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區
香港十八區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十八區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灣仔區(英語:Wan Chai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中部,由灣仔、銅鑼灣和跑馬地等地合拼而成,為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其中,銅鑼灣及灣仔是購物娛樂區,灣仔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灣仔北以大型會議及展覽為主,也有少量住宅。
灣仔區主要的住宅區如灣仔和跑馬地一帶以單幢樓同舊樓為主,而東半山及渣甸山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灣仔區人口以約166,695人成為全港人口最低的一區,亦是香港十八區中收入第二高的地區[3]以及全港第二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持專上教育學位課程。 [3]
過往許多香港政府部門選址於灣仔區,唯近年逐漸搬遷到其他區域,如港島東區和九龍東辦公,令灣仔區失去了部分原本的經濟中心及政治中心的功能。但仍有部分政府和司法機構位於灣仔區,例如香港警察總部、香港區域法院。
灣仔區東接東區,南接南區,西接中西區,北部水域是維多利亞港。灣仔區由13個選區組成,包括渣甸山、大坑、天后、維園、銅鑼灣、樂活、跑馬地、鵝頸、愛群、軒尼詩、修頓、大佛口及司徒拔道[4]。
在政府的文件中,灣仔區包括銅鑼灣、大坑、跑馬地和灣仔四個分區[5]。
要留意銅鑼灣東面包括(海底隧道以東、維多利亞公園、港鐵天后站)等維園選區的地方、大坑東面盡頭勵德邨及上林原本都是位於東區,但於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會於2016年區議會選舉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海底隧道以東、維多利亞公園、港鐵天后站、天后廟道著名的僑興大廈、以及大坑的勵德邨及上林都劃入灣仔區。
1968年,港英政府參考在新界行之有效的理民府制度,在市區推行民政署制度,當時在香港島成立了4個區,分別是中區、西區、灣仔區及東區。灣仔區是香港少數沒有進行合併或重組的十八區之一。
香港政府在2016年一屆的區議會取消委任制,灣仔區的議員數目將由13人下降到11人,而事實上灣仔區的人口只得15萬,是全港最少的區份,只有中西區人口( 25萬 )一半多些,以及東區的4份1[6],扣除人口減少的議席,應只餘下9人[7],因為人數太少,不足以應付正常區議會的運作,而且浪費政府資源,必須在人口過多的東區抽取一些鄰近灣仔的區份再整合以維持灣仔區的正常運作,而另一個建議便是灣仔和中西區合併,但中西區人口已接近港島四份一,人口已達合理水平,合併後亦有區份過大以及不合理資源分配的問題,所以不少意見便支持灣仔區的銅鑼灣和東區的銅鑼灣(三個分區)以及北角(七個分區)合併,使人口增長回30萬,比中西區和南區略多,以及使人口回到全港島四份一的水平,加上灣仔和銅鑼灣一帶比中西區以西區為主的地緣更相近,合併後又使東區人口下降到43萬,即全港島1/3多些[8],亦有建議灣仔首先併合屬銅鑼灣的兩區[9]以至四區而改名銅灣區[10]以免灣仔區因為人口太少而被取消區份。香港實行地區行政時,區議會選區區界的最初設定是考慮到分區人口和康樂設施,但因為中國大陸政局動盪,柴灣、南區人口急增,南洋華僑及其中國大陸親屬又不停遷入中西區和東區,灣仔區沒有大量人口加入,又加上市區重建,人口遷出到外區的新建屋苑,人口慢慢成為全港最少的地區。港英政府在1990年代便嘗試重新劃分東區以及灣仔區的區界[11]。灣仔和銅鑼灣位於原維多利亞城東面,早期維多利亞城的邊界在炮台山,炮台山的作用在於保護維多利亞城,隨住香港人口由清末的20萬擴展到抗日戰爭的160萬,香港島的建城區一直擴展到鰂魚涌,維多利亞城的概念在清末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灣仔區以及東區的概念,灣仔區則包括灣仔市區,東區則包括跑馬地、銅鑼灣、北角(包括鰂魚涌)。
灣仔區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也是開埠至今的娛樂及購物中心。區內娛樂及購物區涵蓋灣仔及銅鑼灣,而跑馬地及大坑一帶則主力發展住宅區。
灣仔區主要的住宅區如灣仔及銅鑼灣一帶以單幢樓同舊樓為主,而跑馬地、大坑及渣甸山屬於高尚住宅區,有不少豪宅屋苑;區內缺乏大型屋苑。因為灣仔市區交通方便,同時距離銅鑼灣及中環這些商業中心區很近,地理位置優越造成尺價高。
而跑馬地及大坑雖然不及市區方便,但因為鄰近銅鑼灣,呎價也頗高。另外鄰近銅鑼灣的禮頓山及比華利山,是區內的老牌豪宅,雖然不少地產經紀當成銅鑼灣的樓宇出售,不過實屬跑馬地,呎價與銅鑼灣地段看齊。
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18],灣仔區的人口資料如下:
|
|
|
|
|
|
|
|
|
|
|
|
|
|
|
|
|
灣仔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灣仔區的事務,共有13名議員,現屆灣仔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的5名議員當中4名為建制派議員,只有1名為民主派議員。
專線小巴路線列表 | ||||||||||||||||||||||||||||||||||||||||||||||||||||||||||||||||||||||||||||||||||||||||||||||||||||||||||||||
---|---|---|---|---|---|---|---|---|---|---|---|---|---|---|---|---|---|---|---|---|---|---|---|---|---|---|---|---|---|---|---|---|---|---|---|---|---|---|---|---|---|---|---|---|---|---|---|---|---|---|---|---|---|---|---|---|---|---|---|---|---|---|---|---|---|---|---|---|---|---|---|---|---|---|---|---|---|---|---|---|---|---|---|---|---|---|---|---|---|---|---|---|---|---|---|---|---|---|---|---|---|---|---|---|---|---|---|---|---|---|
港島專線小巴
|
灣仔舊區內的市區重建及活化,大多由市區重建局主導,包括利東街重建項目。除以上屋苑之外,還有單幢式大小型商住樓,例如嘉薈軒等。位於灣仔茂蘿街和巴路士街近百年歷史的戰前樓「綠屋」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經市區重建局完成活化後,命名為「動漫基地」,於2013年7月開幕,內裏設有動漫藝術家的工作室、活動室、展覽空間,以及一個收集印刷及電子漫畫書和雜誌的資源圖書館,地面則有售賣動漫相關產品的零售店鋪,不過由於人流不足導致經營困難,市建局在2018年7月底合約期屆滿後無聲無息停辦,並改名為「茂蘿街7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