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地鐵長客-龐巴迪Movia 456列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州地鐵長客-龐巴迪Movia 456列車[7][8]是廣州地鐵的電動車組車款之一,內部型號為A2(首批26列)、A3(增購8列)。該款列車目前分別在1號線、8號線運營,配屬於西塱車輛段和白雲湖車輛段。
![]() |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22年12月22日)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概要
該款列車由長春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製造,首批列車內部型號為A2,共26列156輛,為當時的舊2號線通車而購買;增購車內部型號為A3,共8列48輛,主要為1號線增加運力而購買;兩款列車的最高運營時速均為80 km/h。
隨著舊2號線拆解延長為新2號線和8號線,A2型列車被重新分配。當時有17列車被分配至8號線,新2號線則因獲分到全數的二八號線列車(A4型)作為主力車型,只分配到9列A2型列車。但當時列車配屬並不是固定的,會因應需求在2,8號線之間互相調配。之後隨著一二八號線增購車(A5型)的到貨及投入使用,所有A2型列車經過重新分配,分別改配至1號線及8號線。部分列車由於改配至1號線,車號亦發生改變。部分歸屬8號線的A2型列車前往西塱車輛段維修時,亦會在1號線上進行載客測試。
另外,在A3型到貨前夕,由於其計劃大部分投放於1號綫,因此臨時借調了數列A2型列車往1號綫,供1號綫司機及西塱車輛段熟習該款列車的駕駛及維護保養。
Remove ads
歷史
一號線設備為100%進口,全部機電設備費用高達60億,備品備件價格貴,供貨時間長,無法滿足列車運營正常需要,且維修保養成本居高不下。1998年6月,廣州地鐵二號線首期工程項目獲得了國務院批准立項,同時在批准書上明確提出「二號線機電設備的國產化率要達到60%以上」的目標。
2000年8月,廣州地鐵與龐巴迪公司簽訂A2型列車的採購合同[9]。列車交由當時的長春安達軌道車輛有限公司(現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公司)生產,預計2002年11月底交付首列列車;為確保質量,合同規定首兩列車在德國原廠製造,其餘24列則在長春生產。
首列A2型列車的其中兩節車廂於2002年11月27日使用安124型運輸機裝載從德國柏林起飛,在俄羅斯加油後再飛越歐亞大陸抵達廣州,同年11月29日清晨降落在舊白雲機場,是世界上首次空運地鐵車廂[10];剩下四節則於12月3日和13日分別運入[11]。第二列車則於2003年10月18日從德國漢堡港裝船起航,以海運方式在同年11月17日抵達黃埔港,並通過鐵路線運輸至西朗車輛段[12]。而第一列國產的A2型列車於2003年11月28日在位於長春的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公司下線,同年12月份從長春出發,通過機車牽引運輸到廣州,其餘車輛於2005年3月前陸續交付[13][14]。
2004年10月,廣州地鐵再與龐巴迪公司簽訂A3型列車的採購合同,列車同樣交由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公司生產。
2006年5月,首列A3型列車運抵廣州;同年6月6日,德國龐巴迪集團在赤沙車輛段將其生產的第1,000輛地鐵車輛的鑰匙交給廣州地鐵總經理盧光霖[15]。
Remove ads
列車特點
A2型與A3型列車的大部分部件相同(可互相交換使用),每列車總長約140米,高3.8米,寬3米,為 A-B-C-C-B-A(= Tc = Mp - M + M - Mp = Tc =)六節編組,外型為鼓形結構,採用鋁合金車體,以香檳色為主色調,車體兩邊各有一條黃色的飾帶,車體和車頭設計為流線型,體現了現代列車的造型特點[16]。
相比於1號線的A1型,該兩款列車開始使用國產部件,但關鍵設備仍為國外進口。A2型的前兩列為進口車,在歐洲組裝後,由飛機或輪船運抵廣州。
Remove ads

每列車設有48個座椅,每節車廂的兩側設有四個縱向靠牆布置的長座椅,其表面由壓網紋的不鏽鋼製成;車廂內設置了橫向拉杆與拉環,牆面與天花板以白色調為主,使客室內部顯得清爽淡雅[16]。
A2型與A3型列車在每節車廂的左右兩側均設有五扇電動門。列車最早採用法維萊交通制 FAI RST2 291510 外置滑軌電動門系統[17][18],後 2x59-2x60 試驗性採用南京康尼機電股份制 MW140DW2-2 外置密閉門[19],其餘列車亦在大修時逐步採用同款外置密閉門[20],但車門合攏時的聲音有所減弱。
A2型與A3型列車在車門及車窗上方使用熒光燈管及鐵格柵式燈罩,車廂連接位亦裝有燈管。隨著2010年二八號線拆解,所有鐵格柵式燈罩全數更換為塑料透明燈罩,車廂亮度得以提升,此後部分列車亦改用LED點陣照明燈管。
由於A3型列車的閃燈路線圖佔用了車門上方原來設置光管的位置,因此該位置的光管位設於閃燈路線圖下方,導致閃燈路線圖位置偏暗造成觀看不便,直至部分列車後續將閃燈路線圖改造為LCD動態地圖才有所改善。
列車的牽引及輔助供電系統由龐巴迪運輸提供,採用 MITRAC TC1110 集成化、模塊化控制方案,具體包括[21][22]:
- 牽引電機:型式為 4EBA 4040,每台動車轉向架上各安裝兩台,由電機所在車廂的牽引高壓箱(PH 箱)或牽引輔助箱(PA 箱)驅動;每台電機的重量為 685 kg,額定功率為 220 kW,額定電壓為 1150 V,額定電流為 130 A,工作頻率 50 Hz,額定轉速 1,708 r/min,最高轉速 3,696 r/min[3][4][5]。
- 牽引高壓箱:產品編號 3EST000201-3192,每節B單元車廂的下方各安裝一台,每台內含電機逆變器模塊(MCM,屬於牽引系統的一部分)、充電電路(一個)、接地故障傳感器、保險絲、高速斷路器、接地開關、車間供電接觸器和插座、I/O 單元、內外部風扇(各一個)和 MCM 線路感應器等。
- 牽引輔助箱:產品編號 3EST000200-5183,每節C單元車廂的下方各安裝一台,每台內含電機逆變器模塊(MCM,屬於牽引系統的一部分)、輔助逆變器模塊(ACM,屬於輔助供電系統的主要部分)、充電電路(兩個)、內外部風扇(內部兩個,外部一個)和 ACM 輸出濾波器(含變壓器)等。
- 電機逆變器模塊:型式為 ICON-M 1500 V(產品編號 3EST000202-5190),內含逆變相電路、制動斬波相電路、牽引控制單元(DCU/M)、IGBT 門極驅動單元、電壓及電流傳感器、放電電阻等;單個模塊的輸出電壓為 3AC 1404 V,額定輸出電流為 3AC 465 A,最大輸出電流為 3AC 760 A,最大切換頻率為 1000 Hz,以1C4M1群方式驅動其所在車廂的四台牽引電機。
- 輔助逆變器模塊:型式為 ICON-M 1500 V(產品編號 3EST000203-6586),內含逆變相電路、過壓斬波相電路、輔助控制單元(DCU/A)、IGBT 門極驅動單元、電壓及電流傳感器、放電電阻等,將線網的直流高壓逆變為交流低壓,為列車的空調、蓄電池、空氣壓縮機等設備供電;單個模塊的額定輸出容量為 220 kVA,額定輸出電壓為 3AC 380 V,額定輸出電流為 3AC 340 A,最大切換頻率為 1000 Hz。
A2型與A3型列車使用的牽引系統與A1型的相比,採用 3300 V / 1200 A 的 IGBT 功率模塊,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調速性能,且軟硬件功能更為強大和完善,有利於列車故障的判斷和處理[23]。
Remove ads
列車採用克諾爾集團制 KBGM-P 模擬式氣動單管摩擦制動系統,具體包括[24]:
- 供風設備(A組):採用集成式模塊結構,內含 VV120 和 VV150-1 空氣壓縮機、冷凝式空氣乾燥器及多種控制單元、安全閥和塞門。
- 制動控制設備(B組):採用集成式模塊結構,以制動電子控制單元(BECU)為核心組件,受電子控制平台(ESRA)中微處理器的控制。
- 轉向架制動設備(C組):每台轉向架安裝一台總供風制動單元和四個車軸制動單元,前者相對於後者具有停放制動執行機構。
- 車輪防滑防護設備(G組):每節車廂設有一個車輪防滑電子控制單元和四個防滑閥,均受 ESRA 中微處理器的控制。
- 外殼通風設備(K組):安裝在B單元和C單元車廂,產生小氣流吹拂其他制動設備,保持其外殼無塵。
- 空氣懸掛設備(L組):採用四點控制方式,每台轉向架安裝兩個由高度閥控制的空氣彈簧,且單台轉向架可由塞門單獨截斷。
- 氣動信號設備(P組):安裝在A單元車廂,包括氣動操作閥及其控制的氣笛。
- 受電弓驅動設備(U組):安裝在B單元車廂,包括截斷塞門、止回閥、電磁閥和人工操作的腳踏閥。
- 車鈎操作設備(W組):由用於解掛自動車鈎系統的電磁閥(位於A單元車廂)及用於解編各車廂的塞門和軟管組成。
該系統以車輪的空轉和防滑控制為特色,與電子控制平台相配合,具有精度高、響應時間短、可靠性及實用性高、重量輕、易維護的優點[24]。
列車採用 Merak 提供的空調系統,每列車共有12台製冷量為 40 kW 的 Albatros EP-40 型車頂單元式空調機組;每節車廂的車頂兩端各安裝一台空調機組,所有機組均以 R407C 為製冷劑,由獨立的控制單元控制運行,具有製冷、通風和緊急通風等功能,客室內的溫度可在19~27℃範圍內調節[25]。空調機組及客室內分布有溫度傳感器,用以實時檢測客室內的溫度,空調系統將根據室內外溫差自動調節客室溫度[16]。
- A2型在車廂連接位上方安裝橙色字體LED點陣顯示屏,其中 2x73-2x74 的顯示屏曾改用紅色字體顯示,後在檢修時恢復為橙色字體顯示。
- A3型在車門上方安裝連續式閃燈路線圖,其中2020年11月起部分列車試驗把閃燈路線圖改用LCD屏幕[26]。其後開始推行至其它列車。
-
A2型列車的 LED 乘客信息顯示屏
-
A3型 01x053-54 的閃燈路線圖
-
A3型 01x057-058 的 LCD 動態地圖
- A2型的車頭並沒有任何班次信息顯示,A3型在車頭加裝了LED點陣顯示屏,但其只可顯示車序及終點站等簡單運營信息。
- A2型的緊急開門裝置和緊急求助按鈕裝在車門上方,A3型的則因車門上方裝有連續式閃燈路線圖而改為裝在車門兩側邊緣。
A2型列車原本為舊2號線(即現時的新2號線和8號線)設計,後部分列車的車載信號系統經過改造,以滿足1號線的行駛要求;A3型列車在路線圖中只列出一、二號線的走線,但仍可在上述三條路線運營。
在1號線運營的A2型和A3型列車,關門提示音與在8號線運營的同型號列車不同。
列車調配
A2型列車上線當時,全部為原2號線列車,由於舊2號線通車初期列車嚴重不足,需要調配A1型行駛,而2號線早期的控制系統只能識別車號最後兩位,故當時A2型列車的編號並非以 2x01 開頭,而是緊跟1號線的列車編號,以 2x43-44 開頭,以 2x93-94 結束;A3型列車目前全部配屬1號線,以 01x043-044 開頭,以 01x055-056 結束(亦有一列曾配屬2號線,車號為 02x095-096,現已轉配至1號線並更改編號)。
由於1、2、8號線列車一般以偶數車頭對準上行方向,同時2、8號綫的列車在1號線上運營時,上下行與1號綫相反,故調配至1號線的A2型列車重新編號時,按照1號線的習慣互換了奇偶數端。
參見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廣州地鐵長客-龐巴迪Movia 456列車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