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銀座線

東京地下鐵系統的一條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銀座線
Remove ads

銀座線(日語:銀座線ぎんざせん Ginza sen */?)是亞洲日本第一條地鐵路線,由東京地下鐵營運,連接東京都台東區淺草站澀谷區澀谷站鐵道要覽日語鉄道要覧內的名稱為「3號線銀座線」。

事实速览 銀座線, 日語原名 ...

路線名稱的由來為繁華街的銀座。車體、路線圖和轉乘資訊所使用的路線顏色為橙色,路線記號為G

Remove ads

簡介

Thumb
接近澀谷站處的銀座線高架段

銀座線為亞洲日本第一條的地下鐵路線。最初通車的「上野站淺草站」段路線(共長2.2公里),是由日本「地下鐵之父」早川德次 (東京地下鐵道)日語早川徳次 (東京地下鉄道)所創辦的「東京地下鐵道」公司,自1925年開始興建,而於1927年12月30日通車;1934年延伸通車至新橋站。與此同時,另一間由東京橫濱電鐵(今東急電鐵)經營者五島慶太所創辦的「東京高速鐵道日語東京高速鉄道」公司,也興建了「澀谷站新橋站」段路線,全段於1939年通車。

原本兩間公司的路線相互獨立,並保持競爭關係,僅雙方路線的端點站於新橋站交會。直到1939年9月,在政府的協調下,雙方路線開始相互直通運行。後來「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營團地下鐵,今東京地下鐵公司前身)在1941年成立,兩段路線也正式合併,並將經營權讓渡給營團;「銀座線」這個路線名稱則是在1953年命名的。2004年4月1日,營團地下鐵正式公司化為東京地下鐵當天,便在地下鐵創始地之一的上野站舉行發車儀式。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沿革

東京地下鐵道

Thumb
淺草-上野段開業時使用1000型列車
  • 1925年(大正14年)9月27日:淺草-上野段開工[6]
  • 1927年(昭和2年)
    • 7月10日:上野-萬世橋段開工[6]
    • 12月29日:舉行開通儀式,邀請有關係者試乘。
    • 12月30日:淺草-上野段(2.2公里)通車[6]
  • 1929年(昭和4年)6月7日:萬世橋-神田段開工[7]
  • 1930年(昭和5年)1月1日:上野-萬世橋(臨時)段(1.7公里)通車[7]
  • 1931年(昭和6年)
    • 2月25日:神田-三越前段開工[7]
    • 10月10日:三越前-京橋段開工[7]
    • 11月21日:萬世橋(臨時)-神田段(0.5公里)通車。萬世橋(臨時)站廢站[7]
  • 1932年(昭和7年)
    • 4月29日:神田-三越前段(0.7公里)通車[7]
    • 12月24日:三越前-京橋段(1.3公里)通車[7]
  • 1933年(昭和8年)
    • 1月7日:京橋-銀座段開工[8]
    • 4月10日:銀座-新橋段開工[8]
  • 1934年(昭和9年)
    • 3月3日:京橋-銀座段(0.7公里)通車[8]
    • 6月21日:銀座-新橋段(0.9公里)通車[8]
  • 1939年(昭和14年)9月16日:開始與東京高速鐵道直通運行[9]
  • 1941年(昭和16年)9月1日:路線轉讓予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9]
Remove ads

東京高速鐵道

  • 1935年(昭和10年)
    • 10月18日:虎之門-新橋段開工[8]
    • 12月6日:宮益坂-青山四丁目(外苑前)段開工[8]
  • 1936年(昭和11年)
    • 3月7日:青山四丁目(外苑前)-赤坂新町一丁目段開工[8]
    • 5月12日:赤坂新町一丁目-虎之門段開工[8]
  • 1937年(昭和12年)
    • 3月1日:中通道路-宮益坂段開工[8]
    • 11月30日:大和田-中通道路段開工[8]
  • 1938年(昭和13年)
    • 11月18日:青山六丁目(表參道)-虎之門段(4.4公里)通車。單線並列運行[8]。青山六丁目站比現在位置更接近澀谷。
    • 12月20日:澀谷-青山六丁目(表參道)段(1.1公里)通車。赤坂見附-虎之門為單線運行[8]
  • 1939年(昭和14年)
    • 1月15日:虎之門-新橋段(0.7公里)通車[9]
      • 東京高速鐵道的新橋站為現時的車站,東京地下鐵道的新橋站在西面設站。結合後作為留置線使用,只在有活動時公開。
    • 9月16日:開始與東京地下鐵道直通運行。新橋站與東京地下鐵道的新橋站結合。改變澀谷起點站(+0.3公里)[9]。青山四丁目站改稱外苑前站,青山六丁目站改稱神宮前站。
  • 1941年(昭和16年)9月1日:路線轉讓予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9]
Remove ads

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

Thumb
起初長期為銀座線主力使用的2000型,銚子電氣鐵道1000型的銀座線復刻塗裝
  • 1941年(昭和16年)
    • 9月1日: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開始營運。東京地下鐵道、東京高速鐵道轉讓路線(14.3公里)[9]
    • 12月1日:全列車改為2節或3節運行,不再有單節運行。
  • 1945年(昭和20年)1月27日:受同盟國軍機,美軍的空襲影響,部分路段停運,3月10日全線恢復營運[10]
  • 1953年(昭和28年)12月1日:路線名稱確定為銀座線[11]
  • 1955年(昭和30年)5月1日:部分列車開始以4節編組運行。與此同時,當初舊東京高速鐵道的車站,包括神宮前、外苑前、青山一丁目、虎之門的各站月台有效長度最長為3節,有限度往淺草方向延長1節處理(1957年(昭和32年)7月1日完全解除)[12]
  • 1956年(昭和31年)10月1日:部分列車開始以5節編組運行。舊東京高速鐵道的車站改為2節處理[13]
  • 1960年(昭和35年)11月28日:早上繁忙時段開始有部分6節編組列車運行[14]
  • 1966年(昭和41年)1月6日:全線所有班次改以6節編組列車運行[15]
  • 1968年(昭和43年)
    • 4月10日:根據都市交通審議會答申第10號,東京3號線為從澀谷方向開始經赤坂見附、新橋、神田、上野及淺草並延伸至三之輪。
    • 4月-6月:從開業以來一直使用的舊形車輛廢除60輛,是營團第一次廢除車輛。
  • 1972年(昭和47年)10月20日:神宮前站改名表參道站[16]
  • 1978年(昭和53年)8月1日:表參道站向外苑前站方向移動。
  • 1984年(昭和59年)
    • 1月1日 01系樣板車開始營業。
    • 11月30日:01系量產車開始營業[17]
  • 1985年(昭和60年)7月11日:根據運輸政策審議會答申第7號日語運輸政策審議会答申第7号,刪去淺草-三之輪之間的延伸計劃。
  • 1990年(平成2年)8月13日:開始運行空調車輛[18]
  • 1993年(平成5年)
    • 7月30日:2000型、1500N型日語営団2000形電車車輛停止營業。
    • 7月31日:保安裝置改用新CS-ATC,並引入定位置停止裝置(TASC)[19]。全線統一為01系列車。
    • 8月2日:實施ATC化,並全面更改時刻表,運行最高速度從55提升至65公里[20]。淺草-澀谷所需時間減少5分鐘。
  • 1995年(平成7年)3月20日:受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影響,上午停止運行,下午重開。
  • 1997年(平成9年)9月30日 溜池山王站啟用(虎之門-赤坂見附之間)[21]。是戰後唯一一個新車站,通車58年後開業。
Remove ads

東京地下鐵

Remove ads

運行形態

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班次約每2分一班間隔,日間班次每3分1班。

基本上所有班次都是全線(淺草站-澀谷站間)運行。全線所需時間為31分25秒。

  • 平日早晚與末班車時段有列車只行駛上野站-澀谷站的路段。另外,早上和深夜都有數班列車只行駛淺草站-上野站路段的區間列車。
  • 新橋站與溜池山王站留置車輛1日各有1班虎之門開往澀谷與淺草。
  • 大晦日元旦通宵運行日語終夜運転,分別有淺草站-上野站間的區間列車與全線運行列車(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1日只限淺草站-溜池山王站間)運行,兩種列車重複路段班次為每7.5分鐘1班。區間列車在上野站會到達淺草方向月台折返。

使用車輛

現時使用車輛

Thumb
行走中的1000系列車
  • 1000系 - 6節編組共有40列240輛。首列車於2012年4月11日開始投入服務,2013年春開始量產,2017年3月12日全數投入服務,同日營團01系列車全數退役[26]。此後計劃將第三軌供電的標準電壓提升至750V[27]

過去使用車輛

舊型車輛的塗裝曾經參考1927年通車的柏林地鐵淡黃色。後來在二戰中、戰後的混亂期顏色逐漸退去[28][27]

利用狀況

受疫情影響,2020年度最擁擠路段(B線赤坂見附 → 溜池山王間)擁擠率僅為98%[29]

近年的輸送實績如下表。表中最高值為紅色,最高值紀錄年度以後的最低值為藍色,最高值紀錄年度以前的最低值為綠色。

更多信息 年度, 最擁擠路段(赤坂見附 → 溜池山王間)輸送實績[30] ...

車站列表

參見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