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會山莊騷亂

2021年1月6日在美國國會大廈附近發生的騷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会山骚乱map
Remove ads

2021年1月6日,約2,000至2,500名[33]來自全國支持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示威者衝進位於國會山美國國會大廈,擾亂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當時該會議正就選舉人團計票英語2021 United States Electoral College vote count,並進行認證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以宣告喬·拜登正式獲勝[4][43]。此衝擊迫使國會大廈建築群英語United States Capitol Complex被封鎖,其中的立法者和工作人員被緊急疏散,之後被騷亂人群占領並破壞長達數個小時。一系列的衝突在36小時內導致5人死亡,包括174名警察在內的多人受傷[44]。事發之後的7個月間,又有4名事發時曾在現場執法的警察自殺身亡。[45]

事实速览 國會山騷亂, 日期 ...

此前,川普的支持者多番嘗試推翻選舉結果;1月5日至6日,支持者多次聚集在華盛頓特區抗議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46][47]認為特朗普的大選結果被竊英語Stop the Steal[3],並要求兼任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邁克·彭斯國會拒絕認可拜登當選第46任美國總統[48][49][50]。1月6日上午,示威者聚集在橢圓形草坪上參加一場由時任總統特朗普、其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和其律師魯迪·朱利安尼主持名為「拯救美國」的集會,示威活動最終演變為騷亂;特朗普在演講中激勵他的支持者「要激烈的戰鬥」、「奪回我們的國家」,指示其支持者向國會大廈行進,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51][52]隨後,數以千計支持特朗普的示威者向國會行進,並最終衝進了國會大廈。[53]當時國會正在開會統計選舉人團選票,正就德克薩斯州參議員泰德·克魯茲亞利桑那州第四國會選區眾議員保羅·戈薩拉反對統計亞利桑那州選舉人團選票進行辯論。[54][55]示威者衝破安保人員的防線進入國會大廈,國會大廈建築群被迫疏散,隨後即全部封鎖[56]。在隨後的衝突中,一名女性因試圖闖入眾議院會場而遭執法人員槍擊身亡。[57][58][59]當天另外有三人因緊急醫療情況身亡。警方發現了三個簡易爆炸裝置:一個在國會大廈內,另外在國會大廈附近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各發現了一個。[60][61]在國會大廈外的一輛汽車上還發現了燃燒瓶[62][63]

1月6日下午,特朗普譴責其副手彭斯「沒有為保護我們的國家和憲法做應做的事情」[注 1],儘管彭斯在憲法上沒有權利可以不承認拜登的勝利。[65][66][67]下午4點22分,特朗普在推特上敦促他的支持者「和平地回家」,同時將騷亂者描述為「非常特別的人」,稱他「愛」他們[注 2],並重申他對選舉舞弊的虛假指控。[69]其後他再在推特發文呼籲示威者保持和平不要使用暴力。[注 3]

國會大廈遭到衝擊這一事件很快便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並受到美國國內和國際上政治領導人和組織的廣泛譴責。時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將這一事件稱為「失敗的叛亂」(failed insurrection)[70],並且稱參議院「不會屈服於無法無天或恐嚇」(will not bow to lawlessness or intimidation)[71]。多家社交媒體及科技公司封鎖了特朗普的社交賬戶[72][73]推特對特朗普的推特賬號進行了長達12小時的鎖定,並刪除了他的三條推文,原因是他發帖公開縱容暴力衝擊國會的支持者,違反了推特政策,其後更進一步永久鎖定了他的推特賬號。[74][75][76]FacebookInstagram亦跟隨推特以煽動暴力為由臨時封鎖特朗普的帳戶[77]YouTube則隱藏了多條特朗普發布懷疑煽動暴力的影片[78]。騷亂一周之後,眾議院以特朗普煽動叛亂第二次彈劾他,使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79]。眾議院隨後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仿照911委員會的模式建立一個兩黨獨立委員會來調查衝擊事件[80],但該法案在參議院被共和黨人阻止[81]。隨後在佩洛西另行提議並在眾議院通過之下,由眾議院成立特別委員會來調查襲擊事件[82]。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克里斯托弗·雷將衝擊事件列為國內恐怖主義英語Domestic terro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事件[83]。輿論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不贊成衝擊國會大廈,也不贊成特朗普在衝擊前後的行為,儘管一些共和黨人支持這次衝擊或至少沒有指責特朗普[84]

事後清查衝擊事件中,聯邦調查局使用了超過400個案宗,並發出了500多張陪審團傳票搜查令[85]。大量在場示威人員被列入恐怖分子篩查數據庫英語Terrorist Screening Database,其中大多數人被懷疑是白人優越主義者[86]。反政府組織誓言守護者驕傲男孩的成員因涉嫌在國會大廈前進行有計劃的任務而被起訴[87][12][88][89]。據美國司法部披露的數據,截止2023年12月,已有至少1,200人被指控犯下罪行,728名被告人認罪,另有166名被告人在審判中被定罪,累計745名被告人被判刑[90];特朗普在2025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第47任美國總統後簽署行政命令特赦因國會騷亂事件被控罪約1,500名被告人及囚犯,大部分獲取消控罪及獲釋,另有6人獲縮短刑期[18]

Remove ads

背景

儘管19世紀及20世紀華盛頓特區曾數次發生過暴力事件英語List of incidents of political violence in Washington, D.C.,但這次事件是自1814年英國人在1812年戰爭期間縱火焚燒華盛頓以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亦是自其之後200餘年以來國會大廈首次被占領[53][91][92][93]

疫情下的美國

2020年3月起,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全球大爆發,而美國所公布的感染數和死亡數字是當時全球各國中最高的。美聯社的評論認為,各州為了防疫而對美國人民實施的各種活動規管,例如限制非必要外出活動和強制配戴口罩等,這些措施激起了美國人當中主張小政府極右派者如白人至上主義美國民兵運動英語American militia movement等群體的反抗情緒,他們藉此在社交媒體上招攬了更多會員,其言行亦越趨大膽和激進,為2021年1月6日右派團體衝擊國會埋下種子[94]

美國總統大選

Thumb
2020年10月,唐納德·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固特異市的競選集會上演講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在普選票(拜登獲得8,130萬票,占51.3%,特朗普獲得7420萬票,占46.8%)和選舉人團票(拜登以306票對232票勝出)擊敗時任美國總統的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95][96][97]。但川普及其他部分共和黨人始終拒絕承認敗選,嘗試推翻選舉結果並且謊稱民主黨在選舉中在五個拜登獲勝的搖擺州舞弊亞利桑那州喬治亞州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辛州[98]。這些嘗試被一些學者和媒體描述為嘗試進行自我政變[99]及對戈培爾效應的實踐[11]

Thumb
特朗普在投票結束後不久發布推文稱「我贏得了這次選舉,以巨大的優勢!」(I WON THIS ELECTION, BY A LOT!)

在投票站關閉僅數小時後,選票仍在統計中,特朗普宣布勝利並要求停止計票[100]。他開始了一場通過法律挑戰和法外努力來顛覆選舉的運動[101]。儘管特朗普的律師在選舉後十天內得出結論,對選舉結果的法律挑戰沒有事實依據或法律依據[101],但特朗普仍試圖推翻選舉結果,提出了至少60起訴訟,其中兩起被提交給最高法院,試圖撤銷選舉結果證明並使拜登的選票無效;這些挑戰都被法院以缺乏證據或資格英語Standing (law)為由駁回[98]

美國國會定於2021年1月6日召開會議,統計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特朗普宣布計劃在會前舉行集會,繼續質疑多個州總統選舉結果的有效性。2020年12月1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發文宣布「1月6日在華盛頓舉行大型抗議活動。記得來,(活動)將很瘋狂!」[注 4][13][102]

特朗普此前幾天一直在暗示副總統彭斯應該在國會認證全美各州選舉人票數時推翻拜登的勝選結果,但這並不在彭斯在美國憲法所授予的權力範圍之內,而特朗普在1月6日正午發表的演講中重複了這一呼籲。[66]同一天下午,彭斯發表了一封致國會的信,他在信中表示他並沒有權力去接受或反對各州選舉人團提供的選舉結果。[66]

事前策劃

1月6日的「拯救美國遊行」(Save America March)由501(c)(4)註冊非牟利組織「支持美國優先女士」(Women for America First)所策劃,此組織的主席艾米·克雷默英語Amy Kremer是支持特朗普的茶黨運動活躍分子。組織邀請支持者加入車隊前往首都華盛頓出席活動[103]。特朗普在橢圓形草坪舉行的演講由Event Strategies籌辦,其創辦人Tim Unes有份協助特朗普2016年競選總統活動[103]

阿拉伯裔極右活躍人士阿里·亞歷山大英語Ali Alexander被媒體揭發在1月6日前發表過支持衝擊國會言論,並且自稱與共和黨眾議員保羅·戈薩拉安迪·比格斯莫·布魯克斯一同策劃要「大幹一場」[104]、「1月6日的事件就是我們四人主推的」[105]和「向還猶豫未決的國會議員施壓讓他們覺得『我不能站在那群示威者的對立方』。」比格斯在衝擊國會事件後否認與亞歷山大有任何聯繫[106][107][108]。而《華盛頓郵報》則報導有影片和社交發文顯示三名眾議員與亞歷山大早有交流[109]

衝擊國會的人在1月6日前數週就公開策劃妨礙國會認證總統選舉結果,包括對國會議員、彭斯和執法人員使用暴力[110]。他們選擇了主流網站如Reddit推特以外的另類科技社交平台如ParlerTelegramGab等以避免其激進發文或媒體遭審查或刪除[111][112]。這些平台上有不少人討論過實行騷亂的策略的話題,例如如何在街上躲過執法人員、需要利用什麼工具撬開門鎖、如何偷運武器進入首都華盛頓[112]、教唆假扮成對立的安提法成員[113]、甚至是襲擊執法人員等[102]

驕傲男孩和其他極右組織原本支持執法人員,但自2020年12月12日抗議選舉結果示威起就開始對執法人員越發不配合[102]。其中「停止偷竊(選舉)」(Stop the Steal)團體於12月23日就在網上計劃過要佔領國會,並揚言與執法人員發生衝突時會故意讓事態升溫[114]。這些討論中不少都使用了語氣強烈的措辭如「戰爭」(war)和驚悚的畫像如以絞索英語noose吊起他們提議肅清的政客的自製動畫[111]

Remove ads

資金來源

資助「支持美國優先女士」運作的「美國優先政策英語America First Policies」團體的主席是曾經獲得特朗普提名出任小型企業管理署署長的琳達·麥馬漢,它被媒體形容為支持特朗普的黑金政治英語dark money團體(因為註冊為非牟利組織而無需披露資金來源)[103]。陰謀論者亞歷克斯·瓊斯表示,他捐出了50萬美元用以予約橢圓形草坪以舉行1月6日的拯救美國演講會,甚至白宮有人請求他率領特朗普支持者遊行至國會[115]。「美國轉折點」團體的創辦人查理·柯克在推特稱他安排了超過80輛大巴到達首都國會[116]。其他個別人士透過網上眾籌平台GoFundMe欲募款獲得前往首都參與示威活動的資金[2],GoFundMe自騷亂發生起就中止了這類眾籌項目,但有一部分項目在被中止前已經成功募得目標金額[117]

執法部隊先前部署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家廣場一帶日常治安由幾個不同機關分擔管理不同區域。白宮一帶由隸屬於國土安全部特勤局管轄;特朗普進行演講的橢圓形草坪屬於聯邦機關公園警察管轄範圍;隸屬於特區市政府的哥倫比亞特區市警察局英語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負責國家廣場內的所有公共街道;屬於聯邦機關的國會警察負責國會山莊一帶公園及其建築群的保安,本身隸屬於由眾議院警衛官參議院警衛官國會建築師英語Architect of the Capitol組成的國會警察委員會英語Capitol Police Board

華盛頓特區市長穆里爾·鮑澤在2020年12月31日要求在預期的示威活動中部署哥倫比亞特區國民警衛隊,以支援當地警方。她在請求中寫道,這些人員不會攜帶武器,他們將主要負責人群管理和指揮交通,讓警方專注於保安工作。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於2021年1月4日批准了這一請求。批准部署340名士兵,但任何時候不會同時部署超過114人[118]。騷亂發生前一天,鮑澤在一封給司法部的公開信中指,特區政府不會在未與市警察局商討前擅自請求其他聯邦執法機關的支援[119]

騷亂發生前三天,國防部曾經兩度提議派駐國民警衛隊到國會,但都被國會警察以不必要為由回絕[120],儘管這時候國會警察的情報部已經收到一份12頁紙的報告書指1月6日國會一帶會爆發騷亂,但報告書在警察局內似乎沒有獲得廣泛傳閱[121]。特區市警察局代理局長羅伯特·康提英語Robert Contee於騷亂後表示市警察局並沒有收到過國會大廈有被暴徒衝擊闖入風險的情報[122]。已經引咎辭職的國會警察局局長史提芬·桑德英語Steven Sund事後則表示制定了處理「第一修正案(言論與集會等自由)活動」的對策,但並沒有想像到示威會演變為暴力佔領國會大廈的局面,因此1月6日派遣現場的國會警察以一般制服執勤,而非以防暴裝備上陣[123]

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英語Ryan D. McCarthy表示各執法機關最初預計1月6日在國會示威的人數在二千至八萬人的範圍內[120]國家公園管理局於1月5日按當日已經聚集的人群評估翌日「拯救美國遊行」的規模約為三萬人[124]

評論認為這系列消極的警力部署是受到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示威活動爆發時,各地防暴警察過度執法所引起的爭議的影響,這個判斷在國會騷亂爆發後演變成左派對警方過度寬鬆處理右派示威者的指控[119]

Remove ads

過程

2021年1月5日

2021年1月5日,數千名與會者聚集在自由廣場,為計劃在本周晚些時候舉行的抗議活動做準備。[125]周二晚至周三上午,至少有10人被捕,其中幾人因武器相關指控被捕。[54]

2021年1月6日

「拯救美國」集會

所以我們要,我們要走到賓夕法尼亞大道上—我喜歡賓夕法尼亞大道—我們要去國會大廈,我們要試着給......民主黨人是沒有希望的。他們從不投票,甚至沒有一票,但是,我們要試着給我們的共和黨人,那些弱者,因為強者不需要我們的任何幫助,我們要試着給他們奪回我們國家所需的那種自豪感和勇氣。因此,讓我們走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我想感謝你們所有人。上帝保佑你們,上帝保佑美國。感謝你們所有人來到這裡。這真是不可思議。非常感謝你們![注 5]
唐納德·特朗普,「拯救美國」集會演講結尾

2021年1月6日早晨,川普發了兩條推文,要求副總統彭斯改變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早上11點20分,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彭斯電話再度施壓後者推翻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但彭斯並未遵從。[126][127]而同樣是當天上午,示威者圍着華盛頓紀念碑舉行集會。正午有人在橢圓形草坪舉辦為時約1小時的「拯救美國遊行」(Save America March)演講活動,演講者有川普、他的法律顧問魯迪·朱利安尼、特朗普的兩位大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埃里克·特朗普、共和黨眾議員莫·布魯克斯、眾議員麥迪遜·考托恩和法律學者約翰·C·伊斯特曼英語John C. Eastman等人。朱利安尼重複了大選中使用的投票機器被「動了手腳」(crooked)的陰謀論並要求「比武審判」(trial by combat)。[128]特朗普在玻璃幕牆後發表演講,指責媒體,並再度呼籲彭斯推翻選舉結果。[129]特朗普呼籲他的支持者向方國會大廈遊行:

你永遠不能通過軟弱來奪回我們的國家。你必須展示實力並強大起來。我們來是要求國會做正確的事,只計算那些合法的選舉人票。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很快就會前往國會大樓,和平地、愛國地發出你們的聲音。[注 6]

在集會上,特朗普告訴他的支持者「戰鬥。我們要激烈的戰鬥。如果你不激烈的戰鬥,你將會失去(你的)國家」。[注 7]特朗普說,他們將「去國會大廈,我們要努力給共和黨人奪回國家所需要的那種自豪感和勇氣」。[注 8][52]

在集會上,特朗普還表示:「我們永遠不會認輸。」[注 9][130]小唐納德·特朗普和埃里克·特朗普也發表了演講,言語攻擊了不支持改變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的共和黨國會議員,並承諾在未來的初選中擊敗他們。[131]

Remove ads

示威者闖入國會大廈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在下午舉行聯席會議,認證選舉人團選出拜登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副總統彭斯主持會議。[132]原本該流程在以往僅被當做是「走過場」,但由於部分共和黨人此前表示將阻撓這一過程,因此外界預料認證過程將出現波折。當聯席會議開始認證亞利桑那州的選舉結果時,來自亞利桑那州的眾議員保羅·戈薩拉以及來自得克薩斯州的參議員泰德·克魯茲提出反對動議,聯席會議被迫暫停,國會兩院各自退回到自己的議院展開限時兩小時的自由辯論。[133]

2021年1月6日下午2點15分左右開始,示威者[134]開始試圖衝擊國會大廈建築群。包括副總統彭斯在內的[132]部分建築中的人員被疏散,一些暴力示威者衝破安保進入國會大廈。[54][55]在突破安全警戒線後,[135][136]大多數闖入者步行進入國會大廈,另有一部分人利用繩索和臨時造出來的梯子進入大廈,有些人則打破窗戶進入。[137]同時,不少示威者大喊眾議院院長南希·佩洛西和副總統彭斯的名字,群眾更起鬨吶喊「把邁克·彭斯處以絞刑」(Hang Mike Pence)[138]

在暴動者闖入國會後,國會大廈建築群的所有建築都被封鎖,不許進出。大樓內的人被要求躲在辦公室並鎖好門窗。在辦公室外的人則被告知「尋找掩護」。[56]執法人員開始在大樓內使用催淚瓦斯後,國會告訴還在場內的議員、工作人員和記者戴上防毒面具[139]數十人持槍與高舉象徵白人優越的南部聯盟軍旗英語Modern display of the Confederate battle flag;參、眾議員輪流被安全撤離。[140]俄勒岡州參議員傑夫·默克利稱,一些工作人員成功地趕到議會廳,將數箱密封的選舉人團選票解救出來避免被暴力示威者燒毀。[141][142]

之後,國會大廈內發生槍擊事件,眾議院議事廳前門發生武裝對峙。[143][144]支持特朗普的暴力示威者闖入國會大廈後,多名警察在眾議院議事廳內拔槍,並將槍口對準用家具擋住的議事廳大門。[145]一名闖入者在國會大廈內被執法人員開槍擊中胸部(亦有說法是被開槍擊中頸部[146]),隨後傷重不治。[57]一名執法官員告訴《華盛頓郵報》,警方認為死者沒有攜帶武器,但開出致命一槍的警員在開槍時並不知道這一點,而警方了解到許多闖入者都秘密持有武器。[57]闖入國會大廈的暴力示威者還衝進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辦公室,掀翻桌子並撕毀了掛在牆壁上的照片。有蒙面人帶着警用塑料手銬企圖活捉佩洛西和副總統彭斯[147];西佛吉尼亞州眾議員德里克·埃文斯英語Derrick Evans (politician)直播自己衝擊國會,並在被捕後辭職[148]。同時國會大廈內也發生了搶劫事件,有示威者搬走了眾議院議長的講台,並將其發布在eBay上拍賣。[149][150][151][152]國會警察報告說,大樓已被「搗毀」。[153]觀察者看到大樓里所有的位置都有「碎片、垃圾,都在電梯裡,東西被撞倒,柱子也被撞倒」。[154]國家雕像大廳的玻璃窗被打破。一些暴動者在國會大廈外攻擊了在現場報道的記者[155],還砸毀了美聯社的攝錄設備。[156]在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中,有多名警員受傷。[157]兩名國會警察因為涉嫌充當暴徒內應、為其開道引路,而被停職調查[158]

Remove ads

緊急回應

Thumb
警方向國會外的人群施放催淚瓦斯。

2021年1月6日下午2點31分,華盛頓特區市長穆里爾·鮑澤下令從當晚6點開始實施宵禁,持續至次日早上6時。[159][160]弗吉尼亞州州長拉爾夫·諾森也對鄰近的亞歷山德里亞北弗吉尼亞阿靈頓縣發布了宵禁令。[161][162]

弗吉尼亞州州長諾森派出了弗吉尼亞國民警衛隊和200名弗吉尼亞州警支援華盛頓特區的執法工作。[163]馬里蘭州州長拉里·霍甘也宣布將派出馬里蘭州州警和馬里蘭州國民警衛隊。[164][165]下午3點45分左右,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在徵求副總統彭斯、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員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和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霍耶的意見之後,決定將指示國民警衛隊和其他「額外的支持」應對騷亂[166][167][168][169]當地時間下午5時許,陸軍部長萊恩·麥卡錫(Ryan McCarthy)和米勒決定了自行部署華盛頓特區國民警衛隊全部1,100人的兵力來平息暴力事件的計劃。[170]因為統帥的軍隊調動權問題已來不及處理,最終部署的命令只好由副總統彭斯破例批准並實施。[171]據《紐約時報》報道,「不清楚」為什麼批准部署的不是三軍領導特朗普。[172]

國會警察在國會大廈的參議院一側部署了煙霧彈,以努力將闖入者清理出大廈。[153]下午4點半左右,身穿防暴裝備的聯邦調查局美國國土安全部特工進入迪爾森參議院辦公大樓。[173]

新澤西州州長菲爾·墨菲在下午4點57分宣布,應華盛頓特區官員的要求,他已部署新澤西州警察局的人員到哥倫比亞特區,新澤西國民警衛隊也準備在必要時部署。[174]下午5點前不久,國會領導人從國會大廈疏散到附近的麥克奈爾堡陸軍基地。[175]下午5點40分左右,在警方強勢介入,並使用催淚瓦斯與閃光彈等手段清場後,負責維持秩序和安全的美國聯邦參眾兩院的糾儀長宣布「國會安全了」。[176][140]

簡易爆炸裝置

Thumb
國會大廈院內被發現的管狀炸彈

有兩個簡易爆炸裝置被發現放置在國會外的兩棟建築物中,於中午12:45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所在的大樓旁邊發現了一個疑似管狀炸彈的裝置。[60]約半小時後,另一個裝有管狀炸彈的可疑包裹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的草叢中被搜獲,發現炸彈的地點和鄰近建築物都被臨時疏散[177][10][178]。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大樓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離國會大廈只有幾個街區。[179]1月6日下午,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大樓和國會大廈院內發現的裝置都被拆彈小組安全引爆[60]。官方不確定這些裝置是否處於工作狀態[180],但指出兩者的構造相似,都是約1英尺(30公分)長和連接了計時器[178]聯邦調查局發布懷疑放置炸彈的疑犯的照片並懸紅五萬美元給提供情報者[181]

在一枚炸彈安置的地點附近發現有一輛載有步槍燃燒瓶的汽車,一人因此被捕[177]。華盛頓特區警察還報告稱,發現了一個裝有燃燒瓶的冷藏箱[182]

事後處理

Thumb
1月6日傍晚,警方與示威者在國會外繼續對峙。

警方繼續試圖將暴動者驅離國會大廈。抗議活動仍在繼續,一些人則撤出了國會山地區。據報道,一些人對記者進行了言語和肢體攻擊,攻擊者詆毀媒體機構為「假新聞」。[141][183]

截至下午6:08,警方在當天的事件中逮捕了至少13人,並繳獲了5支槍支。[184]雖然市長鮑瑟實施了晚上6點的宵禁,但基本上被人們忽視了,數百名支持特朗普的示威者仍然留在國會山地區。[185]截至晚上10:30。又有47人因違反宵禁而被逮捕。[182]至少有6人因當天的事件而住院,其中包括一名執法人員。[186]14名華盛頓特區警察局的警察受傷。4人死亡;1人在國會大廈被執法人員開槍打死,另外3人死於醫療緊急情況。[182]

1月6日晚,華盛頓特區國民警衛隊的2,700名士兵和弗吉尼亞國民警衛隊的650名士兵將被派往華盛頓特區。[187]1月6日晚,市長鮑瑟發布新的命令,將華盛頓特區的公共緊急狀態延長15天,她在命令中寫道,她預計一些人將「在就職典禮前繼續進行暴力抗議活動」。[188][189]

國會恢復議程

在清場後,參議院率先於1月6日晚8時復會恢復辯論,並簡短譴責了示威群眾入侵國會的行為。[190]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表示,國會大廈遇襲事件不會「阻止我們履行確認喬·拜登當選的責任」,她與其他眾議院領袖、五角大樓司法部邁克·彭斯協商後,決定當晚重新召開會議。[191]最終,當地時間1月7日凌晨3時41分,國會聯席會議確認了拜登當選。[192]

騷亂過後

2021年1月7日晚上約9:30,早前在國會衝突中遇襲受傷的國會警員布萊恩·西克尼克證實傷重死亡。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要求國會大廈下半旗致哀。副總統彭斯則向席克尼克的家人表示深切慰問,並形容席克尼克為保衛國會大廈的英雄[193]。1月9日,佩洛西指示國會大廈外的國旗下降一半悼念席克尼克[194],特朗普則下令1月13日將美國國旗半降[195]

多個州份議會大樓提高警戒級別,以防示威者衝擊[196][197]。美國各地有支援是次衝擊示威以及反對川普人士[198]進行各式各樣的示威。

海外亦有零星示威。例如日本時間1月6日晚上,即衝擊美國國會前數小時,日本東京都有約數百人聚集支持川普,並高舉美國國旗及日本旭日旗日比谷遊行至銀座,活動由新興宗教組織幸福科學背後支援[199]

1月10日,美國國會警察局證實,另一名曾在騷亂當天於國會內執勤的國會警員霍華德·萊本古德(Howard Liebengood)於9日下班時逝世。官方未公開萊本古德的具體死因;但據部分媒體報道,萊本古德是自殺身亡[195][200]

衝突傷亡

此次美國國會騷亂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以下為死者名單[201][202][203][204]

更多信息 中文譯名, 英文姓名 ...

調查、拘捕和判刑

1月7日,代理司法部長傑弗里·羅森發表聲明將會在未來數星期內展開逮捕行動[212]。同日,華盛頓警局公佈了參與示威的人士照片,聯邦調查局亦呼籲群衆指認參與示威的人士。部分示威者表示只參與了示威活動,並沒有衝擊國會,但仍被雇主解僱[213]

1月9日,即將就任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的馬克·沃納去信11間電訊及社交媒體公司,包括:蘋果FacebookGab推特GoogleParlerSignalTelegram等,要求他們馬上保存衝擊國會的示威者數據,以便拘捕相關人士[214]

1月12日,美國司法部對兩名與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有關的示威者發起訴訟[215]。美國聯邦政府透過Clearview AI英語Clearview AI人臉識別系統,追捕參加衝擊示威者[216]。當中被拘捕人士包括奧林匹克運動會游泳金牌得主克萊特·凱勒[217]

同時有兩名國會警察遭到停職,其中一名警察與闖入國會的示威者自拍合照,另一名警察戴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為示威者引路。另有至少10名警察被FBI調查[218]

7月19日,一名38歲佛羅里達州坦帕男子保羅·阿拉德·霍奇金斯(Paul Allard Hodgkins)因為在此次事件中闖入國會而被判8個月監禁[219]

12月9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駁回特朗普試圖阻止國家檔案館向眾議院調查委員會移交文件而提起的訴訟,法院裁定委員會有權獲得調查1月6日國會山騷亂事件需要的白宮文件和記錄[220]

12月17日,一名參與衝擊國會的美國男子羅伯特·斯科特·帕爾默被判5年3個月監禁。[221]

截至2022年1月5日,已有725名涉嫌參與衝擊國會事件的人被捕,其中71人已被判刑。[222]

2022年1月13日,美國司法部宣布依涉嫌煽動叛亂罪起訴極右翼組織誓言守護者的創辦人斯圖爾特·羅德斯英語Stewart Rhodes以及其它10人。[223]

2022年8月1日,1名美國國會山衝擊事件參與者被判87個月徒刑。[224]截至8月,已有850多名參與者被捕,其中約330人已認罪[225]

2022年9月22日,兩名被指控參與國會山衝擊事件的美國人被判刑。其中一人被判處4年監禁,另一名被判處兩年緩刑並完成100個小時的社區服務。[226]

2022年10月12日,德克薩斯州一個家庭的五名成員因涉嫌參與國會山衝擊事件而被判入獄。其中父母雙方被判14天間歇性監禁,分兩次服刑,為期7天,居家隔離90天,社區服務60小時。他們的三個成年子女分別被判處36個月的緩刑和60小時的社區服務,其中最大的孩子被判處90天的居家監禁。每個家庭成員還必須支付500美元的賠償金。[227]

2022年12月19日,美國眾議院1月6日襲擊事件特別委員會建議美國司法部對特朗普提出刑事起訴。[228]12月21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人發布了獨立的國會山騷亂事件調查報告,將此事發生的原因歸咎於國會山安保工作失職,而非特朗普[229]。12月22日晚,美國眾議院1月6日襲擊事件特別委員會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指控特朗普拒絕承認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不遵守憲法義務,反而謀劃推翻選舉結果。[230]

2023年1月,三名現役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因涉嫌參與國會大廈騷亂而被捕。[231]

2023年5月25日,誓言守護者的創始人斯圖爾特·羅德斯被判18年徒刑,他被判犯有與美國國會大廈襲擊有關的煽動性陰謀罪。[232]

2023年6月21日,一名加利福尼亞州男子被指在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期間將電擊槍頂入一名警察的脖子。他也因此被判處超過12年的監禁。[233]

2023年8月31日,驕傲男孩領導人喬·比格斯英語Joe Biggs被判17年監禁,在聯邦監獄服刑[234]。9月1日,驕傲男孩成員伊桑·諾丁英語Ethan Nordean多米尼克·佩佐拉英語Dominic Pezzola分別被判18年和10年監禁[235]。9月6日,驕傲男孩領導人恩里克·塔里奧被判監禁22年[236]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任美國總統當日,特赦1500名因為國會山騷亂遭起訴的人士[237]

各方反應

美國國內

特朗普

更多信息 Donald J. Trump ...

These are the things and events that happen when a sacred landslide election victory is so unceremoniously & viciously stripped away from great patriots who have been badly & unfairly treated for so long. Go home with love & in peace. Remember this day forever!


有一群偉大愛國志士長期以來飽受屈辱,經過這場神聖選戰才終於大獲全勝。然而卻有人心懷不軌,將勝利果實粗暴地竊去了。今天這一切的種子,在那時候就已經埋下。心懷大愛,和平地歸家吧。勿忘今日!

2021年1月6日15:01[238]

特朗普於1月6日下午發布的視頻。該視頻後來被各大社交平台刪除。

2021年1月6日,特朗普在下午2點38分發推特稱:「請支持我們的國會警察和執法人員。他們是真正站在我們國家這邊的人。保持和平!」[239]他在之前幾周都在宣傳「拯救美國」集會。[240]特朗普後來在下午3點13分發推文說:「我要求美國國會大廈里的所有人保持和平。不要有暴力!記住,我們是講法律與秩序的黨——尊重法律和我們偉大的藍衣男女(指警察)。謝謝!」[241]下午4點22分,特朗普發布視頻信息,敦促他的支持者「和平地回家」,並告訴他們稱「我們愛你們,你們很特別。」[242]特朗普隨後在推特上寫道「永遠記住這一天」。[243]一名白宮顧問表示,特朗普不想為平息騷亂做更多的事情,並補充說:「如果我們能把他扔給憤怒的暴徒的話,我們現在就會把他扔給憤怒的暴徒們」。[244]

特朗普的視頻信息發布後不久,就被TwitterFacebookYouTube刪除,原因是違反了網站關於「公民誠信」和選舉錯誤信息的政策。[245]Facebook高管蓋伊·羅森(Guy Rosen)表示,視頻被刪除的原因為「它助長了而不是減少了持續的暴力風險。」[246]當晚,Twitter將特朗普的賬戶鎖定12小時,並且表示如果「多次嚴重違反我們的公民誠信政策」將被永久禁言,還要求他刪除三條推文。[247]特朗普在Facebook和Instagram的個人賬號也被封鎖24小時[248],稍後二者更宣佈封鎖特朗普個人賬號直至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完結為止[249]。而Snapchat在示威當日就無限期封鎖特朗普的個人賬號[250]

在國會正式確認拜登勝選後不久,特朗普發言人丹·斯卡維諾(Dan Scavino)代表特朗普發表聲明,承認其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承諾在「1月20日有序過渡」,同時堅稱「完全不同意選舉結果,真相與我同在。」[251]在特朗普的Twitter短暫解封期間,他本人也發表視頻表示自己承認國會已經確認了選舉結果,並將進行權力過渡,同時要求支持者冷靜[252]

代表特朗普的白宮新聞秘書凱萊·麥肯阿尼在騷亂結束的翌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形容「昨天在我們國家的國會上發生的暴力事件是讓人反感、應當受到批判及違反美國的價值觀。總統與他的施政班底對此事予以最強烈的譴責,這是絕不能被容忍的。那些犯了法的人應該受到充分的法律制裁。」[注 10][253]

1月11日,特朗普批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緊急狀態從即日起延續至拜登就任總統後的1月24日,聲明書賦予國土安全部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權力辨別、調派裝備和資源以應對和舒緩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254][255]

1月13日,有消息表明特朗普支持者將在就職典禮當天導致更多示威。同日,特朗普發表聲明,要求「不要暴力、不要犯法、不要損毀財物」(NO violence, NO lawbreaking and NO vandalism)[256]

彭斯

彭斯於1月6日下午3點35分在推特上發文稱:「我們不會容忍這次對國會大廈的襲擊,涉案人員將受到法律的嚴懲。」[257]

彭斯在1月6日晚參議院復會時發表講話說:「今天是美國國會大廈黑暗的一天……對於那些今天在我們的國會大廈大肆破壞的人,你們沒有贏。暴力永遠不會贏。自由會贏,而這裡仍是人民的議會。」[258]

1月12日,在眾議院通過H.R. 21之前,彭斯寫了一封信給佩洛西,提到他不會動用憲法第25條修正案[259]

彭斯後來在他的回憶錄「願上帝助我」(So Help Me God)裡提到川普在國會山莊暴動前夕向他施壓,要他拒絕認證拜登的勝選。[260]2023年4月27日,彭斯來到華盛頓聯邦地區法院,在一個負責調查特朗普企圖推翻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聯邦大陪審團面前作證。[261]

拜登及賀錦麗

事实速览 外部影片連結 ...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於當地時間6日下午緊急在特拉華州發表臨時演講,表示「在國會的混亂場面並不代表真正的美國」,這是「一小撮無法無天的極端主義者」的行為,「在這個時刻,我們的民主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這次襲擊是在現代社會中實所未見的。這是在襲擊自由的堡壘,這是在襲擊國會大廈。」、「民主自由的燈塔所遭遇的至暗時刻」等[262]。時任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亦在社交網站呼籲結束對國會大廈和國家公職人員的襲擊。[263]

拜登其後再公開表示經歷了衝擊國會事件後,特朗普已經刷新了他原先所認知的糟糕印象,令美國在全球面前丟盡了面子,因此他慶幸特朗普決定不會出席自己的總統就職典禮,但會歡迎即將卸任的副總統彭斯前來[264]

2021年2月13日,在第二次川普彈劾案失敗後,拜登發表聲明,認為川普對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負有責任[265]

2022年1月6日,在美國國會山莊衝擊事件一周年之際,拜登在國會山莊發表講話,批評特朗普編造謊言追求權力,對美國民主構成持續威脅。特朗普則指責拜登在演說中點他的名,進一步加深國家的分裂。[266]

國會

查克·舒默在國會大廈被衝擊後發表講話

即將成為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的現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稱衝擊國會大廈是一場「失敗的叛亂」,並表示「我們回到了我們的崗位,我們將根據憲法和為我們的國家履行職責。而我們今晚就要做到這一點」。[267]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和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呼籲特朗普「要求所有抗議者立即離開國會大廈和國會區域」。[268]佩洛西在宣布1月6日晚間將繼續統計選票後表示,「讓我們祈禱,這種煽動暴力的行為會成為讓我們的國家治癒的啟示。」[269]

民主黨眾議員科里·布什英語Cori Bush在推特上表示,她打算提出一項決議,要求驅逐「通過煽動這次國內恐怖襲擊以試圖推翻選舉的共和黨議員。」[270][271]共和黨眾議員亞當·金辛格譴責暴力事件,並稱這些事件是「企圖政變」。[272]眾議院共和黨黨團主席利茲·切尼說:「毫無疑問,總統組建了暴徒,總統煽動了暴徒,總統對暴徒發表了講話。他點燃了火焰。」[273]眾議員麥克·加拉格爾在談到騷亂時說,他「從部署到伊拉克以來,還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274]、「總統需要叫停這些人...難道我們不認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正看着這一切發生嗎?」加拉格爾問道,並補充稱:「如果我們認為中國共產黨不在幸災樂禍,那我們是在自欺欺人。」[275]原本計劃反對選舉人投票認證的眾議員凱西·麥克莫里斯·羅傑斯宣布,在目睹了1月6日「可恥而非美國」的事件後,她將不再反對選舉人團的結果。[276]與她一起的還有參議員凱莉·洛夫勒史蒂夫·戴恩斯詹姆斯·蘭克福德瑪莎·布萊克本邁克·布勞恩辛西婭·拉米斯,這些議員在目睹了闖入國會的特朗普支持者們製造的暴力事件後,都在反對選舉人票的問題上改弦更張。[277]猶他州參議員米特·羅姆尼表示,「今天在國會大廈發生的事情是一場由美國總統煽動的暴亂,是對我們的民主進行前所未有的攻擊的一部分」。[278]

1月6日晚間,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民主黨成員發表聲明,認為特朗普始終不願接受2020年大選結果,還有意煽動暴力和社會動盪、以武力推翻選舉結果,因而敦促美國副總統彭斯和特朗普的內閣成員援引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罷免特朗普[279],否則他們不排除啟動第二次彈劾總統程序,儘管一般認為在騷亂發生起至特朗普卸任的兩週內不足以完成整個彈劾程序。如果成功彈劾特朗普的話,參議院可以投票以過半數門檻禁止特朗普再度出任任何聯邦政府職務,包括總統一職[280]

1月8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去信全體民主黨眾議員,表示她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通電話,商討預防措施以防止「精神不穩定」的特朗普運用總統的權力去發動核軍事攻擊[281][282]國防部亦表示特朗普仍為三軍總司令,軍方一定會執行他的合法命令,他們無法將特朗普從指揮系統中除名,否則這就是政變[283]。同日,佩洛西宣佈國會降半旗為此次事件中的遇難警察默哀[284]

1月9日,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副總統彭斯不排除會動用憲法第25條修正案,但彭斯團隊擔心任何試圖迫使特朗普下台的舉動都會招來特朗普更過火的行動,可能令美國受威脅,而引用第25條修正案只是當中的選項之一。另一方面,眾議院民主黨議員宣布會於周一(1月11日)動議彈劾特朗普,截至1月9日晚上已獲得190名議員支持。有關動議文本將國會山莊騷亂歸咎於特朗普,指摘他「嚴重危及美國及其政府機構安全,威脅民主制度的健全,阻撓權力和平交接,破壞三權分立」。[285][286]1月10日,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要求副總統邁克·彭斯要求根據相關憲法修正案罷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否則眾議院將啟動彈劾程序[287]

1月12日,紐約時報報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對彈劾計劃表示「滿意」(pleased),同時認為彈劾的做法會讓把特朗普從共和黨驅逐出去的行為更加容易[288]。同日,美國眾議院的排名第三的共和黨領導人(third-ranking GOP leader),也是共和黨黨團的領導人利茲·切尼說,她會支持彈劾[289]。在此之後,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表示他們不會要求共和黨議員反對彈劾[290]。同日,眾議院通過H.R. 21,要求彭斯動用第25條修正案成為代理總統。在彭斯拒絕動用修正案的當日晚上,佩洛西提名了彈劾案的管理員(impeachment managers)[291]

1月13日,眾議院啟動彈劾程序。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辯論之後,有十名共和黨眾議員決定支持彈劾[292]。隨後,彈劾議案以232-197的比例通過,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293]。同日,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拒絕提早召集參議院來審判特朗普[294],這代表參議院有極大的可能性會在特朗普任期結束之後才審判特朗普的彈劾案。拜登上任後,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決定在2月9日開始審判[295]

2月9日,彈劾案的審判程序正式在由參議院臨時議長派屈克·萊希主持參議院開始。在2月13日,參議院經過五天的審判程序後,57名參議員投票認為特朗普有罪、43名認為無罪。因「有罪」票數未達到在場參議員的三分之二(也就是67票),臨時議長宣布特朗普無罪[296]

5月14日,美國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的兩名分屬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成員宣布組建一個委員會,對衝擊國會大廈的叛亂事件展開兩黨合作調查[297]。6月8日,美國參議院發佈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的調查報告,報告認為聯邦情報機構、執法機構的共同失誤導致了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的發生[298]。6月30日,美國眾議院批准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1月6日衝擊國會大廈騷亂的決議案[299]

2022年10月1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經投票決定就國會山騷亂事件傳喚特朗普。[300]10月21日,眾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向朗普發出傳票,要求特朗普於11月14日前往華盛頓作證。[301]

國會安保、首都警察

1月7日,美國眾議院警衛官保羅·歐文與美國參議院警衛官米高·斯滕格在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和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要求下辭職[302]。2月19日,美國國會警察局對6名警察停薪留職[303]

其他政治人物或團體

四名在世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比爾·克林頓巴拉克·奧巴馬以及吉米·卡特均批評這次衝擊事件。[304]

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在當地時間6日下午7時許發表了聲明,稱「對國會山莊的襲擊是令人心碎及沮喪的」,並希望美國人民支持選舉結果。[305]

川普女兒伊凡卡·川普在Twitter上表示示威人士是「愛國者」,言論引發爭議後刪除。之後針對相關爭議,再回應和平示威是愛國的表現並譴責暴力[306]。不過據負責調查美國國會衝擊事件的眾議院特別調查委員會副主席利茲·切尼於2022年1月2日透露,伊萬卡在衝擊事件期間,至少兩度與特朗普接觸,要求對方介入阻止事件。不過特朗普不為所動,最終特朗普在事件爆發後187分鐘才發短片呼籲支持者回家。[307]

德州衆議院英語Texa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警衛官沃爾特·韋斯特在Facebook上發表支持示威的言論,隨後被德州共和黨解僱[308]

1月7日,時任美國運輸部長趙小蘭表示對國會示威事件深感困惑,並宣佈請辭[309]。幾個小時後,時任美國教育部長貝琪·德沃斯也因為此事辭職[310]。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波廷傑、駐北愛爾蘭特使麥克·馬瓦尼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亦相繼辭職。

時任美國聯邦參議員喬什·霍利被指煽動示威者衝擊國會,美國出版社西蒙與舒斯特以此為由取消他的新書《科技巨頭的暴政》(The Tyranny of Big Tech)出版,霍利批評這是奧威爾式的行為,而且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311]

由美國8個民兵、極右團體成立的「美國愛國者行動」表示會阻止拜登就職總統,並打算在1月16日動員1.5萬名「愛國者」兵分三路前往白宮、國會大廈以及最高法院大樓,如果人數不足就會取消行動[17]

1月9日,約100名美國外交官簽署了一份會經由國務院的「異議渠道英語Dissent Channel」發送的備忘錄。這批外交官在備忘錄中表示,美國經常譴責外國領導人使用暴力和恐嚇,干預和平民主進程,凌駕選民意願,因此現時國務院亦應明確譴責特朗普在暴力場面當中具有角色,並呼籲國務卿蓬佩奧就國會大樓遭暴力攻擊,點名譴責總統特朗普。[312]

1月10日,荷里活演員兼原加利福尼亞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在推特上發表譴責騷亂和特朗普的講話[313]

1月11日,美國國務院的一名「沮喪的員工」修改了國務院的網頁,顯示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和彭斯的副總統任期在當天結束。這個頁面被網民發現之後,也有其他網民觀察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在副總統彭斯的住宅周圍巡邏,引發了網絡討論。之後,國務院刪除了這幾個頁面[314]

1月1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表備忘錄,譴責衝擊國會事件[315]

2月13日,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密契·麥康諾表示,特朗普對衝擊國會事件負有責任[316]

2月16日,民主黨籍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密西西比州聯邦眾議員本尼·湯普森就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向華盛頓聯邦特區法院對川普及其私人律師魯迪·朱利安尼、團體驕傲男孩以及民兵組織「守誓者」發起民事訴訟,湯普森指控上述個人和團體密謀叛亂[317]

2022年2月4日,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將2021年1月6日包圍國會山莊抗議人士定義為「參與合法政治論述的普通公民」,但激烈襲擊國會山莊的人士不在此列。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還譴責為「國會山莊騷亂」投票彈劾特朗普以及擔任調查該場事件的國會委員會成員共和黨眾議員利茲·切尼亞當·金辛格,並向利茲競選懷俄明州議席的同黨對手提供財援。不過馬里蘭州州長拉里·霍甘以及參議員羅姆尼並不支持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決議[318]

體育界

在北美四大主要運動中,NBA多場星期三賽事多在比賽前或比賽期間悼念。其中密爾瓦基公鹿主場對底特律活塞賽事,雅各布·布萊克槍擊事件無警員被起訴以及剛發生的國會示威,在賽事開始跳球後由雄鹿隊球員揚尼斯·阿德托昆博持球後,所有球員、教練及職員,以跪膝悼念事件。雙方在第一次持球故意違規失誤後,比賽才正式開始[319]。此外鳳凰城太陽主場對多倫多猛龍以及金州勇士主場對洛杉磯快艇在比賽前有悼念活動[320][321]。多位NBA以及國家美式足球聯盟球員及教練亦就此事件發表意見[322]

國際反應

超過七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衝擊事件表示關切,並譴責暴力行為,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特別譴責唐納·川普總統本人在衝擊事件中發揮的作用[323][324]。許多外國領導人、外交官、政治家和機構對事件表示震驚、憤慨和譴責[325][326]。多位領導人呼籲和平,並將事件描述為「對民主的襲擊」[327]。而包括巴西波蘭匈牙利在內的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拒絕譴責這一事件,並稱其為美國的內部事務[328]

提及這一事件時用到的術語

《奪取權力:軍事政變的戰略邏輯》(Seizing Power: The Strategic Logic of Military Coups)一書的作者,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諾尼哈爾·辛格認為衝擊國會大廈事件是「一次叛亂,一次反對政府的暴力起義」及「煽動叛亂」,但並不是政變因為特朗普「沒有要求軍隊為他而戰」[329][330]。在全球範圍內追蹤政變和政變企圖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克林高級社會研究中心的政變項目將對國會大廈的襲擊歸類為「未遂異見政變」,該中心將其定義為「由一小撮不滿者」,如「前軍事領導人、宗教領袖、前政府領導人、立法機構/議會成員和平民」(但不包括警察或軍隊)發起的「未成功的政變企圖」。克林中心指出,通過取代國會而「有組織地非法干預總統過渡的企圖」符合這一定義[331][332]。一些政治學者將衝擊事件歸類為自我政變,即政府首腦試圖脅迫政府其他部門以鞏固權力[333]。特朗普在任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學者菲奧娜·希爾英語Fiona Hill (presidential advisor)將衝擊事件及之前幾個月特朗普有關這一事件的行為描述為試圖進行自我政變[334]

美國聯邦調查局將衝擊事件歸類為國內恐怖主義事件[335][336]國會研究處同樣認為衝擊事件滿足對國內恐怖主義的定義[337][338]

叛國法史相關領域的法學教授F·W·拉森認為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會將武裝襲擊國會大廈的行為定性為叛國行為,儘管參與衝擊的人很可能因1851年時的先例英語Christiana Riot免於定罪[339]

英語維基百科上,志願編輯者之間曾數次爭論應該用何詞描述這一事件和參與者,被提出的用於描述事件參與者的詞彙包括「暴民」(mob)、「騷亂者」(rioter)和「示威者」(protester);被提出的用於描述事件的詞彙包括「叛亂」(insurrection)和「政變」(coup d'état)。條目標題最初為「2021年1月唐納德·特朗普集會」(January 2021 Donald Trump Rally),隨後被改為「2021年國會大廈抗議」(2021 Capitol Hill Protests),最終標題被定為「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作為在大量爭議下的「權宜之計」[340][341]

商業公司

社交媒體

推特

繼1月6日臨時封禁了特朗普的帳戶達12小時後,推特經過評估,認定特朗普往後有繼續煽動暴力活動的風險,在1月8日決定永久封禁特朗普的個人帳戶「@realDonaldTrump」[342][343]。特朗普之後嘗試使用美國總統的官方賬號"@POTUS"發送譴責推特的推文,結果在發送之後,這些推文幾乎同時都被推特刪除掉了[344]。同日,特朗普團隊在推特上的官方賬戶「@TeamTrump」也被封禁[345]。特朗普競選團隊的「數字管理員」(digital director,管理競選團隊的網絡活動)Gary Coby的賬號也被封禁;根據Breitbart,這是因為特朗普嘗試使用Gary Coby的賬號發推文[346]

與特朗普相關的人士如前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T·弗林和主導挑戰拜登勝利的搖擺州選舉結果的律師西德尼·鮑威爾等多人賬號也被永久關閉[347]。美國保守派律師陰謀論者、曾經發推特要求處決副總統彭斯的特朗普支持者林伍德的推特也被封禁[348]。1月12日,據路透社報道,推特認為有關QAnon內容會助長暴力事件發生,將7萬多個相關內容的帳戶封停[349]

臉書

1月6日在Facebook封禁特朗普的帳戶後,表示會審查和刪除和這次示威有關的內容[350]。11日宣佈,在1月20日拜登就職總統之前,Facebook和Instagram上出現「Stop the Steal」(停止竊選)的貼文都會被刪除[351]。3月26日,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會在未來恢復特朗普的帳號[352]

TikTok

1月7日,TikTok表示會刪除示威期間特朗普的演講並且審查和刪除支持暴力事件的內容,只保留譴責暴力的內容和媒體發佈的內容[353]

Reddit

1月8日,Reddit亦對有關特朗普的論壇「r/donaldtrump」進行封禁[354]

Discord

1月8日,Discord關閉交流群The Donald,這是一個特朗普粉絲建立的群組[355]

Parler

受社交媒體封鎖影響,特朗普支持者轉向使用社交網站Parler溝通,1月8日,Parler被Google Play以煽動暴力為理由下架[356];同日Parler受到蘋果公司警告,被要求移除該平台上對人的傷害或對政府設施的攻擊的內容[356]。蘋果致信中稱:「App Store上從不接受威脅他人福祉或意圖煽動暴力或其他非法行為的內容」[356],並最終於1月9日被App Store下架[357]。1月10日,Parler被Amazon以有煽動暴力內容和審核不力為理由[357]不再為Parler提供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網路託管服務[358]。Parler的CEO約翰·馬澤在1月10日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表示,所有供應商包括短信服務,電郵服務等,還有律師顧問都在同一天切斷了與Parler的關係[359]。在1月11日,Parler網站已經無法連接上[360]

Twitch

1月7日,Amazon旗下的Twitch表示封鎖特朗普競選團隊用的賬號,1月20日之後再評估是否解封[361]

YouTube

1月12日,YouTube表示已下架唐納德·J·特朗普頻道發布的新視頻內容,該頻道不得上傳新視頻或發起直播,禁止期限為期至少7天[362]

Snapchat

1月13日,Snapchat表示特朗普傳播錯誤信息,仇恨言論和煽動暴力的行為影響公共安全,違反公司準則[363];決定自1月20日特朗普卸任時永久封禁其賬戶[363]

政治獻金

1月6日,網絡支付公司Stripe在示威之後已經不再處理特朗普競選網站的付款事宜[364]。1月7日,加拿大電子商務平台Shopify以示威為由,關閉特朗普競選團隊運營的網店[365]。同日第三方交易平台PayPal關閉了特朗普支持者的籌款賬號[366]

1月10日,萬豪集團將暫停向不願認證總統選舉結果的國會議員捐款[367]。當日,摩根大通公司高盛表態稱其今後6個月將停止一切政治捐款[368]

1月11日,Hallmark Cards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AC)要求喬希·霍利羅傑·馬紹爾兩位不願認證總統選舉結果的參議員退還PAC給予他們的捐款。

截至1月11日晚,臉書、微軟谷歌亞馬遜愛彼迎福特汽車通用電氣美國航空可口可樂美國電話電報康卡斯特美國運通銀行萬事達卡思科系統百思買等企業做出表態,考慮暫停或已經決定暫停對某些共和黨議員、甚至全部共和黨議員的政治捐款[369]

其他

1月12日,德意志銀行決定,今後將不再與唐納德·特朗普及其家族企業進行商業往來[370]

1月13日,Google宣佈旗下所有平台如Google Ads、DV360、YouTube與AdX Authorized Buyer等禁止所有政治廣告最少直到1月21日[371]

傳媒

部分暴動者襲擊了在現場採訪報道的媒體從業人員,其中包括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北美分台的記者。CGTN的上級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表聲明,要求美方採取必要措施保障在場媒體記者的安全[155]

有部分支持特朗普的團體和媒體宣稱衝擊國會大廈是由安提法以及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成員有組織預謀地栽贓嫁禍給示威者的論點。有份參與騷亂的驕傲男孩的領袖被揭發,在事發前在社交平台Parler上指使其成員,在活動當日要穿上全黑的衣裳以冒充安提法[113]

臉部辨識系統生產公司XRVision否認了一份在《華盛頓時報》發表關於其系統識別出有安提法混入了示威人群的報導。這份報導獲得福斯新聞的主播勞拉·英格拉漢姆和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眾議員馬特·蓋茨等人引用。在報導發表的數小時後,《華盛頓時報》將其撤下並向XRVision發表了道歉啟事。相關安提法栽贓嫁禍特朗普支持者的指控,在2017年起就在網上經常流傳[372]

聯邦調查局指沒有證據顯示有安提法混入衝擊國會騷亂中[373]。1月11日,美國眾議院少數黨(共和黨)領導人凱文·麥卡錫告訴共和黨眾議員不要傳播這種栽贓陰謀論[374]

美國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授權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塔克·卡森訪問超過4萬小時的國會大廈監控錄影。2023年3月6日,福克斯新聞披露了2021年美國國會山騷亂事件的新鏡頭。塔克·卡森表示國會山當天發生的事件不是騷亂。鏡頭中特朗普的支持者當天平靜地參觀了國會大廈。傑克·安吉利在警察的護送下在大廈周圍走動。布萊恩·西克尼克引導特朗普的支持者走出大樓時正常行走。3月7日,特朗普發帖祝賀塔克·卡森,特朗普表示塔克·卡森發布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獨家新聞之一。特朗普還表示福克斯新聞播出的鏡頭證明了自己和其他大多數人是完全無辜的,他還呼籲釋放被拘押者。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則強烈批評塔克·卡森,他還強烈譴責麥卡錫向福克斯新聞展示這些視頻[375]

股市

1月5日至6日,美國股市期貨普遍呈上漲狀態。在6日的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度上漲600點,首次突破31,000點創歷史新高。後段因受到示威活動干擾,收於30,829.40點,最終上漲437.80點,漲幅1.44%;標普500指數收盤上漲21.30點,漲幅0.57%,報3748.14點,但同樣創下紀錄高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下跌78.20點,跌幅0.61%,報12740.79點[376]。部分原因是民主黨將確定拿下佐治亞州兩個參議員議席,而及政府將釋出受COVID-19影響的緩解措施。總體而言,美國股票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美國國會的親特朗普示威者在華盛頓造成的混亂影響,也認為市場對選舉結果的擔憂可能被誇大[377][378]

民調

根據YouGov作出的調查,有71%人士反對衝擊,當中62%認為衝擊事件對民主構成威脅。如只計算共和黨人士,有45%人士支持,43%反對。96%民主黨人士反對,獨立人士則有67%反對[379]

對國會警方處理手法的批評

事發當日在場執法人員無法及時制止示威者突破警方防線闖進國會大廈一事引起了針對國會警方和其他執法機構的責任追究[380]。國會警方擁有國會大廈為中心方圓2英里(3.2公里)地域的執法權,它是美國境內其中一支獲得最多國家撥款的執法部隊,僱用了約二千名警員和獲得每年4.6億美元的預算金額,還可以獲取更先進的軍事級武器,伴隨著應對示威衝突和其他更危急的事件的經驗,其規模是1996年時候的三倍[110]。在騷亂發生前,警方使用了常規的低圍欄包圍國會,而巡邏的國會警員穿著普通執勤制服而非防暴裝備,顯示他們準備應對的是普通的示威遊行而非驅散暴力衝突[380]。執法專家批評國會警方低估了遊行至國會的特朗普支持者所會構成的威脅,任由他們在國會範圍內聚集,並且在暴徒強行推進時沒有及時作出逮捕或控制場面[380]

1月7日請辭的國會警察局局長史提芬·松德英語Steven Sund在1月10日接受采訪時披露,他在衝擊事件前兩天已經擔心示威規模難以控制,向參眾兩院警衛官申請調動國民警衛軍以應對突發情況,不過遭到眾議院警衛官保羅·歐文以「觀感不佳」拒絕,參議院警衛官斯滕格則建議私下與華盛頓市國民警衛隊指揮官沃克聯絡,承諾如果出現突發情況,能馬上派出125人支援。事發當日,史提芬·松德在示威者開始衝擊圍欄時已經向華盛頓警察局求助,但是支援人員無法控制局面。在示威者闖入國會後,松德五次向參眾兩院警衛官申請國民警衛軍協助未果,在第一名國民警衛軍到達國會大廈時,衝突現場已經有四人死亡[381][382]

有關選擇性執法的指控

美國國內多名政客、民權組織代表和時事評論員例如總統當選人拜登,將這次國會警方應對特朗普支持者的手法與2020年5月因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示威活動做比較。2020年6月1日,「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活動蔓延至首都白宮周邊時,特朗普被指為了到白宮背後的拉法耶特廣場聖公會聖約翰堂正門前拍攝宣傳照片,由時任司法部長威廉·巴爾指派防暴警察,利用胡椒噴霧閃光彈橡膠子彈警棍等武器粗暴驅散留守該處的和平示威者[383][384]。批評者指衝擊國會人士仗著白人特權男性特權英語Male privilege[384],受到警方執法時比起有色人種或傷殘人士更為容易獲得較寬鬆的待遇[385],特別是衝擊國會現場直播中發現有警員與佔領者示好並一同自拍[386]


參見

注釋

  1. 原文:"Mike Pence didn't have the courage to do what should have been done to protect our Country and our Constitution, giving States a chance to certify a corrected set of facts, not the fraudulent or inaccurate ones which they were asked to previously certify."[64]
  2. 原文:「So go home. We love you. You're very special. You've seen what happens. You see the way others are treated that are so bad and so evil. I know how you feel. But go home and go home in peace.」[68]
  3. 原文:「I am asking for everyone at the U.S. Capitol to remain peaceful. No violence! Remember, WE are the Party of Law & Order – respect the Law and our great men and women in Blue. Thank you!
  4. 原文:「Big protest in D.C. on January 6th. Be there, will be wild!」[13]
  5. 原文:So we're going to, we're going to walk down Pennsylvania Avenue — I love Pennsylvania Avenue — and we're going to the Capitol and we're going to try and give... the Democrats are hopeless. They're never voting for anything, not even one vote but, we're going to try and give our Republicans, the weak ones because the strong ones don't need any of our help, we're going to try and give them the kind of pride and boldness that they need to take back our country. So let's walk down Pennsylvania Avenue. I want to thank you all. God bless you and God bless America. Thank you all for being here. This is incredible. Thank you very much!
  6. 原文:「You'll never take back our country with weakness. You have to show strength and you have to be strong. We have come to demand that Congress do the right thing and only count the electors who have been lawfully slated. I know that everyone here will soon be marching over to the Capitol building to peacefully and patriotically make your voices heard today.」[67]
  7. 原文:「Fight. We fight like hell. And if you don’t fight like hell, you’re not going to have a country anymore.」[52]
  8. 原文:「going to the Capitol and we’re going to try and give」 (Republicans) 「the kind of pride and boldness that they need to take back our country.」[52]
  9. 原文:「We will never concede.」[130]
  10. 原文:「The violence we saw yesterday in our nation's Capitol was appalling, reprehensible, antithetical to the American way. We condemn it, the president and his administration, in the strongest possible terms. It is unacceptable. And those broke the law should be prosecuted to the fullest extend of the law.」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