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橫通道

上海中心城区北部以地下为主的城市快速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横通道
Remove ads

北橫通道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中心城區北部的地下快速路,西起中環路北翟路地道相交的北虹路交流道,東至周家嘴路內江路,全長19.1公里,經過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主要沿蘇州河長寧路、餘姚路、新會路、天目路、海寧路周家嘴路設置。北橫通道分為東西兩部分,西段於2021年6月18日開通,共計10.9公里;剩餘東段工程於2024年8月2日試通車。截至2024年8月,北橫通道是世界最長的城市核心區人行地下道路。[1]

快速預覽 西 北横通道 东 W Beiheng Passageway E, 類型 ...

北橫通道主線採用城市主幹路設計標準,雙向4車道+兩側應急車道或集散車道的建設規模,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匝道40公里/小時,限高3公尺,大部分為隧道形式,僅在北翟路-瀘定路、天目路交流道附近為高架道路。雙陽路—內江路的周家嘴路地面道路及隆昌路下交流道也屬於北橫通道工程範圍,但設計車速為50公里/小時,不屬於快速路且設有紅綠燈。

Remove ads

規劃歷史

北橫通道所在地面道路作為「三縱三橫」骨幹道路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當時規劃中在沿線預留高架快速路[2]。2006年,針對上海CBD核心區(即外灘北外灘陸家嘴)的規劃研究中認為,核心區路網存在過境交通流量嚴重占用地面道路、越江隧道不足等問題,並提出由東西通道南北通道外灘通道、北橫通道(天目路交流道以東段)、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組成的「井」字形路網[3][4]。2007年,上述4條通道明確為地下快速路布置,並實質性啟動其中的外灘隧道[5]

2013年,北橫通道首次進行專項規劃公示[6]。2014年6月11日重新公示了修改後的方案[7]。至2014年8月上報時,天目路交流道一段改為高架並接入南北高架,天目路交流道以西為地下盾構隧道,天目路交流道~虹口港為地下明挖隧道,虹口港以東為非封閉式道路,通過在大連路黃興路隆昌路設置三座明挖下交流道實現地面道路擴容[2]。此外,為避讓已經建成的地鐵2號線13號線,將長寧路-長壽路段的走向改為蘇州河-中山公園-餘姚路-新會路;由於預計施工過程將造成交通癱瘓,2013年方案中地下段的9個工作井大部分取消,但隧道出入口數量也隨之大幅減少[8]。2014年9月環評中東段方案再次更改,增加江浦路下交流道[9]。2017年11月,取消大連路、黃興路、江浦路三座下交流道,將天目路至雙陽路改為整體地下盾構隧道,已經開工的隆昌路下交流道不變[10]

Remove ads

工程

盾構隧道

更多資訊 名稱, 開挖直徑 ...

北橫通道主線西段為避讓已有的建築物,大量採用小半徑轉彎,最小半徑更是只有500公尺,轉彎半徑與隧道結構外徑之比為33.33,是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範圍內最小。為此,西段盾構帶有鉸接,管片結構也經過特殊設計[11][14][15]。對此上海隧道股份董事長張焰表示,上海的地下空間缺乏整體性規劃、布局隨意,導致北橫通道西段隧道沿線有「99個障礙」[16]。參與設計的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總院工程師崔健球也稱設計過程是在「樁的森林」里找出路[8]

北橫通道萬航渡路出口工程名為「江蘇路二級匝道」,為江蘇路匝道的分叉,由直徑9.28公尺盾構機建設。為保護中山公園中的五顆百年黃楊樹,該段隧道採用了特殊的「斷尾」方案,在掘進最後階段切斷盾構機的尾部,急轉彎進入中山公園工作井[17]

天目路交流道

天目路交流道在北橫通道接入前為南北高架道路連接天目中路的出入口,因其圓環設計被稱為「大轉盤」。由於天目路交流道附近跨鐵路、跨蘇州河地面道路少,斷頭路多,天目路交流道早在北橫通道接入前擁堵就已非常嚴重[19]。最初北橫通道計劃以盾構隧道從地下穿越天目路交流道。工程可行性的分析表明,北橫通道以14.5m外徑盾構穿越南北高架道路天目路交流道理論上「整體可行」但風險很大,部分橋台沉降差異仍然將超過安全範圍[20]。至2014年北橫通道天目路交流道改為高架形式。交流道設計上,將原天目路四根匝道接入北橫通道高架(原通往上海站的梅園路出口拆除後重建新的梅園路出口),並在南北高架東、西兩側增設輔橋和匝道,以解決永興路、新閘路兩個出入口跨河跨鐵路車輛干擾主線交通的問題[21]

最終北橫通道西段開通後,基本沒有影響南北高架主線通行;天目路交流道雖然由3車道變為4車道,擁堵情況仍然加劇;南北高架永興路、新閘路匝道因不再直接接入南北高架主線而繞行天目路轉盤,擁堵最為明顯[22][23][24]

Remove ads

穿越軌道交通

北橫通道主線隧道是穿越上海地鐵營運路線直徑最大的盾構隧道,總共將穿越軌道交通6次(自西向東為3/4號線、11號線、7號線、4號線、10號線、18號線)。盾構穿越期間為減少列車振動對盾構掘進的影響,相應區段列車限速;同時北橫通道方面儘量將穿越施工安排在周末,以減少交通影響。北橫通道的經驗也將運用於機場聯絡線14公尺盾構穿越營運軌交的施工中[25][26]

蘇州河

北橫通道多次穿越蘇州河,其中在長壽路橋南側穿越蘇州河時,由於條件限制採用明挖穿越,成為上海首個明挖穿越蘇州河的工程。工程分兩次在蘇州河圍堰完成,期間蘇州河最小寬度36公尺,保證非汛期條件下防汛安全。該段蘇州河只通行觀光船,施工期間停航[27]

消防

北橫通道隧道為雙層行車。為滿足火災情形下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隧道頂部設置排煙道,並通過側面的管道連接至下層隧道,總排煙量45m³/s[28]。主線盾構區間,在兩層隧道之間設置逃生樓梯[29]。滅火設施方面,北橫通道隧道內同時設有滅火器、消防栓和自動泡沫滅火系統。雙層隧道上層的泡沫噴頭仍按傳統布置在隧道側面,雙層隧道下層、出入口匝道等層高較低的路段則改至隧道頂部;此外發生火災時自動開啟噴霧的範圍也較其他同類隧道有所擴大[30]

交通組織

雖然隧道斷面可以滿足雙向6車道通行,實際使用中北橫通道西段主線採用雙向4車道並在兩側保留應急車道,全線限高3公尺。北橫通道交通管理規定與上海其餘高架快速路一致,全天禁止行人、非機動車(含殘疾人專用車)、機車(含輕便機車)、載貨機動車、專項作業車、大型號牌客車、懸吊教練汽車號牌和試驗用臨時行駛車號牌車輛、運載危險品車輛以及《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規定的其他車輛通行。每日7時至20時(除周六、周日及全體公民放假日外)禁止懸吊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使用本市臨時行駛車號牌的小客車、未載客的出租小客車及實習期駕駛人駕駛的小客車通行。同時,天目路轉盤禁止大型號牌客車(南北高架北向西匝道除外)和載貨機動車通行[31]

隆昌路下交流道限高為4.3公尺,最高時速為50公里,亦為機動車專用,全天禁止行人、非機動車、機車、載貨機動車、計程車空車通行,但不屬於快速路,符合規定的外牌車輛全天均可通行[註 1]

Remove ads

出入口及沿線交流道列表

說明:由於地下段出入口均結合工作井設置,本表將工作井一併納入。

西段

Thumb
西藏北路西側的北橫通道高架段與海寧路
更多資訊 形式, 出入口/交流道[31] ...

東段

Thumb
北橫通道東段隧道終點(上層西向東方向出口,建設中)
更多資訊 形式, 出入口/交流道 ...

隆昌路下交流道

Thumb
隆昌路下交流道西側入口
更多資訊 形式, 路口 ...

建設過程

北橫通道建設中以天目路交流道東側主線接地點(文安路接地點)為界分為東、西兩段。2014年12月22日,西段中江路工作井率先開工[32];2016年7月30日,東段隆昌路下交流道開始圍場施工,成為東段四座下交流道中首座也是唯一一座開工建設的下交流道[33],此後東段設計開始調整,剩餘工程動工時間有所推遲。最終北橫通道西段於2021年6月18日通車[34],東段於2024年8月2日晚間開放。

西段

2014年12月22日,西段隧道中江路工作井首先動工。2016年12月26日,負責建設西段盾構隧道的「縱橫號」盾構機從中江路井始發[35]。2017年8月,「縱橫號」順利通過首個500公尺半徑急彎[11]。2017年12月28日,「縱橫號」盾構機抵達中山公園工作井,中江路~中山公園區間隧道貫通[35]。2019年1月18日,北橫通道與中環路北翟路地道相接的北虹路交流道鋼結構全部貫通[36]。3月30日凌晨,天目路交流道正式啟動改造,開始拆除梅園路、烏鎮路下匝道以便接入北橫通道主線,南北高架往上海站方向的交通由中興路下匝道代替,南向北跨蘇州河車輛則可從新建輔道直接進入地面道路[37]。7月11日,天目路交流道北側上跨鐵路和地鐵3、4號線的輔橋開始平移施工[38]。10月25日,北虹路交流道部分匝道隨北翟路地道通車,實現中環、長寧路、北翟路全互通,來往北橫通道主線方向暫不通車[39]。10月28日,「縱橫號」於篩網廠工作井接收出洞,西段隧道全部貫通[40]。2020年2月1日,天目路交流道兩條上匝道開始拆除,同步開通南北高架天目路上匝道及輔道代替其接入天目路地面道路的功能[41]。9月1日,江蘇路匝道開挖[42]。12月21日凌晨,新梅園路下匝道鋼結構拼裝完成,北橫通道天目路高架段主體結構貫通[43]。2021年4月21日,北橫通道天目路交流道瀝青鋪設完成。不同以往,天目路交流道瀝青鋪設的工程車輛為無人駕駛、自動運轉[44]。2021年6月18日,北橫通道西段全線正式通車。[45]

東段

2016年7月30日,北橫通道東段的隆昌路下交流道動工。原計劃中,其餘三座下交流道也應於此後陸續動工,但2017年起東段方案開始調整,施工也相應推遲。2020年7月31日,隆昌路下交流道通車[46];12月27日,隆昌路下交流道上方的地面道路恢復通車[47]。2021年1月,東段首個新設計工作井福建北路工作井封底[48]。9月29日,「建功號」盾構機從福建北路工作井始發[49];12月10日,已完成西段施工的「縱橫號」盾構機亦從黃興路工作井再次始發,兩台盾構機同時向安國路井掘進[50]

2022年上海爆發疫情後,施工一度停止。5月,工程在封城中復工[51]。7月14日,黃興路井~楊樹浦港井區間貫通[52]。2023年6月7日,「縱橫號」盾構機抵達安國路井[50];2023年7月25日,「建功號」於安國路井接收,北橫通道東段隧道全部貫通[53]。2024年4月26日,東段隧道完成瀝青攤鋪,將天目路交流道的高架段無人攤鋪技術延伸到信號較弱的地下段。按照當時計劃,5月底東段隧道即可具備通車條件[54],但並未實現;實際北橫通道東段於2024年8月2日22時通車。[55]

萬航渡路出口

萬航渡路出口在工程階段名為江蘇路二級匝道。該段匝道不隨主線通車而成為北橫通道最後建成的路段。負責該段隧道的「建進號」盾構機於2023年12月29日下井,2024年3月9日成功穿越地鐵11號線和江蘇路2.4公尺污水管[56],2024年8月8日接收[13]。目前該匝道已於2024年12月31日通車[57]

效益

截止2024年底,北橫通道西段日均車流量約15萬輛,東段日均8至9萬輛。北橫通道通車後,延安高架道路工作日車流量下降6.9%,內環高架道路北段下降5.1%,快速路網交通壓力得到均衡。同時,北橫通道的通車也釋放了沿線天目路、周家嘴路等地面道路的交通資源[57]

相關工程

  • 南北高架中興路下匝道:位於共和新路中興路,屬北橫通道配套項目,旨在減小天目路交流道施工期間對鐵路上海站交通的影響,也可提高車站北廣場的使用率。2016年開始規劃[58],2017年12月26日通車[59]
  • 北橫中運量:沿北橫通道所在地面道路布置的准公車捷運系統,目前仍在規劃中,預計設1條主線和12條支線。
  • 秀水街天橋:位於長寧路江蘇路口,由於北橫通道開通後匝道車速較快,行人自地面過街已不安全,故取消原行人穿越道後新建天橋,2023年6月28日開放[60]
  • 蘇州河步道長壽路橋段:北橫通道由於明挖穿越蘇州河,原蘇州河步道施工中斷。施工結束後復建並打通長壽路橋下空間、改善相關裝飾。2022年9月完成[61]
  • 蘇州河深層排水調蓄管道系統工程:簡稱「蘇州河深隧」,規劃中的儲水管道系統。位於蘇州河地下50公尺,主線隧道與北橫通道長距離並行。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