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象征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即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家象徵之一);左上角鑲有五顆黃色五角星的紅色旗幟,旗幟圖案中的四顆小星環繞在一顆大星右側呈半環形,大五角星象徵着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象徵着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

事实速览 用途, 比例 ...

概要

Thumb
懸掛在長城的五星紅旗

該旗的設計者是來自浙江瑞安的普通公民曾聯松。隨着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取得勝利,1949年7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在2,992幅[參 2](一說為3,012幅[參 3])應徵國旗圖案中,曾聯松的設計被選入38幅候選草圖。經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他的設計被選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均作同樣規定[參 4]:3715。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按動電鈕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參 5]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於同日透過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署的第2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公布,並於1990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國旗法》不僅規定了國旗的製法、懸掛場合及懸掛方式,還強調了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誌」,因此每個公民與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參 6]

Remove ads

歷史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決定發出徵集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的啟事。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的修改審定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為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參 7][參 8],於7月15日到26日間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和《天津日報》等各大報紙連續刊登。[參 9]該啟事中列出了國旗圖案的注意事項:

  1. 中國特徵(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
  2. 政權特徵(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3. 形式為長方形,長寬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
  4. 色彩以紅色為主,可用其他配色。[參 7](草案中曾使用「以赤色為主」,周恩來後來將它改成了「以紅色為主」)[參 10]

當時在上海工作的曾聯松在閱讀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後,決定設計一幅國旗圖案。時值七月中旬,他在自家的閣樓上開始設計國旗圖案。他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以五角星作為自己的標誌,而且中國共產黨又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進而決定用五角星來象徵它。而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文則指出當時人民由四個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組成,因此他決定用四顆小五角星來象徵由四個社會階級組成的人民。在確定了五顆金星的位置和大小後(他曾設想在旗面的中心置放五顆金星,但因其在視覺上過於侷促、凝滯而放棄),他於八月中旬將自己的設計「紅地五星旗」寄給了籌備會。[參 1]

截至8月20日,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共收到了2992幅[參 2](一說為3012幅[參 3])國旗圖案[參 11]郭沫若陳嘉庚等籌備會成員也提交了他們設計的樣稿。[參 2]這些應徵圖案在臨時選閱室內進行了展示,評選委員會從中精選出38份草圖[參 1][參 9],並將之匯編入《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提交給新成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曾聯松的方案最初並未入選,後來在田漢的主張下才被收為「復字32號」「紅地五星旗」,並根據小組討論的意見去除了類似蘇聯國旗錘子鐮刀的標誌[參 12]

9月23日上午,政協全體會議代表分組討論了國旗方案,但並未形成定論[參 13]。23日當晚,彭光涵向周恩來推薦了32號圖案;周恩來對該設計感到滿意,並要求彭光涵繪製較大的圖樣。兩天後,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開了座談會,說明了他贊成紅地五星旗的理由,並在與會代表間取得了共識。[參 14] 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決定採納紅地五星旗方案,並將其改名為「五星紅旗」。[參 1][參 15]

Thumb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現藏於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9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發了新國旗的圖樣和製法說明,提供社會各界製作使用。[參 16]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參 5]第一面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旗由女縫紉工趙文瑞縫製,她在9月30日下午1時完成了這項工作。[參 17]另外有國旗、國歌、國徽評選委員會的秘書彭光涵,北平市國營永茂公司的宋樹信等兩種說法。[參 18]曾聯松最初並不敢確信五星紅旗是他設計的,因為在公布的圖案中,大五角星上沒有鐮刀和錘子。然而,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後來給他寄送了公函,正式告知他就是國旗的設計者,並隨信附帶了五百萬元(約合現在的人民幣五百元)舊人民幣作為酬謝。[參 19]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後至今,五星紅旗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定國旗。[參 20][參 21][參 22][參 23][參 24]

Remove ads

設計

含義

Thumb
飄揚在北京的五星紅旗

其樣式:旗面為紅色,長方形,長和高為三與二之比,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之中心點[參 4]:3715。國旗旗面之紅色象徵革命[參 4]:3715。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參 4]:3715-3716。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參 4]:3716。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代表着圍繞一個中心的團結[參 3]。大五角星象徵着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象徵着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參 25]

在曾聯松最初對國旗的描述中,大五角星象徵着中國人民,四顆小五角星象徵着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提出的中國人民四個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五顆星呈橢圓形狀,乃是當時中國國土(包括外蒙古)的秋海棠葉形狀;五角星使用黃色則是因為中華民族是黃色人種。[參 19]

1949年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這也是國旗目前最為準確的官方定義。

為什麼建國時會選擇五顆星,有說法認為:「作為歷史學家、軍事家的毛澤東經常閱讀記載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史記》《漢書》等書,中國傳統的數術學和天文學都認為五星聚會或五星聯珠會給中國帶來好運。因此他之所以選擇五星紅旗作為國旗,是因為它很好地兼顧了中華歷史文化傳統、民族心理與現實革命、藝術與當今政治的關係。」,這一觀點常常將五星紅旗與「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一起作為文化傳承的見證。[參 26]

有時候,五顆星會被誤認為是代表中國的五大民族[參 27][參 28],這其實是與五色旗的含義混淆了,後者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1912年-1928年使用的國旗;其中的五種不同顏色分別代表着滿五個民族。[參 27][參 29]

Remove ads

方案

曾聯松的方案是「復字32號」「紅地五星旗」[參 12]。1949年9月23日上午,政協全體會議代表分組討論了國旗方案,但並未形成定論;會中有代表覺得32號方案中的四顆小五角星提法不妥,認為不應提到資產階級。毛澤東和大多數代表起初都贊成一顆星一條橫槓的復字第3號圖案,但張治中後來向毛澤東表達了他的反對意願,認為一條橫槓有分裂國土、分裂革命之嫌疑,而且更容易使人聯想到孫悟空金箍棒而不是它本應象徵的黃河。[參 13]23日當晚,彭光涵向周恩來推薦了32號圖案,而周對該設計感到滿意,並要求彭繪製較大的圖樣[參 14]。此外,陳嘉庚也曾向毛澤東和周恩來提出建議,認為政權特徵比地理特徵更為重要,因此無需堅持使用象徵黃河的橫槓[參 30]

Remove ads

標準

規格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在1949年9月28日公布了國旗的製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四條規定,製作國旗的企業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指定。國旗的長寬之比為3:2。[參 3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GB 12982-2004:國旗〉標準中亦給出了國旗的製法說明。[參 32]

更多信息 繪製方法, 標準 ...
Remove ads

尺寸

《國旗法》還給出了國旗的五種尺度規格[參 33]。其中,一號國旗主要用於大型運動會的開幕或閉幕儀式,以及作為大型會議場的背景旗。二號國旗適用於15米以上高度的旗杆上;三號國旗一般懸掛於10至13米高的旗杆;四號國旗用於9至10米高的旗杆。五號旗常用作一般不掛在立地旗杆上。在五種規格之外還有六號和七號國旗常用作彩旗、導遊旗等。八號國旗主要用於手搖旗、串旗等。九號國旗可以用作會議桌旗。[參 34]

更多信息 尺度, 一號 ...

顏色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GB 12983-2004:國旗顏色標準樣品〉規定了國旗所使用的顏色。該標準按照CIE標準照明體D65和CIE 1964補充標準色度系統(xyY10)給出了下列的色度數據[參 35]。旗杆套為白色[參 4]:3715

更多信息 均為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九條規定,網絡使用的國旗圖案標準版本在中國人大網和中國政府網上發布。網絡使用的國旗圖案標準版本的色彩如下(PNG源文件中的sRGB色彩)[參 36]

  • 紅色 #CC0000
  • 黃色 #FFD700

禮儀

Thumb
中國大陸學校之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

Thumb
懸掛在江門新會供電局門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旗幟
啟德郵輪碼頭飄揚的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Thumb
2018年國慶節期間,蘇州市工業園區一道路路燈亦會懸掛國旗

在舉行升旗儀式時,應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參加者應面向國旗肅立並行注目禮,軍人敬軍禮,少先隊員敬少先隊禮。[參 37]國旗應該早升晚降,在惡劣天氣時可以不升掛。[參 38]企業旗幟校旗區旗等其它旗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同時升掛時,國旗應該掛在顯著的位置,其它旗幟則掛在國旗的兩邊,高度比國旗低。[參 39]全日制的中小學,應在假期以外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參 37]

優先行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列隊舉持國旗和其他旗幟行進時,國旗應當在其他旗幟之前。」[參 40]

不過在2017年7月30日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行列中,中國共產黨黨旗領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2019年10月1日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上,也同樣出現黨旗領先於國旗的情況。此舉被認為違反《國旗法》的規定。[參 41]但也有人認為,由於系閱兵儀式,《國旗法》第十一條亦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升掛、使用國旗的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按照法條競合原則,第十一條被官方作為特殊規定適用,亦是黨旗領先國旗的主要原因。

2020年《國旗法》修訂將第十條改為第十一條,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升掛、使用國旗的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

下半旗

Thumb
2008年5月全國哀悼日期間,天安門廣場降半旗汶川大地震遇難者誌哀。

下半旗是公眾表示哀悼的重要禮節,為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誌哀方式[參 4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14條第1款規定,特定人士逝世時,應下半旗誌哀。其中包括在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家軍委主席全國政協主席正國級領導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對世界和平或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等。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或國務院決定。此外,根據《國旗法》第14條第2款和第3款規定,在不幸事件或嚴重自然災害導致重大傷亡時,亦可由國務院決定下半旗誌哀。[參 43]

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杆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杆全長的三分之一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杆頂,然後再降下[參 43]。據統計,截至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建國後曾下半旗約50次,其中47次為中外政要[參 44]。另據《人民日報》歷年報道,從1953年至2012年,天安門廣場不少於17次為外國元首和政黨領袖降半旗[參 45]。此外,為悼念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的遇難者,全中國及駐外機構也降下過半旗[參 44]。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公祭日期間,紀念地點也會下半旗誌哀[參 46]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除了在全國性的誌哀活動中下半旗之外,還曾為香港旅行團在馬尼拉被挾持事件香港南丫海難大埔公路雙層巴士翻側事故中的遇難者下半旗誌哀。

使用地點和場合

天安門廣場

Thumb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開國大典上按下電鈕,第一面國旗在天安門廣場緩緩升起。
Thumb
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天安門廣場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參 5]。這面五星紅旗長460厘米,寬338厘米[參 47],是用五幅紅緞子拼接壓制而成,黃星採用黃色綢緞。1951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將這面國旗撥交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參 48]。開國大典上的旗杆高22米[參 49],原本要求旗杆與天安門城樓等高(35米),但當時條件有限,未能達到要求[參 50]。天安門廣場的旗杆在1991年4月16日更換過一次,新旗杆高30米[參 51][參 52]。原來的旗杆於1991年改造後立在原中國革命博物館,2007年拆裝後於館內庫區收藏。2011年6月2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對公眾展出[參 53][參 50]

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經歷了幾個階段。建國初期,升旗儀式由北京市糾察總隊負責,而升旗任務由北京市供電局實施[參 54][參 55]。1977年5月,北京市衛戍部隊接替了升國旗任務,由3人負責升國旗,時稱「國旗護衛班」。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總隊第六支隊十一中隊五班進駐天安門,負責天安門廣場升降旗儀式。1991年2月23日,天安門廣場擴建國旗基座,武警北京總隊六支隊十七中隊(即天安門中隊)開始擔任升降旗任務。1991年5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正式實施。1992年12月,在原來國旗班的基礎上,擴建成立國旗護衛隊,即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第二師十四支隊二大隊六中隊[參 56]。2018年1月1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軍樂團取代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隊,開始擔負國旗護衛任務。2018年1月1日7時36分,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首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執行[參 57]。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隊不再負責升降旗任務,番號同時撤銷[參 58]

在武警國旗護衛隊時期,按照2001年3月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組織管理辦法》規定,天安門廣場應當每天升掛國旗。分為節日升旗儀式和平日升旗儀式。每年元旦、春節、五一、十一和每月1日實施節日升旗儀式。節日升旗儀式由武警國旗護衛隊38人、軍樂團62人實施,行進時吹奏《歌唱祖國》,升旗時吹奏《義勇軍進行曲》。平日升旗儀式由國旗護衛隊38人實施,升旗時播放《義勇軍進行曲》錄音。在武警國旗護衛隊執行時期升國旗時,《義勇軍進行曲》共演奏3遍,時長2分7秒,與太陽經過地平線的時長對應。降旗由國旗護衛隊單獨實施,沒有音樂[參 59]

自2018年1月1日解放軍接替武警國旗護衛隊執行國旗護衛任務起,天安門廣場國旗升旗儀式有了一定的變化。根據安排,每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國旗按126人編隊方案實施,其中護旗隊員96人、禮兵30人,分別着14式陸海空軍禮服。護旗隊由前至後依次為國旗組3人、陸海空軍分隊長3人、陸海空軍隊員90人。隊員90人編為6路15列行進隊形,分準備、迎旗、護旗、升旗和返回5個步驟,全程10分鐘。重大節日升國旗儀式,一般參照每月1日升國旗方案執行,特殊情況根據任務需要增加編隊人數、鳴放禮炮。每日升旗時一樣演奏《義勇軍進行曲》(與此前安排一致),但升旗程序有一定變化,先由護旗隊行進至國旗杆基座位置,到國旗升至旗杆頂端的時長仍保持2分7秒。國歌完整演奏一遍(此舉更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國歌必須完整演奏一遍的要求),升旗時長為46秒,升旗前由3名分隊長下達「向國旗——敬禮」的命令。升旗結束後,護旗隊將會返回,返回時演奏《歌唱祖國》。護旗隊出場時不演奏音樂,以彰顯儀式的肅穆莊嚴。每月1日、重大節日升國旗同時增加號手和禮兵的迎旗環節,期間由軍樂團8名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演奏《升旗號角》。平日升國旗由66人編成,國旗組6人,分隊長6人,隊員60人編為4路15列,分護旗、升旗和返回3個步驟,全程8分鐘。降國旗則全年按66人編隊方案實施,列隊形式和行進動作與平日升旗儀式相同,不安排伴奏[參 60][參 61]。每日升降旗時間以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每日日出、日落時間為準[參 59]

其它場合

Thumb
中蘇友誼萬歲獎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對國旗的升掛場所或機構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交部,出入境機構、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哨所屬於每日應升掛的場所或機構。[參 62]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各級委員會則屬於在工作日升掛的場所或機構。全日制學校除寒暑假和星期日外,都應升掛國旗。[參 63]此外,《國旗法》的第七、八條亦對其他情況下國旗的升掛作出了規定。[參 64]第七條規定,國慶節、國際勞動節、元旦和春節,各級國家機關和各人民團體應當升掛國旗。第八條規定: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大型展覽會,可以升掛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根據《國旗法》制定了《船舶升掛國旗管理辦法》,規定:中國籍船舶中50總噸及以上的船舶,航行在中國領水以外水域和香港、澳門地區的船舶,以及公務船舶都應當每日懸掛中國國旗;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港口、錨地的外國籍船舶,也應當每日懸掛中國國旗。該辦法還規定了不同長度的船隻應當懸掛的國旗尺寸。[參 65]

中國的航空公司中只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可以在飛行器上噴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參 66]此外,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士兵國防服役章和警官禮服臂章都有中國國旗的圖案。[參 67]1951年發行的中蘇友誼萬歲獎章也含有中國國旗和蘇聯國旗圖案。[參 68]

台灣

Thumb
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在台灣舉辦的2017年台北世大運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華民國國旗作爲國旗開始在台灣使用至今。在當今的台灣,因爲兩岸政治原因,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自己使用外,使用五星紅旗的往往是爲了一定政治或者商業因素。經歷保釣運動外省人本省人第二代子弟,或是近年大量移民台灣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陸配,依親等),如陳映真跟王津平與王曉波等人參與的中國統一聯盟很早就公開打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的口號,在海外或者台灣本土打出了五星紅旗的旗號。[參 69][參 70]十一國慶或者台灣光復節的時候,曾有人開著掛著五星紅旗的車在街上遊行,著名例子有台北的戴忠[參 71]台南台灣共產黨主席,前民進黨黨員王老養。[參 72]另外,在台灣名勝日月潭,曾發生一遊覽船業者為了吸引中國大陸籍遊客,在船尾懸掛五星紅旗[參 73]。而有台灣旅館為了對大陸遊客表現友好,也開始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參 74]國立成功大學也多次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中華民國國旗並列懸掛,以迎接中國大陸訪客[參 75]中華民國共產黨以五星紅旗為黨旗。[參 76]台灣的極左派團體中華愛國同心會也經常在台北101等公眾場合展示五星旗[參 77]。2017年10月1日,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在張安樂帶頭下身穿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並標示為「我的國旗」的外衣,在台北街頭遊行示眾。[參 78]

其它華人地區

隨著改革開放,很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移民海外,改變了當地華人的結構;很多華人團體開始慶祝十一國慶,並在海外的中國城和華人眾多的地方升起五星紅旗。[參 79]

太空和月球

1994年,美國華裔宇航員焦立中執行STS-65任務時將中國國旗帶入太空[參 80]神舟五號任務中,中國人首次將五星紅旗帶入太空[參 81]嫦娥三號首次將五星紅旗帶至月球,國旗展示系統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項目之一[參 82][參 83]

法律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9條:「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參 8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19條:「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規定,由公安機關處以15日以下拘留[參 85]。」

自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香港的使用及保護以國旗及國徽條例訂定。該條例第4條禁止展示或使用破損、污損、褪色或不合規格的國旗。第5條第(2)款規定國旗必須按照附表1所列規格製造。第6條第(1)款禁止國旗或其圖案展示或使用於商標或廣告或私人喪事活動,否則依據第(3)款,如未經合法授權或並無合理辯解違反之,即屬犯罪,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非法用於商標或廣告可處第5級罰款,而非法用於私人喪事活動可處第2級罰款。第7條規定,公開及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國旗,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3年。[參 86][參 87]

自從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澳門的使用及保護以第5/1999號法律訂定。該法律第5條規定國旗或其圖案不得展示或使用於(1)商標或廣告;(2)私人喪事活動;(3)行政長官限制或禁止展示或使用國旗或其圖案的其他場合或場所。依據第九條,焚燒、毀損、塗劃、玷污或踐踏國旗,構成對國家象徵的不尊重。第九條也規定,以言詞、動作或散佈文書、又或以其他與公眾通訊的工具,公然侮辱國家象徵,又或對之不尊重者,處最高3年徒刑,或科最高360日罰金。依據第11條,違反第5條規定者,可罰澳門幣5千元至五萬元罰款[參 88]

類似旗幟與標誌

五星紅旗的顏色、布局及內涵與蘇聯國旗相仿,五角星為社會主義國家(如北韓越南等)常用標誌[註 1]。但蘇聯和朝鮮國旗的長寬比例為2:1[參 8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國旗採取3:2比例[參 90]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稱,新加坡國旗的五角星是為了照顧華族民眾希望效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國旗上加五顆五角星,惟代表意義不同[參 91][註 2]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會標的整體造型也與五星紅旗相似[參 9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曾經使用的關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右方下角加飾關徽的旗幟[參 95][參 96]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曾使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添加原招商局旗上水波紋的旗幟[參 97]。香港與澳門區旗上也有五星圖案[參 98][參 99][參 100]

參見

注釋

  1. 古巴雖為社會主義國家,但古巴國旗自1902年啟用,其白色五角星象徵獨立,並非因實行社會主義而採取五角星圖案。
  2. 新加坡國旗五顆五角星代表了國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平等[參 92]

參考資料

  1. 1949年9月27日. 網. [2009-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6日).
  2. 陳宇. 全国人民踊跃参与设计 1个月内应征国旗图案达2,992幅.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08-13 [200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國政府網. 2005-05-24 [2009-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8).
  4.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陳宇. 组图:开国大典 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年8月12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5日).
  6. 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 中央檔案館. 1949-07-10 [200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8).
  7. 中國政協網.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 中国人民政协全书. 北京: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2011 [2012-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的确定. 新華網. 2006年10月4日 [2012年8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8月23日).
  9. 童小鵬. 风雨四十年(第二部).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4: 38頁. ISBN 7507303020.
  10. 白芷. 国旗是怎样诞生的. 文摘報. 1999-07-22 [2009-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7).
  11. 田書和. 张治中与五星红旗的诞生.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02-13 [200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12. 彭光涵. 见证国旗产生的历程. 海內與海外 (北京: 中華全國歸國僑華僑聯合會). 2003年3月. ISSN 1002-3801.
  13. 王建柱. 彭光涵:国旗诞生的曲折过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9-10-09 [2009-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14. 人民日报第四六六号: 第一版. 1949-09-29 [2009-11-06]. (原始內容 (圖像)存檔於2011-09-28).
  15. 第一个缝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人——赵文瑞. 騰訊網. 2008-08-07 [2009-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5).
  16. 新中国的三幅“第一面五星红旗”. 中國網. 2010-04-20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0).
  17. 韓泰倫. 目击天安门 3.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0: 2066頁. ISBN 9787224053647.
  18.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2: 527. ISBN 978-7-5432-2049-2.
  19. [穿越千年的神秘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如何解 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2-18/1569195.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 Shambaugh, David. Book reviews. The China Quarterly (CUP for SOAS). 1994年6月, (No. 138): 517-520頁 (英語).
  21. Mayall, James. Nationalism.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ed. Richard W. Bulliet.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1998: 186. ISBN 0231076282 (英語).
  22. Zarrow, Peter Gue. Revolution and Civil War.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Routledge. 2005: 363. ISBN 0415364485 (英語).
  23.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ma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4.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国家标准|GB 12982-2004. 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004-01-16 [2021-10-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5-13) (中文(簡體)).
  25. 国旗的标准尺寸和国旗每个尺寸的用途介绍. 上海迎風旗幟有限公司. 2016 [2016-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26. GB 12983-2004:國旗顏色標準樣品(代替GB 12983-1991).2004年1月16日公布,2004年7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7. 丁力. 中国阅兵中党旗先于国旗,网民批违反国旗法. 美國之音. [201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中文).
  28. Diplomat, Charlotte Gao , The. China’s Military Parade Reaffirms Communist Party’s Absolute Control Over Army. The Diplomat.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美國英語).
  29. 为什么要下半旗?下半旗志哀的由来. 學歷史網. 2016-09-12 [2016-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30. 我国国旗曾下半旗约50次 47次为中外政要. 騰訊新聞. 2014-09-28 [2016-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3).
  31. 新中国曾16次为外国人降半旗志哀. 新浪新聞. 2012-10-18 [2014-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32. 【高清组图】南京迎接首个国家公祭日 大屠杀纪念馆降半旗. 人民網. 2014-12-13 [2014-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5).
  33. 劉艷波. 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0).
  34. 安躍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1-11-24, (241)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35. 朱彥; 閆樹軍. 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杆诞生的故事. 縱橫.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24-09-30 [2025-05-12].
  36. 宋振喜.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亮相国博. 新聞晚報. 2011年7月1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9日).
  37. 天安门广场国旗教育基地. 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2011-07-15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1).
  38. 應妮. 开国大典国旗杆与《血肉长城》浮雕在国博落成. 中國新聞網. 2011年6月21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23日).
  39. 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 中國青年報. 2010-06-25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30).
  40. 崔靖芳. 胡其俊的升旗仪式.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1. 國旗護衛隊資料室.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变更沿革. 國旗護衛隊在線. 2007-08-07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4).
  42. 元旦起由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任务. 鳳凰網. 201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1) (中文(簡體)).
  43. 武警名分已定:归中央军委领导 但不属于人民解放军序列. 搜狐.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中文(中國大陸)).
  44.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组织管理办法. 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 2002-11-04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0).
  45.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呈现七大变化. 新華網. 2018-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1) (中文(中國大陸)).
  46. 揭秘:今天的升旗仪式有哪些变化?. 央視新聞 . 2018-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1) (中文(中國大陸)).
  47. 鏈接至維基文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維基文庫 (中文). 第七條、第八條
  48.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 船舶升掛國旗管理辦法. 1991年10月10日頒布
  49. 南方網.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唯一挂载国旗航空公司. 搜狐. 2002年4月15日 [2016-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13日).
  50. 武警07式服装的设置与样式. 新華網. 2007-07-19 [2016-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31).
  51. 中國周刊. “友谊奖”前身“中苏友谊万岁”奖章. 新浪. 2013-09-03 [2016-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52. 劉琳. 台湾"入联路跑"活动现场出现五星红旗(图). 東南快報. 2007-10-25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3. 台湾入联路跑登场 中国统一联盟携五星红旗踩场. 星島環球網. 2007-10-24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6).
  54. 五星红旗吓坏民进党大老 成为媒体流传笑谈. 國際在線. 2007-11-01 [2016-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8).
  55. 五星红旗欢迎陈云林. 新浪網. 2008-11-04 [2016-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56. 台湾日月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新浪網.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7. 周先. 台民众扮解放军迎大陆客 饭店自由挂五星红旗. 環球時報.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8. 五星旗高掛 成醫:中客來訪慣例. 自由電子報. 2015年6月10日 [2015年6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22日).
  59. 中新網. 扁堂弟组“中华民国共产党” 党旗用中国国旗. 環球網.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1).
  60. 台北101出現五星旗 網友感冒. 台灣蘋果日報. 2014-03-22 [2019-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1).需付費查閱
  61. 王冠仁; 顏宏駿. 統促黨遊行 五星旗飄揚. 自由時報. 2017-10-02 [2019-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62. 招思虹. 旧金山东湾举行“十一”升旗典礼 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2009-10-02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0).
  63. 焦立中:宇航员对心脏要求最高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新浪網. [2024-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8).
  64. 镌刻十八载春秋,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 [2024-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4).
  65. 五星红旗闪耀月球!嫦娥五号月表国旗展示照片公布. 人民網. [2024-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4) (中文).
  66. 五星红旗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 新華網. [2024-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4).
  67. 香港臨時立法會. 國旗及國徽條例草案. 香港特區立法會. [2012-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68. 國旗及國徽條例.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雙語法例資料系統. [2012-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69. Strods, Evalds; Regina Jozauska; Andris Nikolajevs. PSRS ģerboņi un karogi [蘇聯國旗和國徽]. Rīga, Latvijas PSR: Avots. 1987: 12.(拉脫維亞文)(俄文)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016-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中文). 《國旗製法說明》(一)
  71. Lee, Kuan Yew. The Singapore Story: Memoirs of Lee Kuan Yew. Singapore: Times Editions. 2011: 342–343 [1998]. ISBN 978-981-204-983-4.
  72. 《新加坡国徽、国旗、国歌法》 (Cap. 296, R 1, 2004 Rev. Ed. (PDF).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2004 [2009-11-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7-10). as amended by Singapore Arms and Flag and National Anthem (Amendment) Rules 2007 (S 377/2007) (PDF). 2007-07-16 [2010-07-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7-03).
  73. National Pride (PDF). Synergy (Sept and Oct 2009). Contact Singapore. 2009 [2009-12-15] (英語).[永久失效連結]
  74.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关于我们. 中國紅基會.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4).
  75. 海关关旗. [201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1).
  76. Elihu Lauterpacht, C. J. Greenwood, A. G. Oppenheimer. International Law Reports 12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582 [2016-12-14]. ISBN 978-0-521-8077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3).
  77. 姬鵬飛.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及其有關文件的說明 (PDF). 基本法主頁: 11–12. 1990 [2015-1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28).
  78. 區旗區徽緣何綠? 宗光耀解畫. 澳廣視. 2013年12月31日 [2016年12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2月20日).
  79. 招商局歷史檔案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五星水波紋旗是招商局的第五面局旗。1951年2月1日,招商局內地部分更名為「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後開始使用,至同年8月。因「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撤銷,此旗亦停止使用。」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