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Supermarine Commercial Amphibian[a],最初名為超級馬林兩棲飛機,後來被英國空軍部指定為N147 )是一款可搭載乘客的水上飛機。它是超級馬林公司的雷金納德·米切爾主導設計的首款飛機,在該公司位於南安普頓伍爾斯頓的工廠製造,用於參加1920年9月英國空軍部舉辦的一場競賽。這款水陸兩用機以超級馬林「海峽」式飛機為基礎,是一款單發雙翼水上飛機,採用木質機身,上下翼採用不等長翼展的設計,搭載一台350匹馬力(260千瓦特)的羅爾斯·羅伊斯「鷹」式發動機。飛行員坐在開放式駕駛艙內,其前方還能乘坐兩名乘客。
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在此次競賽中獲得第二名,但其設計和可靠性在三款參賽機型之中被評為最佳,因此獲得了翻倍的獎金。1920年10月,該機墜毀且損壞嚴重無法修復,此後超級馬林公司再也沒有製造過更多同型機。然而憑藉該機在競賽中的表現,超級馬林公司獲得委託製造一架三座艦隊偵察校射水陸兩用機原型機,這架原型機後來被命名為超級馬林「海豹」II。
Remove ads
背景
1920年4月,英國空軍部宣布將舉辦兩場民用飛機競賽,一場針對陸上飛機,另一場針對水上飛機。空軍部此舉是試圖推動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便陷入困境的英國飛機製造業進一步發展。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最初名為超級馬林水陸兩用機)由超級馬林公司首席設計師雷金納德·米切爾設計,旨在角逐水上飛機比賽的獎項,這也是他主導設計的首款飛機[2][3]。空軍部對參賽機型的要求包括:至少能搭載兩名乘客,且乘客可在陸地或水面登上飛機;乘客與機組人員均需能獲取救生圈;飛機需能在攜帶至少230公斤(510磅)載荷的情況下,於300公尺(980英尺)高度以至少70節(130公里每小時;81英里每小時)的速度飛行350海里(650公里;400英里);此外,飛機還需證明其能在914公尺(3,000英尺)高度飛行三分鐘,並能越過地面上方7.6公尺(25英尺)處系留的氣球完成着陸[2]。
設計

米切爾設計這款水陸兩用機時,以超級馬林「海峽」式水上飛機為基礎,而「海峽」式水上飛機本身又是空軍部飛船的改進版本。空軍部飛船是一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生產的偵察巡邏機,但並未投入實戰。[4]
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是一款單引擎雙翼水上飛機,採用木質機身,上下翼展不等的設計。350匹馬力(260千瓦特)的羅爾斯·羅伊斯「鷹」式發動機以推進式布局安裝在兩片機翼之間(螺旋槳裝在發動機後方)。機尾設有單個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則安裝在垂直尾翼的中部位置[4][5]。飛機前部的設計確保其在起飛前能抬離水面,機頭輪廓與船隻相似[4]。米切爾引入的一項創新設計是可同時操控副翼的機械裝置,起落架則採用可部分收起的設計[4]。
這款水陸兩用機的飛行員坐在機翼正前方的開放式座艙內,更靠前的封閉式機艙內則設有可容納兩名乘客的空間。飛機在水面行駛時,飛行員可使用一個舵柄操控方向,以便更輕鬆地在狹窄水域航行。[4][5]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英國空軍部的這場競賽於1920年9月在馬特勒沙姆希思和費利克斯托的皇家空軍實驗基地舉行。超級馬林水陸兩用機(註冊號為G-EAVE)由赫伯特·霍爾(Herbert Hoare)駕駛[6][7],它的競爭對手是另外兩款水上飛機——維克斯「海盜」[b]和費爾雷III[c][10][11]。另有兩款水上飛機未能抵達賽場參加競賽[12]。
由於相比另外兩款競爭機型重量更大、速度更慢,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在飛行性能方面表現不佳。然而它仍然被評為此次競賽中結構最精良、最可靠的飛機。這款飛機是唯一完成所有測試的參賽機型,且在整個競賽期間,從未需要對飛機進行任何調整。維克斯「海盜」式水上飛機贏得了此次競賽,獲得了£10,000 (相當於2019年的£404,630)[13]的冠軍獎金,而超級馬林水陸兩用機獲得第二名。考慮到該機型是三款參賽機型中發動機功率最小的,且空軍部認為米切爾的設計十分出色、飛機表現良好,因此將其4000英鎊的安慰獎翻倍至£8,000 (相當於2019年的£323,710)[13]。[7][14]
超級馬林商用水陸兩用機在競賽結束一個月後墜毀[15],具體時間是1920年10月13日,該機從南安普頓起飛後,在薩里郡大布克姆發生事故。飛機損壞嚴重無法修復[16],此後也沒有再生產過其他該型號水陸兩用機[7]。
影響
競賽結束後,英國空軍部將維克斯「海盜」式水上飛機指定編號為N146,將超級馬林水陸兩用機指定編號為N147[17]。憑藉這款水陸兩用機的表現,空軍部委託超級馬林公司製造一架三座艦隊偵察校射水陸兩用機的原型機[18]。空軍部為這款原型機制定了7/20號技術規格,原型機被命名為超級馬林「海豹」II,超級馬林公司於1920年11月完成了相關設計圖紙[18]。這款水陸兩用機上的部分設計特點,後來被用於研發超級馬林「海象」,該機型共生產了數百架,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均投入實戰使用[19]。1920年,米切爾還借鑑了這款水陸兩用機和超級馬林「海峽」II型飛機的設計理念,設計出一款用於艦船作業的水陸兩用水上飛機[20]。
技術參數
參考資料:《Supermarine Aircraft since 1914》[21]
基本信息
- 機組:1
- 容量:2名乘客
- 長度:32英尺6英寸(9.91公尺)
- 上翼翼展:50英尺(15公尺)
- 下翼翼展:47英尺(14公尺)
- 高度:14英尺6英寸(4.42公尺)
- 機翼面積:600平方英尺(56平方公尺)
- 空重:3,996磅(1,813公斤)
- 總重:5,700磅(2,585公斤)
- 發動機:1台羅爾斯·羅伊斯「鷹」VIIIV-12水冷活塞發動機,350匹馬力(260千瓦特)
- 螺旋槳:4槳葉木製定距螺旋槳
性能
- 最大速度:94英里每小時(151公里每小時;82節)
- 巡航速度:80英里每小時(129公里每小時;70節)
- 着陸速度:55英里每小時(48節;89公里每小時)
- 航程:312英里(271海里;502公里)
腳註
書籍來源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