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
年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條目有關未來已定或預計會發生的事件。 |
千紀: | 3千紀 |
世紀: | 20世紀 | 21世紀 | 22世紀 |
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2020年代 | 2030年代 | 2040年代 | 2050年代 |
年份: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2027年 | 2028年 | 2029年 | 2030年 |
紀年: | 乙巳年(蛇年);民國114年;日本令和七年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5年日曆表
Remove ads
重要熱點
※粗體字為引起大量傷亡、引起強烈反應或嚴重影響國際外交的事件。
- 2025年重要政治危機與熱點問題: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022年2月24日起至今)
- M23攻勢(2022年3月27日起至今)
- 2025年戈馬攻勢
- 2025年金沙薩騷亂
- 中東危機
- 加薩戰爭(2023年10月7日起至今)
- 2024年伊朗—以色列衝突
- 2024年敘利亞南部攻勢(2024年12月至今)
- 克什米爾衝突
- 2025年印度帕哈爾加姆襲擊
- 2025年印巴邊境衝突(2025年4月24日起至今)
- 2025年柬泰邊境爭端
- 2025年特朗普政府第二屆任期相關爭議及抗議
- 特朗普的美國擴張主義
- 埃隆·馬斯克在美國聯邦政府效率部中相關爭議
- 特朗普第二屆任期關稅
- 美國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關稅
- 2025年加拿大抵制美國運動
- 美國簽署徵收全球關稅的行政命令
- 2025年股災
- 「住手!」抗議(2025年4月5日起至今)
- 蘇丹內戰 (2023年4月15日起至今)
- 2024–2025年韓國政治危機(2024年12月3日至2025年4月4日)
- 2024年韓國抗議活動(2024年12月3日至2025年4月4日)
- 尹錫悅、韓悳洙彈劾案
- 尹錫悅逮捕行動
- 2025年首爾西部地方法院襲擊事件
-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後續事件
- 黎智英國安法案件續審(2023年12月18日起至今)
- 東南亞跨國人口販賣
- 羅德里戈·杜特爾特逮捕行動
- 2025年重大航空事故:
- 2025年選舉:
- 2022—2025年黎巴嫩總統選舉
- 2024—2025年克羅地亞總統選舉
- 2025年瓦努阿圖大選
- 2025年白俄羅斯總統選舉
- 2025年列支敦士登大選
- 2025年希臘總統選舉
- 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
- 2025年格陵蘭大選
- 2025年伯利茲大選
- 2025年加蓬總統選舉
- 2025年厄瓜多爾大選
- 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
- 2025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大選
- 2025年新加坡大選
- 2025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
- 2025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2025年阿爾巴尼亞議會選舉
- 2025年葡萄牙立法選舉
- 2025年羅馬尼亞總統選舉
- 2025年波蘭總統選舉
- 2025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 2025年重大自然災害事故:
- 2025年爆炸事故:
- 2025年天文現象熱點:
- 1月4日:象限儀座流星雨
- 2025年科技熱點:
- 相對低成本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深度求索正式推出。
- 美國政府Signal群組泄露事件
- 2025年體育熱點:
Remove ads
大事記
- 1月1日:
- 1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職業教育中心新校區學生黨某從學校宿舍墜樓身亡。事態引發當地民眾聚集抗議與社會廣泛關注。[9]
- 1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總統室和高級公職者犯罪調查處的逮捕人員對峙。
- 1月4日——奧地利總理卡爾·內哈默宣布辭職。[10]
- 1月6日:
- 1月7日:
- 1月8日——身份不明的槍手襲擊乍得首都恩賈梅納乍得總統府[19][20][21]。襲擊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槍手和2名士兵。
- 1月9日:
- 1月10日:
- 1月11日——也門貝達省的燃氣站爆炸造成15人死亡,至少67人受傷,其中50人傷勢嚴重。[26]
- 1月12日——佐蘭·米拉諾維奇成功連任克羅地亞總統。[27]
- 1月13日:
- 1月15日:
- 1月16日:
- 1月18日:
- 1月19日:
- 1月20日:
- 1月21日——土耳其卡爾塔卡亞滑雪勝地的一家酒店發生火災,造成76人死亡。[42]
- 1月22日——泰國成為全球第38個、亞洲第三個、東南亞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43]
- 1月23日——米歇爾·馬丁再次當選愛爾蘭總理,這是他的第二個非連續任期。[44]
- 1月24日:
- 1月25日:
- 1月26日——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第七次當選白俄羅斯總統。[50]
- 1月27日——全球科技股因OpenAI的ChatGPT的中國競爭對手深度求索而大幅下跌。晶片巨頭輝達市值損失近6000億美元,這是美國股市歷史上單一公司的最大跌幅。[51][52]
- 1月29日:
- 1月30日——憲法改革獲得批准後,尼加拉瓜實行二頭政治,丹尼爾·奧爾特加和羅薩麗奧·穆里略夫婦擔任聯合總統。[56]
- 1月31日:
Remove ads
- 2月2日——基克拉澤斯群島在發生多次地震後進行疏散,學校也被關閉。[59]
- 2月3日——菲律賓大米價格高漲,當地政府宣布進入「糧食安全緊急狀態」,啟用國家糧食局大米儲備以穩定國內供應。[60]
- 2月4日——瑞典厄勒布魯的成人教育中心里斯伯格斯卡學校發生校園槍擊案,造成至少10人死亡,另有15人受傷,這是該國歷史上最致命的大規模槍擊事件。[61][62]
- 2月5日——菲律賓眾議院通過對副總統薩拉·杜特爾特的彈劾,彈劾案提交至參議院表決[63]。
- 2月6日——2025年希臘總統選舉第三輪舉行,簡單多數減少至180票,仍沒有候選人獲得多數選票。[64]
- 2月7日——巴拿馬正式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巴方將於90日後退出中方倡議的「一帶一路」合作計劃。[65]
- 2月9日:
- 波羅的海國家實現其電網與歐洲大陸電網的完全同步,與俄羅斯電網斷開。[66]
- 2025年厄瓜多爾大選舉行。[67]由於無人贏得過半選票,第二輪選舉將安排在4月。[68]
- 2025年列支敦士登大選舉行。[69]
- 2月10日——危地馬拉城一輛巴士掉進山溝,造成至少56人死亡,多人重傷。[70]
- 2月12日:
- 2月13日——台灣新光三越百貨台中中港店發生嚴重氣爆事故,至少4人死亡、6人命危[73]。
- 2月15日——黃國昌在2025年台灣民眾黨主席補選中勝選,成為新任台灣民眾黨主席。[74]
- 2月16日——香港海洋公園龍鳳胎大熊貓兩姐弟今天正式與公眾見面。
- 2月17日:
- 2月19日:
- 2月20日——香港老牌泛民主派政黨民主黨計劃解散,後續交由會員大會投票決定是否解散。[81]
- 2月21日——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正式開始。
- 2月23日——由於2024年德國政府危機,2025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提前舉行。
- 2月25日——蘇丹軍方一架軍用飛機當晚在首都喀土穆西部恩圖曼墜毀,造成46名軍人和平民死亡,另有10人受傷。[82]
- 2月26日——泰國巴真府一輛巴士在行駛途中翻側,造成17死、40多人受傷。[83]
Remove ads
- 3月1日——啟德體育園開幕。
- 3月2日——美國民間太空公司螢火蟲太空的「藍色幽靈一號」登月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這是繼直覺機器的IM-1登月探測器後第二家民間公司締造登月壯舉,也是第一個完全成功軟着陸在月球上的商業公司。藍色幽靈號是NASA商業月球酬載服務(CLPS)項下的合作計劃[84]。
- 3月5日——蘇丹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申請,指控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涉嫌違反《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規定的義務。[85]
- 3月8日——敍利亞過渡政府安全部隊在阿拉維派地區發動鎮壓,造成包括平民在內的1,000多人死亡,這是該國多年來最嚴重的暴力事件。[86][87][88]
- 3月9日——馬克·卡尼當選加拿大自由黨黨魁。[89]
- 3月11日:
- 3月13日:
- 3月14日:
- 3月16日:
- 3月18日:
- 3月19日:
- 土耳其各地爆發大規模抗議事件,抗議的導火索為伊斯坦布爾市長埃克雷姆·伊馬姆奧盧被土耳其警方逮捕。伊馬姆奧盧被普遍視為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2028年總統大選時最有力的對手。[108]
- 中國科研團隊在深海探索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由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浙江大學聯合研發的小型深海可變形機械人。這款小型深海機械人身長不到50公分,體重僅1500克。成功挑戰了萬米深淵,最深可達馬里亞納海溝10666米深海底,為深海探索開闢了全新的道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機械人》[109]。
- 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海寧國際聯合學院教授狄大衛和研究員趙保丹團隊研發的微米和奈米鈣鈦礦LED(micro-PeLED和nano-PeLED)達到了傳統LED難以觸及的——90nm尺寸新極限,同時「降尺度」過程僅造成微弱的性能損耗。以〈Downscaling micro- and nano-perovskite LEDs〉為題,發表在《自然》。基於此,團隊創建的具有127000PPI超高解像度的LED圖元陣列也摘得所有類型LED陣列最高解像度的紀錄[110]。
- 3月20日——柯絲蒂·考文垂當選為第10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她也是第一位擔任這一職務的女性。[111]
- 3月21日:
- 3月23日——網球傳奇「喬帥」諾瓦克·喬科維奇成功拿下ATP1000大師賽生涯第411勝。打破與網壇傳奇西班牙「蠻牛」納達爾共同保持的410勝紀錄,獨居史上第一[114]。
- 3月24日——統一指揮日本陸海空自衛隊的防衛省常設組織「統合作戰司令部」,在防衛省總部所在的東京市谷成立,由約240人組成。在中國、俄羅斯、朝鮮在日本周邊增強軍事壓力的形勢下,成立該司令部旨在推進自衛隊各部隊的聯合運用,提升快速反應能力[115]。
- 3月28日——緬甸發生強烈地震,震央位於實皆省。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定其矩震級為MW 7.7級、泰國官方測得黎克特制震級為ML 8.2級[116]。
- 3月30日——德國新創公司Isar Aerospace在(69°06′31.19″N 15°35′19.74″E)安島發射場(Andoeya Spaceport)進行光譜號火箭的首次試驗火箭發射,升空約40秒後墜落爆炸。若成功,這不僅是該公司的歷史性時刻,更是歐洲首次在本土商業發射軌道級運載火箭,標誌着歐洲自主太空發展的新里程碑[117][118]。
- 3月31日——加勒比盾取代荷屬安的列斯盾,成為庫拉索與荷屬聖馬丁的流通貨幣,後者將於2025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119]
Remove ads
- 4月2日——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解放日),川普表示,他將課徵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徵關稅的一半,其中包括台灣;川普指出,台灣向美國產品課徵64%的關稅,所以美國將課徵台灣32%的關稅[120]。
- 4月3日——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抵達布達佩斯進行國事訪問後,匈牙利無視國際刑事法院對他因涉嫌戰爭罪發出的逮捕令,宣布退出國際刑事法院[121]。
- 4月4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彈劾案憲法法院判決出爐,8名法官一致投下同意票,達到罷免所需的6票標準,尹錫悅立即解職。[122]
- 4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消息,「中柬雲壤港聯合保障和訓練中心」(雲壤海軍基地)掛牌啟用[123]。
- 4月8日——多米尼加共和國首都聖多明各的傑特賽夜總會(Jet Set)在現場音樂表演期間發生屋頂坍塌事故。事件造成226人死亡[108]、189人受傷,[124]其中逾150名傷者需送院治理。
- 4月9日:
-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取消反制措施,美國從美東時間凌晨12時01分起,對中方加徵額外的50%關稅,總計對中方開徵104%關稅[1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告,自4月10日12時01分起,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加徵關稅稅率,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由34%提高關稅至84%[126]。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七十五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暫時調降至10%,為期90天[127]。然而對中國課徵關稅增至125%,回應其對美報復行動,但仍稱習近平當局希望和美國達成協議[128]。
- 大韓民國為了進一步縮短國內交通時間,國土交通部宣示,正式開始研發「真空管高速列車」(Hypertube)的懸浮及推進技術,預計在2027年完成開發;若真空管高速列車實際上路,估時速將能達到1200公里,從首爾到釜山僅須時20分鐘[129]。
- 4月10日:
- 4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有關事項包含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調整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規定的加徵關稅稅率。新的增加關稅幅度,由84%提高至125%[133]。
- 4月13日:
- 2025年世界博覽會於日本大阪市舉辦,會期6個月,會場位於大阪市此花區的人工島夢洲。
- 2025年厄瓜多爾大選第二輪,現任總統丹尼爾·諾沃亞成功連任。[134]
- 4月17日——距離地球124光年的候選海氫世界K2-18b的大氣中發現大量二甲基硫醚和/或二甲基二硫醚——這兩種化合物在地球上僅已知由生命產生。氣體觀測結果存在誤差的概率估計為 3,4σ(0.3%),這被描述為「迄今為止太陽系外存在生物活動的最有力證據」,儘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135][136][137][138]
- 4月22日——抵抗陣線的武裝分子在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拜薩蘭山谷向一群遊客開火,該組織隸屬於巴基斯坦虔誠軍和真主聖戰者。事件造成至少28人死亡,20多人受傷。[139]
- 4月24日——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因涉嫌在易斯達航空受賄案中涉案而遭到檢方起訴。[140]
- 4月26日:
- 4月27日:
- 4月28日:
- 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深空探測實驗室表示,「天都一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成功完成白天強光干擾條件下的地月空間雷射測距技術試驗,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進行的地月空間衛星雷射測距,標誌着中國在深空軌道精密測量領域取得技術新突破[152]。
- 4月30日——美國和烏克蘭簽署《烏克蘭—美國礦產資源協議》,美國繼續資助烏克蘭國防和重建,以換取烏克蘭的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使用權。[153]
Remove ads
- 5月6日:
- 5月7日——印度、巴基斯坦爆發激烈軍事衝突,交火過程巴軍出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製的殲-10CE系列戰鬥機,擊落多架印度戰機,其中包含法國製「飆風」戰機,由於這是陸製先進戰機首次實戰擊敗西方主力戰機,引發國際高度關注[158]。
- 5月8日——聖座主教部部長兼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羅伯特·方濟各·普雷沃斯特在教宗選舉中當選新一任教宗,成為羅馬教廷首位美國出生的教宗,其聖名為良十四世。[159]
- 5月12日——美中雙方達成對等減稅協議,決定在未來90天內互相降低關稅稅率。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從125%降至10%[160]。
- 5月13日——2025年歐洲歌唱大賽在瑞士巴塞爾的聖雅各布體育館舉辦。
- 5月14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企業國星宇航帶頭發起的「星算」計劃,以一箭12星的方式將12顆太空計算衛星發射升空,其目標是將算力伺服器發射入軌形成天基智慧計算基礎設施。這12顆「三體運算衛星」,每一顆都具備太空計算和太空互聯的能力,將組成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161]。
- 美國陸軍正式將「未來長距離突擊航空器」(FLRAA)命名為MV-75在陸軍航空協會年度峰會;首批MV-75預計由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接裝,逐步取代UH-60「黑鷹」直升機[162]。
- 5月15日——日本九州鹿兒島的櫻島火山連續多次爆發,火山灰最高衝上3000公尺高空,據日媒報道,有25個在鹿兒島機場起飛和降落的航班取消[163]。
- 5月17日:
- 5月18日:
- 2025年羅馬尼亞總統選舉第二輪。
- 2025年波蘭總統選舉第一輪。
- 北京時間2025年5月18日夜,武漢市礄口區一新疆燒烤店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一人死亡[165][166]
- 5月21日——美國新創公司「Hermeus」證實,極音速無人載具「奎特馬Mk1」(Quarterhorse Mk1)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成功首飛;該載具只花1年多,便從初始設計進展至升空試飛,展現「迭代研發」(iterative development)技術潛力,有望加速推動相關科技進展。該公司最終目標是讓「奎特馬」的時速突破5馬赫,進入極音速飛行領域[167]。
- 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舟二十號乘組指令長陳冬在乘組首次出艙活動中,率先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這是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後,中國太空人首次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168]。
- 5月23日:
- 5月26日:
- 5月27日:
- 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商業太空火箭回收技術再獲重大突破。箭元科技元行者一號驗證型火箭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進行了首次飛行回收試驗,試驗取得成功。元行者一號驗證型火箭為全尺寸薄壁不鏽鋼火箭,直徑4.2米,總高度約26.8米,起飛質量約57噸,試驗飛行時長125秒,飛行高度約2.5公里[173]。
- 5月31日——香港最後一條行車隧道大欖隧道移交予特區政府後,並於凌晨5時啟用不停車繳費服務「易通行」,所有途經車輛均不用停車繳費,標誌着全港設有收費亭的隧道公路正式完成歷史任務。
Remove ads
- 6月1日——法律與公正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卡羅爾·納夫羅茨基贏得波蘭總統選舉。
- 6月2日——據《中國中央電視台》影音平台揭露,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參數為「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高達183噸,採用二級液態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12000公里,命中的精度是500米,可以攜帶一枚威力為300萬至400萬噸TNT當量的熱核彈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配備的新一代洲際戰略導彈。其成功發展也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裝備射程超過12,000公里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打破了美俄對洲際戰略核武的長期壟斷,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174]。
- 6月3日——2025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當選。
- 6月5日:
- 任天堂Switch 2全球發行。
-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通話,為特朗普展開第二次總統任期後兩人首次通話[175]。
- 6月6日——日本的太空初創企業ispace宣佈,月球着陸器「韌性」號(Resilience)的登月任務失敗。着陸器於淩晨開始下降,但由於着陸前減速不足,很有可能在月球表面硬着陸。今後,ispace計劃在2027年啟動第3次和第4次月面着陸任務[176]。
- 6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部署2000名國民警衛隊進駐加州洛杉磯,鎮壓抗議亂象。這是數十年來,美國總統首次在州政府未請求支援的情況下,派遣軍隊進入緊急區域[177]。
- 6月10日——奧地利施蒂里亞州首府格拉茨三衛巷聯邦高級中學發生校園槍擊案,包括槍手在內的10人死亡,另有11人受傷[178]。
- 6月12日:
- 6月13日——以色列在凌晨,向伊朗突然發動襲擊,首都德黑蘭發生爆炸。以色列官方隨後公開表示,攻擊目標是伊朗的核武計劃設施與軍事據點[181]。
- 6月14日:
- 2025年國際足協世界冠軍球會盃開幕。
- 全美多個城市以及加拿大、歐洲、日本和墨西哥爆發反對特朗普的無王抗議[182][183]。
- 6月15日——第51屆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納納斯基斯舉行。[184][185]
- 6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東湖實驗室高速磁懸浮電磁推進技術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高速磁懸浮測試線」,進行首次公開試驗,在電磁力的推動下,這台試驗車懸浮跑出的新極速650公里,比全球最快高鐵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最快的CR450復興號列車,試跑最快時速450公里還要多200公里,打破全球紀錄。加速行駛過程中毫無摩擦力,唯一需要突破的只有空氣阻力[186]。
- 6月17日:
- 中華民國海鯤艦上午8點50分左右,在多艘工作艇及拖船的伴隨下,以自身動力通過高雄港二港口,正式出港進行海上測試(SAT)。全程歷經5個多小時,在下午接近3時許成功返航[187][188]。
- 日本本田的研發子公司本田技術研究所使用內部開發的可重複使用火箭*1測試火箭(長6.3公尺、直徑85公分、乾重900公斤/濕重1,312公斤)成功進行了本田首次在300公尺高空的起降實驗[189]。
- 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研製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新一代載人飛船「夢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為後續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奠定重要技術基礎,這也是繼1998年開展神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隔27年再度實施此項試驗[190]。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上演無人機燈光表演,由11787架無人機組成的雙編隊飛行表現,亦成功挑戰「最多無人機組成空中圖案」的健力士世界紀錄[191]。
- 6月21日——美國總統當勞·特朗普宣布美軍成功打擊伊朗3處核設施,包括深藏山體內部的福爾多燃料濃縮廠、納坦茲核設施與伊斯法罕核技術研究中心,這是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來,美國首次出動空軍轟炸該國境內主要設施,已經構成戰爭行為[192]。
- 6月25日——北約發布的簡短聲明說,北約支持以2035年為期限,目標將國防開銷增至國內生產毛額的5%。這是為了回應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以及因應歐洲擔心俄羅斯2022年侵略烏克蘭後,帶來的安全威脅與日俱增。但該版本遭西班牙否決[193]。
- 6月27日:
- 6月30日——中華民國海軍康定級承德軍艦正在高雄港86號碼頭進行性能提升工程,進行「華陽垂直發射系統」訓練彈箱吊掛作業,國造32聯裝海劍二防空飛彈彈箱構型首度曝光[196]。
Remove ads
- 7月1日:
- 7月2日:
-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商討後,美國與越南已達成新的貿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課徵20%關稅,轉運商品則需支付40%關稅,作為交換條件,越南將全面開放市場,讓美國商品享有零關稅待遇進入[199]。
- 科學家發表重大考古發現。從一名古埃及人的基因組進行完整定序後,證實這名現今所發現的最古老埃及人(在約西元前2855年至2570年左右)。最終結果顯示,這名男子大部分的基因組可追溯到北非新石器時代,另有約20%的基因則與東部「肥沃月彎」(Fertile Crescent)地區有關聯,包括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及其鄰近地區。然而,科學家也提醒,仍需收集更多資料來呈現整體多樣性。「自然」(Nature)雜誌發布此項考古研究結果[200]。
- 7月4日:
- 正值美國獨立紀念日,總統川普在白宮舉行隆重儀式,簽署了其第二任期的代表性立法: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這部長達上千頁、內容橫跨稅制改革、預算調整、移民執法與社會福利縮減的龐大法案[201]。
- 中華民國空軍舉行RF-5E虎眼式偵照機除役典禮,負責操作的虎眼分隊也隨之裁撤。
- 7月5日——日本漫畫家龍樹諒所著的《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預言了2025年7月5日時東亞地區會發生大災害,但實際上未發生。
- 7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於Truth Social同步公開寄給日本、大韓民國領導人的關稅通知信,兩國均遭課徵「25%」高額稅率,震撼全球半導體與出口業市場[202]。
- 7月4日至7月7日——美國包括克爾縣的德克薩斯州丘陵區區域,發生洪災,造成至少118人喪生,另有至少172人失蹤[203][204][205]。
- 7月9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第35號公告,宣布將八家(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此舉旨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並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公告明文禁止向這些實體出口兩用物項,並要求正在進行的相關出口活動立即停止,若特殊情況下確有出口需求,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提出申請[206]。
- 美國輝達股價早盤一度上漲2.6%,觸及164.42美元的歷史高點,市值突破4兆美元,成為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躍居全球市值最高企業。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數據,輝達市值已超越加拿大與墨西哥股市總和,並超過英國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總和[207]。
- HBO串流平台Max重新改回HBO max。
- 7月11日——202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在新加坡開幕。
- 7月12日:
- 7月13日——德魯茲派和貝都因人武裝團體在敍利亞南部發生數次衝突[210]。
- 7月16日:
- 7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優必選科技公司的新一代工業人形機械人Walker S2實現全球首創的「熱插拔自主換電系統」,也就是機械人在不斷電、不關機的情況下,可以自己換電池,這也是全球首見的黑科技[213]。
- 7月19日——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解除前國家主席阮春福、前國家主席武文賞、前國會主席王廷惠、前政府副總理黎明慨等前領導人的一切黨職。[214]
- 7月21日:
- 7月22日——台灣AI機械人產業大聯盟正式成軍,象徵台灣發展AI機械人產業邁入新里程碑[218]。
- 7月24日:
- 7月26日——台灣大罷免首輪投票進行,24席立委及新竹市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不通過。[221][222]
- 7月28日——中華民國海軍康定級承德軍艦首度進行「華陽垂直發射系統及997型雷達」海上測試[223]。
- 7月29日——中國北京市及鄰近地區的暴雨洪澇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224]。
- 7月30日:
-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上午11點24分發生規模8.0地震,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已將規模上修至8.8(52°30′42.12″N 160°19′27.84″E)[225][226]。
- 澳洲首枚完全由本土設計與製造的軌道火箭「鬩神星」(Eris)從位於北昆士蘭鮑文(19°57′29.33″S 148°06′49.00″E)的軌道發射場升空。在歷史性的首度試射中升空僅14秒後墜毀,儘管未能成功進入軌道,但澳洲航太界仍視這次任務為邁向自主太空能力的重要一步[227]。
- 7月31日:
Remove ads
預期事件
Remove ads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主研發的「九天」無人機04架機已完成機體結構裝配,正在進行系統安裝與測試等工作。預計今年6月底完成無人機首飛任務。這款察打一體無人機的一大特點是可搭載上百枚飛彈或小型無人機,因此也被稱為「空中無人機航母」。「九天」無人機翼展達25公尺,最大起飛重量16噸,最大載荷能力6噸。這款無人機的動力系統採用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5萬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700千米/小時[231]。
- 旅行者1號與旅行者2號空間探測器至少到2025年左右,仍然有足夠的電能來運作無線電發射機[232]
-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正式啟用。
- 台灣高雄車站地下化站房預計於本年全部落成。
- 世界上第一架升力體(lifting body)商業太空船「逐夢者」(Dream Chaser)SSC Demo-1,已抵達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基地(Kennedy Space Center),將在那裏最大的太空載具環境實驗室,進行最後的測試,一切就緒後,今年稍後就有望安裝在火箭頂端,飛往國際太空站(ISS)[233]。
- 太空旅遊成為未來的新趨勢,除了搭太空船上太空旅行外,美國太空旅遊公司WorldView公司(32°05′12.08″N 110°56′40.85″W)2025年推出「搭熱氣球玩太空」。這種特製的熱氣球,會一路升高到離地表30公里的高度,帶遊客從外太空俯瞰世界七大奇景[234][235]。
- 新創公司JetZero宣布,為商業客機所設計的混合飛翼型概念演示機,是一架翼展7公尺的縮尺寸模型,它僅是全尺寸飛機的12.5%,它名叫「開拓者」(Pathfinder)。 預計將於 2027 年第一季開始進行全尺寸驗證機的飛行測試。目前開拓者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 的試飛許可[236]。
- 美國私人企業SpaceX的火星任務正式展開,他先會用星艦運載貨物前往火星。
- 歐洲太空總署發射宇宙願景的第三項中級任務:柏拉圖號(PLATO)[237]。
- 俄羅斯決定於本年退出國際太空站。
- 港鐵屯馬綫兆康站及天水圍站,中間增設洪水橋站,預計此年動工。
- 美國飛彈防禦署高層在2023年太空與飛彈防務研討會(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 Symposium)中說,打算12月在關島首測防空與飛彈防禦架構[238]。
- 俄羅斯發射新型的聯邦號載人飛船[239]。
- 美國空軍表示,新一代「哨兵」洲際彈道飛彈仍會在今年之內進行首次試射[240]。
- 洛馬公司正在開發擁有6馬赫速度的SR-72偵察機,可能在2023年-2025年進行首次試驗飛行[241]。
- 中國科學院指出,位於地下700公尺的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的中心探測器內部、世界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球已經全部建成,進入建設的收尾階段,將精確測量龐蒂科夫-牧-中川-坂田矩陣元素[242]。
- 中國製造2025收官之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提出的中國製造十年發展藍圖。
- 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會定於尼西亞舉行普世會議,以紀念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召開1700周年。[243]
逝世
2025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諾貝爾獎
虛構中的2025年
-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進入了一段類似二十世紀美國與蘇聯對峙般的冷戰局面。 2025年的戰爭已經開始以各種軍用機械人、電子戰、無人武器和載具等高科技產品作為主要打擊力量。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