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白雲站

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州白云站
Remove ads

廣州白雲站中國鐵路的一座車站,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新市街道棠景街道石井街道交匯處[10],處於京廣鐵路廣深鐵路廣茂鐵路所形成的普速路網中心區域,同時引入京廣高速鐵路廣湛高速鐵路以及廣清城際鐵路[11]:12,為廣州鐵路樞紐的主要鐵路客運站之一[12],主要辦理樞紐各方向普客始發終到及通過作業[13],隸屬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車站由原棠溪站北場改建而成,於2018年開工建設[14],2023年12月26日投入運營[15]

事实速览 廣州白雲站Guangzhoubaiyun Railway Station, 其他名稱 ...

廣州白雲站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承接原在廣州站廣州東站營業的大部分普速列車線路[16][17],以緩解廣州鐵路樞紐運能不足的問題[18]

Remove ads

歷史

規劃設計

Thumb
棠溪站北場(2016年)

京廣高速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速鐵路線路開通以來,廣州的高鐵站場基本分布在番禺花都以及南沙等地,距離廣州市中心路程較遠、耗時頗長,難以適應旅客出行需求,使得高鐵效率和競爭力大打折扣[19][20][21]。而廣州站等鐵路樞紐站的日均旅客發送量早已遠超其設計日均旅客發送量[22][12],旅客發送能力日趨飽和,到發線能力已利用至極限[23]。由廣州市發改委起草的《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6—2030年)》提到,廣州市將改擴建既有客站,提升客運功能,處於主城區的鐵路貨場需要逐步外移或轉型升級,廣州站以及廣州東站將會進行一體化整合,改造成廣州中心火車站,功能定位從普鐵服務中心轉型為高鐵服務中心[24]。原為貨場的棠溪站將逐步弱化貨運業務轉換功能為客運站,而廣州站和廣州東站原有的普速客運業務將轉移到棠溪站當中[25],以釋放廣州站和廣州東站的客運及配套機輛設施能力,有利於甬廣高鐵京港高鐵列車引入廣州東站,以及京廣高鐵、深湛鐵路貴廣高鐵南廣鐵路等路線的列車引入廣州站,同時為下步廣州站改造提供過渡條件[26]

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於2016年10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了《共建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工程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中提及原有棠溪站北場的位置將會新建廣州白雲站,定位為以接發普速列車為主的車站[27][28]。廣州白雲站同時是中國十三五鐵路規劃中的重要項目,也是廣州鐵路樞紐規劃「五主三輔」客站中的主要客站之一[29]。車站建成後將承接原廣州站廣州東站的普速列車接發作業,兼顧部分高鐵和珠三角城際客流,並規劃引入地鐵、長途客運、公交樞紐站,成為集各種方式一體化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30],而完成改造後廣州站廣州東站則以接發動車組列車為主[31]。根據《廣州市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廣州白雲站將會與改造後的廣州站、廣州東站,構建「三站一體」中心城區組合鐵路樞紐[32]:27

2018年7月5日,廣州鐵路樞紐新建廣州白雲站(棠溪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的聯合批覆[33],同年11月14日初步設計獲批[34]。根據批覆的初步設計,站場將設置11台26線,自西向東將有普速場、高鐵場和廣清城際場,其中普速場有7台13線及3條機走線,高鐵場近期有2條正線,遠期將設置3台6線及2條通過線,城際場有1台2線[11]:12;惟上述設計被2020年3月25日國鐵集團和廣東省聯合批覆的廣州白雲站取消棠溪南場工程及配合廣湛客專引入廣州白雲站站內同步實施工程等2項I類變更設計取代[35],同年7月白雲站站房及相關工程初步設計亦獲批[36][37];新建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廣州樞紐廣州白雲站至江村西線路所聯絡線工程初步設計及廣州白雲站(棠溪站)工程變更設計則於2021年8月27日獲批[38][39]

Remove ads

建設施工

Thumb
俯瞰建設中的車站(2022年7月)

廣州白雲站項目工程具體包括新建廣州白雲站鐵路主體工程及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兩個項目,是廣州市首個按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理念打造的特大型樞紐工程。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263.2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11.12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440億元。其中,廣州白雲站主體及有關工程投資220億元,站場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投資223億元。鐵路主體項目內容包括:新建廣州白雲站、大朗客整所(包括預留大朗機務折返段)、既有廣州機務段適應性改造、新建京廣高鐵聯絡線廣州北~廣州白雲站19.284公里,廣州白雲~廣州西增複線5.14公里,以及預留廣湛高鐵等需同步實施的工程;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建設工程則包含配套場站工程、周邊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地鐵預留工程等[40]

廣州白雲站項目屬於超大、超深、超寬地下工程,採用了「先封頂、後結底」逆作法進行施工,在樁基施工完成後先進行頂板施工,再向下逐層開挖,實現了基坑全封閉施工[41]。此外,廣州白雲站也是中國首批試用智能化建造機器人的鐵路站房建設項目[42]。工程在土建階段使用了土建專業的混凝土智能隨動布料機、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地庫抹光機器人等6種智能機器人,後期隨着工程進展和施工需求,還會投入使用機電、裝飾裝修等各專業領域的其他14種智能建造機器人,將極大地推動建築工人從體力型向技術型轉變[43]

2018年12月28日,廣州白雲站及其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正式開工建設[40],而新建廣州白雲站站房及相關工程則於2020年10月10日正式動工[44][45]

鐵路站房工程方面,首塊底板於2021年1月17日澆築完成,標誌着正式進入車站主體施工階段[46]。2022年1月24日,站房一期主體結構封頂,正式進入二期工程施工階段[47];3月18日,車站首批屋蓋鋼結構開始提升[48];10月20日,首根逆作異型鋼柱施工吊裝完成[41]。2023年4月30日,站房混凝土主體結構全部完成[45];6月19日,隨着最後一榀鋼結構杆件拼裝完成,新建廣州白雲站全面封頂,站房鋼結構整體完工,進入室內外裝飾裝修階段[49][50];10月27日,車站永久用電工程正式投入使用[51]

鐵路站場工程方面,京廣鐵路上、下行線分別於2021年12月14日、2022年1月6日撥接至白雲站西側的3和5道,以開展車站東側的施工[52][53];2023年7月15日則再次將京廣鐵路撥接至東側19和22道,以便完成西側站場的建設[54];9月13日,廣州白雲站京廣場新站型正式啟用,本站京廣場及廣州站(含客技站)亦從廣州地區台劃出納入新建的廣州樞紐台管轄[55];11月6日,花廣聯絡線成功引入廣州白雲站,標誌白雲站樞紐軌道工程貫通[16];12月21日,白雲站相關的動態檢測工作全部完成[56]

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方面,地鐵預留工程於2022年11月17日封頂[57];而配套場站工程則於2023年5月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標誌着廣州白雲站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項目的土建工程全部完成施工[58]

施工期間,建設指揮部發現了約100年前的「粵漢鐵路祥港涌鐵路橋」;由於年代久遠,建設指揮部決定廢除這座橋,將橋梁搬走保護,並將橋墩拆除[59]

開通運營

2023年12月26日,車站投入運營[15],首趟列車C1893次於上午9時28分發出開往汕頭南站[60]。車站啟用的第三日即12月28日花廣聯絡線啟用通車,車站開始接發經該線接入京廣高鐵的列車[61]

2024年5月1日,車站開始辦理行李包裹運輸業務[62]。2025年1月9日,江荔聯絡線江村西所至廣州白雲站段開通[63][64],本站西高鐵場隨之啟用。

車站構造

Thumb
俯瞰車站西部

廣州白雲站整體採用「方—圓—方」的圖底關係布局,其中外方為城,總占地面積達到34萬平方米;內方為站,總占地面積達到9.7萬平方米;外方與內方之間的圓是兩個呼吸廣場[65]。車站以及綜合交通樞紐整體由鐵四院日建設計華工設計院以及廣州市規劃院等單位組成的聯合體設計,採用「雲山珠水,木棉花開」的設計理念,建築規模約為45.4萬平方米,包括地上站房工程的14.5萬平方米,地下配套工程30.9萬平方米。[66][67]

車站廣場

在站房的高架候車室南北兩側將會布置車站旅客集散廣場[68]。兩個車站廣場又被稱作「呼吸廣場」,平時則作為休閒景觀廣場使用;而因應普速旅客具有長時間候車和春運客流爆發特點,在春運等客流量增大的情況下,廣場上方將會伸出大型頂棚,變成可容納大量旅客臨時聚集並且直接進站的「擴展候車室」,使得車站的旅客容量增大三倍,滿足了普速客站彈性候車需求,解決了以往在其他車站在客流高峰期站內旅客聚集過多或者旅客僅能在站外露天廣場候車的窘況。[69][70]

站房東西兩側亦設有旅客集散廣場。西廣場設置以木棉花為設計原型的《綻放》雕像,展現白雲站的繁忙和四通八達;東廣場則規劃設置《朝陽》雕像[71]

站房

Thumb
地下一層靠近西廣場一側
Thumb
地下一層出站層
Thumb
地上二層西南處的進站口
Thumb
地上二層候車廳
Thumb
地上二層5A檢票口

站房總面積14.45萬平方米,地下社會停車場(整體納入國鐵場,不含出租車場)面積14.85萬平方米;地鐵集散、城市換乘通道及配套工程11.7萬平米;上蓋開發平台2.0萬平米,其他房屋29.59萬平方米。

站房整體外觀如盛開的木棉花,站房內外和四角共有104片木棉花瓣造型的牆面,其中東西各有12片飄帶花瓣、15片內花瓣和25片外花瓣[72]。東西兩側設置直通地下一層的「光谷」,位於兩排向外展開的木棉花瓣間,外側木棉花瓣向前懸挑,各片牆體呈弧形並延展至屋面,覆蓋站房外通向上蓋開發部分的室外大台階,起到遮陽避雨作用,並自然形成類似於騎樓冷巷、具有通風功能的灰空間,向內懸挑對站房候車室起到很好的遮陽作用,同時亦增加了站房的自然採光。[73]

站房為跨線高架候車式站房,旅客進出站流線採用上進下出為主、下進下出為輔的方式,進站旅客以高架候車室候車為主,輔以線下快速進站廳。社會車、出租車通過高架道路系統在站房高架層腰部落客進站,公交車、長途客運車和旅遊大巴通過四角的交通附屬設施形成四核進站布局,乘坐地鐵的旅客可通過「光谷」空間直達高架候車室,高架候車室的旅客通過扶梯或樓梯下到站台層。出站旅客在出站大廳通過站房四角的配套建築換乘公交車、長途客運車和旅遊大巴,通過出站廳南北兩側的配套車場換乘出租車和社會車,換乘地鐵的客流可通過出站廳中央的垂直交通到達地鐵換乘層。地下一層設置了下進系統,服務中轉換乘旅客、高鐵城際通勤客流,方便旅客直接在地下進站候車。白雲站到發分離的立體交通換乘組織高效地實現了客流的平層對接,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連接。[74]

為配合地鐵廣州白雲站實施單向免安檢措施,地下一層出站大廳的通廊自2025年6月起整體封閉管理,未購票進站的乘客如欲來往東西廣場需繞經南北通廊[75]

Remove ads

樓層分布

車站地面一層設置車場,軌頂標高為6.1米,並設置東、西線側站房;二層設置中央高架候車室、上蓋平台及上蓋開發轉換層;地下一層設置出站大廳及地下社會停車場;地下二、三、四層設置地鐵站場。具體樓層分布如下[76][77]

地上二層 4F(16.5米) 高架夾層 商業配套、站房設備
3F(10米) 高架候車室 高架候車室、綜合服務中心、商務座候車區
檢票口 檢票口(1A-5A(國鐵場))、檢票口(1B-5B(國鐵場)、6B(城際場)
服務設施 愛心候車區、母嬰室、洗手間、客運值班室、公安值班室
進站口 東進站口、西進站口
落客平台 南北呼吸廣場、南落客車道(潭涌路)、北落客車道(潭溪路)
地上一層 2F(4.7米) 站台層夾層 旅客服務中心、售票大廳、設備辦公區域、東廣場進站集散廳
1F(0米) 站台層 國鐵場站台(1-19站台)、城際場站台(20-21站台)
(-2.4米) 承軌層 軌道
地下一層 B1(-7.2米) 出站層夾層 社會車輛停車場
B2(-12米) 出站層 中央通廊、出站廳
換乘區域 人行通道、出租車場、社會車輛停車場、地鐵換乘廳、地下進站廳
地下二層 地鐵層 地鐵站廳
地下三層 地鐵層 地鐵站台
地下四層 地鐵層 地鐵站台
Remove ads

站場

Thumb
普速場10-11站台

廣州白雲站站場按西側國鐵場、東側城際場分場布置,規模為11站台24線,站台包括10個島式站台和1個側式站台。所有站台中部上方為高架站房,南北兩側被車站的呼吸廣場以及上蓋一體開發物業覆蓋,並設有鐵路觀景台。[77][35]

國鐵部分採用西側廣湛高速場、中間普速場、東側京廣高速場的線路別分場布置方案,總規模為10台22線(含正線4條,機走線1條),南端正線按互聯互通設計,三個站場之間設有安全隔離柵欄[13][68]

城際部分有1台2線,接發經廣清城際鐵路運行的列車,北咽喉銜接白雲湖站,南咽喉預留銜接廣州站。城際場使用23、24道,站台長210米,寬15.5米,裝有半高式屏蔽門[35]。站台編號20-21。

利用狀況

廣州白雲站啟用初期,每日僅開行約10列車。2024年1月10日全國鐵路調圖後,廣州白雲站滿圖下共開行92對列車[79]。當中日常辦客列車共104列,其中始發終到98列、經停6列[80];開行列車主要為北向的京廣高鐵列車、南向的廣深城際列車和普速旅客列車,其中京廣高鐵動車組42列,廣州白雲至汕頭南動車組2列,廣深城際動車組28列,普速旅客列車32列[81]。同年6月15日調圖後,本站滿圖開行列車增加至116.5對,當中大幅增加廣深城際列車至28對[82]

2025年7月1日調圖後,廣州白雲站滿圖狀態下共開行列車109對,其中普速和動集列車54對(始發終到44對、途經10對),動分動車組列車55對(始發終到47對、途經8對);當中原廣州站辦理的全部京廣鐵路方向以及部分京九鐵路方向的列車轉至本站辦客[83]

交通配套

廣州白雲站整體設計秉承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理念,是涵蓋鐵路和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66]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接駁多條地鐵線路,配套有出租車站場、長途客運中心、旅遊大巴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四大交通站場分布在火車站東南西北四個角的建築裙房內,實現了樞紐內各種交通的無縫換乘與無風雨換乘。[14][73]

市政道路

由廣州白雲站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建設的配套市政道路有三條,分別是潭涌路(工程名為白雲二線)、潭溪路(工程名為棠槎路)、棠棠路(工程名為鐵路東線)等三條新增的市政道路。新增的市政道路及其範圍內的給水、通信、燃氣等管線工程均由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7][84]

新建的三條市政道路等級均為城市主幹路,並有局部上跨既有及新建鐵路線。其中潭涌路西起慶槎路(含廣清高速連接線立交),東至小坪東路,道路線路長約3.72km,紅線寬度為38-64m,按雙向六車道設計,建議設計速度為60km/h;潭溪路西起黃金圍大道,東至機場路(含新增機場高速立交及收費站),道路線路長約4.10km,紅線寬度為40m,按雙向6至8車道設計,建議設計速度為50km/h;棠棠路北起華南快速幹線,南至同德圍南北高架,道路線路長6.634 km,紅線寬40米,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為50km/h。[84][85]

另外,車站西側新建有棠頌路等8條道路[86];周邊既有路網亦有進行升級改造,包括車站東側的棠新路等6條道路以及西面石槎路等3條道路[85]

地鐵

廣州白雲站的配套地鐵站連接了廣州地鐵12號線22號線24號線佛山地鐵6號線及一條預留新線合共5條線路。同時,廣州地鐵8號線石潭站亦增建了地下換乘通道,連接車站西廣場地下一層的22號線站廳[87]

本站啟用初期,僅有8號線石潭站通過地下換乘通道接駁。由於步行距離較長,通道內設置了6對共12台自動步道[88]。2025年6月29日,位於車站東廣場地下的12號線廣州白雲站正式開通運營,來往地鐵和國鐵站的距離有所減少;其中車站地下一層出站大廳的F、G、H口實行單向免安檢措施,國鐵乘客出站後無需再次安檢即可乘坐地鐵[89]

巴士

Thumb
公交總站站廳

車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的廣州白雲站公交總站位於站場西北角,設落客車位20個、上客車位20個、蓄車100個;長途汽車站則在站場東南角,設落客車位20個、上客車位20個、蓄車80個[14]

截至2024年5月,有6條日間、3條夜班的公交線路在廣州白雲站公交總站始發[90]。車站東西兩側的棠新路和石槎路亦設有廣州白雲站東/西廣場公交中途站[91]

更多信息 接駁交通列表, 編號 ...

同年9月,白雲站開通了來往白雲機場的接駁巴士服務[92]

停車場

車站配套的停車場共有2層,包括9個普通停車場、2個出租車場、1個網約車接客區。其中出租車場在站場東北角,將設落客車位20個、上客車位70個、蓄車100個;旅遊大巴站在站場西南角,將設落客車位5個、上客車位5個、蓄車5個;社會車輛停車場/網約車場(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則在車站南北兩側;此外還會設置非機動車(含共享單車)停車場[14]。2024年1月,北側出站層的P1、P2普通停車場和網約車接客區開放使用[93]

鄰近車站

更多信息 前一站, 中國鐵路 ...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