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英國反移民抗議
英國抗議和騷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英國夏令時間2025年7月中旬以來,英國多個地區爆發反移民示威,其中部分演變成暴力衝突。至今至少有40名警員受傷,逾140人被捕。多場行動由極右翼組織發起或參與,包括英國優先、「國土黨」及「愛國另類者」,這些組織亦被批評在網上散播虛假訊息。
首場示威及騷亂出現在埃平,源於一名埃塞俄比亞尋求庇護者因涉嫌三宗性侵被捕。該男子在八日前才抵英,並被安置於當地一間酒店。隨後,抗議迅速蔓延至全國多地,包括布里斯托爾、曼徹斯特及紐卡素等城市均出現騷亂。規模最大的一場發生在9月13日,約有15萬人參與,由極右派人物湯米·羅賓遜發起,事件中共有26名警員受傷。
這波示威是近年多次騷亂的延續。2024年的全國性騷亂導致逾1800人被捕,超過300名警員受傷;而在今年較早前,北愛爾蘭亦發生多場騷亂,造成逾100名警員受傷。
Remove ads
背景
英國政府依法須為無家可歸的尋求庇護者提供住宿,直至其庇護申請獲得處理。2019年冠狀病毒病疫情前,酒店只屬臨時應急用途,政府主要透過承包商租用公寓或房屋安置申請人。然而,在封城期間,為避免已完成審批的庇護者流落街頭,政府暫停驅逐,並把他們安置於空置酒店,以配合社交距離措施。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的保守黨政府當時強調,這只是「臨時措施」[1]。
不過,這項原定短暫的安排逐步演變成長期制度,許多酒店實際上已停止對外營業,只用作庇護住宿設施。有酒店甚至臨時關閉,導致婚禮及其他活動被迫取消[2][3][4][5]。這些建築物不再接待付費住客,而是由內政部長期租用,安置動輒數百名尋求庇護者。在2023年6月的高峰期,全國有逾400間酒店收容了51000名庇護申請人,單日開支高達800萬英鎊[6][7][8]。為增加床位,政府近年要求多人共用房間,且提供的煮食設施有限[9][10]。許多庇護者在酒店一住便是數月甚至數年,與「臨時」定位大相徑庭[11][12][13]。
這些設施的居住環境備受詬病。難民維權組織和英國國會委員會多次批評住宿擁擠、設施低劣。檢查報告更揭示部分酒店紀錄混亂、保安不足,欠缺基本設備,例如煮食區及兒童戶外活動空間[14][15][16]。庇護者每周僅獲發49.18英鎊以應付住宿以外的所有生活開支,遠低於「全民信貸」的標準津貼,同時在申請未處理期間不得工作[17][18][19][20]。大量申請人集中於同一酒店,亦令部分地方社區出現緊張情緒,居民往往事前毫不知情,因而產生被形容為「社區權能受損的無力感」[21][22][23]。
Remove ads
2020年代,英國的反移民情緒持續升溫,部分民眾對政府處理非法移民的方式愈加不滿,多次演變成大規模騷亂。2024年,全國爆發嚴重暴動,造成逾1800人被捕,超過350名警員受傷,成為近年最嚴重的一次衝突[24]。
該年騷亂的導火線是一宗持刀襲擊案,造成3名兒童死亡、10人受傷。事發後,網上迅速出現虛假訊息,聲稱疑兇是尋求庇護者兼穆斯林。這些說法由多個高知名度社交媒體帳號散播,其中包括極右翼分子湯米·羅賓遜,並引發多名極右翼活動人士呼籲發動全國示威[25]。在原有的伊斯蘭恐懼及種族偏見情緒推動下,騷亂迅速蔓延,針對亞裔、黑人及穆斯林社群的襲擊接連發生,清真寺、商店及圖書館等社區設施亦成為攻擊目標[26]。
2025年6月,北愛爾蘭爆發連串騷亂,導致逾50人被捕,超過100名警員受傷[27]。事件起因是一宗發生於巴利米納的涉嫌性侵案,兩名少年被告出庭時需透過羅馬尼亞語傳譯,隨後引發緊張。僅一個月後,估計當地三分之二的羅姆人居民已經離開[28]。
此外,自2021年起,全國多地的「庇護酒店」外亦出現過零星抗議,但大多僅限於地方層面,未有蔓延全國[29]。其中一宗演變為騷亂的事件發生在2023年2月10日的諾斯利,當時一輛警車被縱火,警員遭投擲雜物,導致3人受傷[30]。
2025年的反移民示威顯示極右翼的動員明顯升級。多個已建立的極端組織藉當地社區的不滿情緒,推進更廣泛的反移民議程。最初在埃平等地的抗議由居民自發組織,但很快便被極右翼分子介入並主導[31]。例如「埃平說平」(Epping Says No)Facebook群組號召在貝爾酒店外集會,事後揭發該群組實際由「國土黨」3名成員操控,而該黨本身是由新納粹組織「愛國替代」分裂出來[32]。
示威中,多個極右翼團體均有現身,包括「英國優先」、「國土黨」、「愛國替代」及部分前英國獨立黨成員[33]。這些組織被批評透過網絡散播虛假訊息,刻意挑起緊張局勢並吸納新支持者[34]。與此同時,英國改革黨的介入亦為反移民情緒提供一個較為主流的政治平台。該黨議員李·安德森更曾在庇護酒店外拍片,公開表達對酒店被用作安置尋求庇護者「極度憤怒」[35]。
社交媒體平台在2025年的庇護酒店抗議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不僅是動員工具,更成為放大聲音與擴散情緒的主要渠道[36]。抗議多透過Facebook群組組織,名稱往往採用「X社區拒絕Y當地酒店」的模式,並藉由WhatsApp和Telegram進行進一步協調[37]。其中,Telegram被形容為極右翼網絡的重要樞紐。戰略對話研究所指出,該平台成為「極端分子協調行動與煽動暴力的安全空間」[38]。
伊隆·馬斯克與Twitter/X在放大錯誤資訊方面的影響引發廣泛關注[39]。自馬斯克於2022年接管後,Twitter/X陸續恢復了先前遭封禁的帳號,包括曾因仇恨言論被封禁的湯米·羅賓遜[40]。在2024年騷亂期間,馬斯克本人發表46則帖文,累計瀏覽量高達8.08億次,其中甚至包括一則聲稱「英國內戰不可避免」的推文[41]。紹斯波特襲擊事件後兩週內,羅賓遜在Twitter/X上的貼文瀏覽量突破5.8億次,創下先前遭封禁人士的瀏覽紀錄[42]。
2025年5月公佈的一份警監報告批評,線上散播的錯誤與虛假資訊「被放任存在過久」,助長了社會動盪[43]。與更廣泛反移民行動網絡相關的「升旗行動」亦被點名。該行動由極右翼分子安德魯·柯里恩透過Telegram、Facebook等平台發起,被認定與當時的抗議活動緊密相連[44]。
Remove ads
抗議時序

2025年7月初,一名41歲的衣索比亞尋求庇護者抵英僅8天,便被指在埃平於7月7日至8日期間犯下3宗性侵。他於7月10日在科爾切斯特裁判法院出庭後被還押,當庭否認3項性侵指控,以及引誘少女從事性行為及騷擾罪名[45]。他於7月17日再次出庭進行案件管理聆訊,並獲悉將於8月26日接受為期兩天的審訊[46]。
7月13日,首場示威在埃平的貝爾酒店外舉行。該酒店由內政部用作安置移民,早前已引起當地政界反對。埃平森林選區下議員尼爾·赫德森、布倫特伍德和翁加選區下議員亞歷克斯·伯格哈特,以及埃平森林區議會領袖克里斯托弗·惠特布雷德,均曾呼籲關閉酒店。示威期間,酒店兩名保安遭一群男子襲擊並重傷[47]。
7月17日,第二場示威在酒店外舉行,吸引數百人參與,主要是當地居民,但亦有部分極右翼分子加入,其中一些人身穿「英國第優先」T恤。另有反種族主義組織「反種族主義行動」在埃平站發起反示威,隨後與酒店外的原有示威匯合。原本和平的場面很快失控,雙方爆發衝突。防暴警察包圍反示威人群,卻遭投擲玻璃瓶、雞蛋和麵粉,多輛警車被破壞,市中心高街封鎖數小時[48]。酒店亦受破壞,埃塞克斯郡警局助理總警司表示有8名警員輕傷,2人被捕[49]。其後,第三人於7月19日被捕並被控以暴力騷亂及刑事損壞[50]。政治人物奈傑爾·法拉奇批評警方涉嫌「安排巴士接送」反示威者到場,並呼籲警務處長下台;警方則否認,僅承認在其行進途中設立人鏈保障安全[51]。
7月20日,第三場示威再次在酒店外舉行,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期間再度爆發衝突,6人被捕。埃塞克斯郡警局總警司形容事件為「毫無意義的暴徒行為」。警車和警員遭投擲玻璃瓶及煙霧彈,當局需從諾福克郡和薩福克郡調派警力支援,其中一名諾福克警員更因臉部中瓶送院[52]。埃塞克斯郡警方其後公佈,單是7月17日及20日兩場示威的治安開支已逾10萬英鎊[53]。
7月19日,多佛爆發右翼示威,部分改革英國黨地方議員現身,亦有少數「愛國替代」的支持者到場[54]。同日,赫爾河畔京士頓也有反移民集會,並伴隨小規模反示威。有人釋放三個數字氣球,象徵在紹斯波特持刀襲擊案中遇害的3名少女年齡[55]。
7月21日,約60名示威者聚集於諾福克郡迪斯一間安置尋求庇護家庭的酒店外,反對政府計劃將其改為收容男性。現場同時有30名反示威者,但雙方短暫對峙後,反示威者離開[56]。之後,示威人數增至約150人,警方在當週拘捕2人[57]。
7月22日,金絲雀碼頭一間四星級酒店外再現示威,陶爾哈姆萊茨區議會表示,該酒店將成為庇護申請者的臨時住處。波普拉及萊姆豪斯選區下議員阿普莎娜·貝古姆表示「難民在此受到歡迎」;但英國改革黨黨鞭李·安德森則在網上批評,並在酒店外錄影直言自己「極度憤怒」[58]。翌日,酒店再有示威,反移民人士與反示威者隔街對罵,警方嚴陣以待[59]。
7月24日,第四場針對埃平貝爾酒店的示威舉行,埃平市政廳外亦有同步集會,議會當日就酒店去留進行辯論。與早前不同,當日未爆發衝突,僅一人因拒絕除下面罩被捕,累計拘捕人數達17人。議會最後一致通過動議,呼籲政府關閉酒店[60]。
7月25日,利茲西克羅夫特一場酒店外的和平抗議中,一人因妨礙警務人員被捕並遭檢控[61]。同日,薩頓因阿什菲爾德約300名反移民者聚集,起因是一宗強姦案。當區議員李·安德森在網上聲稱疑犯是尋求庇護者,引發市中心集會;而規模較小的反示威則在附近教堂舉行[62]。伯恩茅斯、南安普敦及樸茨茅夫亦有示威,其中樸茨茅夫的集會更演變為反移民者與反示威者在酒店外對峙[63]。
7月26日,約400名反移民示威者聚集於博索普一間收容酒店外,另有約150名反示威者出現。約60名警員在場戒備,但最終和平收場,警方表示無人被捕[64]。同日,格拉斯哥出現由英國獨立黨領袖尼克·坦科尼發起的「大規模驅逐」遊行,約150名支持者參與。數百名反種族主義者則由「反對種族主義行動」組織反制集會[65]。
Remove ads
7月27日,埃平再度爆發示威,並吸引大批反示威群眾。當日有約300至400名反移民示威者,但據估計有多達2000名反示威者自火車站步行至酒店,場面上形成壓倒性優勢。埃塞克斯警方形容整體過程和平,但仍有三人被捕。來自全國多個警區,包括柴郡、達勒姆郡、戴菲德-波伊斯郡、肯特郡、萊斯特郡、倫敦警察廳、北安普敦郡、薩里郡、蘇塞克斯郡及西米德蘭茲郡等的警員均有支援,英國交通警察亦有協助[66]。在奧爾特靈厄姆,反移民示威者與反示威者隔着A56公路在一間酒店外對峙,中間僅有少量警員分隔[67]。
7月29日,霍伊萊克有居民舉行和平抗議,因內政部據報計劃把一間酒店的住客,由尋求庇護的家庭改為單身男性。威勒爾市議會表明「強烈反對」,不少居民亦批評當局缺乏與社區溝通[68]。
7月30日,沃特盧維爾聚集超過1000名反移民人士,反對當局計劃把尋求庇護者安置於商店樓上的單位。該行動獲費勒姆和沃特盧維爾議員兼前內政大臣柏斐文支持,她批評計劃「完全不合適」,並表示對示威群眾「感到非常自豪」[69]。在示威和柏斐文發起、逾1萬人簽署的請願後,計劃於8月8日正式撤回[70]。
7月31日,埃平的貝爾酒店外再有示威,警方協助下遊行和平進行。埃塞克斯警方表示,至今共拘捕23人,當中14人已被起訴[71]。霍伊萊克當日亦進入第三天示威,一名男子因涉嫌支持被禁的恐怖組織而被捕,但警方澄清相關罪行並非在當地發生[72]。斯坦韋爾一間酒店同日成為另一個焦點,因內政部計劃將現時安置家庭的酒店改為專門安置男性尋求庇護者,觸發逾100人抗議,期間傳出破壞及反社會行為。翌日當局宣佈計劃暫停[73]。
8月1日,愛丁堡麥道斯一場示威中,一名64歲反示威者被標語牌擊中送院[74]。樸次茅夫一間安置尋求庇護者的酒店外,因涉及一名住客的事件,引發反移民及反種族主義群眾同場抗議[75]。當日般尼茅夫及修咸頓亦有零星示威[76]。
Remove ads
8月2日,倫敦、曼徹斯特及泰恩河畔紐卡素多地爆發圍繞安置尋求庇護者酒店的示威,並演變成衝突,警方合共拘捕15人。在倫敦,示威發生於伊斯靈頓一間酒店,反種族主義組織「團結起來反對種族主義」亦有派人對抗,警方指共有9人被捕。在紐卡素,示威者與反示威者在酒店外對峙,諾森比亞警方表示拘捕了4人。在曼徹斯特,「英國優先」號召約1500人遊行,另有約250名「團結起來反對種族主義」成員參與反示威。遊行從曼徹斯特皮卡迪利站出發,前往曼徹斯特中央圖書館,遊行初段已有人被捕,最少2人落網[77]。在蘇格蘭亞伯丁,一場針對庇護住宿的抗議導致2名男子被捕,並依《仇恨罪行法》起訴,其中一人另涉襲擊罪[78]。在坎諾克,反移民與反示威群眾亦在酒店外對峙[79]。北愛爾蘭紐敦阿比則有約200人參與示威[80]。
翌日(8月3日),埃平再有示威,整體和平進行。警方補充拘捕及起訴另外2人,涉及7月17日騷亂,令總數增至25人被捕,當中16人已被起訴[81]。在倫敦金絲雀碼頭的布列塔尼亞國際酒店,亦發生示威,有人燃放照明彈,並被指企圖衝破圍欄闖入酒店;警方拘捕一名涉嫌襲擊緊急救援人員的男子[82]。默西塞德警方則表示,早前在霍伊萊克的示威中,另有3人因公共秩序罪行被捕[83]。
自8月初起,英國各地反移民示威持續擴散,部分演變成與警方及反示威者的衝突。
8月4日,約250人在曼斯菲爾德市政廳集結,之後遊行至警署,抗議有尋求庇護者被安置於當地,並指責警方未能保障居民安全[84]。同日,沃頓約20人堵塞一間酒店入口,因酒店翻新引發傳言,指內政部計劃將其改作安置庇護者[85]。
8月7日,大批示威者聚集在斯佩爾索恩自治市議會外,議會正在討論斯坦韋爾一間酒店的安置計劃,會後議會呼籲政府重新考慮[86]。
8月8日,埃平再有示威,警方拘捕2人,其中一人涉嫌擲物擊中警員。雖然警方形容行動大致和平,但累計已有27人被捕[87]。同日,「團結起來反對種族主義」在倫敦金絲雀碼頭一間酒店外示威,遭反移民群體對抗,雙方各約100人,2人被捕[88]。奧特靈厄姆也出現數百名對立示威者,警方在公路中央分隔帶設防,並接獲至少2宗襲擊報告[89]。
其後,全國多地出現零星示威:克利克因一名酒店住客涉性侵被起訴引發抗議[90];在博索普,約有300名示威者及80名反示威者[91]。在霍伊萊克的另一場行動則有約100名示威者及50名反示威者參與[92]。南安普敦郊區波茨伍德,一間名為「海菲爾德莊園」的酒店外,小型示威吸引約25名示威者及100名反示威者[93]。其間,英國獨立黨領袖尼克·坦科尼在樸茨茅夫的一場集會上,被拍得舉高手臂,遭指疑似作出納粹禮[94]。在奇切斯特,約100名示威者聚集於一間已用來安置移民約兩年的酒店外[95]。在靠近卡迪夫機場的魯斯,反移民與反種族主義團體聚集於一間安置阿富汗家庭的酒店外[96]。
8月9日,另一場示威發生於紐卡素一間安置尋求庇護者的酒店附近,一人因公共秩序罪被捕[97]。同日,在黑潭的大都會大酒店外的示威與「反叛音樂節」同時進行,部分參加音樂節人士與示威者發生衝突[98],一人因醉酒鬧事被捕[99]。在海伍德,示威者遊行並聚集於海伍德及米德爾頓北選區議員艾爾茜·布倫德爾的辦事處外[100]。在利物浦,兩批示威者於一間酒店對峙,部分反示威者向反移民示威者高喊「納粹」[101]。在特倫特河畔紐瓦克,「愛國替代」的示威演變成反移民及反種族主義示威者於紐瓦克及舍伍德區議會辦公室外發生衝突[102]。
在納尼頓,「國土黨」發起的示威則因一宗強姦案而引發[103],沃里克郡議會議長喬治·芬奇聲稱2名被告是庇護者。數百人聚集於納尼頓市政廳外,較小規模的反示威者被警員帶走[104]。在索利赫爾,示威者聚集於華美達酒店外,並從警署遊行至市中心;警方建議下,當地購物中心Touchwood暫時關閉[105]。在布里斯托,約100名反移民示威者及300至400名反示威者聚集於一間安置尋求庇護者的酒店外[106]。在般茅夫,200名反移民示威者及100名反示威者參加,警方獲薩里郡、薩塞克斯及威爾特郡警隊支援以分隔兩方[107]。在埃克塞特機場附近的一間安置酒店外亦有示威,反示威者同時出現[108]。在貝爾法斯特,反移民示威者聚集於市政廳附近,並有反示威同場舉行[109];2人被捕,其中一人涉嫌行為不檢,另一名女子因身穿支持被取締恐怖組織「巴勒斯坦行動」的T恤[110]。
8月10日,在格域機場附近的科普索恩,一間酒店外爆發示威[111]。同日,埃平另一場示威吸引超過150名示威者[112]。
8月13日,前內政大臣柏斐文在沃特盧維爾出席一場集會,這是當地撤回安置尋求庇護者計劃後舉行的示威,她亦因此成為首位現任下議院議員在反移民集會上公開發言的人士[113]。
8月15日,薩頓科爾菲爾德一間曾拍攝電視劇《Crossroads》的酒店外爆發抗議,針對其被用作安置尋求庇護者[114]。
翌日(8月16日),數百名反移民人士聚集於福爾柯克一間酒店,與反種族主義示威者爆發對峙。蘇格蘭警方拘捕兩人,一人因猥褻行為被捕,另一人則因妨礙警務[115]。當日,坎諾克亦有約140名示威者及40名反示威者對峙[116]。在梅德斯通郡政廳,5名地方議員被拍到與一名披着新納粹組織「英國運動」旗幟的抗議者並排,事件引起爭議[117]。
8月17日,阿什頓一場示威吸引數百名居民參與,原因是地方對非法移民安置及男子拍攝兒童的疑慮未獲回應[118]。同日,達德利約200人示威反對酒店安置庇護申請者,現場亦有少數反示威者出現[119]。在博索普,數百人遊行並一度封鎖道路[120]。在埃平,影子司法大臣兼影子大法官鄭偉祺被拍到與極右翼活動人物艾迪·巴特勒站得很近,工黨隨即批評他「恥辱」,並指責其「缺乏判斷力」[121]。南安普敦同日亦有數百人集會,反移民與反種族主義示威者相互對峙[122]。
8月20日,伍斯特郡一間酒店外有約150人聚集,西麥西亞警方表示2名警員遭襲擊但未受傷,3人被捕,其中2人涉嫌襲警,1人因擾亂治安被捕[123]。兩日後,警方再拘捕3人,皆涉及公共秩序罪,其中一人另涉襲擊緊急服務人員,另一人則被指涉及種族仇恨騷擾[124]。
8月21日,博索普一間酒店外再有抗議,警方拘捕2名與酒店有關的男子,罪名同樣是公共秩序罪[125]。
在8月25日銀行假期前夕,英國各地於22日起再度爆發反移民示威。至少26間收容移民的酒店成為抗議地點,而「團結起來反對種族主義」則在當中組織15場反示威。適逢諾丁山嘉年華會及多場英超比賽同時舉行,多個警區因而承受更大執法壓力[126]。
8月22日,示威者聚集於樸茨茅夫市政廳外,與反示威者對峙[127]。奇切斯特一場示威吸引約100名參與者,另有30人加入反示威[128]。奧平頓一間酒店外同樣出現對峙;在切森特,約250名反移民示威者在酒店外集會並燃放照明彈,堵塞A10公路[129]。較小規模的抗議則出現在奧特靈厄姆、魯斯和西克羅夫特等地的酒店[130]。
8月23日,約200人在韋斯特希爾一間酒店外抗議,並有小規模反示威[131]。伯斯麗笙藍標酒店外有約150人示威,街對面則有250人參與反示威[132]。紐卡素的抗議中,反庇護人士與反示威者發生衝突,警方介入分隔[133]。在查德頓,約150名反移民人士與20名反示威者對峙[134]。英國獨立黨於利物浦市中心發起示威,吸引數百人參與,「團結起來反對種族主義」則在場舉行反示威;警方共拘捕11人,涉及鬥毆、襲擊及酒醉滋事[135]。在伍爾斯頓,民眾則舉行一場和平示威[136]。在莫爾德,約300人集會反對安置庇護申請者,另有約40人參加反示威[137]。
朗伊頓一間酒店外出現小規模抗議與反示威,據報有人辱罵移民[138]。坎諾克則有第四場示威,並有大批反示威者到場,期間示威者展示「歡迎回家露西·康諾利[e][139]」在塔姆沃思,約150人在一間去年曾發生暴力騷亂的酒店外集會[140]。牛津一場酒店外抗議吸引約40名示威者,並與70名反示威者爆發衝突[141]。城堡公園則聚集約50名反移民示威者及250名反示威者,警方騎警築起防線分隔,期間一名女子因涉嫌襲擊急救人員被捕[142]。在霍利,一間酒店外約200名反移民人士與30名反示威者衝突,警方設人牆隔開,並拘捕3人[143]。
由於法院推翻一項臨時禁制令,該禁制原可阻止尋求庇護者被安置於當地。8月29日,埃平一間酒店爆發騷亂,結束數星期以來的和平示威。事件中2名警員受傷,3人被捕,分別涉及襲警、酒後駕駛及暴力騷亂[147]。同日,阿什福德一間酒店外亦有小型集會[148]。
8月30日,約500名反庇護示威者分屬兩個團體,在西德雷頓集結,並遊行至一間皇冠假日酒店;較小規模的群眾則前往附近的假日酒店和諾富特酒店。一批蒙面人士試圖闖入皇冠假日酒店,警方拘捕5人,2名警員受輕傷[149]。同日,阿伯丁有約120人示威,另有50人到場反對[150]。在福爾柯克,數百名示威者先到福爾柯克選區國會議員尤安·斯坦班克的辦事處集會,繼而遊行至一間收容尋求庇護者的酒店,與反示威者對峙,警方拘捕3人[151]。在查德頓,約100名示威者與50名反示威者聚集[152]。在斯凱格內斯,約120人在火車站集結並遊行至一間酒店,參與人數增至逾150,警方拘捕4人,包括一名12歲男童[153]。
同日,史篤城有兩個團體共約100人聚集於酒店外,被警方分隔[154]。在朗伊頓,約100人示威對峙[155]。在迪安尚格,約100名反移民人士及50名支持移民人士聚集於一間酒店外[156]。在告士打巴恩伍德地區,一間酒店外有約120人參與示威與反示威[157]。在史雲頓,示威人數一度達200人[158]。在樸次茅夫,約150名反移民示威者及100名支持移民人士在市內遊行[159]。
8月31日,金絲雀碼頭一場示威中,有人襲警,4人被捕[160]。在曼徹斯特法洛菲爾德,約60名反移民示威者遭約250名反示威者人數壓倒,警方需要分隔雙方[161]。聖海倫斯一場酒店外的示威與反示威則和平落幕[162]。在雷克瑟姆,警方在示威後頒布驅散令[163]。在埃平市政廳外,約200人集會並與警方衝突,3人被捕[164]。
9月1日,紐敦阿比一個環島被反移民示威堵塞,導致道路封閉[165]。在普利茅夫,示威者與反示威者聚集於普利茅斯市議會外,抗議市內移除英格蘭國旗和米字旗的安排[166]。
9月5日,埃平再度爆發騷亂,有人燃放照明彈,一人被捕,令當地累計拘捕人數增至32人[167]。警方表示,有關反社會行為並非由合法示威者所為,並指一名入住酒店的住客遭襲[168]。同日,在彼得伯勒一間酒店外的示威中,一名男子因涉嫌違反公共秩序罪被捕[169]。
9月6日,莫爾德再度舉行示威,並有反對者同步集會[170]。在朗伊頓,當地已連續三個週末爆發示威,警方介入分隔對立群眾[171]。法弗舍姆則有數百人聚集,分別表達支持或反對收容尋求庇護者[172]。在愛丁堡,約75名反移民示威者被約300名「團結起來反對種族主義」成員超過;隨後一場爭取蘇格蘭獨立遊行則吸引逾2500人參與[173]。在亞伯丁馬修學院的示威與反示威中,有1人被捕[174]。
9月7日,在法洛菲爾德一間酒店外的示威中,示威者與反示威者對峙,警方拘捕6人[175]。在聖海倫斯,一場示威中亦有1人被捕[176],而布里斯托發生衝突,導致3人被捕[177]。在普利茅斯,約150名反移民人士與70名反種族主義示威者分庭抗禮[178]。福爾柯克亦有數百人參與進一步的示威與反示威[179]。另外,警方表示正調查南安普敦一宗縱火案,有人將照明彈推入一間酒店窗戶,引發小火;該酒店早前曾是抗議的目標[180]。
总结
视角
9月13日,倫敦市中心爆發一場名為「團結王國」的大型遊行,由極右派人物湯米·羅賓遜發起,吸引多達15萬人參與。同時,「站出來反對種族主義」及多個反法西斯團體亦在當地舉行反示威,約有5000人參與[181][182][183]。警方當日出動1000名警員,另從德文郡和康沃爾郡、萊斯特郡及諾丁漢郡調派500人增援。最終警方共拘捕24人,事件中有26名警員受傷。警方批評示威中的暴力行為「完全不可接受」[184]。
雙方人群在白廳及特拉法加廣場爆發衝突,警方動用警馬設防線分隔。由於參加人數遠超懷特廳可容納範圍,部分示威者試圖從其他方向進入,與警方發生衝突。現場警員不斷遭受襲擊,被擲以玻璃樽和照明彈,其中一個玻璃樽擊中一匹警馬。羅賓遜更在社交平台Twitter/X直播活動,最高同時觀看人數達290萬[185]。
是次集會亦藉助查理·柯克遇刺案升溫[186]。前一日(9月12日),數百人曾為遇害的查理·柯克守夜,羅賓遜其後利用該事件號召群眾。他在遊行中聲稱法院裁定「無證移民的權利凌駕於本地居民」[187]。科技企業家伊隆·馬斯克亦透過視像連線發言,呼籲「解散議會」,並聲稱「大規模失控的移民」正在「摧毀英國」,更直言「暴力即將來臨」,「要麼反擊,要麼等死」[188]。活動上亦有法國極右派人物埃里克·澤穆爾、德國另類選擇黨議員彼得·比斯特隆[189],以及紐西蘭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布賴恩·塔馬基發言,後者呼籲全面禁止非基督教信仰的公共表達[190]。
與此同時,工黨議員艾德雅及麥祖恩亦出席反種族歧視遊行並發表演說[191]。
《衛報》形容,這是英國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民族主義示威。英國首相施紀賢其後在回應時強調,和平集會是基本權利,但政府不會容忍警員執勤受襲,也不會容許有人因其背景或膚色在街頭感到恐嚇。他表示[192]:
「人民有權進行和平示威。這是我們國家價值的核心……但我們不會容忍警員在執勤時遭襲擊,也不會容忍有人因其背景或膚色而在街頭感到恐嚇……英國是一個自豪地建立於包容、多元和尊重之上的國家。我們的國旗象徵這個多元的國度,我們永遠不會將它拱手讓予那些把它當作暴力、恐懼和分裂象徵的人。」
《衛報》認為,這番表態意味著政府在平等與反種族歧視議題上的語調出現積極轉變,有助舒緩工黨內部對政府應對「極右言論與暴力急速升溫」及奈傑爾·法拉奇「長期佔據媒體版面」的危機感,同時釋放訊號,顯示政府準備以工黨價值觀正面迎戰法拉奇及激進右翼[193]。
另在威爾斯波伊斯紐敦,約400名反移民人士舉行「阻止偷渡船」集會,為柯克默哀一分鐘;同場約200名反示威者則聆聽蒙哥馬利郡和格林多爾選區國會議員史提夫·韋瑟登及德威弗爾-梅里奧尼斯選區莉茲·沙維爾·羅拔茲的演說[194]。在蘇格蘭鄧迪,數百名示威者與反示威者對峙,雙方互擲雞蛋,警方介入分隔人群[195]。而在福爾柯克克拉德漢酒店外,亦有一場抗議與反抗議同時舉行[196]。
同期事件


7月中旬開始,伯明翰郊區威利城堡陸續出現英國國旗和英格蘭國旗,據信由一個自稱「威利勇士」的團體所發起。此舉源於一宗事件:附近拉格比一名12歲女孩因身穿國旗圖案的裙子,而被禁止在學校發表一篇有關「英國人身分」的演講。起初,旗幟僅在伯明翰一帶出現,但至8月中旬,全國各地街燈柱已掛上數以千計的旗幟,部分小型環島亦被人塗上英格蘭旗幟[197]。
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升旗行動」的一部分。該組織鼓勵民眾掛旗,並被指曾接受極右組織「英國優先」的資助。研究團體「Hope not Hate」指,行動由安德魯·柯里恩(別名安迪·薩克森)共同創立,他與「英格蘭防衛聯盟」及「英國優先」等極右團體有聯繫[197]。該團體研究員路易斯·尼爾森批評,這場運動「與旗幟無關,其真正目的在於為種族主義者和法西斯分子壯膽,令他們更有信心針對難民與移民」[198]。
當被問及相關行動時,首相施紀賢的發言人似乎作出肯定回應,形容首相是「愛國者」,並認為民眾「理應」升掛旗幟[198]。
因英國副首相韋雅蘭爆出稅務醜聞辭職,首相施紀賢隨即進行內閣改組,以挽回政府威信[199]。司法大臣馬曼婷獲委任為新任內政大臣,而前內政大臣顧綺慧則轉任外交大臣[200]。
BBC形容,馬曼婷的任命釋出「明確訊號」,顯示打擊非法移民及處理庇護問題是政府的優先議題之一;相對之下,顧綺慧在擔任內政大臣時,則被批評「行動緩慢,未能回應民意」[201]。
反應

英國改革黨黨魁奈傑爾·法拉奇公開呼籲在收容尋求庇護者的酒店外舉行抗議,並進一步提出要大規模驅逐庇護申請人。該黨領導層明確表態支持相關示威。法拉奇表示,全國各地都應在移民酒店外發起抗議,以「迫使地方議會向法院提出訴訟」,阻止其他酒店繼續安置庇護申請人[204]。

英國改革黨前下議院議員、其後以獨立身分活動的魯伯特·洛,則提出驅逐超過一百萬人的主張[205]。他在網上留言「拘留。驅逐。所有人[206]。」並強調「合法移民的問題比非法移民更嚴重」[207]。他更表示,凡是「不會說英語」的外國人都應「回家」[來源請求]。
保守黨內部分議員亦呼應當地居民的不安。尼爾·赫德森與亞歷克斯·伯格哈特聯合發聲,要求立即關閉貝爾酒店與鳳凰酒店,理由是涉及公共安全[208]。
工黨政府在施紀賢領導下,起初對示威採取較模糊立場。內政大臣顧綺慧表示理解地方居民的訴求,並指自己支持「希望關閉社區內移民酒店的地方議會與居民」[209]。施紀賢本人也稱,他「完全」理解當地居民的憂慮,並直言「大多數居民並不希望這些酒店設於他們的城鎮」[209]。
但工黨內部部分議員對政府立場表示不滿,認為施紀賢在移民議題上的言論與極右派口徑過於相似,甚至重現了過往具分化性的歷史演說[209]。
威爾斯黨下議院領袖麗茲·薩維爾·羅伯茨在國會直斥斯塔默,「這位首相曾談過要以同情與尊嚴對待移民,並捍衛自由流動;如今卻改口談『陌生人的島嶼』及『收回控制權』[210]。」該黨現任黨魁魯恩·阿普·約沃斯則表示,威爾斯部分地區實際上需要更多移民,並強調庇護申請人必須「獲得妥善處理」[211]。
綠黨則持續維持反對排外言論的立場。在2025年新任黨魁扎克·波蘭斯基的帶領下,綠黨議員希安·貝瑞更親身參與布萊頓的反示威行動,與極右派的集會抗衡[212]。

隨着極右翼發起反移民示威,英國公民社會亦組織反制行動。「起來反對種族主義」團體在多地發起反示威,包括利物浦、布里斯托、紐卡素、利茲、般尼茅夫及卡迪夫。參與者打出「難民受歡迎,慶祝多元」等標語[213],強調反對「極右與法西斯暴徒」把仇恨帶進社區[214]。
英國工會聯盟秘書長保羅·諾瓦克在2025年工會大會演說中直斥奈傑爾·法拉奇是「一名機會主義的仇外者」。他警告,法拉奇助長的政治氛圍最終導致極右分子包圍酒店,並令黑人與亞裔人士在街頭遭到威脅和騷擾[215]。工會大會同時重申,將一如既往支持移民工人,並反對把社會問題歸咎於移民或庇護申請人的分化言論[216]。
在法律層面,地方政府亦試圖介入。7月24日,埃平森林區議會一致通過動議,要求政府關閉貝爾酒店,這正是示威最初爆發的地點[217]。7月30日,5名保守黨人士——包括兩名下議院議員、兩名郡議員以及艾塞克斯郡警務、消防與犯罪專員凱文·本特利、亞歷克斯·伯格哈特、羅傑·赫斯特、尼爾·赫德森與克里斯多福·惠特布雷德聯署致函內政大臣,要求就酒店安置庇護申請人問題召開緊急會議[218]。
8月12日,區議會向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申請臨時禁制令,要求禁止在該酒店繼續安置移民[219]。8月15日,法官史蒂芬·艾爾在皇家司法院下令酒店在裁決前不得再接收新申請人[220]。雖然內政大臣顧綺慧嘗試撤銷案件,但法院仍在8月19日批准禁制令,規定所有庇護申請人必須在9月12日下午4時前遷出[221]。
內政部警告,此裁決可能「嚴重影響」政府安置庇護申請人的能力,並或引發連鎖效應,迫使政府更快尋找替代方案[222]。隨後,多個地方議會表明會仿效,包括英國改革黨控制下的12個議會,以及由保守黨主導的布羅克斯本自治市議會[223]。
不過,英格蘭及威爾斯上訴法院於8月29日推翻裁決。法官大衛·比恩批評高等法院的判決「在原則上嚴重有缺陷」[224]。
註釋
- 倫敦:29人
埃平:11人 - 愛丁堡:1人
- 倫敦:45人
埃平:32人
利物浦:11人
曼徹斯特:8人
伍斯特:6人
福爾柯克:5人
紐卡斯爾:5人
布里斯托:4人
霍伊萊克:4人
斯凱格內斯:4人
阿伯丁:3人
霍利:3人
聖海倫斯:3人
貝爾法斯特:2人
博索普:2人
迪斯:2人
布萊克浦:1人
利茲:1人
納尼頓:1人
彼得伯勒:1人 - 露西·康諾利因在社交媒體發帖呼籲立即將尋求庇護者驅逐出境並燒毀收容尋求庇護者的酒店,而被英國當局起訴和判刑。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