外亦開辦了60R線來往大窩口,61R線來往藍田,88R線及89R線來往灣仔及中環。不久又跟海洋公園合作,營辦來往海洋公園收費穿梭巴士服務。1980年代中期,來往中港兩地的人流大增,城巴於1984年成立城巴(中國)有限公司[2]並推出來往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直通巴士服務,這服務直至2001年因不敵後繼者以及廣深鐵路而停辦。1985年,城巴更從英國購入新型的利蘭奧林比安,作為行走中港直通巴士之用。這為日後香港空調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礎。城巴亦提供合約及私人巴士租賃服務,其中包括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提供的員工接載服務。
1987年起,城巴獲北海集團注資,城巴隨即運用資金購置更多的利蘭奧林比安三軸巴士,並於1991年收購英國Ensignbus(城巴成立初期的二手車輛提供者)於倫敦東部達根林(Dagenham)的巴士路線營運部門,隨後改稱首都城巴(於1998年由第一集團收購)。
Remove ads


隨著港島區巴士公司中巴服務水平與質素在88至90年間日走下坡,城巴立刻把業務重點集中在港島,在中巴大罷駛時開辦屋邨巴士線,鞏固了港島區業務的根基和形成競爭。同時城巴跟香港政府商討進軍專利巴士市場,最後港府於1991年批出一條已被中巴取消幾年,行走港島中半山的12A巴士路線予城巴,使城巴在短短10年間便由小型巴士公司搖身一變,成為香港一間專利巴士公司,結束中華巴士自1923年起近70年的壟斷局面。在城巴投得這條中半山巴士路線後,便立即派出新型空調巴士行走該線。當港府在1993年決定把中巴26條巴士線拿出來公開競投時,城巴成功投得專營權,並以「Network 26新里程」作宣傳口號;1995年港府再削減14條中巴路線,直接給予城巴營運。自此城巴便正式進軍香港島,在幾年間大舉擴張,購買大量空調巴士,搶佔大量原中巴客源,令中巴的整體客量不斷萎縮。
北海集團於1996年分拆「城巴集團有限公司」(Citybus Group Limited)上市,並於11月29日掛牌,股票代號為0523。上市籌集而來的資金,間接加速城巴專營巴士車隊全空調化。1997年,北海集團陷入財困,從而出售非核心業務套現,包括城巴集團,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於5月收購城巴集團20%股權。
當中巴專營權在1998年9月1日結束時,港府再批出12條路線予城巴,其餘路線的經營權則由新世界第一巴士投得。
除了港島區服務外,城巴也有經營其他地區的巴士業務,如在1997年便成功投得了十多條由香港島、九龍、將軍澳往來赤鱲角機場和北大嶼山巴士路線的經營權,此外亦取得幾條新界西往來港島巴士路線的營運權。雖然如此,港島區始終仍然是城巴的主要服務範圍。
1997年,城巴亦開始在中國內地範圍內營運,當年1月31日使用富豪B10M開通成渝長途巴士線,同年與北京市電車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電車城巴有限公司[3][4][5],1998年更與北京市長途汽車公司合作成立北京長運城巴客運有限公司[6],亦與天津市公交集團合作成立天津城巴[7],但均於2000年代初期結束在內地的業務[5][8]。

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於1999年2月將持有的23.12%城巴股權以5.28億港元出售予英國第二大巴士公司捷達集團(Stagecoach)旗下的Stagecoach Asia Ltd,3月捷達再下一城,增持城巴股權成為大股東,城巴集團亦於7月28日正式撤銷上市地位。此舉令城巴成為首家獲得外資收購的本地專利巴士公司,可是不久就遇到香港政府推行鐵路為主的政策,對專營巴士公司實施車輛配額限制,限制專利巴士公司開拓新路線,降低專營巴士競爭力保護鐵路公司的投資,加上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情,令外資無意繼續在香港的專營巴士市場投資,Stagecoach於2003年6月9日宣佈把城巴轉售予新創建集團,令新創建同時擁有新巴與城巴,港島區巴士的激烈競爭因此宣告結束。兩巴及後推出路線重組、八達通轉乘優惠等,並編制、管理後勤人手及合併資源等,以節省資源,而城巴、新巴和新渡輪已於2005年7月1日時同為新世界發展旗下運輸業務。此外,城巴總辦事處由上環京光商業中心(德輔道西9號)13樓遷往新巴創富道車廠。
2000年,城巴與九龍巴士屬下之路訊通合作,在數百輛巴士上安裝液晶體電視屏幕,播放預錄節目。
城巴與新巴於2005年6月1日起,推出八達通「即日來回證」計劃,同時亦已推出跨越城巴與新巴的八達通轉乘計劃,使八達通卡持有人乘搭城巴或新巴路線時,可以以優惠價轉乘對方的特定路線。
2006年1月10日,行政會議通過向城巴批出為期10年的專營權,以及「可加可減」的新票價機制。新機制和相關的優惠措施在2月19日實施,優惠為期3年。而在周日或公眾假期為長者提供HK$2或半價(以較低者為準)的車費優惠,則提早由1月28日推行。
城巴亦為首家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提供自動報站的巴士公司,於1998年起在城巴機場快線的巴士上使用。於2006年起,城巴亦陸續試驗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自動報站系統,其中2006年中引入於城巴機場快線A10線的系統,隨後更容許乘客以手提電話向城巴發送短訊來取得巴士預計到站時間的短訊。2007年1月,另一套系統亦開始在路線11、12、511的猛獅NL262上試用,該批巴士上設置了使用GPS系統報站的報站機。城巴更於2008年起在旗下大部分巴士車輛安裝以GPS驅動的報站系統,並於2009年起在旗下大部分路線啟用。目前,城巴旗下所有專利巴士皆已啟用GPS驅動的報站系統。
2007年7月1日於深港西部通道正式啟用當天,城巴亦開辦了兩條由屯門往來深圳灣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專利巴士路線,分別是來往屯門碼頭的B3線,以及來往屯門市中心的B3X線。
2011年,城巴、新巴推出同時適用於iPhone及Android平台的手機應用程式,同時推出全新地圖版路線搜尋功能,除提供路線搜尋功能外還提供班次資訊。
2012年7月1日,城巴、新巴與Buspak合作,在約1,200輛已安裝液晶體電視屏幕的巴士上,播放預錄節目,EyePress的即時新聞走馬燈,Webus App的優惠等,而該媒體命名為Buzplay。8月5日,城巴根據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為年滿65歲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客提供優惠,每程收費只需港幣2元。同年,政府宣布向城巴專營權二(即機場與北大嶼山路線)批出兩個為期十年的專營權,於2013年5月1日開始生效。
2014年,城巴引入首批油電混合動力版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雙層巴士,投放到市區路線作試驗。
2015年,城巴引入全港首批專利單層電動巴士,運作時完全零廢氣排放,並安排於市區路線行走,進一步改善路邊空氣污染。同年,政府宣布延續城巴專營權一(即香港島及過海巴士網絡)的專營權十年。新專營權於2016年6月1日開始生效。
2016年6月1日,城巴8條路線展開「Next Bus」實時抵站時間查詢試驗服務[9]。11月30日推出城巴、新巴手機應用程式3.0版,換上全新設計介面,並提升路線搜尋功能。12月,新創建集團向周大福企業收購新創建交通服務其餘的50%股權。城巴及新巴成為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2017年10月4日,城巴所有專利路線均採用特低地台巴士行走。
2018年4月10日,城巴奪得啟德發展區3條路線的經營權。5月28日,城巴所有專營路線均設有「Next Bus」實時抵站時間查詢[10]。
2019年3月26日,城巴高地台巴士全數退役。除了新大嶼山巴士部分路段不能使用特低地台巴士行走外,全香港所有巴士都已經是特低地台巴士(其中3輛非專利巴士因牌照問題而不能接載輪椅乘客)。8月6日,流動應用程式及網站由上午10時起顯示所有聯營路線的九巴班次的實時抵站時間。10月28日推出城巴、新巴手機應用程式4.0版,引入全新主頁版面及附近路線搜尋功能,並即時顯示巴士路線的實時抵站時間及巴士的行車狀態。同年加入Wi-Fi.HK計劃。
Remove ads


2020年8月21日,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宣布以32億元出售城巴及新巴業務,接手的國際財團由3間公司組成,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善水資本旗下Templewater Bravo Holdings Limited、在香港上市的漢思能源,及總部設在英國並在劍橋郡和智利提供公共交通營運服務的Ascendal集團,分別持股90.8%、8.6%及0.6%。交易完成後,城巴及新巴現有營運模式將維持不變,員工現有薪酬待遇、僱傭條款及福利保持不變。新創建行政總裁馬紹祥指,交易符合集團改善業務組合以達致長遠可持續發展策略。[11][12]
2022年2月27日,根據調整後之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60-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每程收費只需HK$2,並取代原有部分專營路線為60-64歲自行提供之票價優惠。
2022年7月12日,匯達交通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後,宣佈城巴及新巴將於2023年7月1日起合併,屆時將會統一以城巴經營。
2023年5月31日,城巴於與新巴合併前一個月公佈新標誌。
2023年7月1日淩晨4時,正式與姊妹公司新巴合併,從後者接辦所有路線及車隊。
2024年8月25日,根據優化後之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6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包括合資格殘疾人士)必須使用「樂悠咭」,方可享有每程HK$2優惠票價。
Remove ads
管理層
- 主席:張堃[13]
- 副主席:鍾澤文
- 董事總經理:鍾澤文 (暫代)
- 營運總監:馬詹唯
- 商務總監:吳義君
- 風險合規及人才管理總監:陳婉婷
副主席:
- 馬良(Nicolas de Mascarel)
行政總裁:
- 譚利民(Adam Leishman)[14]
董事總經理:
- 李卓豪(Richard Hall)
營運總監:
- 韋仁成(Tony Williamson)、李卓豪(Richard Hall)、馮家輝
財務總裁:
- 冬天樂(Stephen Winter)
營運及工程總監︰
- 馮家輝
總經理(工程):
- 蘇國健
車隊
架構
早期城巴只有非專利巴士[15]業務,後來第1條專利路線12A投入服務,加上經營Network 26新里程,便出現了專利部,負責經營專利路線。1997年,城巴開始經營北大嶼山及機場巴士服務,由於這批路線的專利權是與港島區的分開,所以便成立專利二部,負責營運北大嶼山及機場的巴士,而原先管理港島區及過海路線的部門便稱為專利一部。隨著城巴的業務續漸擴展,原先的架構便顯得不合時宜,便改為現今分為營運一部及營運二部(但是政府給予的專營權分界維持不變)。維修方面,可從車頭擋風玻璃近司機位處的標貼作識別,卻有別於九巴根據此作車務調動,分區只是適用於車輛維修及車長管理時使用,日常收車的安排並不會受此限制。
營運一部負責管理香港島區內專營路線及大部份過海專營路線(包括九龍、將軍澳、西貢、馬鞍山等地區),超過90條路線,是城巴內最大的部門。負責管理有關路線的車隊、車長、站長、後勤人員、稽查、車廠、車站設施等等,主要工作為處理日常車務,包括分派車輛、編排各員工的更份、車輛維修等。
部分由營運二部管理的過海路線(如170系列、182系列、930系列等)之用車及更份亦會由營運一部負責。
各車廠地方有限,晚間大部份巴士都需要泊在巴士總站,而營運壹部的車輛亦會停泊於上環海傍警署(現中區警署)側的巴士停車場及位於啟德世運道泊車場(九龍灣泊車場)。
維修方面,主要分為:
東區設有柴灣車廠(代號CWD,簡稱柴廠)位於柴灣常安街38號,創富道車廠(代號CFD,簡稱創富廠)位於柴灣創富道8號,上環車廠位於上環干諾道西,及將軍澳車廠位於將軍澳運隆路15號,替東區路線的車輛作維修及提供收集錢箱、添補燃油、洗車等日常工作,並負責城巴所有車輛之年驗、大修、新車檢驗及退役處理等大型項目。部份東區(E)車輛會同時貼上「東區」(E)和「北區」(N)廠徽,代表該車主要行走由營運貳部管理的北區路線,但由營運壹部柴灣車廠負責維修保養。[16]
南區設有黃竹坑車廠(代號WCD,簡稱黃廠)及海洋公園車廠(代號OPD,簡稱海廠)。南區黃廠前身為黃竹坑車廠隔鄰的泊車場,於2006年投入服務,事因海洋公園車廠部份地方需要交還給海洋公園作擴建用途,而已停止運作的鴨脷洲車廠未能用作替代,就在黃竹坑車廠隔鄰作臨時車廠,以供南區的巴士日常收集錢箱、添補燃油,洗車及維修等。海廠為1993年時,政府提供給城巴作日常運作之用,分為大場及細場,大場為於海洋公園道及黃竹坑道之間,香港仔運動場隔鄰,主要用作停泊車輛之用,亦有洗車機作日常之用,現在亦肩負南區編更部的地方。細場則位於海洋公園巴士總站旁,昔日為城巴的重要基地,是南區控制中心、日常收集錢箱、補添燃油、洗車的地方,現已停用。
營運二部負責管理機場及北大嶼山專營路線、深圳灣口岸專營路線、來往港島對新界部分地區(荃灣、屯門、天水圍、部分沙田區)的過海專營路線及海洋公園629線,以及所有非專營巴士,超過30條路線。負責管理有關路線的車隊、車長、站長、後勤人員、稽查、車廠、車站設施等等,主要工作為處理日常車務,包括分派車輛、編排各員工的更份、車輛維修等。
各車廠地方有限,晚間大部份巴士都須泊在巴士總站,而營運貳部的車輛亦會停泊於上環中區警署側的巴士停車場、由營運壹部管理的柴灣車廠、黃竹坑車廠、海洋公園車廠及啟德世運道泊車場(九龍灣泊車場)。如果營運貳部車輛收車時停泊在由營運壹部管理的車廠和停車場,收集錢箱、添補燃油、洗車等日常工作就會由營運壹部管理的車廠負責;車輛大修及年檢等工作則全數在營運壹部柴灣車廠處理。
在火炭車廠因興建居屋彩禾苑而關閉後,大部分營運二部車輛已轉投營運一部繼續服役,因此大部分路線已改由營運一部派車。
維修方面,主要分為:
北區設有屯門車廠(代號TMD)和西九龍車廠(代號WKD)[17],替北區路線及所有非專利部的車輛作維修及提供收集錢箱、添補燃油、洗車等日常工作。
大嶼山設有小蠔灣車廠(代號SHD)及東涌車廠(代號TCD),替北大嶼山路線的車輛作維修及提供收集錢箱、添補燃油、洗車等日常工作。
巴士短期票價優惠
城巴按照2006年與政府協議按照「可加可減機制」須以票價優惠回贈乘客。
2006年1月10日,行政會議通過向城巴批出為期10年的專營權,以及「可加可減」的新票價機制。
2011年2月3日,城巴按照上述協議,推出2項為期3個月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創出香港專營巴士服務的紀錄。
2012年1月22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協議,再次推出兩項為期8週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
2013年2月3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協議,分別推出兩項為期6週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
2014年1月20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協議,推出兩項為期10週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
2015年1月15日,城巴再按照上述協議,分別推出兩項為期12週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4月8日再按照上述協議將兩項乘車優惠延長4周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即日回程車資折扣」及「即日每2程減2元」。
路線
過海隧道巴士
2025年初,城巴推出新設計的巴士站牌,惟因字體過小、路線編號取消底色等問題,引發網民批評,指站牌難以辨讀,對視障人士尤其不便,被形容為「新不如舊」。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等團體亦向城巴反映相關問題。經過數月諮詢,城巴於2025年8月中推出改良版站牌,恢復路線底色(如黃色底色配藍底白字路線號碼),字體加大及加粗,月台編號分開擺放,城巴標誌則縮小。新款站牌已於北角碼頭及觀塘警署等巴士站投入使用。[18]
城巴回應表示,自與新巴專營權合併後,持續與乘客及關注團體溝通,根據意見修訂站牌設計,以提升字體大小及顏色對比度,確保所有乘客,包括視障人士,享有更佳的候車體驗。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政策研究及倡議主任羅普鉻對《獨媒》表示,新設計顯著改善視障人士的辨讀體驗,感謝城巴迅速回應並採納建議。城巴強調,將繼續歡迎乘客提出意見,以優化服務。[19]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