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世紀福音戰士
日本科幻電視動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世紀福音戰士》[b](日語:『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c];英語:Neon Genesis Evangelion[d],通稱EVA或NGE,中國大陸早期引進時譯為《新世紀天鷹戰士》[6])是一部由庵野秀明執導,GAINAX和龍之子製作公司製作的日本電視動畫,於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在東京電視台首播。
![]() |
《新世紀福音戰士》[e]是一部有着機甲風格的後世界末日動畫。故事背景設置在未來、一場世界性的大災難發生十五年後的東京。故事圍繞着主人公——一名十幾歲的男孩碇真嗣,突然被神秘組織NERV招募去駕駛一種巨大的生物兵器——EVA,與被稱為使徒的可怕不明敵人進行戰鬥而展開。故事最初着重表現戰鬥場景和人物之間的對話,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漸轉為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剖析。
《EVA》整個系列突出呈現宗教象徵和主題,包括卡巴拉、基督教、猶太教以及神道教意象,被譽為20世紀90年代最成功和最負盛名的日本動畫之一。動畫業界和許多動漫欣賞者也將其視為日本最偉大的動畫之一。《EVA》同樣也是最受爭議的電視動畫之一,尤其是該劇最後兩集的結局被許多觀眾和評論家認為混亂和難以理解。其同時混搭批判和機甲風格的解構,使得系列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並帶來動漫產業的藝術和技術的復興。動畫中的人物、音樂和部分場景已被日本民眾所廣泛認可,劇中音樂由鷺巢詩郎製作,配樂專輯一經推出就登頂公信榜排行榜;動畫主題曲在其發布後的十幾年間有着持續的影響力。
1997年,應愛好者對電視動畫結局的不滿,製作方製作兩部續集電影《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2007年至2021年,一系列名為《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的四部電影上映。系列的電影、漫畫、家庭視頻遊戲等產品在日本和其他地區市場均取得較高的銷售記錄,截至2007年相關產品的銷售總額超過1500億日圓。
Remove ads
故事情節
本劇設定在2000年9月13日[7],南極大陸上發生大爆炸,造成南極的冰川融化、地軸扭曲,隨之而來的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異常,加上後來引發的戰爭等因素,導致世界人口減半[8]。隨着接連不斷的大規模戰爭結束,各國軍隊編入「國聯」軍隊。此次侵襲人類的大災難被稱為第二次衝擊,「國聯」發表的大災難原因是「大質量的隕石撞擊南極」。實際上卻是為了在其他使徒[9]覺醒之前將第一使徒亞當還原成卵的結果,而秘密組織SEELE憑藉其巨大影響力隱瞞了事實真相。SEELE經由《死海文書》獲悉了相關訊息,事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徒擁有強大的A.T.力場(絕對領域),一般的武器無法消滅它,為阻止使徒毀滅人類而設立Gehirn開發泛用人型決戰兵器——人造人Evangelion(簡稱:EVA)[8],並且建立起要塞都市——第3新東京市,也是Gehirn總部所在地[10]。Gehirn之後改組為NERV,全力推行人類補完計劃[11]。
Remove ads
劇中的2015年,在被稱為「第二次衝擊」的全球大災難過去十五年後,14歲的碇真嗣應其關係疏遠的父親碇源堂的要求來到了未來都市第3新東京市[7][12][13]。其父正是特殊準軍事組織NERV的司令。在抵達這個城市後,真嗣目擊了作戰部隊對不明物體「使徒」的作戰[9][14]。死海古卷曾預言過使徒這種巨型怪物的覺醒,而NERV的巨型人形生物兵器EVA是唯一能阻止使徒毀滅人類的武器。為了駕駛這種人形兵器,駕駛員必須在EVA內部與其進行神經系統的同步。NERV成員葛城美里護送真嗣進入NERV複雜的地下都市,在那裡真嗣的父親迫使他駕駛EVA初號機對陣使徒[15][16]。沒有受過訓練的真嗣在戰鬥中很快就被打倒,進而使得初號機失控,並自行野蠻地消滅了使徒[17]。經過住院治療後,真嗣搬到美里住處並開始在第三新東京市的定居生活[17]。在第二次戰鬥中真嗣在情緒激動下不顧命令摧毀了一個使徒,但之後被指責而產生負面情緒,並試圖逃跑[18]。最終真嗣面對美里並決定繼續擔任駕駛員[18]。與此同時,此前在實驗中受損的EVA零號機已被修復,而真嗣試圖與其駕駛員——神秘而冷漠的14歲女孩綾波零交流[18]。美里制定的一項名叫「屋島作戰」的作戰計劃成功的擊敗了另一個使徒,但駕駛EVA零號機的綾波在戰鬥中受傷,而真嗣也險些喪命[19]。
NERV的首席科學家赤木律子告知真嗣,被稱為第二次衝擊的那場全球大災難並不是像正式報告中提到的那樣由流星撞擊南極洲造成的,而是第一個出現在地球上的名叫亞當的使徒在南極引發的爆炸。在打倒海上出現的使徒後,EVA二號機的駕駛員——一個同樣14歲的女孩惣流·明日香·蘭格雷,也搬來同美里和真嗣住在一起[19]。之後真嗣同明日香一起聯手擊敗了一個會分身的使徒[20]。真嗣班上一個名叫鈴原冬二的男孩被選作EVA三號機的駕駛員,但在他第一次進行同步測試時,三號機突然被使徒控制[21]。在真嗣拒絕同被認定為使徒的三號機戰鬥後,他駕駛的初號機被切斷操控,並由獨立的模擬插入栓系統所取代,因而初號機野蠻地撕開了三號機並壓碎了載有冬二的插入栓[21]。真嗣在這次與被迫對冬二駕駛的三號機進行的作戰中心受重傷,並暫時退出駕駛EVA,但為了消滅之後新出現的已經接連打倒明日香和零的使徒而被迫回歸[21]。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明日香因為被使徒進行了心理攻擊,失去了自信心陷入了精神崩潰[22]。零為了救真嗣而啟動零號機的自毀系統與使徒同歸於盡[23]。當美里和真嗣之後前往醫院時,在那裡發現還活着的零,但其自稱是「第三個零」[23]。美里迫使律子透露NERV的黑暗另一面,EVA墓地以及模擬插入栓系統是使用零的克隆人來運行的[23]。
明日香因意志消沉,精神徹底崩潰而昏迷,來自Seele的少年渚薰取代她成為貳號機的駕駛員。真嗣最初同薰成為好友,但之後發現他其實是最後的使徒。薰與真嗣戰鬥,並在見到封印在地底深處的莉莉斯之後發覺自己遭到人類欺騙,並且意識到如果人類要茁壯成長,他自己就必須死。他要求真嗣殺了他。而真嗣在猶豫過後最終殺死了薰。這一行為引發了人類的強制進化,被稱為「人類補完計劃」,所有人類的靈魂都將被合併成一個。在最後一集中,真嗣的靈魂在精神上扭轉了他自身存在的理由,並達到一種頓悟,使他能夠摧毀整部片中折磨着他的由消極態度和情感所組成的牆。在結尾,真嗣笑着感謝大家,而其他人也都為他鼓掌[23][24]。
人物
“ | 新世紀福音戰士如此成功很奇怪——所有角色都病得很厲害! | ” |
——庵野秀明[原文 1] |
庵野試圖以創作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的角色反映他自己個性的不同部分[26]。《EVA》中的人物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他們每個人自身的問題,[27]以及他們從過去所遭受的創傷中掙扎[28][29]。劇中人物深刻的人文素質已經使部分觀眾從個人層面上認同角色,而其他人則將其解釋為歷史、宗教或哲學符號[30]。
碇真嗣是福音戰士系列的主角,也是EVA初號機的指定駕駛員。在孩提時目睹了母親死亡之後,真嗣被其父碇源堂拋棄,導致真嗣的心靈較為脆弱,處處表現出害怕被拒絕。例如整部劇中他都重複着:「絕對不能逃!」,但在應對創傷性事件時卻習慣性地退縮。庵野形容真嗣為,一個「逃避與人接觸」,並「說服自己,是一個完全沒有必要的人」的男孩[31]。惣流·明日香·蘭格雷和綾波零是劇中的兩位女主角,她們都帶有各自的缺點,並與他人存在溝通缺陷[32]。明日香是EVA二號機的駕駛員,擁有火爆脾氣與過剩的自尊和自信心。明日香在還是個孩子時,發現了她母親上吊後不久的遺體,導致她始終壓抑自己的情緒,並發誓永不哭泣。至於性格孤僻、帶有神秘色彩的綾波零是EVA零號機的駕駛員,是真嗣的母親碇唯的克隆人[33]。她因為「自己是個可替代的消耗品」這種消極的自我價值定位而感到困擾[34]。葛城美里擔任真嗣和明日香的監護人兼指揮官[35]。她在NERV執勤時的職業風範與在家時無憂無慮不負責任的行為,有着鮮明的對比。角色設計師貞本義行設定她為大齡的「鄰家女孩」同時也是一個未能認真對待生活的雜亂的失敗者[36][37]。美里有着戀父情結,並在對她父親的愛與恨衝突中不斷受折磨,這表現在她決定在NERV工作的動力以及企圖「在加持的懷抱中『尋求父愛』」[38]。庵野描述真嗣與美里是「害怕被傷害」的人、「不符合——因為缺乏積極的態度——人們認同的冒險英雄形象」[31]。
正是在真嗣的父親,也是NERV司令官碇源堂的命令下,十多歲的EVA駕駛員們投入了戰鬥。碇源堂拋棄了真嗣,只將他當做是EVA的駕駛員。源堂將亡妻的靈魂和身體的遺骸打造成綾波零,卻僅僅將其看成是他所掌握的擊敗使徒的工具。碇源堂被描繪成為了取勝而冷酷無情,是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千方百計、不擇手段且採取激烈和極端措施」的人[39][40]。據貞本義行所述,源堂和副司令冬月耕造的原型來自電視劇《UFO》中的愛德華·史崔克[41]和亞力克·佛瑞曼[37]。貞本的設計,使得讀者可以從人物外觀就對該人物的個性「或多或少地理解,甚至一目了然」[42]。而獨特的女主角人物設計的審美情趣則促成了《EVA》周邊商品的高銷量[43]。當中綾波零的設計尤其具人氣,甚至單因綾波零出現在書刊封面而為書刊帶來的高銷量而被媒體稱作「Premium Girl」[44][45][46]。
Remove ads
Remove ads
製作
“ | 《新世紀福音戰士》是我的生命,我將我所知道的一切都融入到這項工作中。那是我的一生。我的生活本身。 | ” |
——庵野秀明[原文 2] |
Remove ads
在《藍寶石之謎》完成[70],以及1992年由於《王立宇宙軍》續集計劃《蒼之烏爾》的失敗之後[71],庵野秀明陷入了深深的憂鬱中[72]。庵野在訪談中稱,呆鈍停滯、沒有靈魂的節目看著令人難受,但他看了自己導的《藍寶石之謎》後也覺得難過,並稱該作實在「太幼稚了」[73]。1993年起,庵野秀明開始圍繞着「不再逃避」這一想法進行新系列的開展設想,這一主題是他之前未能進入製作的《蒼之烏爾》的基本主題[74],也呼應了庵野在完成《藍寶石之謎》後的四年間消沉生活[25][75][76]。而《藍寶石之謎》中女主人公娜迪亞與尚之間一開始對彼此都有着模稜兩可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被用到了明日香與真嗣之間的關係處理上[77]。庵野秀明也發表了類似的評論:機器人動畫已經落伍了,以往的機器人動畫總是使用同一種模式,我想打破這一模式[78]。在《EVA》項目的早期設計階段,進行了多種製作格式的審議,其中包括電影、電視連續劇和原創動畫錄影帶(OVA)系列等。製片方最終選擇了電視連續劇,因為它是當時日本最普遍的製作媒體[37]。早期擬定的標題《Alcion(アルシオン)》因在發音上缺少硬輔音而被廢棄[37],雖然中途曾被否定過一次,但是在貞本義行的建議下最終還是使用帶有輔音的「Evangelion」作為標題[37]。在製作階段早期,庵野曾表示打算通過吸引媒體的興趣來讓《EVA》增加「御宅族」(動漫愛好者)的數量[79]。每集開頭都會出現以純黑為背景、經過拉伸和壓縮的白色明體字呈現標題,該字體為Fontworks出品的「Matisse-EB」[80]。製作期間,GAINAX獨立開發一種兼容PostScript的影像排版機,及能連接Mac的桌上出版系統,然而庵野秀明對系統中所附帶的標準字體並不滿意。在Fontworks帶著產品目錄自薦下,「Matisse-EB」最終獲得庵野的青睞被選為《EVA》的主要視覺呈現字體[80],他將其評價為:「除了有著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字體本身自帶感情,能夠表達出很多東西」[81]。
該系列以《Project Eva.》企劃,由GAINAX製作,東京電視台和NAS[82]兩公司出品,並由角川書店和SEGA Enterprises贊助播出。製作人大月俊倫未表記,據其稱《Project Eva.》只有他和庵野秀明二人[83]。作畫方面,GAINAX選擇與龍之子共同製作[84][85],個別集數外包給Production I.G或吉卜力工作室[86]。庵野秀明擔任導演和編劇,指導各方面的設定設計[87],並與山下育人共同負責機械設計[88][89]。貞本義行負責角色設計,鶴卷和哉和摩砂雪擔任副導演,而製片人則分別由東京電視台的小林教子和日本AD SYSTEMS的杉山豐擔任[86]。在該系列播出兩年之前,GAINAX曾製作一份企劃書[90]。企劃書中的劇情大綱與播出的最終版本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比如被使徒的數量設定為28,又比如在劇情最後,最強的第12使徒來自月球以及「國聯」隨後決定放棄「人類補完計劃」,以NERV的毀滅迎來最終明朗的結局[91]。
《EVA》借用部分場景和使用回想作為敘事手段,就如庵野秀明之前所參與製作的《飛躍巔峰》一樣[92]。他結合了《藍寶石之謎》的敘事結構和多個參考框架讓故事可以被開放解釋[93]。《EVA》故事情節的元素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從最初的概念不斷演變而來。最初曾有提議主人公為女性,但最終這個想法被廢棄了[37]。在奧姆真理教於當年3月對東京地鐵發動了沙林毒氣攻擊後,主創人員對劇情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94]。據親自採訪過庵野導演的日本文化評論家東浩紀說,原本的《EVA》故事和教派哲學顯示了對濫殺濫傷暴力的關注度缺失。雖然庵野導演在故事中後期試圖採取措施以解決暴力橋段帶來的影響,但東浩紀仍舊批評《EVA》在暗中詆毀觀眾中渴望被關注的那一類人群。與此同時,他也注意到奧姆真理教教派和御宅族文化都是社會排斥和孤立的後果,對此他表示《EVA》是對奧姆真理教的內在批判[95]。
“ | 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我試圖將一個四年間破碎又無能為力的我,全部都放進去。逃避了四年,僅僅是沒死而已的我,僅僅因為一個念頭「不能逃避!」而開始製作這部作品。我的意圖是在電影中留下深刻印象。 | ” |
——庵野秀明[原文 3] |
《EVA》在宗教、生物學、哲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做了許多的文化參照[96]。故事的最終版本反映出其靈感來自許多其他的動畫和小說作品[97]。其中最主要的是來自《宇宙戰艦大和號》[98]、《機動戰士GUNDAM》[99][100]、《惡魔人》[101][102][103]、《傳說巨神伊迪安》[104][105][106]、押井守的《福星小子2 綺麗夢中人》[33]以及永井豪的《魔神Z》[97][107]等,並繼承了GAINAX工作室前期作品《藍寶石之謎》的內容和主題[70]。據貞本義行和鶴卷和哉所言,庵野秀明原本意圖將《EVA》作為《藍寶石之謎》某種意義上的一部續集[108]。本作中幾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庵野秀明導演取的,可以反映出導演的喜好與想法。其中碇真嗣的兩位同學(鈴原冬二和相田劍介)的名字取自於村上龍的小說[97][109][110],其他人物的名字或姓氏也都來自漫畫或日本帝國海軍艦隻的名稱[111][112]。本劇還充滿了對哈蘭·艾里森的小說《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野獸》[譯註 1][113]、考德維那·史密斯[譯註 2][115]、大衛·布林[113]的科幻作品、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的小說《童年末日》[116]、邁克爾·克萊頓的小說《人間大浩劫》[譯註 3]、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神的入侵》[譯註 4][121]、羅伯特·勃朗寧的詩歌《皮帕走過》[譯註 5][122]、電影《搭車人》[譯註 6][115],以及多部電視系列劇包括《密諜》[126]、《雷鳥神機隊》[127]、《UFO》[128]、《初代奧特曼》[97][129]、《奧特賽文》和《傑克奧特曼》等的致敬[115]。
Remove ads
1994年9月,第一集、第二集開始作畫,這兩集的初次剪輯版在1995年7月22、23日的「Gainax festival」上放映[130][131]。此時距離在電視台的正式播映僅有三個月的時間[132],但是也受到會場200餘觀眾的歡迎[133][131]。庵野導演也對此表示滿意:前兩集忠實地反映了我的心情,當我意識到這點時,我覺得這真是太好了[78]。在正式播出前,只完成了前12集的動畫[134]。從第13集開始,最初的劇本被廢棄了,劇情開始明顯地偏離原有的故事。使徒的數量從原來設定的28個銳減至17個,編劇們也開始修改故事的結局。因為東京地區會在1996年1月3日早上八點這一與平常不同的時間播出,所以製作團隊有意把第十四集前半部分做成總集篇[135],後半部分決定對綾波零進行描寫[136]。從第16集開始,劇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聚焦於角色並拋棄了關於敘述個人角色救贖的大敘事[137][138]。這種轉變與導演庵野秀明的朋友借給他一本精神疾病相關的書,使得他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有關[69]。當時第十六話的劇本已經完成,鶴卷和哉在製作時提出在使徒與真嗣的接觸中、不要讓使徒用人的語言,庵野受此啟發然後把主題決定為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以討論究竟該如何與他人交流作為結局[139]。庵野在想不出來的時候,看了精神病相關的詩集後一下子就寫出了綾波的獨白[136]。此次對內心世界描寫的成功對之後的故事發展有很大的影響[135]。這種關注上的變化在最後兩集中對人物進行精神分析的場景時達到了高潮[27]。
“ | 以前沒怎麼看過精神分析的書,只是在大學基礎課程上有過些許接觸。是課程中最有趣的了。[...] 我其實對人不是很感興趣。但開始描寫內心獨白時,途中想要找一些表達的詞語。研究後發現最易於使用的是心理學用語。於是找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籍來看。[...] 故事從第16話開始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想不出來的時候,有個朋友借給了我一本『別冊寶島』出的精神病專題書,其中的詩集讓我十分震撼,直衝大腦,頓時思如泉湧。 | ” |
——庵野秀明[140] |
據導演說,最後的結局是在製作第十八、十九集的時候決定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製作團隊發現製作進度要趕不上播映速度了。他們在第十九集的製作過程中全力以赴,而第十九集也是作畫張數最多的一集[141]。在第二十集中,在真嗣的內心獨白期間,顯示了彩色斑點、他所認識的人的照片以及不同手繪草圖[142]。據丹尼·卡瓦拉羅[譯註 7]說:《EVA》向前邁進了前所未有的一步,涉及賽璐璐動畫和CG的融合、手繪動畫和數字特效的融合[144]。本來計劃要在第二十五集再做大規模的戰鬥場景[134],但也不願意做出不滿意的東西,因此取消了[83]。於是負責大規模戰鬥場景的副導演摩砂雪抽身製作本來應該是副導演鶴卷和哉負責的第二十四集,兩人負責的集數對調了一下[145]。由於時間不夠等諸多因素,最後兩集沒有遵循原始的故事構想[83][146],儘管第二十五集的劇情都已經寫好了[147]。庵野改寫了劇本,嘗試新的表現手法。在第二十五集的後期錄音結束時,最終集的劇本還沒有完成,而第二周就全部完成了,實際的作畫作業的時間只有3天。就表達來說庵野覺得甚至連畫都沒有必要去畫,但這個想法被拒絕了。所以最終集中,使用分鏡的畫來代替賽璐璐動畫的部分,那是故意這麼做的,並不是因為時間不夠。而是因為製作者想表達:動畫作為表現的媒介,只要有線畫就能發揮機能了[147]。但庵野導演聲稱「TV播出的最後兩集最直接地反映我當時的心境,對此感到很滿足,完全不後悔」[147]。最後兩集大量使用抽象動畫[148]、倒敘[149]、簡單的線條畫、照片[150]和帶有畫外音的固定圖像場景等[151]。這是庵野導演在業餘時代的經驗[152]:常常使用簡單但黑暗的圖像和照片剪輯、令人不安的畫外音和讓人心生疑惑的音樂[153]。在2013年的一次採訪中,他也聲稱電視播放的第26集原本就是那種結局[139]。
“ | 我並不討厭。由於製作日程表出現問題,作畫枚數減少、質量不理想的地方也有。[...] 當整個製作體制即將崩潰時,雖然也有「如果無法做出滿意的東西,那還有什麼意義」這樣的意見,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為什麼不展示整個過程,包括我們的崩潰。」 | ” |
——鶴卷和哉[154] |
一些評論家猜測,選擇播出這些非常規的動畫是由於製作方的預算不足導致[96],但岡田斗司夫表示,這不僅是一個進度或預算上的問題,庵野本人「直到時限已到也依然不能決定結局走向,這是他的風格」[155]這兩集在該劇的粉絲和批評者中引發了爭議和譴責,其中包括對庵野本人的嚴厲批評[156]。於是,庵野秀明和GAINAX工作室在1997年推出了兩部動畫長片:《死與新生》和《Air/真心為你》(又稱《THE END OF EVANGELION》)[157]。 據後來庵野秀明所述,原本電視版第25集打算作成劇場版第二集《Air》那樣,電視版第26集最終集則為電視版集25集那樣[158]。因此有人認為《EVA》(1995到1997年間的作品)存在三重結局[159]。
Remove ads
主題

“ | 這部劇真的很有趣,不是嗎?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多有趣。 | ” |
——庵野秀明[原文 4] |
在《EVA》系列中貫穿引用着來自卡巴拉、基督教、猶太教[161]、神道教以及諾斯替教等宗教領域的概念[96],使觀眾對劇情內容形成一系列明確解釋的企圖變得複雜化[162]。特別是受《米德拉什》、《光明篇》和其他《創世記》中的卡巴拉文本的影響,這些概念被重組的同時又保持了與原有神話內容的聯繫性,形成了一個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特有的新的神話體系[163][164]。例如作品中使徒的命名大多源於宗教聖經中登場的天使,名字和性質都有相關的情況也有[165]。副導演鶴卷和哉說對宗教概念的形象參考,其目的只是為了使該作品看起來更加「有趣和充滿異國情調」,並否認了在劇中使用基督教的形象符號存在有「基督教的含義」[166][167][168]。然而據庵野導演所言:「當這些符號混合在一起時,第一次出現了某種相互關係或意義之類的東西」[169][158]。劇情結合了密宗元素和的猶太卡巴拉神秘主義[170],例如使徒就與宗教傳統的天使,如薩基爾、聖德芬和雷米爾有許多共同的特徵[171]。
據派崔克·卓森[譯註 8]解釋,《EVA》中還包含了大量來自神道教的經文如《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典故。故事背景也參考了神道教視角對原始宇宙的描述,而神道神話中神祇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長矛被用作EVA同使徒作戰時使用的武器[173]。猶太基督教傳統的元素也充斥於整部動畫中,其中包括亞當、莉莉斯、夏娃、朗基努斯之槍[174]、死海古卷[175]以及卡巴拉的生命之樹等[173]。在故事的最後,通過「人類補完計劃」以達到使「所有人類的靈魂合併成一個」這一做法也類似於卡巴拉的「讓世界更美好」概念[176]。EVA的形象也被比作猶太民間傳說中魔像的身影[177][115],它們的形象設計使人能聯想到鬼(日本妖魔或食人魔)的傳統形象[25]。佛教術語[178]和一些源自祆教的引用也被嵌入在整個故事中[161]。
《EVA》被解讀為庵野秀明自己的情感鬥爭中非常個人化的表達[115]。庵野自己也曾承認,主要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部分」[179]。在動畫製作期間,庵野對精神障礙及心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69]。依照庵野的設計,零是一個精神分裂的角色[180],從庵野的潛意識中誕生[140],代表的也是真嗣的潛意識[169],而薰則是庵野的「影子」[140],在劇情中代表真嗣的榮格陰影[181]和「理想的真嗣」[169]。在母親自殺後,明日香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棄兒綜合徵,而在被排除出EVA駕駛員隊列後表現出了戀父情結。同樣,律子也有一種戀父情結,她愛上了真嗣的父親源堂,作為她自己的父親形象的替代品[182],而碇源堂則對零有皮格馬利翁情結[183]。真嗣有俄狄浦斯情結[183],其特徵是喜愛和破壞間本能的衝突[184],時常表現出壓抑的掙扎[185]。甚至有人認為,真嗣進入EVA初號機就好比是一個弗洛伊德式的「回歸子宮」的過程,他掙扎着遠離EVA是他步入成年的「成人禮」[186]。劇中有很多引用到精神分析的概念,如「口欲期」[187]、「心力內投」、「口欲期性格」、「矛盾情緒」[188]、「死亡本能」[189]以及「分離性焦慮障礙」等[151]。本劇尤其引用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0][191]、雅各·拉岡[192]、亞瑟·叔本華[193]、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194]、讓-保羅·薩特[195]、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以及其他一些人著作中的元素[196]。
劇中的使徒是一些理想化、抽象化和概念性的敵人,是登場主人公們的內心危機感的具象化。其形態從正八面體到電腦病毒無奇不有。對使徒的描寫不論是抽象或具象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138]。「人類補完計劃」這個詞源於美國科幻作家林白樂的小說《人類補完計劃》[115](不過二者的人類補完計劃實際上大相徑庭),誠然是一個科幻術語,但它的真面目正是我們現代人「欠損心靈的補全」[147]。
從1984年到《EVA》發行之時,受到高度讚揚的日本動畫總是有一種遠離「傳統」動畫風格的趨勢[138]。而《EVA》是徹底的日本動畫[94],不僅包含典型御宅文化所具有的科幻設定機器人和美少女殺必死,還像GAINAX以往的作品一樣進行了許多惡搞與致敬,特別是一些科幻作品的影響[115]。庵野不想把《EVA》做成像真人電影的動畫,於是嘗試在有限的幀數內展現動畫抽象的極致。與《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中的將巨量細節壓縮入一幀的手法不同的是,《EVA》經常有長時間靜止的或緩慢移動的畫面[94],有時完全靜默,有時伴有畫外音。威廉·勞特(William Rout)[譯註 9]分析認為,突然靜止的畫面能讓動畫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197]。
《EVA》的畫面簡潔,但是卻充滿了緊張感。受日本導演岡本喜八的影響,庵野在動畫中加入了節拍:單個畫面的信息量有限,通過鏡頭的快速切換對傳達給觀眾的信息量進行控制[198]。據導演稱,《EVA》的信息量過大,該作品能反映出每個觀看該作品的人[199]。這部作品允許甚至要求讀者做出多重解讀[200]。庵野亦稱:
“ | 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像一個拼圖遊戲。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碎片並搜索自己的答案。換句話說,我們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自主思考的空間,讓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世界。我們永遠不會給自己所有的答案,即使在電影中也是如此。許多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粉絲都希望我們能給他們一些「EVA EVERYTHING」參考書——但是沒有這樣的東西。不要指望別人給你問題的答案,不要指望一切都會在你面前設定。我們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答案。[原文 5] | ” |
Remove ads
“ | 主人公被設定為14歲的理由,是因為這是個「孩子以上、大人未滿」的年紀。能靠自己一個人活下去,也能依賴他人而活。[...] 包含着這些理由,我認為14歲這一作為在精神上有獨立可能的年齡,很適合這部作品的主題。 | ” |
——庵野秀明[147] |
但14歲這個設定,也與人智學創始人魯道夫·施泰納有關人類精神周期以7年為一個循環的觀點相對應[202]。在《EVA》中「人際交流」是一個重要的主題[203]。據副導演鶴卷和哉介紹,自製作開始就確定為一個關於人際交流的故事[154],導演庵野秀明亦稱,《EVA》是一群不善於交流的人們之間的故事[204]。
從劇情的中期開始,「人心」成為主題[205],通過主角們的意識流對人際交流進行思考[206]。例如,在第十四集中,綾波零詩意般的長獨白,各種斷片的語言和影像。在真嗣的情況下,在第十六集和第二十集中存在類似的安排[188]。這種敘事手法在該系列的最後兩集中達到頂峰,「故事」和「主題」倒置,只對故事做了最低限度的說明,可以說是在敘述主題本身,故事發展完全靠登場人物的對話和獨白[207]。最終集的全篇故事也都在真嗣的心中世界展開,他對自己的價值以及跟他人的關係等等感到苦惱[207]。
《EVA》這部作品,是由故事層面以及庵野導演自身心靈旅程的直播記錄,這兩個側面構成的[147]。庵野秀明認為動畫愛好者(御宅族)太內向、並且在封閉自己,於是向動畫愛好者發出勸誡。當然,這並不是動畫愛好者所獨有的[154]。播放結束後,庵野對動畫愛好者喊出:回到現實吧[208]。但之後也稱:並不是批判,只是在思考。或許也有人覺得那是多管閒事吧[139]。
相關媒體
鷺巢詩郎承攬了《EVA》系列絕大部分原聲的創作。這些原聲大碟在公信榜上均取得了較高的排名,而《NEON GENESIS EVANGELION III》更是在1997年取得了銷量第一,這是《銀河鐵道999》後、時隔17年動畫專輯再次登頂[209][210],而在同一年,鷺巢詩郎也憑藉其在《EVA》中創作的作品而獲得神戶動畫獎「最佳音樂獎」[211][212][213],並獲得第39回日本唱片大獎企畫賞[214];之後《EVANGELION:DEATH》亦獲得專輯周榜冠軍[215]。《NEON GENESIS EVANGELION ADDITION》和《EVANGELION:DEATH》分別獲得第11回、第12回日本金唱片大獎年度最佳動畫專輯[f][217]。JASRAC2012年公布的從1982年到2011年這30年間被使用次數最多的音樂排行榜單中,《EVA》的BGM排在第4名[218]。在此之前的JASRAC獎中,《EVANGELION BGM》曾獲得2008年銀獎,《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獲得2010年銅獎、2011年金獎[219][220]。除了原創音樂,依導演庵野秀明的喜好,劇中還使用了一些著名的古典樂[167],如巴赫的《Suiten fur Violoncello solo Nr.1 G-dur, BWV.1007 1.Vorspier》[221]、《心、口、行止與生活》[222]和《Ⅱ Air, Orchestral Suite No.3 in D Major, BWV.1068》[221]、韓德爾的《彌賽亞》[174]、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慢板》[174]、威爾第的《安魂曲》[222]以及出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歡樂頌》[151]。其他如帕赫貝爾等古典音樂家的的曲目也被使用在片中一些場景[221]。
電視劇版的片頭曲是高橋洋子演唱的《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223][224],該曲的演出和製作由國王唱片承辦。據武田康廣回憶,庵野秀明是在同國王唱片的代表大月俊倫喝酒時同意國王唱片和GAINAX之間的合作[225]。在朝日電視台所舉辦的兩場票選中,該曲分別獲得全時最佳動畫主題曲第55位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佳動畫主題曲第18位[226][227]。發行15年後,該曲因在彈珠機、角子機、卡拉OK等場所的大量使用而贏得JASRAC2011年金獎,在其所公布的從1982年到2011年這30年間被使用次數最多的音樂排行榜單中排行第14位[218][224]。片尾曲是1954年巴特·霍華德[譯註 10]創作的《Fly Me to the Moon》[229][174]。每一集末尾都使用不同版本,分別由高橋洋子、林原惠、三石琴乃和宮村優子等演唱[230]。
1996年5月,應愛好者對電視劇版結尾的不滿[231],GAINAX公布了《EVA》電影的製作計劃[232]。1997年3月15日GAINAX公開了電影《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死與新生》,其中包含60分鐘電視劇版前24集的片段剪輯,以及40分鐘即將上映的電影《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Air/真心爲你》的片段[233][157][234]。《Air/真心爲你》於1997年7月19日首映,改寫了電視劇版最後兩集的全部內容。電影採用較為傳統的敘事手法來講述不同於電視版的更符合故事發展的結局。這部影片贏得了無數的獎項[235],在其發布後的六個月內票房收入達到14.5億日圓[236]。EX.org將該片排為1999年最佳影片第15位,電視劇系列電影第2位[237]。2009年《CUT》雜誌將該片排為最佳動畫電影第3位[238]。
2006年9月9日,GAINAX證實了被稱為「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的新的動畫電影系列[239]。新劇場版系列包含四部電影,以另一種角度重構原有的電視版故事內容,包括新的角色和完全不同的故事結局[240]。首部電影《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於2007年9月1日在日本上映,第二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和第三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分別在2009年6月27日和2012年11月17日上映。最後一部片名為《新·福音戰士劇場版𝄇》[241][242][243],2018年製作方宣稱將於2020年公映[244]。2019年6月24日,官方宣布將在2019年7月6日向全世界公開新作片頭10分40秒片段,再次表明新作將於2020年上映[245][246][247]。2019年7月19日,官方公布電影將於2020年6月上映[248]。2020年4月17日,官方宣布《新·福音戰士劇場版》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而延期[249]。2020年10月16日,公布《新·福音戰士劇場版》新預告,並確定2021年1月23日上映[250]。製作方在1月14日發公告,考慮到新冠病毒疫情狀況,加上日本政府發出的緊急事態宣言,宣佈待疫情狀況緩和為優先,而將作品再延期上映,新上映時間尚未決定[251]。及後因應疫情舒緩,官方於2月26日宣佈作品將於3月8日公開上映[252]
在《EVA》於電視台開播十個月前,動畫的角色設定師貞本義行與導演庵野秀明商議製作原版動畫故事的漫畫版,為未來將要上映的電視動畫提前造勢[253]。漫畫的第一部分1994年12月刊登在《月刊少年Ace》的二月號上,並在之後的18年間斷斷續續的連載着。漫畫連載的最後一部分在2013年6月刊登[254][255][256][257]。一些出版商最初擔心貞本義行進行漫畫改編的選擇,認為他這樣做「太過時而無利可圖」[258]。面對後來漫畫版強大的商業成功,這些擔憂最終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漫畫單行本前10卷的銷量超過1500萬冊[259],第11冊售出了200萬冊[260],在東販排行榜上位居第一[261]。漫畫系列榮獲1996年《Comicker》愛好者漫畫民調第一[262]。
《EVA》系列已經開發和發行有多部電子遊戲,其題材包括從RPG和冒險遊戲到麻將和卡片遊戲。該系列也催生了大量的圖集和視覺小說,其中之一就是漫畫系列《新世紀福音戰士:鋼鐵戀人2nd》[263]。除了貞本義行原有的漫畫版外,《EVA》還被改編出兩部衍生外傳漫畫作品:一部是2007年由濱元隆輔擔任設計、以戲仿風格為特色的《福音小戰士》(通稱:Q版EVA)製作方為此作發售了模型和T恤、皮帶等商品,並且還進行了跨媒體製作,推出了相應的漫畫、動畫以及遊戲[264]原創網路動畫[265][266][267];另一部是角色為重點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學園墮天錄》,特點是故事中並沒有出現人形兵器EVA[268]。
2015年2月6日,一段由《蘋果核戰記》導演荒牧伸志執導的三維渲染短篇動畫《Evangelion: Another Impact》在「日本動畫人展覽會」公布[269]。它描繪了在另一個世界裡一台EVA從啟動、失控暴走到狂吼的故事[270][271]。名為《新世紀福音戰士 ANIMA》的官方衍生小說於雜誌《電擊HOBBYMAGAZINE》(2008年1月號至2013年4月號)連載。故事以動畫版的第24集為分歧點,在加持良治存活以及其努力下使得「人類補完計劃」沒有發動,以此作為背景的三年後的平行世界向下展開[272]。
放映和發行

本劇於1995年10月4日星期三下午6點30分在東京第12頻道首播[7][137][273],當時全日本對它的報道非常有限。東京電視台在其旗下東京電視網的子公司(大阪電視台、TVQ九州放送、TV北海道、瀨戶內電視台)同時播放了本片,但是僅僅覆蓋了13個縣,而平均收視率卻達到7.1%[209][274][275]。最後一集於1996年3月27日播出,達到了10.3%的收視率[276][277],相當於大約一千萬觀眾收看[278]。
1997年,本片開始在深夜電視台轉播[304],獲得了5-6%的收視率,為深夜動畫打開了市場[305][306]。當時在一這個時間段內,即使是2%也被認為是極高的收視率[307][308]。在日本發行的原始的家庭錄像帶包括VHS和鐳射影碟套裝,前12卷每卷收錄兩集,並標註有「Genesis 0:(卷標)」,「Genesis 0:13」和「Genesis 0:14」包含電視台播放版和《死與新生》版的第25集和第26集[309]。「Genesis 0:15」和鐳射影碟最後一卷題為「Genesis 0:X」,收錄第21至24集,只郵寄給購買全部14卷的消費者[310]。日本發行版DVD共有7卷,最後一卷收錄有原始電視台播放版本以及《死與新生》替代版的第25集和第26集,其他六卷每卷各收錄4集。2001年發售的「Second Impact Box」版包含26集未剪切、修復版以及兩部電影[311][312]。2003年在日本市場發行了九卷數位重製「Renewal of Evangelion」版DVD光盤[313],這個版本改進了聲學效果和混音對話,以5.1立體聲音效重新灌錄了原聲[314]。第一到第八卷收錄有原始的電視版26集,其中包括兩個版本的第21到24集(未剪切的版本以及重構的導演剪輯版)。第九卷包含兩張光盤,名為「Evangelion: The Movie」,包含《Death(真)²》和《End of Evangelion》。限量發行5萬套DVD-BOX,即日售罄[315]。「Renewal of Evangelion」版本的發行構成了西方市場「白金版」的基礎[314]。2014年12月1日,Studio Khara公布了一個藍光套裝,內容包括所有原電視動畫的高清重製版,以及第21至24集的DVD版本、兩部電影以及「Renewal of Evangelion」版本的內容[316][317][318]。同時發行了ARCHIVES OF EVANGELION(TV放映版DVDBOX),收錄TV放映時原樣、未作修改的版本[318]。
香港最早於1997年7月7日由香港有線電視兒童台逢星期一至五下午5時播放《EVA》粵語配音版[319][320],基於兒童台定位,所以刪剪裸露及血腥畫面[321],後來再於有線YMC台重播足本版本;同年,博意發行(Pop & In Entertainment Co., Ltd)基於香港有線電視播出版本,發行VCD一套13張,收錄了TV版第1到第26集及相關特典內容。之後1998年由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畫面近乎零刪剪;但是到了第14集開始,由於臨近6月轉播世界盃足球賽,便出現大幅度刪剪的情況,此版本未發行影碟[322]。
台灣於1997年夏季由衛視中文台播出《EVA》國語配音版,與衛視中文台播出的其他日本電視動畫一樣有張妙陽旁白的宣傳片。[來源請求]中國電視公司旗下中視頻道於1998年9月26日至1999年1月24日每星期六晚間七點半檔播出雙語版(主聲道為國語配音,副聲道為日語原音)[323]。授權引進代理國際影業發行vcd新潮社有限公司於1997年發行(日語發音,中文字幕),分為VHS與VCD版本,並在首華卡通頻道播放宣傳片。普威爾國際於2004年至2005年發行(日語發音,中文字幕),DVD-Video一套8集[324]。
在1995年《EVA》剛剛問世時,它就通過盜版被動漫愛好者所熟知並在中國大陸迅速走紅。在2000年,《EVA》由杭州西湖電視台引進中國大陸,並交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譯製配音[325]。然而,遼藝第一次譯製的版本並沒有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批,因而被迫再次譯配,將含有「青少年不宜」和宗教元素的內容全部處理掉,並將主題歌改名為《勇敢的少年》[ab][327][328]。因為譯名不能涉及宗教元素,所以遼藝將譯名改為《新世紀天鷹戰士》。在經過兩版的配音後[67],最終於2001年先在杭州西湖電視台,之後再其他各地方電視台播出。由於進行了大量的刪節和台詞修改,並出現了譯配不到位等問題而受到觀眾們的廣泛批評,引起了部分粉絲在BBS論壇裡對杭州西湖電視台的口誅筆伐,最終導致電視台工作人員在論壇內進行道歉。[329]之後以第一版發行了VCD,即目前網絡上流傳的《2000天鷹戰士》[330][331]。2017年,中國大陸視頻網站bilibili將《EVA》引進並改為《EVA 新世紀福音戰士》在該網站上放映[332]。
該系列影視製品的英語版由漫畫娛樂公司授權ADV Films在北美和歐洲發行[333]。1996年8月20日至1998年7月7日發布的13卷英文字幕版VHS磁帶,每卷收錄兩集電視版動畫並同日本版樣以「Genesis 0:(卷標)」來命名,被認為是最早發行的日語家庭錄音帶之一。另有兩個影碟合集版《合集1 豪華版》[334]以及《合集2 豪華版》[335]分別收錄了第1至4集以及第5至8集。第一套DVD版本是ADV Films於2002年發行的八碟裝《完美收藏版》,其中收錄了原電視動畫的全26集[314]。2004年,ADV發布了兩套DVD合輯,分別名為《Neon Genesis Evangelion: Resurrection》和《Neon Genesis: Reborn》,分別涵蓋了第21集至23集以及第24至26集的導演剪輯版[314]。就在同一年,ADV還發布了「白金版」[336],包括有7張DVD[337],2004年7月27日至2005年4月19日之間發行[338]。「白金版」包含原26集電視動畫以及第21至第24集的導演剪輯版[339]。2005年11月22日還發布了一個六碟裝的白金版——「白金完整版」——刪去了其他版本所收錄的一些額外內容,包括花絮、評論和預告片[340]。2015年夏季官方將推出包含所有內容舊版的BD-BOX及DVD-BOX[341]。2018年11月26日,流媒體公司Netflix宣布,從2019年第二季度起,它將在全球範圍內播放《EVA》原版電視劇動畫,以及《新世紀福音戰士:DEATH(TRUE)2》和《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Air/真心爲你》兩部劇場版動畫[342]。
2005年MC娛樂在俄羅斯發行了4張DVD版本並於10月18日在MTV俄羅斯播映。在2009年,MC娛樂發行了《EVA》導演剪輯白金版,內容擴充到了6張DVD[343]。
在德國,《EVA》最早由OVA Films在發行在VHS錄像帶上採用日語配音帶有德語字幕[344]。在2001年1月作為VOX旗下dctp夜間節目的一部分於2000年10月27日至2001年1月1日在電視臺首次播出。播出的時候將原本的26集完整合併成六集劇場版形式,每周播出一集,總共六集以日版原始配音附帶德語字幕[344]。同樣帶有字幕的日語,該系列於2001年5月在OVA Films的兩個收集箱中的三張DVD上出現。另有2999份限定版出售,區別僅在於包裝盒蓋的設計,而盒內的內容物相同[345]。從2004年12月到2006年2月,ADV Films將《EVA》製作成七張DVD發行,德語配音以日語Platinum Edition為藍本[344]。這個版本從2008年6月10日起由廣播公司Animax在電視上首次播出[346]。
意大利語的《EVA》由Dynamic Italia策劃製作。配音是在埃迪·科爾泰塞合作社[譯註 11]由法布里齊奧·馬佐塔[譯註 12](前6集)和保羅·科爾泰塞[譯註 13](其餘20集)[350]連同被指定參與本地化工作的藝術總監瓜蒂耶羅·卡納爾斯共同指導完成[351]。本劇意大利語版分別於1997年和2001年發行了13卷導演剪輯版VHS[352][353]。緊跟在VHS影帶之後的是Dynamic Italia和Dynit的兩個DVD版本。第一部由Dynamic發售,於2002年發行,不包含導演剪輯版的劇集。第二部由Dynit出版,基於日本的「Renewal版」,於2008年以「白金版」為標題出版[354][355]。動畫片由MTV頻道於2001年10月2日在電視上播出,而首兩集則早在2000年12月12日的Robothon馬拉松比賽就已上已經播出[356],之後又多次重播[357][358]。《EVA》也是第一部被允許在互聯網上合法播放的日本動畫連續劇,網絡支持免費播放並帶有意大利語配音。從2010年4月26日開始,每周一在Dynit的YouTube頻道上發布一集白金版劇集,在平台上播放兩周[359]。在電視台播映結束後,意大利網絡電視Popcorn TV開始不限時播映,但是在一段時間後由於版權到期而停止[360][361]。
2018年11月,網絡流媒體平台Netflix宣布已經獲得《EVA》電視劇和1997年推出的劇場版在全球播映的權利,計劃在2019年春上線播映[362],之後推遲到6月21日播出[363]。這次播映的意大利語版本由Netflix組織在羅馬的VSI重新進行配音。這一版配音仍舊由瓜蒂耶羅·卡納爾斯和法布里齊奧·馬佐塔執導,但是前一版的配音演員幾乎全都被替換[364]。新版重譯對白中的一些遣詞造句被批評為過於誇張並且令人費解。馬佐塔也提到劇本的改寫對配音來說就像是經歷了一場轟炸,以至於部分配音演員揚言要放棄這一版的配音工作[365]。2019年6月28日,Netfix宣布,由於收到了大量的批評,《EVA》19年意大利語配音版將重新製作,並將此前在流媒體平台中的意大利語配音刪除,只保留了字幕[366]。
本劇的西班牙語版本DVD由西班牙的Selecta Vision發行[367]。配音分為三個不同的版本:墨西哥西語、美式西語以及西班牙西語。西班牙西語的錄音是在Q.T: Lever的錄音室完成的[368],同時由Animax西班牙工作室[369]、Buzz和Cuatro播出。美式西語版本的第一版由Roman Sound完成,《Renewal》版則由New Art Dubb完成。第一版由Locomotion監製發行,由I.Sat播出[370],第二版由Animax拉美工作室發行[371]。
評價
即使是完全避開動漫的科幻類型的粉絲也可能聽說過《星際牛仔》和《攻殼機動隊》,它們都是風格和實質的標誌。但可以說,三部90年代科幻動畫傑作中最偉大,當然也是主題最密集的當屬《新世紀福音戰士》。它擁有全球最持久的邪典跨媒體系列和最狂熱的粉絲群體之一……動漫作品中最著名的角色……(以及)封面男孩/主角真嗣是動漫歷史上最細微,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人物之一。
— Nick Verboon, 《Unreality Mag》(2013年6月13日)[原文 6]
《EVA》在日本國內和國際上獲得了巨大的人氣[373][374][375][376],並且超出了單純的人氣作品的範疇,發展成為日本的一種社會現象[377],被日本以及歐美的評論家譽為90年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本電視動畫[25][378][379][380][138][373][376],動畫業界和許多動漫欣賞者也將其視為日本最偉大的動畫之一[206][381][382][383]。上映後在動畫界掀起了十數年未見的大浪[147],被普遍認為這是繼《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機動戰士GUNDAM》後的第三次日本動畫革命[376]。不少社會學者參與《EVA》相關的討論,並把其評為反映當代日本的鏡子般作品[384],甚至被許多學者視為傑作[153]。貞本義行認為《EVA》創紀錄的大熱主要是因為它偶然發現了這個時代正在尋找的東西[385]。《EVA》已經超出其原本主要的宅男粉絲群,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現象,在日本引發了全國性的討論,獲得了眾多媒體的報道、討論並成為學者研究的課題[386]。
《EVA》複雜而引人入勝的故事[96]、華麗的戰鬥場面、出色的人物設定、精緻的心理描寫、嶄新而熟練的演出技法[377],以及製作方有意地製造懸念和謎題,使得粉絲們在觀看時非常期待着之後的展開[96]。播出當時就獲得愛好者熱烈支持[203],1996年2月3日發售的第一卷錄像帶引發粉絲搶購[208],而在此之前發售的第0卷特別先行篇獲得Oricon公信榜1996年度VHS動畫類銷量冠軍。播放結束後,實驗性的跳脫故事的最終回成為激烈討論的話題,評價呈現兩極分化[387][388][373]。儘管最終回引發了爭議,但《EVA》的作家性以及時代同步性吸引了公眾和評論界的注意、紛紛發表評論分析[384],它的巨大市場特性和經濟效益也在經濟雜誌被提及,對日本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影響[389]。隨着原版TV動畫播放結束,公眾和評論界對《EVA》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390],尤其是針對最後兩集的內容。大結局的實驗風格迷惑[391]或疏離了許多的愛好者[148][96],並催生了討論和爭議[373][392]。這些批評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最後兩集缺乏故事情節[373]。觀眾對於結尾的觀點褒貶不一[373],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劇情「深刻」,另一類則認為劇情「表面意義大於實際意義」[388]。該劇的美國配音演員承認,他們也很難理解該劇的結局[391]。《每日新聞》寫道,在第25集之後,「幾乎所有的觀眾都感到被出賣了……當時評論員大塚英志在《讀賣新聞》發表文章抱怨了《EVA》的結尾,於是一場辯論在日本全國範圍內展開了」[393]。大塚英志和同為評論員的宮崎哲彌都指責最終兩集就像是自我啟發分析(類似洗腦和心理治療),不過是對御宅族因逃避現實而自閉的一種自我肯定[394]。而東浩紀則認為最終兩集是類似後設小說的二重性所表現出的批判和自省,並且認為《EVA》在某種意義上是1980年代日本動畫的完成形態[395]。儘管飽受批評,庵野導演還是堅持自己對該片結尾的藝術選擇[373]。圍繞《EVA》的爭議並未對該劇的受歡迎程度產生負面影響,該劇在御宅族亞文化圈內外都一直保持着強勁的人氣[373][396]。本劇得到了日本境內外文化理論家的注意[137],許多評論家對此進行了分析或評論,包括蘇珊·J·內皮爾[譯註 14]、威廉·勞特[153]、麥克·布羅德里克[譯註 15][161]、小谷真理[398]以及社會學家宮台真司[399]、東浩紀[138]、古畑百合子和馬克·施泰因貝格[譯註 16][401]等。本劇被描述為對機甲風格的批判和解構[402][15]。《紐約時報》的邁克·黑爾(Mike Hale)[譯註 17]將其描述為「一部優秀的動畫片,一個有着不同尋常深度、感覺和細節的巨型機器人故事」[404]。對《洛杉磯時報》的查爾斯·所羅門(Charles Solomon)[譯註 18]來說,本劇是「一件有趣而複雜的作品」[388]。意大利作家安德烈亞·豐塔納[譯註 19],《EVA》是「(日本動畫)史上最好的劇集」、「日本動畫的里程碑」[407]。動畫新聞網的塞龍·馬丁(Theron Martin)[譯註 20]形容《EVA》的角色設計是「與眾不同的,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性感而不是做作」而機甲的設計則是「有史以來為動漫系列製作的最與眾不同的設計之一,它有着圓滑、輕盈的外表,看起來兇猛、可怕、靈巧,而不是四四方方的騎士樣」[409]。邁克·克蘭多爾(Mike Crandol)[譯註 21]說:「如果說《EVA》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畫作品之一,這似乎並不會令人覺得過意不去」,「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藝術作品之一」[390]。扎克·伯特西(Zac Bertschy)評論道:「對《EVA》的強烈反對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不喜歡思考(低反射傾向)」[411]。《EVA》被描述為是擁有複雜的人物刻畫和豐富的敘事線索[412][413][414]。東浩紀在2005年的一次採訪時說:在《EVA》之後的十年裡,沒有任何作品能夠超越它[415]。本劇的著名批評者之一是動畫《機動戰士GUNDAM》的導演富野由悠季,他嚴厲批評了《EVA》的情節和人物。根據富野的說法,本劇的製作人「沒有試圖獲得樂趣或贏得公眾」,試圖表明「世界上所有人都該感到沮喪」並且毫無希望:「我認為這根本不是藝術品……我們(導演)應該試圖向人們展示如何過上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提升他們的身份和他們的社會意識並鼓勵他們。我不能接受這樣的一部作品」[416]。
《EVA》在眾多民意調查中得分很高。1996年,本劇獲得了動畫大獎賽「最受喜愛系列」的第一名,這是一個發表在《Animage》雜誌上的由讀者投票決定的獎項系列[417]。在1997年再次以很大的優勢獲得這個獎項[418]。《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Air/真心為你》在1998年獲得了第一名[419],使新世紀福音戰士成為第一個連續三次獲得第一名的動畫系列[420]。網站IGN將《EVA》列為「電視動畫100部最佳動畫片」中的第10名[421]。在《Animage》雜誌的「21世紀應被銘記的動畫」中排名第三[422]。1998年,網站EX.org的讀者投票選舉《EVA》為美國動漫發行排行榜第一名[420],1999年成為有史以來第二名[423]。在2006年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上,有80000名參與者參加的調查「日本媒體藝術100選」中,本片被選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劇集[424][425]。Madman.com網站將他列為「20大頂尖動畫」中的第一名[426]。
《EVA》分別在1996年[427]和1997年贏得了動畫神戶獎[211]。在1997年榮獲了日本SF大賞和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動畫部門優秀獎[428][429][430]。該片在《巫師動漫雜誌》的「北美50強動漫」排行榜上名列第七[431]。在1996年8月發布的《Animage》中,《EVA》劇中人物在最佳人物排行榜中的排名分別為零第一位、明日香第三位、薰第四位以及真嗣第六位。綾波零和碇真嗣分別在1995年至1996年和1996年至1997年獲得最佳男女角色第一名[432]。2005年,朝日電視台組織評選的日本有史以來百大最受歡迎動畫中,《EVA》排名第20位[433][434]。而到了第二年,《EVA》在這個榜單上躍升為日本第二受歡迎的動漫[435][436][437]。東京工藝大學在2010年對文化方面最能代表酷日本的一項調查中,《EVA》以38%的得票率贏得了「動畫」類別的第六名[438]。同樣在2010年,《Newtype》雜誌分別將綾波零和碇真嗣列為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女性和男性角色[439]。日本網站charapedia將真嗣票選為史上最消極的動漫角色第1名[440]。《朝日新聞》將「綾波零的自爆」列為有史以來第九感人的動畫場景[441]。片頭主題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獲得了1996年最佳動畫歌曲獎[432],朝日電視台認為它是自1990年以來第18首最佳動畫歌曲[442]。在由部分日本海外的記者所評選的「日本TV動畫TOP30」中,《EVA》排名第一。對其的評價認為相較於第二名《魔法少女小圓》的完美,《EVA》被認為是並不完美的。其前半段故事像是處於摸索中,但因其體現了對人的尊敬和辛勞,總體而言卻是出色的[443]。在2019年3月發表的「雅虎日本新聞部平成編年史」特輯中,選入《EVA》為6部平成時代頂級動畫之一[ac][444]。
影響

《EVA》對日本的市場和傳媒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392],被稱在全球有超過2億愛好者[445][446][需要較佳來源]。繼《鐵臂阿童木》和《機動戰士GUNDAM》之後締造了第三次日本動畫產業爆發[ad],與《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機動戰士GUNDAM》並稱「日本動畫史上的三次高潮」[449][450][451]。也有評論認為是日本戰後動畫的繼1960年代的《鐵臂阿童木》和1970年代的《宇宙戰艦大和號》之後與《攻殼機動隊》一起在1990年代掀起了第三次動畫熱[452]。《EVA》也是少有的能夠引起全年齡段大規模公開討論的動畫,產生了爆炸性的反響,還重新點燃了一大批成年人對動畫的熱愛[147],歷經二十餘年經久不衰[445]。並且對機器人動畫進行了歷史性革新,首次在電視劇動畫製作中引入「製作委員會模式」[453][454],推動動畫商業模式從發自贊助商的商品化主導,向製作委員會模式轉換[384]。本劇對動漫領域有着很大的影響[455],而當時的動漫產業特別是電視動畫連續劇產業,受到一系列事件,如「宮崎勤事件」的影響正處在低迷期[456][373]。該劇也對日本流行文化產生了顯著的影響[392]。一些人認為該劇是在動畫和御宅族文化史上的一個顯著的轉折點,但這一觀點並非毫無爭議[457]。CNET科技評論家蒂姆·霍爾尼亞克[譯註 22]認為《EVA》振興和重塑巨型機甲風格[459]。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動畫界就已進入危機時期,同時期產量大幅下降[460],此時恰逢日本陷入經濟危機[461]。隨之而來的是未來幾年的思想危機[462]。在此背景下,《EVA》定義了動畫系列片的新標準,得益於該作的創新讓日本動漫行業的技術和藝術得以復興,使得日本動漫界迎來了「新的日本動漫系列」的時代[463][464][465]。動畫系列的製作開始更多的反映製作者的意願,如在少數高品質段落中集中資源進行製作(尤其是從第13集至第26集),類似真人電影拍攝時的製作委員會制度,以及在商品銷售上更大的自由度[82][466]。
《EVA》開創的「新系列動畫」確保了所有新的機器人動畫都適應了這一新潮流,之後許多的動畫都避免了由永井豪所開啟的機器人科幻動畫形態,如《機動神腦》和《地球防衛企業》[467][468][469]。無論是明顯地或是含蓄地,《EVA》都引發了大量後來的動畫系列的跟風模仿[470],甚至其首播多年後至今,仍是日本動漫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動畫系列劇之一[471],被眾多作品戲仿、惡搞和致敬。這其中包括《玲音》[153]、《交響詩篇》[472]、《翼神世音》[473][474]、《機魂末世錄》、《蒼穹的法芙娜》[373]、《餓沙羅鬼》[475]、《幻影死神》[174]、《青之六號》[476][477]、《機動戰艦》[470]、《輪迴的拉格朗日》[478]、《平行世界物語》[479]、《沉默的未知》[480]、《女神候補生》[481]、《生化體》[482]、《機動神腦》[468]以及《地球防禦企業》[467][483][484]、《FLCL》中也含有出自《EVA》的典故[485],而在《阿倍野橋魔法商店街》的第三集中也有提到[486]。在《美少女學院》[487]、《可塑性記憶》[488]、《獵魔戰記》[489]、《旋風管家》[490]、《笨蛋,測驗,召喚獸》[491]、《Keroro軍曹》[492][493]、《勇者義彥和被引導的七人》[494]以及《銀魂》[495]等作品中也含有部分對本片的參照和致敬。《EVA》將世界的命運和少年的心理聯繫在一起的設定,也衍生出世界系作品如《最終兵器彼女》、《DARLING in the FRANXX》[496]以及新海誠的《星之聲》[384][456]等等。《EVA》片中對宗教和機甲元素的混合也影響了一些日本視頻遊戲,包括像《異域神兵》[497]以及《全能之神:梅塔特隆的升天》[498]。片中人物綾波零實際上被認為是後來一類人物設計的原型,動漫迷用「無口」這個術語來表示這一類除非嚴格必要否則就不表達情感、不會說話的角色設計[329]。綾波的性格設計和個性特徵被用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的很多動漫人物身上,比如《機動戰艦》中的「星野琉璃」[499]、《名偵探柯南》中的「灰原哀」[499]、《雫》中的「月島瑠璃子」[500]、《餓沙羅鬼》中的「美晴」[501]、《少女革命》中的「姬宮安茜」、《銀河天使》中的「香草‧亞修」[502]以及《玲音》中的「岩倉玲音」[503]等等;岩倉玲音的個性似乎也與真嗣有相似之處[504]。在《迷糊女戰士》中,明日香的性格被主人公「優秀」惡搞[505],她的部分特點被用來塑造《高機動幻想》中的「芝村舞」[506]。《EVA》還導致了後續動畫泛濫的「萌」[507],尤其零那種特別的萌,也可以在後來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找到,如《涼宮春日的憂鬱》中的長門有希[508]。在日本,已經出版了一系列書籍,以提供有關本劇的背景信息、故事架構、製作技術以及本劇人物的心理背景。此外,也不斷有一些官方或非官方的同人改編作品出現[509]。

即使是機械設計,《EVA》中所出現的特點如EVA與人類體型更相似,而使徒的形象則相對比較「抽象」,這些也有對後來動漫作品的設計提供了顯著影響[14][511]。在此之前的機器人設計類似《機動戰士鋼彈》中的鋼彈,強調寫實,以直線為主,而在《EVA》之後「貓背、螺旋、纖長造型」的新一派機器人造型風格迅速受到全球熱捧[512]。在《EVA》首播之後的幾年中,日本動畫業界發生了真正的爆炸[373]。其他動畫師、導演和編劇從劇中獲得了大量的靈感,如《翼神世音》的助理導演京田知己[513],奈須蘑菇看完《EVA》的第一集後正式開始了小說創作之路[514]。2011年,《秒速5厘米》的導演新海誠承認他受到庵野秀明作品風格的影響,尤其是《EVA》最後幾集[515],他表示「動畫不是只有那些誇張的動作戲。有時候是關於言語,甚至於不需要言語」[516]。
《EVA》自首次在電視台播出並成為最成功的動畫電視連續劇之後已經過去很多年[517],並在日本對電視動畫的文化價值進行了全面的重新審視[518]。根據東浩紀的說法,《EVA》於1995年的播映引發了日本動畫產業的急劇分裂[519],隨之而來的是「宅文化」演變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現象[520]。由於該劇的大受歡迎,角色扮演這一興趣愛好開始傳播到全世界,與此同時最初帶有強烈貶義色彩的術語「御宅族」,也變得較為中性化[521][522]。根據東京電視台製作人岩田圭介的說法,由於《EVA》的熱播,日本動漫在全球急速傳播[523]。這部動畫的成功,使得御宅族文化得到了廣泛的關注[524]。也由於對此系列作品的興趣,御宅族文化慢慢開始表面化[525],成為大眾的社會現象[520][526],以往受到歧視的「御宅族」變得流行[527]。依照每日新聞的說法,《EVA》促成了由年輕成年人閱讀和觀看漫畫的所謂「第三代御宅族」的誕生,小說家瀧本龍彥就是其中之一[393][513]。由於它的成功,動漫產業達到成熟階段的一個新的起點[528]。《EVA》頻頻重播激增了御宅族的數量[529],也帶來了對死海古卷、卡巴拉以及基督教題材內容的興趣熱潮[530]。新海誠曾稱,當時動畫電影的發展也應當歸功於《EVA》劇場版開拓性的試驗創作[516]。在《EVA》之後,庵野秀明將其許多風格奇想又用在了寫實影片《狂戀高校生》和動畫《男女蹺蹺板》中[378]。《EVA》同樣也對一些音樂藝術家的作品產生了影響,如BUMP OF CHICKEN的《Arue》[ae]、彩虹樂團的《你》[532]。而日本樂隊Rey,其名便是衍生自劇中人物綾波零[533]。許多非二次元作品也紛紛加入對《EVA》的戲仿,比如日本電視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534][535]。而由於對電視台播出時間深夜檔的開發,使得這一時間段的動畫也逐漸被電視台所重視[507]。2003年,日本發生了一起謀殺案,其中一名22歲的年輕人殺死了他的母親。他對《EVA》中的論斷「(人類)進化的最終結局是毀滅」深信不疑,也相信人類不必為破壞環境而負責。在後來,他甚至想要殺死更多的人,而於2004年被定罪[536][537]。

1999年大陸地區在參考了港台版的翻譯後,引進了《EVA》,並在次年重新譯為《天鷹戰士》後播出,給大陸地區愛好者帶來了深遠影響[538]。2014年在上海正大廣場引進了名為「EVA EXPO」的官方展會,展出1000多件《EVA》相關周邊產品[539][540],次年升級為「EVA EXPO 2.0」後在深圳[541][542]、香港[543][544]、成都[545]和廣州[546]等地巡迴展出。2018年又以「EVA EXPO 3.0」之名再次回歸上海[445][547]。2016年大陸從日本引進《EVA》題材開發手機遊戲,遊戲代理商甚至籌資在上海建立長期展示EVA巨型雕塑[446],並於2017年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大EVA雕塑」[548][549]。
本劇在北美地區非常成功,在愛好者界一直都非常有名[167]。對於出版商AD Vision來說,它是第一部成功完整引入美國市場的出版物[550]。根據電影製片人馬文·格萊徹(Marvin Gleicher)[譯註 23]的說法,這部作品打破了當時動畫的傳統敘事方式,為後來的媒體製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庵野導演將重振機甲動畫,並刻畫出心理癱瘓這種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而日本和美國的大量粉絲則佐證了這部作品的重要地位[552]。特別是在本劇的最後兩集中,托馬斯·拉馬爾[譯註 24]看到了對有限動畫的前衛和實驗性使用的可能性,他將這視為一種藝術運動。而在此之前,有限動畫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經費限制以及被選擇作為一種更廉價的動畫製作手段。根據拉馬爾的說法,庵野導演將有限動畫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這個高度上,全動作動畫的動畫場景和有限動畫的靜止圖像之間經常出現的高下對比將不再成立[554]。根據派崔克·卓森的說法,《EVA》是20世紀90年代最具爭議的電視動畫,為動畫產業帶來了新的衝擊[555]。
蘇珊·J·內皮爾將《EVA》排在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和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之上,這不僅在日本形成了知識動漫的圖景,而且成為許多科學論文的主題。本劇也和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很多非兒童向的動畫有關[556]。她將《EVA》描述為「極其複雜的作品」,可以被視為對機甲類型動畫片的解構。一開始引入了比較典型的角色設置,例如一個年輕的英雄、一個邪惡的敵人以及一個高科技的近未來世界,隨着情節的展開不停逆轉,讓觀眾感到困惑。內皮爾表示,真嗣與使徒的第一次戰鬥與之前的機甲類型片有着非常不同尋常的關係;真嗣本人被描繪成一個懦弱的男孩。所謂的戰鬥也不再是視覺奇觀,而是音樂在前的簡單造型和動作設計。真嗣不是使用高科技作為武器,而是使用大型的刀具。由於缺乏多種多樣人物動作和特效,取而代之的是對主人公碇真嗣的經典精神分析[557]以及天啟的個人、心靈形式,最後一集讓不少觀眾感到失望。在整部作品中,一動不動的靜態場景具有許多十分特殊的含義,因為這些場景支持了情節的心理描繪部分。這種靜態圖像的表達手法也影響了《犬之島》的導演魏斯·安德森[558],他承認《EVA》是繼布拉德·伯德的《鐵巨人》和大友克洋的《亞基拉》之後第三部影響到他的動畫作品[559],也是他最喜愛的五大電視劇之一[560]。演員羅賓·威廉姆斯曾公開承認自己是《EVA》的粉絲[561]。《EVA》的影響也可以在一些美國電影或者動畫連續劇中找到,例如《不速之客》[562]《天兵公園》[563][564]以及《史蒂芬宇宙》[565]等。
《EVA》在德國的愛好者群體中被視作是經典作品,而愛好者群體之外幾乎不為人所知[566][567]。但是《EVA》在深夜電視台播放中卻能達到高於平均收視率的不錯成績[568]。本劇在坊間受到的批評來自於其畫面品質經常「在高品質的動畫鏡頭」和「大量使用靜止圖像」之間來回波動[566][569]。對於結局部分的爭議:部分觀眾稱讚製作方可以不必理會外界影響完成整個系列並留出解釋空間給大眾[569];其他人批評《EVA》負擔過重,使他們一直都處於沮喪的情緒中[566]。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結局是不同尋常而且也是不可理解的[570]。但是對於整部劇來說,精心塑造的角色和優質的音樂獲得了極高的認可[566]。劇中的幽默成分也並沒有顯得太過突兀[569]。《AnimaniA》雜誌將這部動畫描述為「混合了尖銳的科幻故事,開創性動畫和哲學底蘊」[570]。在意大利,本劇是助力創造了所謂的「第二次影響」的作品之一,引發了意大利國內第二次大規模對日本產物的進口熱潮[571]。英國搖滾樂隊格鬥之星的首張專輯《大統一》深受《EVA》的影響[378][572]。
商業合作

Bisty與《EVA》合作,於2004年推出的柏青哥機台《CR新世紀福音戰士》,售出了10萬台以上。《北斗神拳》與《EVA》機台的成功,讓各家柏青哥機台業者積極將動漫作品改編成柏青哥的機台[573]。柏青哥機的大熱也使一些不看動畫的人知道了該系列。2015年,彈珠機製造商Fields Corporation透露,動畫首播在之後的10多年裡,EVA柏青哥以及柏青嫂系列機台的累計銷量超過200萬台,創造了大約7000億日圓的市場[574]。此外還以實體的柏青哥機為基礎製作了多款柏青哥遊戲[575]。作為《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宣傳合作的一環,RUN'A娛樂公司於2010年成立了「EVA賽車隊」(EVA Racing)[576],有四輪賽車和二輪賽車,並以EVA做為車身彩繪範本,參戰了Super GT300級、鈴鹿8耐等賽事[577]。現場還有賽車女郎Cosplay劇中的主要角色,車隊官網也是EVA風格,並且推出了相關商品[578]。
2015年,JR西日本新幹線運營公司與《EVA》合作推出「新幹線:新世紀福音戰士計畫」,以紀念山陽新幹線運營40周年及《EVA》電視播出20周年。推出的列車「500 TYPE EVA」以新幹線500系電聯車為藍本,並由《EVA》機械設計師山下育人負責車身的設計、導演庵野秀明擔任監修,車廂內部以《EVA》的世界觀為主題打造[579]。於2015年11月正式開始運營,原定於2017年3月結束運行,但因深受好評,最終延長1年至2018年5月13日[580]。《EVA》還與富士急高原樂園、日本環球影城合作推出了相關主題的遊樂設施[581]。2017年與台灣機車製造商宏佳騰合作推出全球限量300台的聯名車款「ES 150:Type 01」,運用了EVA初號機的形象來設計,這是《EVA》首次授權給台灣車廠[582],也是福音戰士品牌當時全球唯一聯名量產車[583]。原本只在台灣銷售,後來還帶到AnimeJapan展出,結果造成動漫迷的熱烈回響、並爭相拍照[584]。2006年,馬特·格林菲爾德聲稱該系列作品已經賺了超過20億美元[585]。
在日本,《EVA》是一個巨大的內容和商品行業,營收達數億美元。其生物力學風格的EVA機器人圖像適用於從咖啡杯到智能手機甚至是飛機包裝的各種物品。
— 蒂姆·霍爾尼亞克,《CNET》(2013年7月16日)[原文 7]
《EVA》的受歡迎延伸到它的周邊商品銷售,在兩年內創造了超過4億美元的銷售額[25]。動畫播出後,許多相關商品也陸陸續續推出。角色周邊有手辦、服飾、抱枕、鑰匙圈、項鍊、戒指等,還有EVA機體模型、使徒玩偶、AT力場傘、印有相關標誌的日用品等。1997年劇場版公映時,與UCC上島咖啡合作推出了印有《EVA》角色圖案的罐裝咖啡(通稱:EVA罐、EVA缶),銷售了40萬箱(1200萬罐);2007年《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公映時,又合作推出了30萬箱(900萬罐)[586]。
在日本,《EVA》的商品銷售收入已達數億美元[587],其中許多是市場上的產品[588]。在日本電影院放映電影《死與新生》和《Air/真心為你》時,該系列的商品收入達到了3億美元,其中約70%來自家庭視頻市場和鐳射影碟(已售出約200萬份[589])三首配樂CD(900,000張),另外三張單曲(800,000張),CD-ROM(200,000張),以及當時發行的三部漫畫卷(350萬冊)的銷售額[590][591]。「福音戰士」系列品牌在對家庭視頻動漫市場的商業開發,打破了無數的銷售記錄[131],而且在TV版第一次播出後的十年內都保持穩定的銷售額[592]。事實上,該系列的家庭視頻版本不斷超過售出的50,000份,峰值幾乎達到了75,000份是迄今為止最暢銷動畫的兩倍或三倍[593]。隨着《EVA》的出現,Gainax工作室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銷售遊戲和軟件[593],Bandai最初也不願意銷售機甲模型,但之後以極快的速度生產產品[594]。這部動漫以數十億日圓的價格對日本經濟產生了影響,也對DVD的傳播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後者繼續取代鐳射影碟。事實上,該系列開播所創造的新商業策略,隨後是所有其他製作人所遵循的:不再以電視播放連續動畫為最終目標,而是着眼於促進家庭視頻銷售[593]。
1998年,《EVA》在日本的家庭視頻市場僅收入8億美元,而周邊商品收入為4億美元[25],根據2007年的估計,與其特許經營相關的產品銷售收入達到了1500億日圓[595][596]。 作為十周年紀念企劃,2005年開始發售由吉崎觀音擔任設計將使徒萌擬人化的系列公仔——使徒XX[597][598]。該系列已經在日本市場上立足,為成年消費者開發了多種多樣的產品,如手機SH-06A NERV於2009年發布,也有在《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的劇中出現,限量3萬台[599]。其中先行預售的20000台,在開始預約之後,僅僅5個小時就售罄[600],之後決定追加生產7500台預售,合計3.75萬台[601]。2012年6月29日夏普公司發布的包含內建一款特殊的NERV-MAGI效果主題的SH-06D NERV智能手機[602][603]。2015年又發布了20週年限定機SH-M02-EVA20[604]。除了手機以外,也有商家發行筆記本電腦[605][606]、各種原聲碟、DVD[607]、可動人偶以及電話卡等[590]。
《EVA》這種風格化的機甲設計後來為其贏得了讚譽。最初,一些玩具公司批評這種設計太難製造[608],有些人擔心《EVA》的模型「永遠賣不出去」[609]。最終,世嘉同意授權所有玩具和電子遊戲的銷售[258]。在日本,電影《死亡新生》和《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Air/真心為你》上映期間,《EVA》周邊商品的銷售額估計超過3億美元[590],在「Renewal」版發售期間,代理商又發布了多種商品,如CD、視頻遊戲、手繪藝術插圖和收藏模型等[314]。
-
EVA風格標語
-
有NERV用語的馬克杯
-
綾波和明日香的校服
-
2018年上海EVA EXPO 3.0展會入口處的愛好者留言板
腳註
- 雖然動畫裡的Evangelion(泛用人型決戰兵器)是類似的機器人的人型兵器,但按照設定其為人造人
- 中文譯名「新世紀福音戰士」取「Neon」意為「新」、「Genesis」意為「創世紀」、「Evagelion」則是因為個生造詞彙,表示「福音」。
- 為作區分,下文將1995年首播的電視動畫連續劇版簡稱為《EVA》,1997年起上映的續集電影簡稱為劇場版,2007年起製作的新系列電影簡稱為新劇場版,而劇中出現的巨大人形兵器則稱為EVA。
- 引用自《創世紀 22章13節Template:Bibleverse with invalid book》[300][301]
- 原文為:「Evangelion is like a puzzle, you know. Any person can see it and give his/her own answer. In other words, we're offering viewers to think by themselves, so that each person can imagine his/her own world」[69][201]
日語:『エヴァ』はジグソーパズルのようなつくりになっています。バラバラのピースをお客に見せてるんですね。組み立ては受け手にまかせてあるんですよね。ただ完成写真がないので皆違う完成図を想像している。見当たらないパーツがあれば、それは自分の力で埋めてくださいとしているだけです。だからお客の想像の余地を残しています。[140] - 原文為:Even fans of the sci-fi genre who avoid anime altogether have likely heard of Cowboy Bebop and Ghost in the Shell, which were each landmarks of both style and substance. But arguably the greatest and certainly most thematically dense of the three 90's sci-fi anime masterpieces is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It has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worldwide cult franchises and passionate fanbases in all of geekdom ... the most celebrated cast in anime ... [and] poster boy/protagonist Shinji is one of the most nuanced, popular, and relatable characters in anime history.[372]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