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行政區劃

用於行政目的的領土實體,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其本地的政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行政区划
Remove ads

行政區劃(英語:Administrative division/area/region)又稱行政區域,是一個國家國家政府為了行政上的需要而在其領土境內分劃制定的次級區域政權單位,也稱行政實體(英語:Administrative entity)、地方實體(英語:Subnational entity)、行政單位(英語:Administrative unit)、組成單位(英語:Constituent unit)、國家分區(英語:Country subdivision)等。這些劃定的行政區劃,通常會設置對應的地域政府(regional government,比如)或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比如)機構。各國的行政區劃,由於國情不同、以及政治體制上的差異,名稱和分級各不相同。

事实速览 行政領土實體, 上級分類 ...
Thumb
世界各國第一級行政區劃(2019年7月3日更新)
Remove ads

起源

隨着國家面積擴大,單獨的政府無法處理各類事務,各級地方需要自行管理,這個需求就産生了地方政府。通常地方管理者由分封,委任或地方選舉産生,有自治權並效忠上級地方政府和中央。

中國爲例,在地方政治上建立行政區劃制度萌芽於東周春秋時期。以為代表的早期行政區劃制度,因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求而產生,並逐步成型。此前,周朝奉行分封制。除周天子直接管理的王畿土地外,其餘地方皆由分封諸侯,各自管理。隨着政治形勢變化,分封制逐步瓦解,各諸侯國相繼獨立。戰國時代郡縣制成熟。到秦滅六國後,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建立,確立郡縣制在全國推行。

層級

三級行政區劃制度

國家行政區劃共分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行政區設政府

中國

中國行政區劃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之後,從憲法角度,地方分為三個層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全國分為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自治縣;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縣、自治縣分為民族鄉。憲法第九十五條規定「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各級行政區設人民政府。據此,「三級行政區劃制度」為直轄市的基本行政區劃制度。事實上,除4個直轄市、海南省以及部分省實行局部的省直管縣縣級市以外,全境以四級行政區劃制度為主。

四級行政區劃制度

國家行政區劃共分四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行政區均設有政府

民國初期的北洋政府時代,承襲清朝區劃制度,省、道、府、縣四級制,民國中期也就是蔣介石執政的國民政府時代,開始廢道,改實行省、縣二級制,但其又在省縣之間,另設一個名為行政督察區準行政區,據此最多為三級行政區劃制度。

實際上,又早在北洋政府時期,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曾一度想推動「廢省改道」改革,後因其任內逝世而失敗。

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治的中國大陸,實際各省、自治區以四級行政區劃制度為主:

直至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體制基本一樣,但部分省會和工業中心等「較大的市」出現「市管縣」,這時全國以「三級行政區劃制度」為主,省、較大城市、縣、鄉並存的「四級行政區劃制度」;1975年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地區設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即是地方各級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同時又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至此從根本上作為準行政區的地區演變為行政區,省縣之間出現地級行政區,省、自治區全部演變為四級即省、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和鄉級行政區四個層次。隨1983年開始的地級行政區劃改革,「地區」改制為「市」,出現地級市省轄市改稱為「地級市」,至此由之前的地管市、地管縣演變為「市管市」、「市管縣」;到2005年,除4個直轄市、海南省以及部分省實行局部的省直接管轄縣、縣級市以外,全境以「四級行政區劃制度」為主。近年來,為減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中央政府大力推行省管縣體制改革[1][2]。截止到2009年,全國共有河北、山西、海南、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等18個省份,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正在實行財政省直管縣改革試驗[3]。最近,財政部要求將部分農業大縣全部納入改革範圍。到2012年底前,力爭在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外,推行這一改革[4]

Remove ads

各國行政區劃

更多信息 國家, 行政區劃 ...
Remove ads

非聯合國會員國

Remove ads

南極洲

相關條目

注釋

  1. 數據包含 1 區(凱里尼亞)是非聯合國會員國  北賽普勒斯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2. 數據包含 1 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是非聯合國會員國  阿布哈茲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和 1 市(賈瓦)是非聯合國會員國  南奧塞梯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3. 數據不包含聯合國會員國  巴基斯坦控制轄的行政區劃
  4. 數據包含 1 區(朱迪亞-撒馬利亞)是聯合國觀察員國  巴勒斯坦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5. 數據包含 1 自治領土單位(德涅斯特河沿岸)和 2 市(蒂拉斯波爾蒂拉斯波爾)是非聯合國會員國  德涅斯特河沿岸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6. 數據不包含聯合國會員國  南韓控制轄的行政區劃
  7. 數據不包含聯合國會員國  印度控制轄的行政區劃
  8. 數據不包含 巴勒斯坦領土部分區域(約旦河西岸C區域)是聯合國會員國  以色列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9. 數據包含 1 共和國(克里米亞)和 1 聯邦直轄市(塞瓦斯托波爾)是聯合國會員國  烏克蘭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0. 數據包含 5 行政區(科索沃科索沃波莫拉夫列科索沃米特羅維察佩奇普里茲倫)、28 市長 和 1 城市(普里什蒂納)是非聯合國會員國  科索沃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1. 數據包含 1 成員國(索馬里蘭)、3 州(奧達勒沃戈伊加勒貝德托格代爾)和 15 區 是非聯合國會員國  索馬利蘭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2. 數據不包含聯合國會員國  北韓控制轄的行政區劃
  13. 數據包含 1 自治共和國(克里米亞)和 1 特別市(塞瓦斯托波爾)和2 州區域部分(頓涅茨克州:東部、盧甘斯克州:東部)是聯合國會員國  俄羅斯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4. 聯合國會員國  喬治亞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5. 實際統治區
  16. 聯合國會員國  塞爾維亞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7. 聯合國會員國  賽普勒斯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8. 聯合國會員國  摩爾多瓦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19. 聯合國會員國  摩洛哥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20. 沒有實際意義。
  21. 聯合國會員國  索馬利亞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22. 聯合國會員國  喬治亞有爭議的主權區域。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