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查理·柯克遇刺案

美國政治人物遇刺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理·柯克遇刺案map
Remove ads

2025年9月10日,美國右翼政治人物查理·柯克猶他州奧勒姆猶他谷大學向聽眾發表演講時,遭到槍擊身亡。這場戶外活動是其「美國復興之旅」(American Comeback Tour)本季的首站,該系列演講及辯論活動由柯克共同創立的保守派組織「美國轉折點」策劃。

事实速览 查理·柯克遇刺案, 國家/地區 ...
Thumb
2005年的理查德·D·洛西和喬安·B·洛西中心,距離柯克所坐位置大約142碼(130公尺),被懷疑是槍手所在位置

事發當時,柯克正與一名聽眾討論美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一名藏身於約142碼(130公尺)外一棟建築屋頂的槍手向其開槍,致其頸部中彈,柯克在被送往附近醫院後不治身亡[3][4][5][6]

9月12日,當局逮捕了22歲的泰勒·詹姆斯·羅賓遜(Tyler James Robinson)[7]。四天後,羅賓遜被正式起訴謀殺柯克。檢方指控此次襲擊是出於政治動機,並宣布將尋求死刑。

這起槍殺案被視為美國日益增長的政治暴力事件的體現,並受到多方譴責[8]。槍擊案的視頻片段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公眾反應兩極分化。[9][10]美國總統特朗普、共和黨成員及其他保守派人士立即將矛頭指向民主黨成員和左翼或自由主義思潮,並呼籲對左翼團體進行嚴厲打擊。美國政府機構和一些私人組織試圖編制一份慶祝柯克之死的人員名單,導致被列入名單者面臨死亡威脅、被解僱、被大學開除,甚至遭到逮捕。[11]此後,這一舉措迅速擴大,任何批評柯克的言論都受到審查和管制。[12]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查理·柯克,2025年

查爾斯·詹姆斯·柯克是美國右翼政治人物,同時也是作家及媒體評論員,曾共同創立並出任美國轉折點行政總裁[13]。柯克長期以來支持個人持槍,曾在訪談中表示持槍權即使每年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也是值得的[14]。他在猶他谷大學舉辦的公共論壇是「美國回歸」系列活動的首場,由其創辦的美國轉折點策劃,計劃於秋季在多所大學舉行[13]。柯克在行程中除了配備私人保安外,也有大學警察及地方執法部門提供保護[15]。論壇舉辦前,校內曾出現呼籲大學取消該論壇的請願,但校方基於言論自由與公開討論的原則仍繼續批准論壇舉辦。[16]

金融時報》有社論稱[17]柯克遇害之時,美國政治生態正陷於分裂加深、衝突激化及暴力事件頻發的緊張氛圍中。案發前一年內,至少發生四宗重大政治暴力事件,包括同年4月的賓州州長官邸縱火案及6月的明尼蘇達州議員遇刺案,其中兩宗更是針對當時的總統候選人當勞·特朗普的行刺未遂案[18]

Remove ads

過程

Thumb
當天槍擊現場

下午約12時10分,查理·柯克坐在印有「證明我錯了」("Prove Me Wrong")的帳篷下進行槍械政治議題的辯論[19]

觀眾:你知道過去十年裡有多少美國跨性別者是大規模槍擊兇手?
柯克:太多了。
觀眾:好吧,那麼⸺(人群歡呼)⸺是五個,好嗎。五個算多了,對吧?這點我給你一些肯定。那你知道在過去十年裡,美國總共有多少大規模槍擊事件嗎?
柯克:要算上幫派暴力還是不算?
觀眾:好的⸺[20]

觀眾話音未落,現場兀然響起一聲如同鞭擊的槍聲[21],柯克頸部中彈後用手按著傷口並隨即倒地[22][23],然後迅速被保安人員抬走送院[24]。刺客目標明確僅為柯克一人並只開火了一次。[25]

槍擊發生後,現場民眾多數臥倒,部分人選擇撤離,但沒有發生踩踏事件。保安人員隨後將已經重傷昏迷的柯克緊急抬離現場送往醫院。事發後警方曾一度於現場逮捕兩人,但隨後確認與案件無關並釋放,並繼續追捕仍然在逃的疑犯[26][27][28]

柯克的妻子埃麗卡·柯克與兩名子女均在現場[29]。前美國眾議員傑森·查菲茨當時也在場,他憶述:「槍聲一出,所有人立刻趴下,場面一片混亂,不斷有人尖叫奔逃[3]。」不過,《紐約時報》引述另一名目擊者指:「其實最初沒什麼人趴下,直到舞台前的人先趴下後,其他人才陸續跟著趴下[30]。」另有目擊者向CBS新聞表示,現場「鮮血四濺」,而且「會場沒有任何金屬探測器或安檢設施」[31]

猶他谷大學於當地時間12時37分宣佈關閉校園、取消所有課堂,並要求師生立刻撤離[32]。到下午2時01分,大學再次發出指引,要求學生「原地留守,直至警方能安全護送離開」[33]

柯克其後被送往鄰近普羅沃市的猶他谷醫院英語Utah_Valley_Hospital[34]或奧勒姆的廷帕諾戈斯地區醫院英語Timpanogos_Regional_Hospital美聯社在下午1時45分左右報道,柯克在醫院情況危殆[35]路透社則引述大學發言人指,他已接受手術[36]。下午2時40分,柯克的發言人正式確認其已傷重不治,得年31歲[36]

Remove ads

後續

搜捕

案發數分鐘後,現場人士拍攝的血腥片段便迅速在社交媒體流傳,點擊觀看次數以百萬計[37][38]。部分平台為影片加上警告或年齡限制,亦有平台難以及時刪除[38]。有分析認為,如此具影響力人物的遇害畫面在網上廣泛流傳前所未見,或將造成深遠後果[38]

猶他谷大學於事發後旋即宣佈封閉校園、取消課堂及要求學生教職員疏散,以便警方及聯邦人員展開行動[39];評論員班·夏皮羅當晚原定於羅納德·里根總統圖書館舉行的活動亦因此案而被取消[40]

事發後,當地警方、聯邦調查局以及煙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旋即開展調查[41][42][43][28][44]。初步確認疑兇為男性,年齡大致與大學生相若[45]。當局指出已掌握閉路電視錄像[46],並稱兇嫌是從距柯克約200碼(182.88公尺)的一處屋頂逃走[47]

警方最先公布的則是嫌疑人的監視錄影截圖,尤其特別指出了幾個象徵性的符號,例如一件印有美國國旗的黑色T恤、並且穿著Converse帆布鞋。[48]本來執法單位認為應有機會公布嫌疑人的名字,但在後續撤銷打算,並坦言「目前手中沒有確切資訊」。FBI懸賞10萬美元尋求任何線索。[49]

9月11日,執法部門於新聞發佈會上稱已掌握「清晰的錄像」,並正利用臉部辨識系統追查身份[46];同時已在案發地點附近林地內找到一支由毛巾包裹並配備了瞄準鏡.30-06口徑毛瑟98式栓動步槍,被認為是行刺使用的武器[50][1],並在槍中發現的四顆子彈彈殼上發現了與網絡噴子亞文化有關的雕刻[51]。同時警方還收集到「鞋印、手掌印及前臂壓痕」以供檢驗[52][53]

同日晚間10點22分,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舉行記者會,稱呼公布案件資訊是為了「尋求公眾協助」,以找出這名「邪惡的人」。考克斯表示,執法部門至今已收到超過7,000條線索,這是自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以來,聯邦調查局收到最多的一次。猶他州公共安全部專員博·梅森補充說,目前已完成超過200次訪談,並鼓勵公眾持續提供任何照片或影片資訊;此外,考克斯亦稱目前正與團隊溝通,將針對兇手訴請死刑[54]考克斯最後呼籲民眾切勿轉發網路流傳的「大量虛假資訊」。[55]

9月12日,猶他州州長證實當局已成功抓獲疑犯,名為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56]

Remove ads

疑兇

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一名猶他谷大學迪克西技術學院電機學徒計畫的三年級學生[57],因涉嫌行刺柯克而於當地時間2025年9月12日上午被拘留,他向警方承認或暗示他製造了這起事件,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稱其家人已將他告發[58][59];當地警察認為羅賓遜在槍擊案中是單獨行動的[60]

公開資料顯示羅賓遜在猶他州的華盛頓市長大,出生在一個摩門教的保守家庭[61],父母均是註冊共和黨人[62],他家人的社交平台帳戶顯示羅賓遜從小接觸槍枝[63];高中時他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猶他州立大學的獎學金,但僅一個學期後就退學了。羅賓遜的選民登記為無黨派人士,並被列為「不活躍」選民,這意味著他在最近兩次大選中皆沒有投票。一名羅賓遜的家庭成員告訴調查人員,羅賓遜「近年來變得更加熱衷於政治」,尤其是對柯克進行了猛烈抨擊,[64]羅賓遜認為柯克在散播仇恨。[65]其高中同學對羅賓遜的印象各有不同,薩姆·紐(Sam New)稱羅賓遜就讀高中時與其父母一樣均為保守派[66];贊德·盧克(Xander Luke)則表示羅賓遜對兩黨均感到失望,曾批評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不再真正為人民的利益著想。[67]

泰勒·羅賓遜與4名室友共住在一個三房公寓中,其中一人,跨性別的蘭斯·特維格斯(Lance Twiggs)被《紐約郵報》稱為羅賓遜的伴侶,福克斯新聞亦稱FBI官員確認二人有「戀愛關係」。[68]一名FBI人員告訴福克斯新聞,特維格斯在調查中「非常配合」,並表示此人「完全不知道」羅賓遜涉嫌策劃暗殺事件。[69]特維格斯在調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向FBI提供了羅賓遜討論隱藏襲擊所用槍支的短信。特維格斯描述羅賓遜是「想成為遊戲玩家的人」,並在TikTok等平台十分活躍,立志成為一名職業玩家。[70]

調查人員表示警方繳獲的現場證物包括毛瑟98型栓動步槍和刻有文字的子彈,已發射的彈殼上刻有「注意到,凸起,OWO這是什麼?」(notices bulges OWO what's this?),未發射的3枚子彈上分別刻有「嘿,法西斯分子!接招!↑→↓↓↓」(Hey fascist! Catch! ↑→↓↓↓[註 1]、「啊,姑娘再見,姑娘再見,姑娘再見、再見、再見」(O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註 2]、「如果你讀到這個,那你就是男同性戀LMAO」(If you read this, you are gay LMAO[72]。調查人員稱相信子彈上的刻字顯示兇手受到安提法運動的影響[65],但也有媒體懷疑兇手其實更可能屬於之前與柯克有過節並分別在2019年和2024年針對美國轉折點發起過兩次罵戰另類極右翼團體Groypers[73],因為彈殼刻字用語的表達方式與4chanDiscord網絡平台上經常使用的亞文化網絡黑話極其相似[74]

Remove ads

反應

美國國內

總統特朗普發言悼念柯克

槍擊案發生後不久,總統當奴·特朗普在真實社交撰文呼籲大眾「為遭槍擊的查理·柯克祈禱」,並指責「激進的左翼分子」[75]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76]、前總統喬治·獲加·布殊也譴責相關槍擊事件[77]副總統J·D·萬斯亦在X(原推特)撰文讚美柯克是一位「真正的好人」和「年輕的父親」,並請求為他祈禱[75]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南達科他州共和黨約翰·圖恩司法部長帕姆·邦迪、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以及衛生部長小羅伯特·F·甘迺迪都發表了慰問[78][79]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稱柯克之死是一場「極大悲痛」,並形容他是「最有力的保守派聲音之一」[3]。他特意在眾議院投票期間暫停程序,帶領議員們默哀祈禱[28]。總統特朗普同時下令所有美國國旗下半旗至周日傍晚6時,以茲悼念[3]

當時在現場的學生也透露,一開始以為是煙火爆炸聲,接著就目睹了慘劇的發生,他表示自己「只要閉上眼就會重回現場」,坦言受到不小的衝擊[80]

民主黨方面,前總統比爾·柯林頓[81]巴拉克·奧巴馬祖·拜登[28][3]、前副總統賀錦麗[3]、前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3]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82]麻薩諸塞州州長英語Governor_of_Massachusetts莫拉·希利密芝根州州長英語Governor_of_Michigan格雷琴·惠特默[3]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83]明尼蘇達州州長提姆·華茲[84]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85]、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約翰·費特曼[83],前眾議員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與其丈夫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馬克·凱利、以及另一參議員魯本·加列戈均嚴厲譴責槍擊事件[28]

進步派主播哈桑·派克爾英語Hasan_Piker,原定9月稍後與柯克舉行辯論,他形容這次槍擊是「駭人的事件」,並警告在事件後若有人尋求報復,其後果「令人深感憂慮」[18]

Remove ads

藝人、知名人士

美國演員暨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於X發文表示:「政治已成為這個國家的疾病,甚至足以致命。我們必須停止採用此類激進的手法;即便其他觀點無法取得共識,我們也必須一致認同:暴力不能是解決分歧的方式。」[86]

美國演員克里斯·普瑞特則表示:「為查理·柯克祈禱,為他的妻子與年幼的孩子祈禱,也為我們的國家祈禱。我們需要上帝的恩典。願上帝幫助我們。」[86]演員凱文・麥克海爾則在X上寫道:「美國是一個失敗的國家。世界上沒有其他文化會將身份認同與不受限的擁槍權綁定。這樣的現象極其荒謬,也絕不值得讓一名(無論政治立場為何的)瘋子持槍對無辜群眾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87]

美國深夜脫口秀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在社群媒體平台Instagram向柯克一家以及其他受槍械暴力傷害的人士致哀,又指人們應該在這天共同唾棄射殺他人這種可怕、殘暴的行動,而非憤怒地互相指責。[87]9月12日,坎摩爾在其主持的深夜脫口秀節目《吉米·坎摩爾直播秀》中就事件表態,稱「現在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你們可能覺得我們的總統至少會讓大家團結起來。但他沒有,奧巴馬當總統時有,拜登有,布什和克林頓有,就是特朗普沒有。相反,他還指責民主黨人,就因為他們的言論[88]。」之後在9月15日的節目中,坎摩爾稱聯邦調查局「竭力把謀殺查理·柯克的小孩描繪成跟他們(指MAGA團伙)不一樣的人,儘可能從中攫取政治資本。大家互相指責之餘,悲傷情緒在蔓延。」在專欄作家班尼·約翰遜的播客節目中,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英語Brendan Carr公開批評坎摩爾言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噁心人的行為」,認為他的節目不符合公眾利益,揚言要對節目播放平台美國廣播公司(ABC)採取監管措施,不排除吊銷該台的自營運營英語Owned-and-operated station牌照。Deadline Hollywood稱聯邦通信委員會在本案中能夠採取的法律武器有限,因為委員會此前主張「允許自由表達觀點最能體現公眾利益」,「通信法律和政策鼓勵對他人的言論進行『反回應』,而不是鉗制言論」[18]。9月17日,Nexstar媒體集團英語Nexstar Media Group宣布取消原定在ABC旗下32台播出的《坎摩爾秀》[89],ABC隨後宣布節目無限期停播[18][90]。《綜藝》認為停播恰逢「白宮和聯邦通信委員會對個人報道進行評論和法律回擊的時代」,此前「幾位著名的保守派人士呼籲對任何批評柯克作品的人保持沉默,無論(他們的)論點多麼微不足道」[91][92]

Remove ads

國際

英國首相施紀賢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表達哀悼[93]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亦在Twitter/X上發文,為柯克祈禱[94]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亦向遇害者致以哀悼[95]

英國改革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奇發表聲明致哀[96]加拿大保守黨黨魁兼官方反對黨領袖博勵治亦公開表達慰問[97]瑞典基督教民主人民黨領袖埃巴·布施英語Ebba Busch瑞典民主黨議員馬蒂亞斯·卡爾森瑞典語Mattias_Karlsson_(sverigedemokrat)表示哀悼[98]

媒體

大西洋月刊》特約撰稿人大衛·格雷厄姆發文指出,查理·柯克遇刺案凸顯美國在政治極化、陰謀論與槍枝泛濫交織下,政治暴力正侵蝕美國的民主對話並引向更危險的未來。[99]

假新聞及陰謀論

錯誤信息

在成功抓獲疑犯前的資訊空白期,網路上曾出現大量的假新聞陰謀論,例如社交平台X有近百萬流量的帖子聲稱槍擊是一名猶他州民主黨成員邁克爾·馬林森實施的,而事實該男子居住在加拿大多倫多,並未參與槍擊案。[100][101]同時,有貼文盜取了社交媒體上跨性別用戶米凱拉的照片,並暗示槍擊者是跨性別者,這使得米凱拉收到大量的仇恨信息死亡威脅[102],事實上她是華盛頓州居民,槍擊案發生時她正在西雅圖[103]

其餘的錯誤信息包括,網路上曾流傳一張《紐約時報》的標題截圖,暗示媒體在槍擊案發生的15 小時前事先知道詳情,並指控這是標準的中情局間諜行為,事實上這並不是真實的[104];有流傳的照片顯示羅賓遜穿著MAGA汗衫,但實際上那是被改圖處理的[105];有社交媒體貼文錯誤地聲稱羅賓遜是共和黨成員、MAGA運動的支持者或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但實際上他是無黨派人士[106][107];有社交媒體貼文照片顯示羅賓遜曾經向支持特朗普2020年總統競選活動捐贈了225美元,但事實上那個只是猶他州同名同姓的人[108]

陰謀論

流傳的陰謀論包括,兩名保全人員在槍擊前做出一些「秘密手勢」,但事實上那只是保全間溝通的手勢信號[109]

報導錯誤

主流媒體上,《華爾街日報》的頭條新聞曾指「消息人士稱,柯克槍擊案中的彈藥上刻有跨性別者和反法西斯意識形態」,但事後彈殼上有關跨性別的部份並非事實,司法官員亦敦促媒體謹慎行事,以免誤讀一些初期報告。一些LGBTQ+的組織要求報章道歉,指責它應該更仔細審查每一個洩露的細節,尤其當其可能涉及到被邊緣化的群體。[110]

另見

註釋

  1. 「↑→↓↓↓」為遊戲《絕地潛兵2》中呼叫超級武器「飛鷹500kg炸彈」的秘技指令[71]。亦有媒體報道「↓↓↓」源自魏瑪德國社民黨反法西斯民兵鋼鐵陣線軍徽三箭[65]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