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区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Remove ads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又稱珠江三角洲都市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前身為1985年2月設立的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是1994年起廣東省內為率先實現現代化而建設的經濟功能區,範圍包括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惠州市惠城區惠陽市惠東縣博羅縣以及肇慶市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面積為41,596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23.4%。2008年12月,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惠州市肇慶市全境納入珠三角的規劃範圍。

快速預覽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概覽 ...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集中了廣東省內超過八成的經濟總量,現已發展成中國重要的經濟區域製造業中心,在此基礎上又延伸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區域經濟學概念。

Remove ads

歷史

1985年2月18日,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將珠江三角洲地區開闢成沿海經濟開放區,發展外向型經濟,「按出口貿易的需要發展加工工業,按加工的需要發展農業和其他原材料的生產」,範圍為兩市十四縣(佛山市及所轄的中山市南海縣順德縣高明縣江門市及所轄的開平縣新會縣台山縣鶴山縣恩平縣廣州市番禺縣增城縣深圳市寶安縣珠海市斗門縣惠陽地區東莞縣[2]。1986年9月、12月,經國務院批准,又把珠海市香洲區除沿海各島嶼外的郊區[3]佛山市所轄的三水縣廣州市所轄花縣新華鎮[4]列入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的範圍。1987年11月,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又擴至廣州市所轄的花縣從化縣清遠縣肇慶地區所轄的肇慶市高要縣四會縣廣寧縣惠陽地區所轄的惠州市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全區總面積擴大為4.4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20.90%,這也成為日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雛形[5]

1994年7月,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在省委工作會議中,提出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戰略構想,讓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廣東首先實現現代化的大經濟區,在追趕「亞洲四小龍」中發揮全省龍頭作用。10月,中共廣東省委七屆三次會議作出了建設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決定。11月5日,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協調領導小組,由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張高麗擔任組長,總體規劃重點突出 「五個統一」:統一協調重大交通通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統一產業佈局,形成合理分工,統一按現代化標準協調城鄉建設,統一協調生態環境規劃,統一規劃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1995年,《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群規劃》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現代化建設規劃綱要(1996-2010)》相繼出台,規劃「以珠三角有機協調的城市群爲整體,以廣州爲核心,以廣州至珠海和廣州至深圳的發展線爲主軸,建設中部、東岸、西岸三大都市區」。

2004年,《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公佈實施[6],新規劃將深圳提至區域性主中心地位,總體格局從「一主(廣州)兩副(深圳、珠海)」到「兩主(廣州、深圳)一副(珠海)」[7]

2009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8]。 規劃範圍以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和肇慶市為主體,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區域,並將與港澳緊密合作的相關內容納入規劃,促進珠三角進一步發揮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和先行示範作用。廣東省人民政府更提出了珠三角實現「九年大跨越」的宏大目標[9]

2010年8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珠三角基礎設施、產業佈局、基本公共服務、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五個一體化規劃,規劃建設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四類重大工程共150個項目,總投資近2萬億元,力推珠三角一體化進程[10]

Remove ads

經濟

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最早由廣東省政府在1994年確立,其發展主要得益於鄰近香港澳門,一直是珠三角經濟區的主要投資來源[11],港商資金雄厚,一直扮演重領導角色。據《廣東省統計年鑑》公佈的數據,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區9個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3720.86億元人民幣,約佔中國大陸經濟總量的8.4%,是僅次於長三角都市經濟圈京津冀都市經濟圈中國大陸第三大經濟總量的都市經濟圈。而根據聯合國人居署發佈的《世界城市狀況報告》,以廣州、香港和澳門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區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超級都會區。[12]

都市區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珠江三角洲城鄉規劃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中將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分為「廣佛肇」都市區、「深莞惠」都市區、「江中珠」都市區[13]

人口

更多資訊 城市, 面積/km2 ...

珠三角地區的人口密度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相當高的,其人口增長主要來源是外來遷入人口,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對人口增長構成主要影響。世界銀行報告藉助衛星和地理空間信息分析等技術,評估包括東北亞東南亞在內的亞洲東部地區城市化進展,表示截至2010年,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在內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片區擁有人口約4200萬人,超過阿根廷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人口總和,已超過日本東京地區,成為全球最大城市片區。 [14]

2014年,一份報告顯示,珠三角的人口密度已經「超載」,世界平地人口最大的地區中,珠三角佔了前三名,分別是深圳市羅湖區(56,482人/km2)、深圳市鹽田區(56,004人/km2)、廣州市越秀區(52,834人/km2)。而紐約市的知名CBD曼克頓的人口密度僅為約(26,000人/km2)。[15]

Remove ads

交通

  • 註:粗體表示全國或國際範圍內的幹線、樞紐。

鐵路

高速鐵路

城際軌道交通

高速公路

機場

港口

大型橋隧

城市軌道交通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