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都地鐵

中国成都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成都地铁
Remove ads

成都地鐵是服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資陽市地鐵系統。成都地鐵第一條路綫成都地鐵1號線於2010年9月投入營運,為中國中西部地區首條開通營運的全地下地鐵路綫。成都地鐵由成都市規劃局和成都軌道交通集團負責規劃,成都軌道交通集團負責建設管理和營運。

快速預覽 成都地鐵, 概要 ...
快速預覽 繁體字, 簡化字 ...

截至2024年12月,成都地鐵系統共開通14條地鐵路綫(1至10號線、17至19號線、27號線)和1條市域鐵路(S3線),啟用383座車站[註 1],路綫總距離631.01公里[3]。全年客流22.09億乘次[註 2](2024年)[1],最高單日客運量826.80萬乘次(2024年12月31日)[2]。截至2021年9月,成都地鐵已連續安全營運超過4000天,提供了成都公共交通50%以上的分擔率[7];截至2022年1月,累計運送乘客超過80億乘次[8],成為成都市民市內交通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截至2024年,成都地鐵在建路綫第四期建設規劃以及成都市域鐵路S5線成都市域鐵路S11線共7個項目,建設距離約235公里。[9][10]預計到2027年底,以上路綫建設完成後,成都地鐵線網營運距離將超過800公里,並新增對眉山德陽等區域的覆蓋。

成都地鐵還計劃在未來繼續拓展現有網絡,遠期(2035年)達到36條路綫,1666公里規模;遠景(2050年)達到55條路綫,2382公里規模。[11]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成都地鐵建設過程(截至2018年)

規劃啟動(1985—2005年)

  • 1985年,成都市規劃局組建了綜合交通規劃辦公室,並委託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高世廉教授為課題組第一負責人,開始構思地鐵[12]
  • 1987年3月,成立了以成都規劃部門為主,公安、巴士、城建及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科技大學等參加的成都市交通規劃部門,開展城市輕軌交通、地鐵交通城市規劃方案的研究[13]
  • 1992年
    • 高世廉教授負責完成了《成都市綜合交通規劃》,其地鐵規劃方案為三條路綫:
      1號線:從火車北站引出,經過梁家巷、北門大橋、新華路、體育場東門、鹽市口、紅照壁、小天竺、人民南路,最後到達火車南站,全長11.4公里;
      2號線:從火車北站引出,向東抵達五桂橋;
      3號線:從峨影廠引出,向東南抵達九眼橋;
      另一份成都市地鐵規劃方案則為十字加一環[12]
    • 12月,成都市向國家計劃委員會上報了《成都市快速軌道交通第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這標誌着成都正式開始了地鐵申報工作[14],但隨後此建議書被國家計劃委員會否定[12]
  • 1993年,成都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成都市地鐵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地鐵項目的重大決策和組織協調工作,並對 《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進行調整和最佳化[15]
  • 1994年12月,中咨公司評審通過了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 1996年,成都市對《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再次進行調整和最佳化[15]
  • 1997年,成都市啟動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12]
  • 1999年和2000年,成都市先後兩次對《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進行調整和最佳化[15],並在一期項目建議書上又編制了補充報告[16]
  • 2000年4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審查通過《關於成都市地鐵1號線項目建議書》及中咨公司評估報告,並上報國務院[15]
  • 2001年4月,成都市地鐵建設工程辦公室成立。
  • 2002年10月,國務院專門召開辦公會議,會上決定「(地鐵)立項的事情先不議」,地鐵立項進入了「冰封期」[17]
  • 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關於地鐵項目建設政策有所鬆動,成都市再次啟動《成都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修編工作,就地鐵項目建設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又一次進行了上報。
Remove ads

第一期建設(2005—2016年)

  • 2005年
    • 8月9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了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19],又稱成都地鐵第一期建設規劃;
    • 9月11日,《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委託的專家組評審[20]
    • 10月,國務院批准了《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 11月11日,國家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21]
    • 12月28日,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動工建設。
  • 2007年
    • 11月19日,國家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22]
    • 12月29日,成都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3]
  • 2009年
    • 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5—2015)調整方案[24],又稱成都地鐵第一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
  • 2010年
    • 9月10日,成都地鐵1號線對公眾開放試乘體驗;
    • 9月16日,由鐵道部和成都市合資建立的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都地鐵2號線西延線開工建設;
    • 9月27日,成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營運[25]
  • 2011年
    • 7月22日,成都地鐵4號線獲國家發改委批覆[26]
    • 12月23日,成都地鐵2號線東延線開工建設。
  • 2012年
    • 2月23日,成都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 3月16日,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在成都日報上刊登清算公告;
    • 4月25日,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批覆[27]
    • 4月28日,成都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 6月6日,成都地鐵1號線南延線開始前期準備施工[28]
    • 8月1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了成都地鐵1號線南延線[29]
    • 9月1日,成都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觀光試營運;
    • 9月16日,成都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試營運;
    • 11月9日,《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2—2017)》通過住建部專家審查[30]

第二期建設(2013—2020年)

  • 2013年
    • 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3~2020年)[31],又稱成都地鐵第二期建設規劃;
    • 6月8日,地鐵2號線西延線和1號線海洋公園站(後更名為錦城廣場站)開通試營運[32]
    • 9月16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地鐵7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地鐵7號線工程[33]
  • 2014年
    • 3月25日,成都地鐵1號線三期工程獲四川省發改委批覆[34]
    • 3月31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關於成都市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准建設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35]
    • 5月12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關於成都市地鐵10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准建設成都地鐵10號線一期工程;
    • 10月21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地鐵1號線三期首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地鐵1號線三期首期工程[36]
    • 10月26日,地鐵2號線東延線開通試營運。
  • 2015年
    • 5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3~2020年)調整方案[37],又稱成都地鐵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
    • 6月10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地鐵3號線二、三期工程(含磨子橋、李家沱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地鐵3號線二、三期工程[38]
    • 7月6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地鐵5號線一、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地鐵5號線一、二期工程[39]
    • 7月25日,地鐵1號線二期(世紀城廣都)開通營運;
    • 9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成渝城市群城際鐵路網規劃(2015~2020年)[40],是成都市域鐵路S3線的規劃依據[41]
    • 12月26日,地鐵4號線一期(非遺博覽園萬年場)開通營運。
Remove ads

第三期建設(2016—2020年)

  • 2016年
    • 7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42]
    • 7月31日,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軍區總醫院太平園)開通營運,標誌着成都地鐵第一期建設規劃及其調整方案(2005—2015)全面完成
    • 8月9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軌道交通18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軌道交通18號線一期工程[43]
    • 9月27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地鐵6號線一、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地鐵6號線一、二期工程[44]
    • 12月29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關於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關於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二期工程(含聚龍路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工程、9號線一期工程、10號線二期工程(含聚龍路站)[45]
  • 2017年
    • 2月23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市軌道交通11號線一期工程、17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軌道交通11號線一期工程(後更名6號線三期工程)、17號線一期工程[46]
    • 2月27日,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47]
    • 6月2日,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東延線(萬年場西河)、西延線(萬盛非遺博覽園)開通營運[48],同日起,成都地鐵執行距離計價方法。
    • 6月27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二期工程[49]
    • 9月6日,地鐵10號線一期工程(太平園雙流機場2客運大樓)開通營運[50]
    • 12月6日,地鐵7號線工程(環線)開通營運[51]
  • 2018年
Remove ads

第四期建設(2019—2024年)

  • 2019年
  • 2020年
    • 3月2日,第四期建設規劃首批5個項目(19號線二期工程、10號線三期工程、13號線一期工程、17號線二期工程、18號線三期工程)開工建設;[56]
    • 5月18日,第四期建設規劃剩餘3個項目(8號線二期工程、27號線一期工程、30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至此第四期建設規劃8個項目176.65公里全部實現開工建設;[57]
    • 7月28日,四川省發改委下達了《關於軌道交通資陽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成都市域鐵路S3線[41]
    • 9月27日,成都地鐵18號線一二期工程首開段(火車南站三岔)於成都地鐵開通營運十周年之際正式開通初期營運;[58]
    • 11月27日,成都市域鐵路S3線開工建設;[10]
    • 12月18日,成都地鐵6號線一二三期工程(望叢祠蘭家溝)、8號線一期工程(十里店蓮花)、9號線一期工程(金融城東黃田壩)、17號線一期工程(金星機投橋)、18號線二期工程非首開段(三岔天府機場北)同步開通初期營運,成都軌道交通線網裏程正式突破500公里[59],達到557.8公里[60](含39.3公里的有軌電車,地鐵距離為518.5公里[3]),標誌着成都地鐵近期(第二期)建設規劃及其調整方案(2013—2020)[註 10]和第三期建設規劃(2016—2020)完成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9月29日,成都市域鐵路S3線全線開通。
    • 12月19日,地鐵8號線二期(桂龍路—十里店、蓮花—龍港)、27號線一期(石佛—蜀鑫路)開通營運。
Remove ads

路綫

截至2024年12月,成都地鐵已開通營運的路綫共15條,包含: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7號線18號線19號線27號線成都市域鐵路S3線,路綫總距離631.01公里[4],共啟用車站383座[註 1]

更多資訊 路綫, 起迄站 (行政區劃) ...


Thumb
成都地鐵營運路網圖
  • 1號線是成都米字型骨幹網絡中的南北向路綫。該路綫北起金牛區韋家碾站,途徑成華區青羊區錦江區武侯區雙流區,南至天府新區科學城站。支線北起四河站,南至五根松站
  • 2號線是成都市軌道交通米字型骨幹網絡中的西北—東南向路綫。西起郫都區犀浦鎮,途經金牛區青羊區錦江區成華區龍泉驛區,東至龍泉驛區龍泉驛音樂廣場。
  • 3號線是成都市軌道交通米字型骨幹網絡中的東北—西南向路綫。起於新都區成都醫學院,途徑金牛區成華區錦江區武侯區、止於雙流區雙流西站,沿途串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動物園、春熙路商圈、成都武侯祠等熱門區域。
  • 4號線是成都市軌道交通米字型骨幹網絡中的東西向路綫。西起溫江區萬盛站,止於龍泉驛區西河站
  • 5號線是南北方向的填充線,北起新都區華桂路站,向南主要串聯了大豐以北的毗河,沙灣商區,青羊宮、武侯祠,神仙樹片區;轉向機場高速、三環路,萬象北路,沿劍南大道向南進入天府新城,止於雙流區回龍站
  • 6號線是串聯郫都、市中心和天府新區的西北-東南-西南方向的骨幹路綫,北起郫都區望叢祠,南至雙流區蘭家溝,由西北向東南串聯起郫筒、紅光、犀浦、安靖、九里堤、西北橋、李家沱、牛王廟、東光、琉璃場、金融城、中和、萬安、天府商務區、西博城、回龍等片區。路綫主要沿西區大道、校園路、交大路、一環路東南段、錦華路、仁和路、萬新路、福州路、劍南大道等道路走行。該路綫解決了一環路東南段地鐵覆蓋較為薄弱的問題。
  • 7號線為串聯成都市軌道交通米字型骨幹網絡的環線。位於二、三環之間居住用地最密集地帶,並串聯了國鐵成都站成都東站成都南站三大公共運輸交匯處,並與多條軌道交通放射路綫相交。
  • 8號線是串聯空港片區、武侯區、成華區的西南-東北方向的骨幹路綫,南起雙流區龍港站轉乘19號線,北至成華區桂龍路站,串聯起西航港、文星、白家、石羊、科園、永豐、東湖、東光、牛市口、杉板橋、十里店、龍潭寺等片區。路綫主要覆蓋川大路、益新大道、高朋大道、二環路東南段、杉板橋路等主要道路。
  • 9號線是覆蓋成都西南片區的接駁線、半環狀線、快線、輔助線。該路綫主要沿培風路、武侯大道、錦城大道走行,覆蓋金融城、錦城廣場、石羊、華興、機頭橋、黃田壩等片區,可接駁成都西站。
  • 10號線是連接中心城區和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快線,並向南延伸至花源、花橋片區及新津主城區。
  • 17號線與19號線一同組成連接城區與溫江區的快線、市郊線。該路綫採用大站模式運行,主要沿成蒲快速通道走行,覆蓋九江、機投橋等片區,銜接9號線與19號線。
  • 18號線是連接中心城區(成都市區、成都南站、天府新區)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快線,同時用於快速連接成都市區與簡陽。18號線設有直達車,可從火車南站一站直達天府機場
  • 19號線是連接城市西部(溫江雙流)、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快線,銜接4號線、17號線與18號線等路綫。19號線設有直達車,可從雙流機場一站直達天府機場
  • 27號線作為西北部填充線,串聯多條放射路綫,連接新都區至青羊區,主要沿香城大道、萬石路、中環大道、金府路、育苗路、同怡路、蜀江路敷設。
  • S3線,又稱資陽線,作為連結成都與資陽的線路,西起成都市東部新區18號線福田,東止資陽市雁江區資陽北站,呈西北向東南沿成資大道、幸福大道、南駿大道、寶台大道敷設。
Remove ads

車站

至2024年12月,成都地鐵共建成車站388座,啟用車站383座[註 1]

車站結構

車站大堂

成都地鐵的車站結構形式一般採用單柱雙跨、雙柱三跨矩形框架結構。一些特殊的車站大堂形式包括:部分地下車站設在地面的車站大堂,如升仙湖站雙流西站 (地鐵)成都行政學院站分離式車站大堂,例外如中醫大·省醫院站成渝交匯處站省體育館站1號線車站大堂)、馬超西路站,原因皆為避讓車站上方市政道路或隧道;與月台水平方向垂直的車站大堂:錦城廣場站,原因可能是為了讓車站大堂連通站外商業設施。截至2021年,暫無設置無柱式車站(如拱頂式車站中庭式車站)。

成都地鐵多數站點的付費區和非付費區各自連通,使乘客在付費區內可不出閘更換行車方向,或是經由非付費區穿過車站。但部分車站例外:如成渝交匯處站因為採用分離式車站大堂,導致其非付費區不連通,僅有付費區是連通的;而非遺博覽園站僅有非付費區是連通的,付費區則未連通,成為現時成都唯一無法在付費區內換向的車站(原因是作為側式月台車站,本站月台與車站大堂同層,需要通過負二層的換向通道連通軌道兩側付費區。但換向通道因直通地面升降機,被非付費區獨佔,無法再連通付費區)。

月台

成都地鐵月台形式多數採用島式月台,如7號線火車南站外其他車站皆採用島式月台。由於訖止站折返需求及受車站地理環境影響,少數車站採用側式月台。由於客流需求、轉乘需求、快慢線越行需求及受車站地理環境影響,部分車站的月台形式採用西班牙式月台天府廣場站火車南站)、雙島式月台中醫大·省醫院站海昌路站三岔站福田站九江北站)、一島一側式月台太平園站)、間隔側式月台孵化園站)等特殊月台形式。

犀浦站則為中國大陸罕見的國鐵地鐵共構同月台轉乘站成灌鐵路成都地鐵2號線可在月台雙向轉乘,無需出站(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同台轉乘國鐵的服務曾暫時關閉)。

出入口

成都地鐵出入口造型在時間上大致分為兩代。第一代出入口使用於1、2、3、4、5、7、10號線,採用大致統一的標準造型,根據出入口所在地理位置是否需要避免視覺遮擋等因素分為有上蓋和無上蓋兩種造型。有上蓋出入口頂部統一裝飾有此出入口最鄰近月台所屬路綫的代表色。無上蓋出入口或裝飾有此出入口最鄰近月台所屬路綫的代表色。第二代出入口則使用於6、8、9、17、18號線及更多後續路綫,出入口採用玻璃盒子造型,不再展示路綫色,綴有成都地鐵標誌的燈箱與出入口一體化設計,出入口側面亦設置了大號發光出入口編號,方便乘客查找。[66]成都地鐵各車站至少有一個及以上出入口配備有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的種類有無障礙升降機輪椅升降台

地鐵出入口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反映着城市交通設施的風貌,也是城市風格的展現。成都地鐵為增強城市風貌和地域特色,體現地鐵出入口的地域區位、人文藝術特徵和歷史文化感,在某些車站設計有非標準造型的出入口,如新南門站川西民居元素出入口、金沙博物館站金沙風格出入口等。

成都東客站天府機場1號2號客運大樓站天府機場3號4號客運大樓站由於完全位於建築內部,故未設置獨立出入口。

車站類型

轉車站

截止2023年9月,成都地鐵現有轉車站47座,其中三線轉乘5座,兩線轉乘42座,此處僅統計地鐵轉乘而不考慮有軌電車。其中最早開通的轉車站是天府廣場站,第一個跨月台轉車車站為中醫大·省醫院站,第一個三線轉車站為太平園站。超過半數(26站)的轉車站設有轉乘節點,另有3站可實現同台轉乘:中醫大·省醫院站(2號線、5號線)、西北橋站(5號線、6號線)、太平園站(10號線轉乘3號線成都醫學院方向),另犀浦站國鐵站可跨月台轉車地鐵站。

架空站

成都地鐵架空車站數量較少,僅有32座,約佔全部已建成388座車站的8%。其中:2號線有犀浦站大面鋪站連山坡站界牌站4座架空車站;3號線有植物園站金華寺東路站三河場站3座架空車站;4號線有明蜀王陵站西河站2座架空車站;5號線華桂路站-幸福橋站區間共有5座架空車站;10號線應天寺站-花橋站區間共有5座架空車站;18號線三岔站福田站2站為架空車站;19號線金星站黃石站2站為架空車站;27號線石佛站-三聖寺站區間共有6座架空車站;S3線福田站-資陽臨空站3站為架空車站。

未啟用站

成都地鐵現有已建成但未啟用的車站5座。其中6號線蘆角站、27號線白仁店站由於無外部道路接駁因而暫緩開通;18號線天府機場3號4號客運大樓站作為客運大樓預留配套設施,擬待天府機場3號4號客運大樓建成後同步啟用;19號線合江站和S3線蘆葭站也屬預留車站。另外,18、19號線天府站僅開通付費區供轉乘,無法出閘。

Remove ads

車輛

Thumb
4號線6節編組B型列車(攝於西河站
Thumb
7號線6節編組A型列車內部

車輛資訊

成都地鐵列車車隊由中車四方中車長客設計製造的6節編組B型車輛、6節編組A型車輛以及8節編組A型車輛組成。

2008年成都地鐵為籌備營運1號線,向中車四方首批採購了17列共102輛地鐵車輛[67],此批車輛採用B型不鏽鋼輕量化車體,6節編組中拖車2節、動力車卡4節,總長120米,寬度為2.8米,全車定員1460人,最多可載客1880人,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此後開通的2號線、3號線和4號線列車均使用此車型[68]。其中1、2號線列車由中車四方及成都中車四方軌道車輛製造[69];3、4號線列車由中車長客和中車長客股份成都北車製造[70]

成都地鐵2017年開通營運的7號線與10號線列車、2020年計劃開通的8號線列車則採用A型鋁合金車體,6節編組中拖車2節、動力車卡4節,總長140米,寬度為3米,全車定員1828人,最多可載客2488人,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其中7號線、10號線車輛由中車四方牽頭製造,中車成都機車車輛製造車體和組裝[71],8號線車輛由中車長客牽頭製造。

成都地鐵2019年開通的5號線、2020年開通的6、9、17、18號線則採用8節編組A型鋁合金車體列車,總長180米、寬度3米、最大載客量可達3500人左右。其中5、6號線列車最高運行速度80km/h,9號線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00km/h,17、18號線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則達到140km/h。最高等級的GoA4級別無人駕駛系統被引入9號線列車,因此9號線列車具備全自動無人運行的能力;17、18號線的列車則為AC 25kV供電的市域快線列車,在車體氣密性、電機功率、旅客界面等方面進行了針對性補強。5、9號線列車由中車長客牽頭設計製造,6、17、18號線列車則由中車四方牽頭設計製造。

部分較新的2號線列車以及3/4/5/6/7/8/9/10/17/18號線全部列車上均有太陽神鳥金飾圖案。

訊號系統

成都的地鐵訊號系統均採用基於無線傳輸技術的移動閉塞CBTC制式[72],具備列車自動監控、列車自動防護、列車自動運行等功能,能夠確保列車運行安全,防止追撞和衝突,提高運行效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縮短行車間隔),實現列車運行的資訊化和自動化。

2010年通車的成都地鐵1號線首先採用了浙江眾合科技浙大網新下屬企業)與安薩爾多STS提供的無線CBTC訊號系統和設備[73];成都地鐵2號線沿用了同樣的系統和設備[74];2016年開通的成都地鐵3號線則首次採用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ATC訊號系統[75],CBTC訊號系統集成提供方為北京交控科技[76];成都地鐵10號線和建設中的6號線採用了浙江眾合科技和安薩爾多STS的訊號系統[77][78];成都地鐵4號線以及7號線採用的是由中國鐵路通訊訊號控股、阿爾斯通合資的企業卡斯柯所提供的Urbalis 888 CBTC訊號系統解決方案,在建的18號線19號線有軌電車蓉2號線以及自動化程度達GoA4級的無人駕駛路綫9號線項目均採用此系統[79]。2019年通車的的5號線沿用北京交控科技提供的自主知識產權CBTC訊號系統[80]

車輛配屬

截至2023年12月10日,成都地鐵13條營運路綫(不含有軌電車蓉2線)總共有584列地鐵列車,分為A、B兩種類型,其中A型374列,B型210列。

更多資訊 路綫, 編組 ...

主題列車

Thumb
7號線「多彩的金沙王國」主題列車內部

自2014年6月10日,成都地鐵首列主題文化列車「廉潔文化號」專列上線以來,成都地鐵結合各條路綫自身的特色相繼打造了「青創號」、「盼達號」等一系列主題列車,意在讓地鐵車輛成為成都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城市文化的傳播載體。

截至2018年,成都地鐵營運的各條路綫均有主題列車,大部分非常設列車的上線時間為一個月。乘客可通過成都地鐵官方APP查詢主題列車所在位置,便於乘搭。

更多資訊 名稱, 上線時間 ...

製冷設施

Thumb
8號線車廂內的弱冷提示

成都地鐵率先在5號線上試點分區控制的空調製冷功能,即實行「強冷」「弱冷」分區車廂。乘客可在站內幕門上標識、車廂連接處的LED顯示屏上查看車廂製冷情況。[139]截至2022年4月,除1號線外,其他11條路綫均已實行「分區控溫」。[140]

導視系統

路網圖

成都地鐵在車站購票處、站內等候區、車廂內等設有多種線網示意圖,包括實際走向示意圖(已停用)、變形線網示意圖、票價示意圖等。在一些特殊車站(如鐵路客運站)也設有包含景點資訊等特殊元素的路網圖。車廂內採用的變形線網示意圖原先設立於車廂上方和車廂內廣告牌上,後因線網擴張、路線圖版圖需要而取消了車廂上方的設置,後來又在車內玻璃上加設透明底圖的變形線網示意圖。

更多資訊 先前版本, 2017-2018版 ...

站內導視系統

Thumb
成都地鐵6號線幕門上方路線圖上的車站數字編碼
Thumb
成都地鐵太平園站3號線月台
Thumb
成都地鐵牛王廟站,此站為2號線與6號線的轉車站,圖為轉乘通道
Thumb
成都地鐵成都西站,9號線車站大堂區的牆壁轉乘貼紙

成都地鐵的站內導視經歷過多次變更。2019年,5號線和10號線二期開通,新路綫採用了全新的導視系統,對包括指示燈牌、路綫示意圖等在內的導視風格均進行了更換。2020年,隨着6號線、18號線等路綫的大規模開通,成都地鐵對所有站點的導視統一進行了更新,並在站外軌道交通位置標誌、車站位置標誌及站內大站名標誌、幕門上方路線圖中加入了車站數字編碼,編號由4位數字構成:前2位為路綫代碼,後兩位為車站代碼(順序為從北向南、從東向西,即沿下行方向(7號線除外)依次增大;另預留部分未開通車站代碼),且轉乘車站每個路綫分別編制車站數字編碼、數字編碼可隨新建路綫情況更改[141];此外,成都地鐵還在部分站點試點加入了「綜合資訊屏」[142]、幕門上LCD顯示等新型導視系統。

成都地鐵在轉車站設置了豐富的轉乘指引導視,包括地面箭頭指示、牆壁貼紙指示、燈牌指示等。

更多資訊 初始版本, 早期版本 ...

車內導視系統

成都地鐵7號線大屏LCD早期畫面:路綫總覽
成都地鐵7號線大屏LCD早期畫面:前方到站預計用時

除路網圖外,成都地鐵在列車門上方置有車內運行路線圖標誌,目前主要使用三種方式:跑馬燈、小屏LCD顯示屏與固定路線圖貼紙、大屏LCD顯示屏。採用較多的是大屏LCD顯示屏,優點為可清晰直觀地顯示當前車廂所處路綫與站點的多種資訊,並具有高度的調整空間。2017年,成都地鐵在新開通的10號線一期與7號線上,率先運用了與微博博主「程家大老爺」合作設計的新導視系統並應用於大屏LCD顯示屏上。此前成都地鐵於1號線、2號線和4號線上運用了小屏LCD顯示屏,但僅限於粗略示意總路綫、前方到站和到站提示;而新版導視充分利用了大顯示屏的優勢,不僅路線圖風格美觀,加入了大學校徽、博物館標誌等特色內容,還加入了前方站點預計用時、到達站站點結構示意圖等實用資訊,受到了群眾的高度評價,同時也作為示範,引起了大陸部分地鐵公司對車內導視設計的重視。此後,成都地鐵將這一風格的LCD顯示設計沿用到後期開通的新路綫之中,並加入了大小交路顯示等內容;早期路綫如1號線,也有部分車輛開始使用大屏LCD顯示屏。17號線、18號線除車門上方的LCD大屏外,於車廂中部也設有LCD顯示屏,兼具路綫資訊顯示、廣告屏和地鐵電視的功能。成都有軌電車蓉2號線上也有類似的車廂中部顯示屏。

下表匯總了各路綫使用的現行(2020年12月後使用)版本的不同車內運行路線圖標誌。歷史版本請於單條路綫的條目中查看。

更多資訊 路綫總覽, 前方到站/預計用時 ...

設施

安全設施

Thumb
月台幕門(世紀城站

成都地鐵位於地面以下的月台全部安裝了月台幕門,位於地面以上的月台則全部安裝了月台閘門。為避免上下車人員被幕門夾傷,成都地鐵還安裝了「幕門與車體間隙光電探測報警系統」,此系統用紅外線探測地鐵幕門與車體,如果有人被夾,將立即發出聲光報警提醒司乘人員,避免意外造成安全事故[143]

列車每節車廂配有4個滅火器,位於車內兩邊端部,並配備有可直接與司機對話的緊急報警器、司機室打不開車門時可使用的緊急解鎖手柄、可啟動消防設備的火災報警按鈕以及可以使列車制動的緊急停車按鈕。車站扶手電梯處設置有扶梯緊急停止按鈕[144],以應對緊急狀況。

控制中心與指揮中心

截至2021年,成都地鐵共設有世紀城、新苗和崔家店3個運行控制中心(OCC),負責各路綫的統一調度與指揮。其中:

世紀城控制中心負責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

崔家店控制中心負責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

新苗控制中心一期項目負責10號線,二期項目負責9號線17號線18號線,未來還將負責13號線19號線27號線30號線

有軌電車蓉2號線由設在郫溫定修段郫溫控制中心負責;S3線(資陽線)由設在臨空車廠的臨時控制中心負責;9號線武青車廠13號線龍泉車廠設有備用控制中心。

此外,成都地鐵在崔家店停車場另設有1個線網應急指揮中心(COCC),承擔對成都地鐵其他所有路綫的線網指揮兼應急指揮工作,與成都地鐵世紀城、新苗和崔家店3個運行控制中心(OCC)聯合運轉、整體協調,實現地鐵線網的資源共享,及對各條線的行車組織、電力控制、設備維修、資訊收發、施工組織等各方面的統一調度與指揮[145]

車廠

截至2021年,成都地鐵共有25個車廠正在運行,8個車廠正在建設。

管理

Thumb
安檢(攝於春熙路站

路綫分工

成都地鐵各路綫由成都地鐵營運有限公司下屬各分公司負責營運。

  • 營運一分公司負責1、5、8號線;[146]
  • 營運二分公司負責2、4、7、10號線;[147]
  • 營運三分公司負責9、17、18號線;[148]
  • 營運四分公司負責3、6號線。[149]

安全檢查

乘坐地鐵的乘客的行李須接受X光機的檢查,除此之外飲用水會受到單獨的檢查。

相關規定

成都地鐵規定乘客不得進食,違者可處以50至200元罰款[150]

不得攜帶進站乘車的物品有易燃類生活用品、管制刀具、氣球。酒類攜帶標準為非散裝,包裝完好且酒精度不大於56度的酒類[151]

票務

Thumb
自動售票機(紅牌樓站
Thumb
閘機(雙橋路站

票價

成都地鐵現在採用計程計時票制。

2010年9月27日至2017年6月1日,成都地鐵曾採用基本票價2元起價的區間計價制,2元可乘坐6個區間,3元可乘坐10個區間,4元可乘坐16個區間,之後每增加1元可多乘坐8個區間[152]。乘客單次乘車在車站付費區內可以停留的最長時間為120分鐘[註 20][153]。2016年10月,成都地鐵舉行調價聽證會,擬定票價調整方案[154]

2017年6月2日起,成都地鐵開始執行距離計價方法,起步價2元,可乘坐4公里;4至12公里範圍內,每遞增4公里增加1元;12至24公里範圍內,每遞增6公里增加1元;24至40公里範圍內,每遞增8公里增加1元;40至50公里範圍內,每遞增10公里增加1元,超過50公里之後,每遞增20公里增加1元。乘客單次乘車在車站付費區內可以停留的最長時間為240分鐘。[155]

更多資訊 乘坐距離(公里), 跳檔距離(公里) ...

以下乘客可以免費乘坐成都地鐵:消防救援隊伍人員、義務兵、革命傷殘軍人、傷殘人民警察、盲人(一、二級)、重度殘疾(一、二級)、特級教師(校長)榮譽證持證人等特定人群可按相關規定免費乘坐地鐵,其中一級、二級盲人及重度殘疾乘客的陪同人員也可享受免費乘車優惠。

單程車票

成都地鐵採用非接觸式IC大貨車票,乘客可通過人工售票處或自動售票機購票,採用刷卡入閘、插卡出閘方式,出站時車票回收。車票實行一人一票制,單程票僅限當站當日有效。未使用單程票,可在購票當日當站辦理退票手續,車票一經使用,概不退換。

天府通卡

成都天府通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IC卡,分為普通卡、學生卡和老年卡。普通卡按基本票價9折計費;學生卡按基本票價5折計費;老年卡在平日繁忙時間段(即工作日的7:30—9:00及17:30—19:00,以進站時間為準)以外的任何時間乘車,每次乘車扣除免費次數3次,繁忙時間(工作日7:30-9:00和17:30-19:00,以進站時間為準)內乘車按基本票價9折計費[153]。老年卡免費次數為75次/月[註 21],超出部分按基本票價9折計費。

2018年1月1日起,成都地鐵在原有天府通卡優惠基礎上,針對長距離、高頻次持天府通卡乘坐地鐵乘客執行地鐵票價累計分段優惠。每自然月內,乘客持天府通卡或天府通公司提供的其他電子支付方式乘地鐵,實際消費累計金額未超過200元時,給予基本票價9折優惠;超過200元之後,自下一次乘車時起,給予基本票價6折優惠;超過400元之後,自下一次乘車時起,恢復基本票價9折優惠;乘地鐵消費累計金額月底清零,次月重新累計[156]

流動支付與二維碼掃碼、刷臉過閘

2017年6月2日起,成都地鐵在全線網人工票亭開通二維碼流動支付。乘客可通過掃描支付寶微信支付二維碼進行購票支付或充值天府通卡的操作。[157]當年下半年,成都地鐵全線網自助售票機陸續開通二維碼流動支付功能。[158]2017年起,成都地鐵為實現移動掃碼乘車能力,開始對全線網範圍內票務、閘機系統進行改造,增設閘機掃描二維碼功能。2018年6月30日,成都地鐵二維碼掃碼過閘改造基本完成並開始進行公眾體驗。[159]2019年1月8日起,成都地鐵全線網車站正式開始支持天府通手機App內二維碼掃碼過閘。[160]2019年5月24日,成都地鐵在全線網車站閘機開通銀聯雲閃付App內乘車二維碼快捷過閘功能。2019年12月27日,成都地鐵App內也增加了掃碼過閘功能,用戶可通過微信支付寶支付車費並掃描二維碼快速過閘。自2021年年初起,成都地鐵陸續在閘機上安裝由商湯科技所生產的人臉識別模組,並於9月1日正式啟用[161]

服務

站內過街

成都地鐵大部分車站付費區未隔斷車站大堂,乘客可經由非付費區到達不同出入口實現站內過街。

2021年11月,成都地鐵在孵化園站試行經由付費區的站內過街服務,稱為「同站過街」。乘客使用電子票證出入特定閘機,即可在15分鐘內免費穿過付費區,實現站內過街。[162]

2021年12月,成都地鐵將「同站過街」服務擴大至全線網14座車站實行,分別為:金融城高新孵化園廖家灣北部商貿城高朋大道犀浦成渝交匯處理工大學鳳溪河黃水花源新津機投橋[163]

愛心傘、緊急醫藥箱、手機加油站

成都地鐵在天府廣場站春熙路站中醫大·省醫院站動物園站犀浦站茶店子客運站等轉乘車站、重點車站設有愛心傘、緊急醫藥箱、手機加油站等便民服務措施。

母嬰候車室

成都地鐵在華西壩站中壩站等18座車站的母嬰候車室內配置有飲水機、哺乳沙發、尿布台、溫奶器、加濕器、洗手液等設施。

無障礙出行

殘疾人乘客可撥打地鐵服務熱線61638000,使用「預約服務」,由工作人員負責接送上車。[164][165]

洗手間

成都地鐵線網設置有150餘個洗手間,且在付費區內外均有布置。2018年為響應「廁所革命」,成都地鐵四十餘個洗手間進行了改造升級,並保證所有洗手間衛生紙、洗手液不斷供、絕大部分洗手間提供干手機服務。[166]

AED

根據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年6月起草的《成都市公共場所按照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的工作方案》,天府廣場站配有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167][168]

事故與事件

建設

  • 2020年4月25日,由中國電建承建的19號線二期龍港-雙流機場2客運大樓區間風井工地發生工業意外,損壞一架雙流機場內的灣流G550公務機。[169]
  • 2021年9月10日,由中國鐵建中鐵十一局聯合體承建的17號線二期工程建設北路站工地發生工業意外,共造成4人死亡、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50餘萬元人民幣。[170]
  • 2024年6月21日,由中鐵二局施工的成都地鐵13號線小南街站自來水管爆管導致在建地鐵路面坍塌,未造成人員傷亡。坍塌事故發生後,因為事關樓棟安全,附近小區現代城3棟居民被撤離。當地部門對相關道路進行封鎖施工,自來水管、電力系統皆被暫時關停。[171]

營運

  • 2021年5月25日營運時起至16時30分左右,8號線因珠江路至順風上行區間隧道被外部施工損壞,臨時調整為蓮花站到川大江安校區站、石羊站到十里店站小交路運行,川大江安校區站至石羊站下行單線雙向運行。同時,在川大江安校區站至石羊站沿途車站站外均設置免費巴士接駁車。[172]
更多資訊 車站, 路綫 ...
更多資訊 車站, 路綫 ...

未來擴展

建設中路綫

截至2025年7月,成都地鐵共有8個建設中的項目:第四期建設規劃10號線三期工程、13號線一期工程、17號線二期工程[180]18號線三期工程、30號線一期工程[181]成都市域鐵路S5線成都市域鐵路S11線,以及成都地鐵2號線改建工程處於。上述項目建成後,成都地鐵將形成總長超80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181][54]

更多資訊 預計開通營運 年份, 路綫 ...


Thumb
成都地鐵規劃圖(截止四期規劃,不含市域鐵路S線等)

2號線東段改建工程,改建既有成都行政學院大面舖區間路綫,增設1座車站,即龍泉驛火車站

10號線三期工程作為一期工程的北延線,自太平園站沿佳靈路、高升橋路、武侯祠大街、通祠路和文翁路延伸至人民公園站,路綫全長5.670公里,全為地下線,共設5座車站,不新增車廠及主變電所[184]。另有10號線三期調整段,從人民公園站延伸0.77km至騾馬市站,故最終實際建設範圍為太平園站至騾馬市站[183]

13號線一期工程為東西向加密線,由瓦窯灘向東延伸至龍安,路綫全長29.07公里,全為地下線,共設21座車站,設龍泉車廠,主控制中心設於新苗控制中心(二期),備用控制中心設於龍泉車廠,設培風、龍泉二個主變電所[184]。列車採用8A編組,無人駕駛,最高運行速度100km/h。

17號線二期工程作為一期工程的東延線,自機投橋向東深入主城區,止於東北部高洪。路綫全長24.8公里,全為地下線,共設18座車站,設五桐廟車廠一座,設新苗控制中心,設清水河、麻柳共2個主變電所[184]。列車採用8A編組,最高運行速度140km/h。

18號線三期工程作為一期工程的北延線,共分兩段路綫:其中北段自火車南站沿天府大道貫穿成都主城區,止於火車北站,作為疏解1號線的快線,路綫走向與後者重合;東段自天府機場北延伸一站至官堰(預留)並設臨江停車場。路綫全長16.713公里[註 24],全為地下線,共設8座車站(7座地下站,1座架空站)[註 25]。控制中心設於新苗控制中心,設升仙湖、臨江兩個主變電所[184]

30號線一期工程作為南部填充線,西起雙流機場,東止龍泉驛火車站南,呈西南向東北沿大件路、石橋路、府城大道、樺彩路、三環路南段、陵川路、洪景南路、東部新城規劃道路敷設。一期工程路綫長約27.74km,均為地下線,共設置車站24座,其中轉車站14座,平均站間距1.17km;車廠為高碑壩車廠;設高碑壩主變電所和洪家橋主變電所2座;控制中心共享線網新苗控制中心[184]。列車採用6B編組,無人駕駛,最高運行速度80km/h。

S5線,又稱眉山線,北起成都市天府新區19號線紅蓮,南至眉山市東坡區眉山東站,全長約59公里,共設置車站13座(8座架空站,5座地下站),車廠為高崩村車廠眉山北停車場。列車採用市域4A編組,最高時速160km/h。

S11線,又稱德陽線,南起成都市金牛區1、27號線韋家碾,北止德陽市旌陽區德陽站,全長約70公里,設置車站16座(6座架空站,10座地下站)[註 27],車廠為德陽北車廠鳳凰山停車場。列車採用市域4A編組,最高時速160km/h。

規劃中路綫

第五期建設規劃

2021年10月,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公布《成都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和物流業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2025年末,成都地鐵第五期建設規劃將實現在建距離160公里以上。[185]

2022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發布《公園城市示範區「十四五」城市建設規劃機會清單》,其中提到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項目距離預計160公里,總投資約1200億元,建設時間為2024年至2029年。[186]

2022年11月、2023年1月,《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4-2029年)》由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進行了社會穩定風險公示和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規劃》包含10條路綫,總長度為199.8km:延長路綫為5號線三期工程9號線二期工程10號線四期工程18號線四期工程27號線二期工程;新建路綫為12號線一期工程16號線一期工程20號線一期工程22號線一期工程23號線一期工程[187][188][189]

2023年3月,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召開成都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初審會。[190]

2023年6月7日,《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4-2029年)》由成都市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徵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規劃》初擬包含12號線一期工程、9號線二期工程、16號線一期工程、23號線一期工程、18號線四期工程、10號線四期工程、22號線一期工程、27號線二期工程、20號線一期工程、5號線三期工程等10個項目、總規模199.83km,設車站139座,新建車廠停車場各5座、擴建停車場1座,新建車輛架大修庫1座(已預留),軌道交通路網指揮中心(TCC)1座,培訓中心1座。[191]

2024年12月起,第五期建設規劃中的各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設計總承包相繼開始招標。

2024年12月31日,成都市政府宣布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已經獲得批覆。[192]

更多資訊 預計開通營運 年份, 路綫 ...
其他未開工路綫
更多資訊 路綫, 區段 ...

目前成都市域鐵路S13線所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已獲批覆,該路綫預計近期將開工建設。

遠期規劃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20年12月公布的《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成都市遠期規劃線網由31條路綫組成,總長1557km[54]

根據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2020年12月發布的《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最佳化方案公示》,經最佳化,成都遠期規劃軌道線網由55條路綫組成,包括城市軌道36條(1-33號線,其中24、25、31為空缺編號,以及D1-D6線)、市域鐵路19條(S1-S19),總長約2382km。[193]

根據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2021年7月發布的《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版)公布圖,成都市遠期規劃線網(2035年)由36條路綫組成,包括21條普線、8條快線、7條市域鐵路,總長約1666km。[11]

2023年11月21日,《成都市低運量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2-2035年)》獲批。規劃低運量軌道交通路綫共12條,總距離336公里。遠期規劃期限至2035年,遠期路綫為L1、L2、L3、L4線南段、L5、L6、L7、L8、L9、L11、L12線,距離約280公里[194]

遠景規劃

根據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2021年7月發布的《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1版)公布圖,成都市遠景規劃線網(2050年)由55條路綫組成,包含27條普線、9條快線、19條市域鐵路,總長約2382公里。其中1~8號線、11、12、15、20~22、26~30、32、33、D1~D6號線為普線;9、10、13、14、16~19、23號線為快線;S1~S19線為市域鐵路。 [11]

根據《成都市低運量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2-2035年)》,遠景規劃期限至2050年,遠景路綫為L4線北段、L10線,距離約56公里。

註釋

路網圖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