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度颱風薇帕 (2025年)
2025年的第6號颱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度颱風薇帕(英語:Typhoon Wipha,國際編號:25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2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Crising)是202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薇帕」一名由泰國提供,是婦女的名字[1][2]。此名稱為第5次使用,巧合地對上一次使用此名的2019年同名風暴前身亦為「季風低壓」,挾帶廣闊環流侵襲華南。
![]() |
![]() | 本文記述一項正在發生的天氣事件。隨著事態演變,內容或許會迅速更新。 |
薇帕源自2025年7月中旬活躍於西北太平洋的季風槽,以「季風低壓」的姿態發展而成。由於人工智慧預報模式連續多報預測薇帕會對廣東沿岸構成重大威脅,因此風暴未形成便引起香港氣象愛好者的熱烈討論。薇帕最終在南海北部進一步增強為颱風,並以巔峰強度正面侵襲珠江口一帶,導致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需要發出2年來首次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雖然港澳兩地皆有近海平面實測颶風紀錄[3],但是日本氣象廳仍只評定薇帕為強烈熱帶風暴,實測數據顯示該評級錯誤[3]。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2025年7月初的颱風丹娜絲肆虐台灣及華南過後,熱帶輻合帶仍然活躍,一道季風槽在南海至西北太平洋發展[4]。早在丹娜絲的殘餘尚未徹底消散,仍為華南帶來大雨期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傳統電腦數值預報、以及人工智慧預報模式都已顯示季風槽當中會有一個廣闊低壓區在菲律賓以東海域生成,並大致朝向南海北部[4]。這個預報中的低壓區在7月15日形成[5],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熱帶擾動編號96W[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該系統評級為「低」[註 1]。受惠於水溫超過攝氏30度的炎熱海水供應龐大能量,該低壓區開始整合其組織並發展出低層環流中心,日本氣象廳在7月16日早上8時把該系統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隨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即表示系統可能於1日內增強為熱帶風暴。與此同時,台灣中央氣象署亦把該低壓區升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TD09。香港天文台亦於下午4時15分表示菲律賓以東的低壓區正逐漸增強,「一個熱帶氣旋似乎在形成中」[8],至晚上8時45分把該低壓區升為熱帶性低氣壓[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在下午2時對該系統評級提升為「中」[註 2],並評估該系統為一季風低壓,至17日午夜12時把評級提升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註 3]。此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電腦數值預報的運算結果顯示,隨著副熱帶高壓脊向西伸展,該系統移入南海北部並大致朝向廣東西部至海南沿岸的機會甚高,且會在南海北部進一步增強,不過實際登陸位置及最終強度仍存有變數[10][11]。
然而由於系統屬於季風低壓,環流較為龐大,因此整合需時。在7月17日向西北移近呂宋期間,低壓系統的組織仍較為鬆散,甚至曾經出現雙中心。日本氣象廳對此熱帶性低氣壓發出烈風警報43小時後,在7月18日凌晨3時05分才把該系統升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薇帕」[12],給予國際編號2506[註 4];香港天文台隨即在凌晨3時半緊接表示「位於菲律賓以東的熱帶性低氣壓已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薇帕」[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未有因應命名而把薇帕即時升格,直至當晚8時才表示從紅外線衛星雲圖中評估薇帕中心已自季風低壓性質完成過渡,加上系統中心東側已出現烈風,因而跳過熱帶性低氣壓分級,把薇帕直接升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9W[14][註 5]。
Remove ads
薇帕預測路徑的主要變數在於薇帕會否登陸菲律賓呂宋,令風暴結構受到地形影響,引致後續路徑出現不確定性[16]。不過由於黃海上空的西風槽短暫抑制副熱帶高壓脊[17],因此薇帕在7月18日繼續採取較偏西北路徑,繞過呂宋東北角,當晚進入呂宋海峽。因為薇帕的中心環流與呂宋高山地形保持一段距離,所以免受呂宋地形直接破壞結構,加上水溫攝氏30度的炎熱海水、垂直風切較弱及良好的赤道方向高空輻散[17],為翌日(19日)的進一步增強奠定基礎。
薇帕在7月19日午夜時份成功整合其廣闊而鬆散的組織,開始迅速而顯著增強,衛星雲圖上可見薇帕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團。香港天文台於7月19日凌晨5時45分把薇帕升為強烈熱帶風暴[18];日本氣象廳亦於下午2時作出此項升格。當日早上薇帕移入南海東北部,隨著副熱帶高壓脊再次向西伸展,薇帕稍為加速,路徑漸轉偏西,以時速25公里朝向珠江口一帶[18]。入夜後薇帕有跡象建立一個較大型的風眼,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接連在晚上11時及11時45分把薇帕升為颱風[19]。至此階段,各官方氣象部門及電腦數值預報的「集合預報」運算結果基本上已鎖定薇帕將於翌日(20日)正面侵襲珠江口,在香港南面100公里或以內掠過[20];隨後轉受南壓高壓引導,改為採取西南西的移動路徑,大致沿廣東西部海岸線朝向雷州半島[20]。
7月20日凌晨薇帕持續增強並向西北西移動,至早上已在衛星雲圖上形成一模糊風眼,該大型風眼於雷達圖上更是清晰可見[21]。薇帕在上午以巔峰強度正面侵襲珠江口一帶[22],期間香港天文台把薇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進一步上調至每小時140公里[23]。雖然港澳兩地皆有近海平面實測颶風紀錄[3],但是作為世界氣象組織指定之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日本氣象廳仍只評定薇帕僅達強烈熱帶風暴上限,拒絕把薇帕升為颱風,實測數據顯示該評級錯誤[3]。
之後薇帕在澳門至珠海對開海域開始轉向西至西南西移動,反映引導薇帕的主要天氣系統由副熱帶高壓脊過渡為南亞高壓。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宣佈薇帕於下午5時50分在廣東省台山市海宴鎮以颱風級強度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每秒33公尺)[24]。薇帕登陸前風眼已被填塞,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薇帕登陸後隨即把薇帕降為強烈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在晚上7時45分跟隨降級[25]。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宣佈薇帕於當晚8時15分在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海陵島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0級(每秒25公尺)[26],不久後更在晚上9時已經把薇帕進一步降為熱帶風暴。
Remove ads
經過兩度登陸珠江口以西一帶後,薇帕於20日晚間至21日在南亞高壓引領下,沿廣東西部海岸線向西或西南西移動,穿越雷州半島。由於薇帕保持近岸,因此結構未受地形明顯破壞,然而繼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後,日本氣象廳亦在21日上午9時一度把薇帕降為熱帶風暴;不過香港天文台則一直評估薇帕仍保持強烈熱帶風暴下限水平[27]。當日上午薇帕進入北部灣並減速移動[27],受惠於炎熱海水而有跡象重新組織,日本氣象廳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都在當晚8時把薇帕再度升為強烈熱帶風暴。
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及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資料,薇帕於7月22日上午9時半左右在越南太平省沿海作最後登陸[28][註 6]。受到地形摩擦,薇帕的中心密集雲團崩解,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和日本氣象廳於上午11時把薇帕再度降為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1時45分亦作出此項降級[2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在下午2時對薇帕發佈最後警報。此後薇帕進一步減弱,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下午5時把薇帕降為熱帶性低氣壓,3小時後宣佈停止編號;香港天文台則延至23日凌晨3時45分才把薇帕降為熱帶性低氣壓[30],至上午9時45分再降為低壓區[31]。然而薇帕的殘餘低壓區未有即時消散,而是持續為中南半島帶來惡劣天氣。香港天文台分析指出,薇帕的殘餘低壓區與菲律賓附近另外兩個新發展的熱帶氣旋范斯高和竹節草組成一個大型「季風渦旋」,多個對流雲團同時發展,互相牽引並爭奪水汽,此消彼長令隨後華南沿岸天氣的變數仍然頗大[32]。
Remove ads
影響
-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二號風暴信號
薇帕引入活躍西南季風,中部的西米沙鄢地區和北部的伊羅戈斯地區出現豪雨[33]。菲律賓中部城市宿霧和北部邦阿西楠省烏明岸鎮因受災嚴重,已於18日宣布進入災難狀態[34][35]。
截至7月21日早上8時,薇帕已在菲律賓造成30死、10人受傷、7人失蹤,超過80萬人受災[36][37],經濟損失達到68億菲律賓比索(1.38億美元)[38]。

- 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海上颱風警報
由於薇帕採取較預期偏北的移動路徑,對巴士海峽、東沙島附近等臺灣鄰近海域構成威脅,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在7月18日上午11時半發佈海上颱風警報,當時薇帕集結在鵝鑾鼻之東南約560公里[39][40]。受到薇帕的廣闊外圍環流影響,中央氣象署對整個臺灣東岸發佈豪雨特報,並特別警告花東地區之山區可能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出現大豪雨。
薇帕在東台灣帶來強勁的雨勢,自18日凌晨至20日上午9時,台東卑南鄉利嘉林道累積雨量測得620公釐、東海岸成功鎮測得495公釐、太麻里金針山測得473公釐、縱谷關山鎮及鹿野測得444公釐、花蓮玉里與富里測得逾523公釐[41];而花蓮縣一名男子開車行經台9線鳳林段,因雨勢過大加上晚上視線不佳而撞死另一懷疑違規未走斑馬線、直接穿越馬路的男子[42];20日上午再有駕駛行經台9線南下往鯉魚潭方向行駛,因天雨路滑及積水坑洞,導致車輛打滑偏移撞到電線桿後翻車[43]。受到強勁雨勢的影響,南橫公路、南迴公路一度因坍方而中斷行駛[44];屏南地區則因回南導致多個商區攤販造吹翻而無法正常營業[45]。臺灣鐵路在受到薇帕外圍環流影響的期間,於瑞源到關山路段因水淹軌道被迫停駛,知本溪的出海口亦有堤防崩塌[46]。台東縣更有民眾目測龍捲風的發生,並造成達仁鄉南田部落的一名70歲金姓老婦差點遭到捲走而受傷[47]。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預報員王建棠透過雷達觀測的渦旋資料初步分析龍捲風路徑,指在19日上午9時左右有3顆渦旋移入台灣東部陸地,其中一顆強度較強[48]。
交通部航港局指出,受到薇帕影響,共有14航線、114航次在19日停航;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則指當日國內線共有8架次停飛[49]。隨著薇帕加速朝向華南,逐漸遠離台灣並不再構成影響,中央氣象署在19日下午5時半解除所有颱風警報[50]。
Remove ads
香港天文台於7月17日下午12時15分發出「特別天氣提示」,表示薇帕會在18日晚上至19日初時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隨後會逐步增強並靠近廣東西部沿岸[52]。受薇帕的強風區及外圍雨帶影響,19日稍後至21日香港風勢頗大,會有狂風大驟雨,海有大浪及湧浪,天文台呼籲市民遠離岸邊及停止水上活動[52]。天文台於18日下午4時更新之「特別天氣提示」更表示預料薇帕在20日會於距離香港50公里範圍左右掠過[53],預計當日天氣惡劣,呼籲市民密切留意最新風暴消息[53]。
天文台在7月19日凌晨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54],當時薇帕集結在香港之東南東約780公里。天文台表示,預料一號信號最少維持至中午[55],會在當日下午2時至3時發出三號信號[56];並在同日下午視乎薇帕與珠江口的距離、其強度及香港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20日初時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55]。受到薇帕的外圍下沉氣流影響,當日香港天氣酷熱,氣溫普遍升至攝氏33度左右。隨著薇帕繼續增強及高速逼近,天文台在下午2時2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57],當時薇帕移至香港之東南東約520公里。天文台表示將於翌日(20日)午夜12時至凌晨2時發出八號信號[58],且會視乎薇帕與香港的距離、薇帕會否進一步增強為颱風及境內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早上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58],並警告20日日間天氣持續惡劣,部份沿岸和低窪地區會在早上受風暴潮影響而可能出現海水倒灌,呼籲市民盡快完成所有防颱措施[58]。
Remove ads
天文台在19日下午6時45分宣佈預計在20日凌晨12時20分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59],而作為2小時正式預警的「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如期在19日晚上10時20分發出[60]。19日日落時份香港的天氣仍持續酷熱,不過受到薇帕的強烈外圍雨帶影響,入夜不久香港天氣旋即急劇轉壞,有狂風大驟雨且風勢明顯增強,多處地方如大尾篤、塔門、西貢、長洲、坪洲,以至港內的中環碼頭及尖沙咀天星碼頭,風力飆升至強風水平,橫瀾島更短暫吹烈風。天文台在7月20日凌晨12時20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61],當時薇帕集結在香港之東南東約280公里,並增強為颱風[19]。天文台再次警告,薇帕會於當日早上在天文台總部南面50公里左右掠過,香港將受烈風至暴風影響,日間天氣持續惡劣,八號或以上信號會在日間大部份時間維持生效[62];而天文台會視乎薇帕與香港距離及境內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早上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此外受風暴潮威脅,部份沿岸和低窪地區可能在早上出現海水倒灌,呼籲市民密切留意最新風暴消息,並立即完成所有防颱措施[62]。
隨著薇帕的中心環流逼近,20日日出時份各區風勢穩步上揚,廣泛地區受強風影響,離岸吹烈風;但主要風向為北至西北風,而非八號信號所示之東北風,然而天文台未有改發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天文台在20日凌晨5時45分宣佈預計在早上7時20分發出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63],並表示預計薇帕的颶風區會相當接近香港,境內風勢將進一步增強[63];而風暴潮疊加漲潮導致吐露港水位上漲,大埔滘水位上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公尺左右[63]。是次亦為天文台自2024年宣佈加強九號及十號信號提示訊息以來,首次以「特別天氣提示」方式提早宣佈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發出時間[64]。
Remove ads
天文台在7月20日早上7時2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65],當時薇帕集結在天文台總部之東南約110公里。這是自2023年強颱風小犬正面襲港後,2年以來第一個九號信號。天文台隨即表示會視乎境內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發出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66],並再次警告預料薇帕會在隨後數小時最接近香港,並於接近中午在天文台總部南面50公里左右掠過,對香港構成重大威脅,香港將由偏北風逐漸轉吹東至東南風,原先受遮蔽的地方可能會變得當風,呼籲市民切勿外出,並要對風向轉變保持高度警覺[66]。受到薇帕的眼壁進襲,香港轉吹東至東北風,風勢急劇增強,廣泛地區風力在短短個多小時內飆升至烈風程度,上午9時起普遍地區颳起暴風,東南部的橫瀾島更開始吹颶風。
九號信號維持2小時後,天文台在上午9時2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67],當時薇帕移至天文台總部之南南東約70公里。這是繼2023年超強颱風蘇拉後,2年以來第一個十號信號;而自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正面襲港起計,天文台需於9年內4次發出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自1960年代以來最頻密。天文台表示十號信號會維持至下午初段,並警告市民必須留意極具破壞性的風力,切勿離開有遮蔽的地方[68]。香港風力繼續急升,多處地方受暴風影響,南部地區更達颶風程度[21],當中長洲泳灘及橫瀾島持續吹颶風[3],長洲主站亦短暫測得颶風水平的持續風速。薇帕在中午12時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總部之南南西約60公里掠過。天文台在下午12時45分表示十號信號會最少維持至下午3時,隨後視乎風力減弱程度考慮改發較低熱帶氣旋警告信號[69]。
隨著薇帕朝向珠江口以西一帶並開始遠離香港,境內風力開始回落。天文台在下午1時45分表示,考慮於下午4時至5時改發較低熱帶氣旋警告信號[70]。然而薇帕的中心環流內,一道東南至西北走向的強烈雨帶由港島東區經九龍東向新界北急速發展,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頻密狂風豪雨。天文台先在下午3時10分發出黃色豪雨警告信號[71],並在下午3時45分發出紅色豪雨警告信號[72];下午4時05分加發新界北部淹水特別報告,維持至晚上9時20分。豪雨期間多處地方測得超過70公釐雨量,黃大仙及新界部份地區累積雨量更達140公釐[21],龍翔道近黃大仙中心一段及彩虹邨對開一段分別出現嚴重淹水。隨著雨勢減弱,天文台在下午5時正改發黃色豪雨警告信號[73],至下午6時15分取消所有豪雨警告信號。
天文台在下午4時1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74],當時薇帕集結在香港之西南西約140公里。由於香港風勢迅速而顯著緩和,因此天文台隨即表示考慮在當晚7時至9時改發較低熱帶氣旋警告信號[75];至下午5時45分更已宣佈預計在晚上7時40分改發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76]。港鐵露天路段、輕鐵、大部分巴士、渡輪和跨境高鐵服務一度全線暫停,至傍晚風勢減弱,陸續恢復營運[77]。隨著香港風力快速而穩定下降,天文台在晚上7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78],當時薇帕集結在香港之西南西約180公里,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25]。天文台表示三號信號會維持一段時間,當薇帕對香港的威脅進一步減低時,天文台會改發一號信號,或以強烈季候風信號取代熱帶氣旋警告信號[25]。晚間薇帕沿廣東西部之海岸線繼續遠離,香港風力在晚間進一步下跌至強風水平以下。天文台在7月21日凌晨3時2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79],當時薇帕集結在香港之西南西約340公里。天文台表示當薇帕對香港的威脅解除時,會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號信號維持不足2小時,天文台在凌晨5時1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80],當時薇帕集結在香港之西南西約400公里。
薇帕侵襲期間,天文台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有7個測得強風,當中4個測得烈風,2個測得暴風,長洲更吹颶風,三號及八號信號均達標,是2007年採用此測風網絡後,第10次達標的八號信號;但機場及沙田均以些微之差,分別未能測得暴風及強風,令薇帕成為採用此測風網絡後的十號信號中,8個參考站惟一一次未能全面測得強風的案例。風暴期間,長洲、西貢、機場、流浮山、啟德、打鼓嶺和青衣分別測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19、89、87、73、56、48及44公里。根據政府公佈,薇帕正面襲港造成33人受傷[81]。
地球物理氣象局於7月16日上午11時發出一則特別推送,表示位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擾動會在隨後數日發展成熱帶氣旋及移入南海,有機會以近距離掠過珠江口以南[82]。氣象局於7月17日下午5時發出一則熱帶氣旋消息,表示薇帕正逐漸增強,預料會在19日初時進入澳門800公里範圍。受到薇帕的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澳門天氣酷熱,並且有驟雨及雷暴。氣象局呼籲市民留意發出的最新天氣資訊[83][84]。翌日氣象局再度發出一則熱帶氣旋消息,表示薇帕可能採取更接近珠江口的路徑,不排除發出八號熱帶氣旋信號及風暴潮警告的可能性,氣象局呼籲市民留意最新天氣資訊,並適時做好防颱措施[85][86]。
氣象局在19日凌晨5時正發出一號風球,當時薇帕集結在澳門之東南東約770公里[87][88],在19日下午至晚間改發三號風球的可能性為高,改發八號風球的可能性為中等至較高[89],而發出藍色風暴潮警告信號的可能性為高,發出黃色風暴潮警告的可能性為中等[90]。氣象局隨即在上午11時表示因薇帕採取比較西北的路徑,對澳門的風險非常明顯,因此會在下午5時至晚上8時發出三號風球,發出八號風球的可能性為高[91][92],而因天文大潮和風暴潮相互影響,低窪地區可能發生淹水,因此亦會在下午2時發出藍色風暴潮警告[93]。氣象局在下午2時發出藍色風暴潮警告,並表示低窪地區以及內港可能出現0.5公尺以下的淹水。氣象局亦表明不能排除薇帕正面襲澳,因此發出九號風球的可能性為中等至較高[94]。氣象局在下午5時半發出三號風球,當時薇帕移至澳門之東南東約550公里[95][96]。氣象局表示會在20日凌晨3時至早上6時發出八號風球,而更高熱帶氣旋信號的可能性為中等至較高;氣象局也因內港以及低窪地區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淹水,因此黃色風暴潮警告的可能性調高到中等至較高[97]。晚上8時30分,氣象局因薇帕會帶來更嚴重的淹水情況,將會在晚上11時改發黃色風暴潮警告[98]。受到薇帕的外圍雨帶影響,氣象局在晚上8時45分發出黃色豪雨警告信號[99],在晚上10時取消[100]。氣象局在晚上11時發出黃色風暴潮警告[101],並且表示會在凌晨4時發出八號東北風球[102][103]。
氣象局於凌晨4時發出八號東北風球,當時薇帕位於澳門之東南東約230公里[104][105]。民防行動中心隨即宣佈澳門進入即時預防狀態[106][107]。在發出八號風球後,澳門大橋氣象站風力在幾小時內率先測得烈風程度的風力。由於薇帕路徑北調以及有可能正面侵襲澳門,氣象局於早上8時表示考慮在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改發九號風球[108][109],隨後一小時後宣佈會在上午11時改發九號風球[110][111][112],而改發十號風球可能性為中等至較高[113]。在上午10時,氣象局由於薇帕會正面侵襲澳門,帶來颶風風力,在未發出九號風球前已明確表示會在下午12時半改發十號風球,並且將會是1999年澳門回歸以來第5次發出十號風球,亦是自1968年有記錄以來發出日期最早的十號風球[114][115][116][117]。氣象局在上午11時發出九號風球,當時薇帕位於氣象局總部之東南約80公里[118][119][120],受到薇帕眼壁影響,四條跨海大橋、九澳持續風力達到烈風程度,而澳門大橋率先測得暴風。氣象局在下午12時半發出十號風球,當時薇帕位於氣象局總部之南南東約60公里,並且預計會在下午維持[121][122]。在發出十號風球後,四條跨海大橋均測得烈風或以上風力,其中澳門大橋更在下午1時25分測得時速119.2公里的颶風風力。薇帕在下午1時最接近澳門,在氣象局總部之南南西約30公里掠過。
由於澳門風力逐漸減弱並且轉吹東南風,氣象局於下午3時表示會在下午5時改發八號東南風球以及藍色風暴潮警告[123][124]。氣象局在下午5時正改發八號東南風球和藍色風暴潮警告,當時薇帕位於氣象局總部之西南西約80公里,而在20日晚間改發三號風球的可能性較高[125][126]。下午6時,氣象局表示會在晚上9時至11時改發三號風球[127][128]。晚上8時,氣象局表示會在晚上10時半改發三號風球[129][130]。氣象局在晚上10時半改發三號風球,並預料會維持一段時間,當時薇帕位於澳門西南西約220公里[131][132];民防行動中心同步宣佈澳門終止即時預防狀態[133][134]。氣象局於凌晨5時表示會在早上6時取消所有熱帶氣旋信號[135][136]。隨著薇帕繼續遠離,氣象局在早上6時取消所有熱帶氣旋信號[137][138]。
海上客運方面,澳門往返深圳蛇口郵輪中心、中山客運口岸的海上客運航線於7月19日至21日全日停航;往返珠海灣仔口岸航線於7月19日傍晚至21日中午停航;往返深圳機場碼頭航線於7月19日至21日全日停航,部分澳門海上遊航線於7月19日至21日停航[139]。往返香港海上客運航線於19日晚上11時至20日晚上11時期間暫停[140]。
航空交通方面,澳門國際機場宣佈會取消約158離澳及抵澳的航班[141][142][143][144]。
陸路出入境口岸方面,來往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和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天中轉大樓客車因港珠澳大橋主橋將會在7月20日凌晨2時30分封閉而暫停服務,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同時暫停辦理通關手續[145][146]。凌晨5時,經澳珠兩地口岸管理部門協商一致,自當日早上6時起,臨時關閉關閘、青茂口岸及跨境工業區邊檢大樓[147]。因應澳門於20日上午11時改發九號風球,經澳琴兩地有關部門協商,由20日上午11時起臨時關閉橫琴口岸[148]。下午5時,因應澳門改發八號風球,關閘、青茂口岸、跨境工業區邊檢大樓及橫琴口岸重新開放並恢復通關[149][150]。7月21日午夜12時,港珠澳大橋及三地口岸恢復通行及通關,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重開,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同步恢復營運[151]。
澳門旅遊局宣佈於澳門漁人碼頭舉行的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提前一天於7月19日結束[152]。文化局表示,因應即將發出三號風球,原定於19日下午5時在澳門文化中心黑盒I舉行的節目《寶寶貝多芬》將會取消;而原定當日下午5時於文化中心廣場舉行的《MICAF仔樂園》周末派對亦會取消[153]。文化局於20日下午12時宣佈會取消所有活動[154][155]。
民防行動中心表示颱風期間測得163宗事故報告,四間避險中心累計總共有139人使用,並且有5人受傷[156][157][158]。7月20日上午11時許,治安警察局接報有兩名中國大陸旅客在嘉樂庇總督大橋行走,警員接報到場後協助兩人返回安全地點,由於兩人違反現場按道路交通規章相關規定設立的禁止行人通行符號,已依法作檢控[159]。7月20日下午,漁翁街天后古廟鄰近自來水廠一側位置出現樹木及平台斜坡出現倒塌,經初步瞭解,懷疑樹木因受颱風侵襲連帶平台塌下,廟宇主體建築未有受損,沒人受傷[160]。
- 國家氣象中心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
國家氣象中心於2025年7月18日早上6時發布颱風藍色預警[12],僅4小時後即在上午10時提升至颱風黃色預警,並預計薇帕會在19日凌晨至上午移入南海北部海面,爾後逐漸向廣東中部至海南島東部一帶沿海靠近[161]。為應對華北東北強降雨和中度颱風薇帕帶來的影響,中國氣象局在7月18日下午5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豪雨、颱風)四級應急響應[162]。隨著薇帕進一步增強及逼近廣東沿岸,國家氣象中心在19日下午6時發佈颱風橙色預警,當時薇帕集結在廣東省陽江市偏東方約700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163],同日下午4時40分時中國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豪雨、颱風)應急響應提升為三級[164]。
國家海洋預報台於7月18日下午4時發布海浪黃色警報[165],19日早上8時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166],19日下午4時提升至海浪橙色警報[167],20日下午4時提升至風暴潮黃色警報[168],21日下午4時提升至風暴潮橙色警報[169]。隨著薇帕遠離廣西北部灣沿岸,7月22日上午8時改發海浪藍色警報[170],下午4時解除海浪警報[171],1小時後即在下午5時風暴潮警報解除[172]。
國家防總7月18日下午6時針對廣東、海南啟動防汛防颱風四級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趕赴廣東協助指導防汛防颱風工作[173],隨著薇帕進一步增強及逼近廣東沿岸,國家防總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於19日調撥編織袋20萬條以及排水泵、橡皮舟、衝鋒舟、照明設備、救生衣等1300餘件中央應急搶險救災物資(防汛抗旱類)[174],同日18時國家防總針對廣西啟動防汛防颱風四級應急響應[175],20日10時針對廣東、海南的防汛防颱風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176]。
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已於7月18日下午6時啟動防風Ⅳ級應急響應,並要求全省海域務必於7月19日凌晨2時前全面落實防颱風「六個百分百」措施[177],19日上午11時提升至防風Ⅱ級應急響應[178]。隨著薇帕的中心環流逼近廣東,部分地市啟動防颱風Ⅰ級應急響應並實施「五停」機制,其中珠海市自7月20日3時開始實施[179];陽江市自7月20日8時開始實施[180],中山市翠亨新區(南朗街道)、五桂山街道、古鎮鎮、橫欄鎮、板芙鎮、三鄉鎮、神灣鎮、坦洲鎮、大涌鎮自7月20日下午開始實施[181];江門市台山及新會部分地區(大廣海灣經濟區四鎮-雙水鎮、崖門鎮、沙堆鎮、古井鎮)自7月20日上午5時開始實施,恩平部分地區(橫陂鎮、大槐鎮、東成鎮、恩城街道)7時開始實施[182]。隨著薇帕逐漸遠離廣東,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已於7月21日11時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調整為防風Ⅳ級應急響應[183],22日5時結束防風Ⅳ級應急響應[184]。
交通運輸方面,南澳大橋自7月19日晚上8時起封閉[185];港珠澳大橋自7月19日晚上11時至7月20日上午8時封閉[186];深中通道自7月20日凌晨0時起封閉[187];黃茅海跨海通道自7月20日凌晨3時30分起封閉[188];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中山段、江門段自7月20日上午11時啟動交通管制措施,臨時封閉下柵互通至北陡收費站雙向路段,沿線收費站只出不進(那洲站、坦洲東站、金台站、珠港站、金門站、崖南站、都斛站、南北站、廣海站、上川站、沙欄站、海宴站、汶村站、北陡站)[182];湛江自7月20日中午12時起,對湛江海灣大橋、東海島大橋、調順跨海大橋、南三大橋實施交通管制措施,臨時封閉交通;深圳灣公路大橋自7月20日中午12時15分封閉,禁止所有車輛行駛,包括出入境貨車,文錦渡口岸、蓮塘口岸跨境巴士暫停運營,皇崗口岸除皇巴維持30分鐘一班車之外其他線路均已停運[189],海陵島大橋自7月20日9時實施交通管制[190]。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停運經廣珠城際鐵路、珠機城際鐵路、深湛鐵路運行的所有列車,並對廣深港高鐵福田至廣州南區間、廈深鐵路惠東南至深圳北區間、贛深高鐵東莞南至深圳北區間運行的部分列車採取限速運行或停運措施,同時深圳站、深圳東站20日8時至15時始發的部分普速旅客列車也將停運,其餘部分列車視情況限速運行或停運[191][192]。廣州地鐵4號線南沙客運港站至石碁站區間自7月20日上午10時30分起陸續停運[193],深圳地鐵1號線機場東站、后瑞站,11號線碧頭站至機場站自7月20日上午11時15分起暫停運營服務[194]。隨著薇帕繼續向西南西方向移動,深中通道自7月20日晚上9時起全線恢復雙向通行[195],西部沿海高速珠海段、中山段自7月21日凌晨0時20分解除封閉,3時全線解封,黃茅海跨海通道自7月21日凌晨3時解除交通管制[190],湛江自7月21日7時起解除對湛江海灣大橋、東海島大橋、調順跨海大橋、南三大橋的交通管制措施。廣州地鐵4號線南沙客運港站至石碁站區間自7月20日晚上6時40分起恢復運營服務[196],深圳地鐵1號線、11號線已於7月20日16時始全線恢復正常運營服務。
海上客運方面,受颱風影響,7月19日下午江門台山山咀港來往川山群島海上客運航線、汽車渡船將暫停服務[197];7月19日中山客運口岸香港航線部分航班停航,澳門及深圳機場碼頭航線全部停航,7月20日全線停航[198];7月19日至21日廣州南沙客運港、琶洲港往返香港中港城、香港國際機場部分航班暫停營運[199];7月20日至21日,珠海九洲港、香洲港、橫琴客運碼頭往返海島航班全部停航[200]。
公共場所方面,受颱風影響,廣州市白雲山、廣州塔、海心橋、蓮花山、餘蔭山房、大夫山森林公園、寶墨園等多個景區於7月20日暫時關閉[192];深圳市天文台及山海棧道、大梅沙海濱公園於7月18日暫時關閉[201];惠州市惠東縣海龜灣旅遊區、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平海海濱溫泉旅遊區、好招樓濕地旅遊景區等A級景區,以及全縣各海濱浴場於7月18日晚上8時起暫停對外開放[202];珠海市情侶路沿線沙灘、香山雲道、香山湖公園、臨海公園等公共場所自7月19日上午8時40分起關閉[203];佛山市五區多個文旅體場所於7月20日起暫時關停[204]。
陸路出入境口岸方面,因應珠海市於7月20日凌晨3時提升颱風預警信號至紅色,經珠澳兩地口岸管理部門協商一致,自當天上午6時起,臨時關閉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205];經琴澳兩地有關部門協商,上午11時起臨時關閉橫琴口岸[206];因應颱風「薇帕」已逐漸遠離及澳門改發八號東南風球,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及橫琴口岸於下午5時起恢復通關[207]。深圳市因應香港天文台於7月20日發布十號颶風信號,經深港兩地協商,自當天中午12時15分起,深圳灣口岸暫停通關及跨境巴士服務[189]。
7月20日17時50分,「薇帕」在廣東省江門市台山海宴鎮沿海登陸[208],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3公尺/秒),登陸後由颱風級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級[24];同日20時15分,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0級(25公尺/秒)[26] 。
以下是廣東省各市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福建省氣象局於7月18日上午11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Ⅳ級應急響應[223],隨著薇帕逐漸遠離福建,20日10時30分解除重大氣象災害(颱風)Ⅳ級應急響應[224]。
海上客運方面,受颱風影響,7月19日廈金、泉金、兩馬、黃馬等4條「小三通」客運航線臨時停航[225];東渡客運碼頭、第一碼頭、嵩嶼客運碼頭、內厝澳碼頭各航線自7月19日下午3時40分起停航,輪渡碼頭至鋼琴碼頭居民航線、三丘田碼頭遊客應急出島航線將不定時開航[226],直至20日早上7時10分起廈鼓輪渡全線復航[227]。
以下是福建省各市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海南省氣象局於7月18日下午3時20分發布颱風四級預警(海上)[252],19日上午11時,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海南省氣象局聯合發布晚稻豪雨淹水災害風險預警(高風險)[253],同日下午4時,海南省水務廳、海南省氣象局於聯合發布黃色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254];1小時後即在下午5時,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海南省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255]。隨著薇帕進一步增強,海南省氣象局於7月20日上午8時將颱風預警提升至三級[256],1小時後即在上午9時,海南省水務廳和海南省氣象局將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提升至橙色[257]。
海南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已於7月18日下午3時30分啟動海上防颱風Ⅳ級應急響應[258],19日下午3時30分啟動防汛防風Ⅳ級應急響應,海上防颱風響應行動併入防汛防風應急響應行動同步執行[259]。隨著薇帕逼近海南,20日上午8時30分將應急響應提升至防汛防風Ⅲ級[260]。
交通運輸方面,受颱風影響,鐵路部門將對部分列車調整運行秩序,具體如下:7月20日進島列車Z385次,出島列車Z386次、K458次、Z112次、Z8008/5次、K512次、Z502次停運;7月21日進出島列車全部停運;7月22日進島列車K457次、K511次、Z8006/7次、Z501次、Z111次停運[261]。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取消7月20日部分航班[262]。
海上客運方面,受颱風影響,海口新海港、秀英港和鐵路南港將於7月19日晚9時30分起停運,預計停運將持續至7月21日晚上[261]。
以下是海南省各市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於7月19日18時啟動自治區防颱風四級應急響應[265]。
以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市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上一次 原因:超強颱風摩羯 (2024年9月5日至6日) |
澳門即時預防狀態 2025-07-20 04:00-23:30 |
最近一次 |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