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江市
中國四川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江市(四川話拼音:Nuei4jiang1;國際音標:[nuei213tɕiaŋ5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中部偏東南。市境東鄰重慶市,南接自貢市,西通眉山市,北連資陽市。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境內多為丘陵區,沱江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流經主城區。全市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2023年末,戶籍人口396.7萬,常住人口374.7萬,城鎮化率46.70%[1]。內江是成渝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川南咽喉」、「成渝中心」之稱。形成了南北貫通、東西相連、縱橫交錯、水陸空立體發展的交通網絡。因為種植甘蔗和制糖歷史悠久,故內江也有「甜城」之別稱。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殷商以前,境內是蜀族部落活動的地區。西周至戰國,為蜀國的東部地域。秦代為蜀郡地。西漢建元六年(前135年)設資中縣。東漢順帝年間(126—144年)分資中縣地置漢安縣,取義漢政權長治久安的意思,治今城區西,屬犍為郡。蜀漢和西晉初屬江陽郡。永嘉後期廢漢安縣。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復置漢安縣;同年以漢安位於中水(今沱江)之濱改名中江縣,屬資中郡。
隋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為避其父楊忠諱,改中江縣為內江縣,《郡縣釋名》:「覽圖見江水自三堆而環繞至黃市,遂改中江為內江」,屬資陽郡。隋末分內江縣增設牛錍縣。唐初改牛錍縣為清溪縣。唐代至北宋內江、清溪兩縣同屬資州。北宋撤清溪縣,併入內江縣。南宋初內江縣移至今治。元朝初內江人口大減,縣廢。明洪武中復置,屬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屬資州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內江縣屬下川南道,次年改屬永寧道。1928年廢道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內江縣屬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川南行署區資中專區。1950年專員公署遷內江,改名為內江專區。1951年,分內江縣城和近郊設縣級內江市,專、市、縣同駐一城。1952年內江專區由四川省直接領導。1968年內江專區改稱內江地區。1985年,撤銷內江地區和縣級內江市,改設地級內江市;原縣級內江市改為市中區。1989年7月,撤銷內江縣,設立東興區。1993年1月,撤銷資陽縣,改設資陽市,1994年4月,撤銷簡陽縣,改設簡陽市。1998年2月,由內江市析置資陽地區,將資陽、簡陽兩市及安岳、樂至兩縣劃歸資陽地區。2017年4月,撤銷隆昌縣,設置縣級隆昌市,由內江市代管。2018年,內江市與自貢市正式簽訂《推動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合作協議》。省委省政府做出「支持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協同打造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區」的決定。2021年10月20日,四川省政府批覆了《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總體方案》,規劃範圍為兩市全域。提出到2025年,兩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城化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200億元。
Remove ads
地理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此外,內江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內江農業科技園區[9]。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戶籍人口為4,278,501人,常住人口為3,702,847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十年共減少457,458人,減少11.0%,年平均減少1.16%。常住人口當中,按性別,男性人口為1,878,205人,佔50.72%;女性人口為1,824,642人,佔49.28%。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94。按年齡段,0-14歲人口為615,740人,佔16.63%;15-64歲人口為2,648,468人,佔71.53%;65歲及以上人口為438,639人,佔11.84%。[14]
2017年末,內江市戶籍總人口414.73萬人,比上年減少5.3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67‰,人口死亡率為10.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6‰。年末常住人口375.3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67萬人。城鎮化率47.9%,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140,678人[15]。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02,847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562,169人,下降15.18%,年平均增長率為-1.63%。其中,男性人口為1,578,533人,佔總人口的50.26%;女性人口為1,562,145人,佔總人口的49.7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05。0-14歲的人口為488,236人,佔總人口的15.55%;15-59歲的人口為1,859,882人,佔總人口的59.2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92,560人,佔總人口的25.2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29,108人,佔總人口的20.0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72,595人,佔總人口的50.0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568,083人,佔總人口的49.93%。
202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96.70萬人,[16]比上年末減少2.1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04.21萬人,減少1.1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98萬人,出生率為4.98‰;死亡人口2.36萬人,死亡率為5.94‰。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24,107人,佔99.4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6,571人,佔0.5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572,066人,下降15.4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9,897人,增長148.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5個百分點。
交通
內江是川東南交通的重要交匯點,境內有成渝鐵路、成渝高鐵、隆瀘鐵路、資威鐵路、歸連鐵路、內昆鐵路、綿瀘高速鐵路等鐵路線和 成渝環線高速、
內宜高速公路、
隆納高速公路、遂宜畢高速公路、內威榮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內江繞城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高速公路路網密度居全省第二,為川中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321國道過境。
經濟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1,297.6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04.52億元,佔比15.76%;第二產業741.62億元,佔比57.15%;第三產業351.53億元,佔比27.0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667元。[1]
內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糧、油、豬、蔗、麻、絲和多種農副產品,也是中國優良地方豬種「內江豬」的生產地。所轄隆昌市是國家級水禽基地縣,東興區、資中縣是省級水禽基地縣。市中區、東興區的蔬菜、水產養殖,隆昌的水禽、夏布,資中的枇杷,威遠的檸檬等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已初具規模。
內江市甘蔗種植歷史悠久,明清以後,甘蔗種植區逐步從以遂寧為主的涪江流域向氣候、雨量、交通優於遂寧的沱江流域(以內江、資中為主)轉移。清朝道光年間曾任知府的王果私人修纂了縣誌《內江縣誌要》,其中對嘉慶年間內江的種蔗製糖盛況作了詳盡描述:「中川當蜀省東西之交,南北接壤,江流縈帶,地氣中和,故庶物蔗生......沿江左右,自西徂東,尤以執蔗為務。平日,眾夫力作,家輒數十百人。長喙短鍬,幾於刊山湮谷。入冬轆轤煎煮,晝夜輪更。其壅資工值十倍.....通鬻遠邇,利常倍稱。」請看:沱江兩岸自西至東,所有的土地都種甘蔗,經營者僱工達「數十百人」,出工時「長喙短鍬,幾於刊山湮谷」。《資州縣誌》記:「資中土多田少,(清)咸同年間,多種罌粟,嗣以禁例,改種甘蔗、番薯及各種雜糧。」
內江藉助傳統工業基礎,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形成了冶金建材、機械汽配、食品飲料、電力能源、醫藥化工等五大支柱產業;2008年這五大產業的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的83%。一批新的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如方向光電、內江峨柴、銀山化工、川威、康達、白塔等已經形成。還有內江藍劍、內江正大、內江華誠、中投製藥、發電總廠、松林絲廠等一批輻射和支撐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骨幹企業。一大批優勢拳頭產品如小型柴油機、玻璃球、牆地磚、鋼材、水泥、磷銨、稀土製品、高支高密織物、飼料及添加劑、紅黴素系列、雙宮絲等在國內市場佔有較高份額,而且遠銷國外。
歷史上,內江曾為重要的製糖工業基地,清朝期間,手工製糖就已經比較發達,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內江建立了現代化的製糖工廠,其繁榮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由於糖業市場飽和,內江糖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內江製糖業嚴重衰退。2001年,內江最後一家製糖工廠破產,內江製糖業完全沉寂,「甜城」之名走入歷史。
城市建設
- 到2015年,內江中心城區面積達到7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5萬,全市城鎮化率45.81%。[17]
物產
文化
境內現有本科師範院校1所,中專13所,包括省重點中學在內的普通中學214所。全市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通高校上線率、錄取率歷年名列全省前茅。市內有科研機構3所,大醫院3所,有各類高中級專業人員2萬餘人,從事技術開發科研人員3000多人。全市共有各類體育場、館、房、池800餘個,曾先後向省、國家輸送了以奧運會女子柔道78公斤級冠軍唐琳、國家女排主力隊員巫丹、亞運會女子100米短跑冠軍劉曉梅、奧運會男子單人10米跳台亞軍邱波等為代表的優秀運動員100餘名,被國家體委命名為「田徑之鄉」。
風景名勝
內江旅遊資源豐富,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風景名勝較多。佛教聖地西林古剎、「川中第一禪林」聖水寺、張大千紀念館、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四川長江森林公園、「川中林海」白雲山、重龍山、馳名中外的「范長江故居、清代一街」、古宇湖、船石湖、三元塔、高寺塔等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名人
趙逵;顧汝修;趙貞吉;駱成驤;龔懋賢;張潮;喻培倫;余燮陽;張善子;晏濟元;張大千;范長江;楊崇俊;李華梅;刀郎(羅林);劉曉梅;鄧家佳;萇弘;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