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都地鐵1號線
2010年开通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成都地鐵1號線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於2005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1],2010年9月27日正式開通試營運,是隸屬於成都地鐵的第一條地鐵路綫,中國中西部地區第一條開通營運的城市地下地鐵路綫,成都軌道交通系統中繼市域鐵路成灌線之後開通營運的第二條路綫,成都地鐵營運有限公司營運的第一條路綫。1號線最高客流為119.39萬乘次,在2019年3月21日錄得。
1號線代表色為品藍色,列車採用6節編組B型車。1號線共有35座地下車站,全長40.99km,路綫北起金牛區韋家碾站,途徑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錦江區、武侯區,在四河站分岔,主線南至科學城站,支線南至五根松站,基本與成都市南北中軸幹道人民北路、人民中路、人民南路及天府大道重合,由北向南依次連接火車北站、天府廣場、火車南站等重要交通節點和騾馬市、跳傘塔、天府新城等城市商貿核心區域。路綫北段設有紅花堰車輛段,支線設有紅星路停車場。
1號線一期工程長18.5公里,包含17座車站,由升仙湖至世紀城,於2010年9月27日開通,其中錦城廣場站由於周邊市政設施配套不齊全而延後至2013年6月8日與2號線西延線一同開通;[2][3]1號線二期工程(南延線)長5.42公里,包含5座車站,由天府三街至廣都,於2015年7月25日開通;1號線三期工程長17.082公里,主線南段由華陽至科學城,主線北段由升仙湖延伸1站至韋家碾(原計劃延伸至賴家店,未修建),支線由廣都延伸1站至五根松,於2018年3月18日開通。
2008年至2012年期間,成都地鐵1號線曾是中國唯一一條由路(鐵路管理方:原中國鐵道部)-地(地方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地鐵營運路綫,是鐵道部與四川省、成都市實施戰略合作的首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由成都鐵路局直接參與建設和營運管理,時任鐵道部長劉志軍曾添乘考察1號線營運情況。[4][5]
Remove ads
大事記
- 1992年12月,成都市向國家計劃委員會上報了《成都市快速軌道交通第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由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申報歷程。
- 2005年
- 8月9日,《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通過國務院審批;
- 11月2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項目立項;
- 12月28日,工程正式動工建設。
- 2006年:12月28日,土建工程全面開工。
- 2008年
-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號線未發生事故。
- 5月16日,軌道鋪設工程開工;
- 9月22日,接觸網系統正式開工;
- 9月27日,17個車站全部實現封頂。
- 2009年
- 4月27日,成都地鐵首列車輛下線;
- 5月28日,最後一個盾構標段貫通,實現全線洞通;
- 10月15日,17個車站全面進入設備安裝和裝修階段;
- 11月30日,軌道鋪設工程完成,實現全線軌通。
- 2010年
- 2月2日,完成全線車輛冷滑試驗;
- 2月11日,完成全線送電,實現全線電通;
- 5月28日,完成全線車輛熱滑實驗,實現全線車通;
- 6月底,開始空載試運行;
- 9月10日至9月12日,十餘萬成都市民試乘體驗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
- 9月27日,上午9時舉行列車首發儀式,下午3時正式開通試營運。[6]
- 2011年:9月27日1號線一周歲紀念日,成都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公布年度運輸數據:1號線累計發送乘客5160餘萬人次,日均14.2萬人次;累計開行列車近8.6萬列次,日均約235列次,實現列車正點率99.64%,運行圖兌現率99.97%。其中,2010年10月2日的單日客流量最大,達到26.9萬人次。全年累計最大客流車站為火車北站,發送乘客約990萬人次,日均約2.7萬人次。營運安排方面,2010年12月20日和2011年7月1日,1號線兩次調整運行圖,將行車間隔由原來的10分調整為高峰期5分45秒,非繁忙期7分30秒,低峰期9分20秒;速度由每小時27.5公里提高到每小時31.3公里;每日營運時間由14小時延長至17小時。[7]
- 2012年: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了成都地鐵1號線南延線[8]
- 2013年:6月8日海洋公園站(2013年7月8日更名為錦城廣場站)開通試運行[3]。
- 2014年:10月21日,四川省發改委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地鐵1號線三期首期工程[9]。
- 2015年:7月25日8:15,地鐵1號線二期(世紀城站-廣都站)開通營運。[10]
- 2018年:3月18日9:00,地鐵1號線三期(韋家碾站-昇仙湖站、四河站-科學城站、廣都站-五根松站)開通營運[11]。
Remove ads
車站
成都地鐵1號線共有35座車站,全部為地下站,現有轉乘站11座。
Remove ads
一期工程車站中有14座車站採用三層結構:地面出入口通道、地下一層站廳層、地下二層月台層;天府廣場站是全線最大的車站之一,採用四層結構:地面出入口通道、地下一層商業與展示層、地下二層站廳層、地下三層月台層;高新站和金融城站則為兩層結構:地面出入口通道、地下一層站廳與月台層。
車站中有25座車站的月台層布置多採用島式月台形式;而高新站、金融城站、錦城廣場站和世紀城站則採用側式月台形式;孵化園站採用了較少見的間隔側式月台,布置形式為下行月台、下行線、上行月台、上行線,上下行列車在該站開啟不同側的車門。另外,每座車站的月台都設置有封閉式全高屏蔽門,不僅保證了乘客安全,也實現了建築節能。
車輛
1號線列車由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採用6輛編組B型車,最高營運速度 80km/h,每列額定載客量1468人。目前投入營運的車輛共5批次73列[12],配屬紅花堰車輛段。所有列車均採用東洋電機製造原設計、湖南湘電東洋電氣代工生產的 RG6007-A-M 型(101~117)或 B-M 型(118~173)[13][14]牽引逆變器、RG4052-A-M 型輔助電源、列車管理系統(TMS)和行車紀錄儀(黑盒),牽引電動機則為湘潭電機半代工生產的 YQ-190-1。
- 車廂內設計充分考慮到成都潮熱的氣候特點,採用白色、藍色、不鏽鋼金屬色等冷色調。
- 車廂內座椅採用壓花不鏽鋼材質,其下方設有加熱器,冬季可為座椅加溫供暖。
- 車廂內設有旅客信息顯示系統、視頻播放系統,為旅客提供到站、新聞、娛樂等信息。
- 為提高安保性能,車廂內安裝有實時監控系統和緊急報警裝置。
- 車廂內開闢了殘疾人專用區域,每列車設置有8個輪椅停放位點。
一期工程用車輛(101~120):共2批次20列,製造商型號為 SFM06,1號線開通時上線第一批次17列[15],2013年上線第二批次3列[16]。兩批次列車頭部均為圓形造型。
二期工程用車輛(121~147):共2批次27列:第一批次9列為南延線配套車輛,製造商型號為 SFM26;第二批次18列為擴能增購車輛[17],製造商型號為 SFM32。兩批次列車的區別在於:第一批次的車身側面有一條貫穿整列的黑色飾帶,司機室附近無太陽神鳥金飾;第二批次的車身側面沒有黑色飾帶,但司機室附近繪有太陽神鳥金飾。二期車輛與一期車輛相比,其特性包括:
- 頭部為偏方形扁平頭型(與2號線的類似);
- 車體採用輕量化不鏽鋼車體,耐強腐蝕、耐高溫、壽命周期長;
- 取消客室的駕駛室觀察窗;
- 1號線的藍色元素增多;
- 站立拉環樣式改變;
- 座椅兩側增加有機玻璃格擋;
- 車門上方的路綫指示為貼紙路綫圖配合小型LCD動態顯示屏。
三期工程用車輛(148~173):共1批次26列[18],製造商型號為 SFM52,外觀與二期車輛第二批次無異。三期車輛與二期車輛相比,其特性包括:
- 座椅長度縮短,單側單組座椅容納人數從6人降低為4人,從而增大站立區域面積,緩解1號線的高峰期擁擠狀況;
- 車門上方的路綫指示為大型橫向LCD動態地圖(與10號線和7號線的類似)。
Remove ads
信號
成都地鐵1號線裝有先進的無線CBTC訊號系統,包括自動營運、自動防護、自動監控等分系統。CBTC系統不僅能夠保證車輛的自動安全運行,同時還能自動檢測相鄰列車的位置,並主動調整前後間隔;也能及時查明乘客的流量,並主動對行車間隔進行調節;而且能夠快速診斷和恢復自身的故障。
未來發展
在成都地鐵第二期建設規劃(2013-2020年)中,1號線三期首期工程北段計劃延伸至韋家碾站以北一站一區間的賴家店站,但因受軍事管理區的影響,韋家碾站以北暫不實施[19]。
由於第四期建設規劃中,27號線已另選位置新建賴家店站北延,替代了原1號線北延線的功能,在《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版)公布圖中,1號線賴家店站及北延計劃已從2050年遠景規劃中移除。[20]
15號線建成開通後,1號線支線段(包括支線上的紅星路停車場)將劃歸15號線營運。
規劃蘆角村停車場位於1號線主線興隆湖站西側,具體建設時間不明。
- 韋家碾:1號線 27號線 32號線 S11線
- 火車北站:1號線 7號線 18號線
- 文殊院:1號線 12號線
- 騾馬市:1號線 4號線 10號線 18號線
- 華西垻:1號線 13號線 16號線
- 省體育館:1號線 3號線 18號線
- 倪家橋:1號線 8號線 18號線
- 桐梓林:1號線 11號線
- 錦城廣場:未來計劃與 18號線 23號線 29號線 錦城廣場東合併
- 世紀城:1號線 18號線 33號線
- 天府三街:1號線 22號線
- 天府五街:1號線 20號線
- 四河:1號線 15號線(原 1號線 支線)
- 華陽:1號線 14號線
- 海昌路:1號線 18號線 21號線
- 紅石公園:1號線 26號線
- 興隆湖:1號線 29號線 S7號線
- 科學城:1號線 26號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