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殲-15
中國艦載戰鬥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殲-15(縮寫:J-15;代號:飛鯊)是一款30噸級重型艦載第四代戰鬥機,以從烏克蘭取得的前蘇聯制艦載機T-10K-7試驗機為原型機作為參考研發定型而成,同時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以殲-11B戰鬥機的生產技術為基礎製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第一代艦載戰鬥機。2012年開始於遼寧號航空母艦服役,2016年,量產型號已經部署;2019年起開始部署至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號航空母艦,屬於中國航空母艦計劃的一環。

Remove ads
歷史
2009年8月31日,殲-15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試飛員李國恩,為時13分鐘。除複合材料外,結構上採用自行研製還有摺疊機翼連接部分、起落架、武器掛架、着艦尾鈎、雷達告警天線等,其中起落架為雙輪結構並做了加強處理,但未有彈射起飛的處理,武器掛架採用了國產掛架以迎合國產武器的掛載,其中翼尖掛架的改動較大。
2011年4月25日,第二架殲-15原型機進行了飛行測試。[10]
2011年年中,互聯網信息顯示殲-15採用了新型渦扇-10H改進型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是由渦扇10發動機發展而來的。起飛推力提高至12,800千克(125.4千牛),改善了加速性,使到其具有更為敏捷的推力瞬變能力和速度響應特性,滿足了艦載戰鬥機於起飛、復飛或逃逸性能上的需求,並且保證了比陸基發動機更強的抗畸變能力。[11]551、552、553、555、556、557號原型機裝備俄制AL-31發動機型兩台,單台最大後燃器推力125千牛,應急起飛模式推力約128-132千牛。554號等原型機裝備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渦扇-10H兩台,單台最大後燃器推力130千牛,應急起飛模式推力約135千牛。據殲15總設計師孫聰透露,國產的渦扇-10H版發動機仍有諸多問題待解決。殲-15近期已經批量產量,發動機仍用俄制AL-31F。[12]
Remove ads
2012年11月23日,首架殲-15原型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進行着艦測試和起飛測試成功[13]。
2013年3月7日,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殲-15總設計師孫聰於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新聞社訪問時透露,殲-15目前處於飛行員培訓階段,正在進行小批量產;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可能於2020年前問世[14]。
2013年6月18日,殲-15再次在遼寧艦起降,並進行首次駐艦飛行。[15]截止到2013年9月20日,殲15已知生產了7架原型機,編號為551、552、553、554、555、556、557,其中除554號採用了深灰色海軍塗裝外,其餘均為黃色原型機塗裝。
2013年12月初,由中國民間軍事論壇「超級大本營」泄露一張採用標準的海軍灰藍色塗裝,座艙後部塗裝有海軍軍旗,垂直尾翼塗有一隻「飛鯊」圖案,機頭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編號的殲-15艦載戰鬥機,說明該型戰機已經通過試飛階段,正式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正式服役,並已進入量產階段。
截至2017年10月首艘航母遼寧艦已經滿編24架殲-15。飛機編號從100-123,除110號機外均有圖片現身。
2018年4月,央視曝光了第二個殲-15團在遼寧號上的起降作業,目前編號最大為212。
2019年5月,殲-15首次部署到當時尚未命名的山東艦上,並首次在該艦起降。及後,該批新部署的殲-15於同年12月17日隨山東艦入役。
據《南華早報》2018年7月的報道,中國軍事專家李傑認為,開發一種新的艦載戰鬥機以提高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是有必要的,他認為殲-35隱形戰鬥機未來有望取代殲-15戰鬥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將張洪賀表示,中國正在開發一種新型艦載機。[7][16][17]
衍生型
2012年11月3日,串列雙座版本的殲-15S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可以作為訓練和戰鬥等多種用途。[18]該機原型機使用渦扇-10發動機。 2014年1月,殲-15S艦載戰鬥機掛載「夥伴加油吊艙」,並進行「夥伴加油」訓練。夥伴加油,即同型機加油,能大大增加「飛鯊」的載彈量,並延伸其作戰半徑。[19]
殲-15D是在殲-15S雙座型基礎上所研製的電子作戰飛機,該機曾被捕捉到攜帶類似KG600翼尖電子戰吊艙的裝置飛行,而這種裝置是中國安裝在為實施防空壓制任務(SEAD)進行優化的殲-16雙座戰鬥機上,於2021年4月完成首飛[20]。
殲-15D為適應機載電子戰系統進行去除了機頭部分的OLS-27紅外搜索和跟蹤裝置、30毫米航炮、空速管,並以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替換了機械掃描雷達[21]。2024年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15D以海軍裝備之一公開亮相,也是其首次面向公眾展覽[22]。
第一架殲-15T原型是在2016年7月首飛,而同年11月第二架殲-15T原型首度成功從荒地村海軍航空基地的陸基電磁彈射設施起飛。[23]殲-15T的正式照片於2021年12月17日首次曝光。[24]
主要改進:
- 裝有新型的加粗前起落架,支柱明顯縮短,加固強化整體機身強度以承受電磁彈射航母的彈射牽引衝擊,同時導致在機身不變的情況下,殲-15T的機頭下垂程度比殲-15略大;
- 翼尖掛架從原本的倒L型改為一字型,預計用於搭載新型霹靂-10空對空導彈;
- 座艙前的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及前緣機翼也出現變化,而應該意味航空電子系統有所改良,如加裝了機翼前緣雷達等;
- 換裝了「主動電子掃瞄主動相控陣列雷達」(AESA),同時雷達罩由黑色、直開,改為淺灰、傾斜向上開,並取消了空速管;
- 大幅進行機身減重,可載更多彈藥。[25]
分析認為,由於殲-15T是已歷經時間驗證的改良版艦載戰機,和嶄新的殲-35不同,在量產、整合及訓練上更容易上手,因此應會優先裝備部隊。[25]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認為,殲-15T將改用自產的渦扇-10海軍版,而不是俄羅斯提供的AL-31發動機。[26] 在2024年10月,解放軍海軍在雙航母演練中部署了裝備AL-31發動機的早期生產批次殲-15T戰鬥機。展示了殲-15T不僅能夠彈射起飛,也可以通過滑躍起飛方式操作。在2024年珠海航展中,展示了配備渦扇-10發動機的殲-15T戰鬥機,顯示出其未來用於福建艦上的彈射起飛。[需要較佳來源][27]
技術規格
機型源自蘇聯Su-27海軍版本,本來內部該原型機預定稱為Su-27K,此系列研製途中遇上蘇聯解體後暫時停滯,後來才由俄羅斯延續開發並於1998年在該國服役,俄軍定型的量產版本被稱為Su-33戰鬥機,因為俄羅斯不予向中國出售艦載機技術,而且俄方正在退役Su-33,並已經計劃更換為米格-29KR[28],所以殲-15的設計與服役目的雖與Su-33非常相似,但未來的部署情況會是截然不同的,殲-15其實是由烏克蘭提供的T-10K-3號原型機上分頭開發出來的自用版本。
該氣動外形仿製自烏克蘭提供的10架蘇-33艦載戰鬥機原型機的其中一架(該機實為機件狀態較好的T-10K-7,而T-10K-3僅充當備件而喪失絕大部分參考價值),並且融合了殲-11B的技術大幅改造,裝配前翼,並有折疊式機翼、起落架強度增加、機尾裝有著艦尾鉤等艦載機特徵。邊條、升力前翼、折疊機翼、折疊尾翼、尾椎等,採用國產複合材料,複合材料的比例相比蘇-33有所增加,並採取了一定減重措施,殲-15空重估計小於19噸。殲-15與原版設備方面的差異最大,電子系統亦為中國產,而原型機與蘇27側衛家族同樣具備了IRST紅外光電探測器,猜測飛行員同樣具備全方位頭盔瞄準具,來搭配自行開發的武器系統。
央視《軍事報導》2019年3月19日消息,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部日前在渤海某海域,連續組織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空中加受油訓練,錘煉部隊在複雜條件下的海空作戰能力,這是央視軍事報導首次放出殲-15夥伴加油畫面。[29]



參考資料:[5]
基本信息
- 機組:1或2
- 長度:22.28米(73英尺1英寸)
- 翼展:15.0米(49英尺3英寸)
- 寬度:7.4米(24英尺3英寸)(摺疊)
- 高度:5.92米(19英尺5英寸)
- 機翼面積:67.84平方公尺(730.2平方英尺)
- 空重:17,500公斤(38,581磅)
- 總重:27,000公斤(59,525磅)
- 最大起飛重量:32,500公斤(71,650磅)
- 發動機:2台AL-31 F3(後期升級為WS-10B/WS-10C/WS-10H),每台74.5千牛頓(16,700磅力)推力 干推力,125.5千牛頓(28,200磅力) 帶後燃器
性能
- 最大速度:2,551公里每小時(1,585英里每小時;1,377節)
- 轉場航程:3,500公里(2,175英里;1,890海里)
- 升限:20,000公尺(66,000英尺)
- 推重比:0.77(換裝WS-10H提升至0.9-1.2)
武器
- 12個外掛架,最大載彈量:6.5噸[30]
- 1 × GSh-30-1 30毫米機炮,裝彈150發
- 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
- 鷹擊-83K反艦導彈
- 鷹擊-91反艦導彈
- 雷電-10反輻射導彈
- 霹靂-9空空飛彈
- 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
- 各型炸彈
- 電子戰莢艙
Remove ads
使用國
在遼寧號實驗起飛參數
與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相同,遼寧號航空母艦沒有配備艦載機起飛彈射裝置,擁有一個14度滑躍甲板,並配有105米短距跑道兩條、195米長距跑道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曾於2012年11月23日由飛行員戴明盟將沒有武器外掛、完全拆除武器掛架及機炮備彈的殲-15(小於標準內油5.3噸,最大減重方案)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並成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放飛了採用同樣配置並帶有標準內油的殲-15戰鬥機552、553號(195米跑道)。
2013年6月30日6時15分,殲-15戰鬥機成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105米跑道上進行了短距起飛,所用殲-15原型機無武器外掛、完全拆除掛架及機炮備彈,燃油約3噸。
2013年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渤海海域對殲-15戰鬥機艦上不同跑道的最大起飛重量進行了驗證,實驗中殲-15戰鬥機攜帶了霹靂-8訓練彈(紅色)、500公斤自由落體炸彈、鷹擊系列反艦導彈訓練彈(白色)、以及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訓練彈(白色),證實了在不同起飛陣位上的多任務起飛最大重量。
在24節甲板風,使用AL-31發動機 sep.3型時:
105米起飛陣位(遼寧號的短距離起飛點):殲-15最大安全起飛重量約28.7噸,掛載方案為2枚霹靂-12中距空空導彈、2枚霹靂-8B格鬥導彈,加油方案約9噸(內部燃油滿載)。
195米起飛陣位(遼寧號的長距離起飛點):殲-15最大安全起飛重量約29.3-31.5噸,掛載方案為6枚500公斤自由落體炸彈或2枚鷹擊系列反艦導彈、2枚霹靂-8B格鬥導彈,加油方案約9噸(內部燃油滿載)。
相關機型對比
事故
- 2016年4月6日,飛行員曹先建於渤海灣某軍用機場駕駛殲-15準備進行陸基模擬訓練時,戰機飛控系統出現工作異常,飛行員跳傘重傷。[35]
- 2016年4月27日,一架殲15(117號機)在進行陸基模擬着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飛行員張超跳傘高度過低,墜地身亡。[36]據後來透漏的細節,反應時間只有4.4秒[37]。
- 2017年8月16日,海軍艦載機某團副大隊長袁偉,駕駛殲-15(104號機)艦載機起飛後遭鳥群撞擊,致左側發動機起火。後殲-15成功着陸。[38][39]
- 2025年3月15日13時30分許,海軍艦載機航空兵某部所屬1架殲-15在進行訓練時失事,墜毀於海南省臨高縣加來鎮附近空地,飛行員成功跳傘,未造成地面附帶損傷。[40][41]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