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市機動車號牌管理制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市機動車號牌管理制度旨在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針對機動車車輛號牌的管理措施。

由於上海市城市規模較大,面臨環境保護與交通管理的難題,為此上海市參考新加坡的擁車證政策,對非營業性客車牌照實行額度拍賣制度[1],同時對外地號牌機動車實行限行措施。
本地號牌(滬牌)管理措施

為遏制交通擁堵,上海市的非營業性客車牌照一般需通過每月一次的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來獲得。拍賣在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的網站上舉行[2]。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只靠競價拍賣獲得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的城市[3]。因滬牌中標率低、中標價格高,其額度價格也在中國大陸排名第一,被戲稱為「世界上最貴的鐵皮」[2][4]。
上海市設有機動車額度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稅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機管局、市政府法制辦、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市交通委[5]。
根據《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上海對車輛號牌的發放實行總量調控;第五十三條規定,倡導先取得機動車號牌額度再購置車輛[6]。《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明確,在上海市新增的客車額度實施拍賣制度,每次拍賣的客車額度投放數量根據客車額度每年新增總量及相關情況確定[5]。
1986年11月,「滬AZ0001」以10萬元的價格起拍,成為第一塊公開拍賣的車牌,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塊私家車牌[7]。
1992年7月,上海試行Z牌「吉祥號碼」的拍賣。此次拍賣會總共拍賣14張號牌,其中「滬AZ0518」因「518」與「我要發」諧音,當時下海的老闆迷信「吉祥數字」能帶來運氣,拍賣價超過了拍賣行預計的15萬元的極限。最終該車牌由一名蘇姓老闆以30.5萬拍得。當天參與競拍的14張號牌全部成交,總金額為224.8萬元人民幣。而「滬AZ0518」的拍賣消息也登上了《人民日報》和《經濟日報》的版面,更被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中國出現了超級富翁」。但不久後,蘇老闆的公司因為欠款被告上法庭,其懸掛所拍得車牌的奧迪車被查封,並再次參加拍賣以還清債務,但在第二次拍賣中流拍。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下令,中國大陸禁止拍賣「吉祥數字」車牌[8]。
1994年,上海市以「控制新增機動車總量、緩解交通擁堵」為由,參考新加坡擁車證模式,對中心城區新增私車額度通過投標拍賣的方式進行總量調控[3]。當時採取的是不公開拍賣,在1994年至1999年累計拍賣額度僅1.1萬輛[7],早期車牌拍賣價高者得[2]。
1998年,上海分別實施對滬產車型、非滬產車型的私車牌照拍賣,前者2萬元起拍,後者10萬元起拍。這一做法也被批評為地方保護主義[9],湖北省也針對上海當時的做法採取反制措施,對每輛桑塔納徵收7萬元的「解困基金」。這一競爭也掀起了汽車貿易大戰[10]。直至2000年,上海開始推行私車額度無底價拍賣,打破之前的地方保護政策。但進口車牌照仍有5萬元的起拍門檻[9]。同年,為拉動房地產發展,當時上海規定駕駛人在內環線外以30萬元購置房產,僅需花5000元即可獲得私車牌照;購買浦東新區內指定樓盤,同時購買桑塔納或別克轎車,免費送牌;上海大眾、上汽集團、寶鋼等主要企業的員工購買滬產車可免費獲得牌照。但上述政策在2001年10月即被叫停[7][11]。
1986年至1994年,滬牌月均投放僅23張。進入21世紀,滬牌需求量形成爆發式增長,月均投放量從三位數增加到四位數,至2016年月平均參拍人數已超過16萬人[12]。
2003年3月,上海將國產車和進口車上牌額度合併拍賣,同時投標方式由紙質標書投標改為電腦投標[9][11]。
2007年,滬牌拍賣價格持續攀升,平均中標價一度突破5萬元。為了實現競拍者中標,汽車經銷商等會給競拍者「建議投標價」,按此價格投標基本都能中標。2008年,政府為了遏制「建議投標價」導致的中標價攀升,改為兩階段出價,第二階段修改價格設定了最低中標價上下300元的幅度。整個拍賣過程實現信息公開[2][9]。
2013年4月20日,上海規定新牌必須上新車,二手車帶牌過戶一年內不得轉讓[9][13]。2014年11月開始,上海將滬牌統一納入拍賣平台管理,禁止私人間交易。這標誌著滬牌無法二手交易[14]。
2014年開始,上海一次性公佈每年的車牌投放量;且為遏制牌照價格過快上漲,每月設置警示價,若出價高於警示價,則價格無效;同時將個人以及單位汽車牌照分開拍賣[15]。
2022年上半年,上海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聚集性疫情。4月7日,上海市交通委決定,客車額度證明有效期和超過有效期的委託拍賣期限在3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到期的,相關期限統一延長至6月1日[16]。5月15日再次延長有效期,對額度證明有效期和超過有效期的委託拍賣期限在3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到期的,相關期限統一延長至9月1日[17]。5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方案指出2022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18]。
2024年12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修訂後的《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規定參與滬牌拍賣的人員,其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連續繳納期限由三年調整為一年。新規自2025年1月1日起執行[19]。
Remove ads

根據《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申請參拍滬牌的人員需要符合以下條件[5]:
- 上海市戶籍居民;或非上海戶籍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明的居民[註 1],且自申請之日前已在滬連續繳納滿1年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
- 未持有客車額度證明或使用客車額度註冊登記的機動車;
- 持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
- 自申請之日前1年內不存在相關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錄[註 2];
- 經聯席會議提出報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條件。
另外在上海市註冊登記的企業、外國駐滬機構等單位,以及持有效《上海市購買專項控制商品審批通知單》和登記證書的上海市機關、事業、社會團體等單位,可以以單位名義申請參加拍賣[5]。
符合條件的參拍人員可通過上海國拍設立的各網點、網站或「上海國拍」客戶端提交參拍申請,並提供所需文件及填寫承諾書[21]。相關申請將送至上海市交通委行政服務中心審核,審核期間將會同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等部門完成申請人信息核實工作。審核時限為20個工作日,服務中心會將信息核實結果告知申請人。如信息核實不通過的,可在被告知結果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前往服務中心提出書面覆核申請,覆核時限為15個工作日。對提供虛假信息或作出不實承諾導致信息核實不通過的,申請人在三年內禁止參加後續拍賣[5][20]。信息核實通過的可以參加拍賣,自參拍申請核實通過之日起一個月內到上海國拍設立的各網點或「上海國拍」客戶端辦理登記手續,並繳納保證金及領取《拍賣密碼封條》。該封條有效期半年,可參加六次額度拍賣[22][23]。
上海個人車牌拍賣通常於每月第三周(或第四周)的星期六10:30-11:30舉行,單位車牌拍賣通常於每月下一周的星期一14:00-15:00舉行,上海國拍公司通常會提前一周公布投放額度和警示價[24][25]。參拍人可通過網絡拍賣平台或電話拍賣系統進行拍賣,每次參加拍賣需支付60元的手續費。拍賣出價前30分鐘為「首次出價時段」,後30分鐘為「修改出價時段」。拍賣成交以「價格優先、相同價格則時間優先」為原則[26]。在拍賣中,參拍人一般採用「伏擊法」的方式出價,即每場拍賣的最後一分鐘預測當次拍牌的最低中標價,並提前輸入價格、輸入驗證碼完成出價。由於2015年開始拍牌人數增多,網絡拍牌系統從客戶端升級到網頁版,以此解決系統卡頓的問題[7]。如拍賣成交,參拍人需攜帶證件,到上海國拍各網點辦理成交結算手續,領取《上海市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電子)》、《客車額度證明》[26]。
1990年代,上海車牌拍賣的最低價格僅300多元。2000年時,上海車牌月均最低中標價為15125元[3];2002年12月因投標人數小於投放數量,該月車牌最低成交價僅100元[27]。2003年時,平均成交價突破24267元;到2007年時,全年最低成交價為38500元(1月),月均成交價最低為40473元(2月)[3][28]。2008年,拍賣價格出現下跌,1月拍賣出現8100元的最低成交價,平均成交價也僅為2.3萬多元,較上一次拍賣下跌了3萬多元,之後車牌價格回升[3]。2011年,滬牌拍賣平均成交價突破5萬元[29],2014-2016年間,平均成交價更是高達8萬元以上[12]。2019年後,滬牌平均成交價在9萬元左右[30],其中2022年1月價格最低成交價達93100元,平均成交價達93190元,為歷次拍賣價格最高紀錄[31]。
自2003年牌照拍賣制度改革後,為了讓更多人在上海順暢通行,參與拍賣的人數開始增加。2016年月平均投標人數超過16萬人[12],同年5月,有超過27萬人參與滬牌競拍,創造歷次拍賣紀錄[32]。2020年11月,因外牌限行新規的實施,滬牌參拍人數一度出現增加的態勢,2021年1月參拍人數達到23萬[33],年內每月參拍人數均在20萬以上[34]。2022年,滬牌參拍人數整體呈下降趨勢,2023年持續下跌,12月參拍人數僅有7萬人[35][36]。2024年1月則僅有59991人參拍,中標率也從2023年1月的9%上升至2024年1月的20.8%[32]。受惠於新能源汽車的免費牌照政策,滬牌競拍市場也隨著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而產生變化[37]。
2014年,在上海推出新的號牌政策後,加上中標率的下降,市場上也因此出現了代拍滬牌的服務。早期有商家公開售賣外掛軟體以便委託參拍人順利中標[2],此後又有專門的代拍公司處理代拍事宜。2016年至2018年,由於當時拍牌需求量大,在上海國拍公司蹲守的代拍「黃牛」,每場拍賣可以接到200個以上的代拍訂單。2019年後,由於拍牌人數減少,中標率提升,代拍公司生意開始趨淡,2023年的代拍門店較2019年高峰期僅剩30%[32]。
除參加車牌拍賣外,取得上海車牌也可以通過收購摩托車號牌過戶的形式取得;對於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可無需參加車牌拍賣,免費獲得專用牌照額度。對於住所為滬C行駛範圍內的居民可以辦理滬C號牌,但此類號牌行駛範圍有嚴格限制。

在上海,民用摩托車號牌號段分為滬A、滬B兩個無通行限制的號段和不能進入外環以內的滬C號段,其中滬A黃牌可以申請轉為汽車號牌額度。2008年起,上海公安交管部門不再為摩托車辦理新的登記註冊手續,後續購買摩托車需要依靠銷售店或黃牛辦理上牌。由於摩托車號牌額度不再增加,號牌總量較少,因此二手摩托車的牌照持續飆升,2017年時價格上漲至30-40萬元。而上海並未制定摩托車牌銷售的定價標準和政策[38][39]。
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市民因長期無法中標牌照,於是會要求黃牛收購摩托車號牌,按照「摩轉汽」政策將買來的摩托車牌照過戶到本人名下,之後再轉為汽車號牌[38]。2006年9月,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公布《關於辦理本市單位摩托車的實施辦法》,規定黨政機關、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和其他單位的滬A、滬B摩托車取消更新,但可以委託拍賣其額度[40]。

滬C號牌是上海市面向郊區居民發放的號牌,該類號牌無需競拍。但懸掛滬C號牌的車輛僅可在滬C號牌行駛範圍內行駛,不能駛入外環線以內的區域。
申領滬C號牌的人員有一定的限制。根據規定,購買新車的人員擬申領滬C號牌的,需繳納購置稅,再至上海市交通委額度審核窗口提交文件,申請人須出示載明住所為滬C行駛範圍內的身份證件[註 3][41]。
雖然滬C號牌僅限上海市所規定的行駛範圍內的居民才可申領,但自2014年杭州市實行限牌政策後,當地無法搖到號的車主因無法在浙江省內周邊城市上牌而選擇申領外地號牌。有部分車主考慮到上海離杭州近,通過經銷商工作人員代辦滬C號牌,費用也較浙江省內其他城市要低。據2017年的統計,杭州城區當時保守估算至少有6萬輛滬C號牌的機動車[42][43]。但實際上,上述持有滬C號牌的車主並未在上海辦理過居住登記,根據《機動車登記規定》的相關規定屬於「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機動車登記」的行為,其號牌將被註銷,三年內不得提交後續申請。2020年,有多位杭州車主反映,其名下懸掛滬C號牌的車輛在辦理年檢時,被告知號牌被註銷,原因是登記時提供虛假信息[44]。2021年1月5日,杭州市公布「區域指標」「浙A區域號牌」配套措施調整方案,規定在2021年1月5日前已登記的懸掛滬C號牌,且符合國五排放標準的車輛,可以在2022年3月1日前憑區域指標轉為浙A區域號牌[45]。
滬C號牌的限行政策自1995年開始實施,最初限行範圍為內環線以內地區,限行時間為每天7:00-23:00[46]。2000年12月10日起,滬C號牌限行範圍擴大至上海外環高速公路以內的區域。由於當時外環線尚未全線通車,上海市公安局暫定限行範圍[註 4][47]。
2011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印發《本市道路禁止通行、限制通行規定》,第三條規定了懸掛滬C號牌機動車的行駛限制。根據規定,懸掛滬C號牌的機動車(不含摩托車)不能駛入以下區域[41][48]:
- 中環路(楊高南路立交橋至華夏高架路)
- 華夏高架路
- 外環隧道(含兩側地面泰和路)——上海外環高速公路(外環隧道以西至楊高南路立交橋、含兩側地面泰和路、泰和西路至顧太路)——楊高南路——龍陽路立交——龍陽路——龍東大道——金橋路——金橋立交橋——楊高中路——楊高北路——楊高北一路以及長江邊線、黃浦江邊線所圍合的上海外環高速公路區域內(含上述道路)
懸掛滬C號牌的計程車可以在上述區域內的外環線上通行,但私家車不允許在外環線上通行[41]。
對於懸掛滬C號牌的摩托車,其限行範圍與其他機動車不同。其中,懸掛滬C號牌的兩輪摩托車禁止在楊浦、虹口、閘北、普陀、長寧、徐匯、黃浦、靜安區,以及小陸家嘴地區、花木行政中心地區、竹園商貿地區的道路上通行;懸掛滬C號牌的輕便摩托車禁止在沿寧國南路(不含)-楊樹浦路(寧國南路至寧國路段,不含)-寧國路(含)-黃興路(含)-中山北二路(含)-中山北一路(含)-中山北路(含)-中山西路(含)-中山南二路(含)-中山南一路(含)-中山南路(含)-陸家浜路(含)-南浦大橋地面道路以及黃浦江邊線所圍合的區域通行。[48]


2012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規定為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免費發放專用牌照額度。根據《辦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註 5]均可享受免費號牌的政策[49]。2014年出台的辦法將燃料電池汽車列入免費號牌範圍[50]。2021年2月8日,上海市公布新政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放免費號牌額度的政策持續至2022年12月31日,購買此類汽車的消費者還要求已在上海擁有一處符合智能化技術要求和安全標準的充電設施,個人名下沒有非營業性客車額度證明,沒有使用非營業性客車額度註冊登記的機動車(不含摩托車);2023年1月1日起,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51]。《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亦提及了此規定[52]。2023年12月15日,上海市公布2024年度新能源號牌政策。該年度的政策延續上一輪政策安排,對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繼續發放免費號牌額度,但政策較之前有所收緊。其中,對持有《上海市居住證》的非上海籍內地居民,申請要求由上一輪政策所規定的申請之日前24個月內累計繳納社會保險或者個人所得稅滿12個月,調整為申請之日前36個月在上海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者個人所得稅,同時要求個人用戶無上海本地註冊的新能源車及燃油車(滬C號段車輛除外)。對於單位用戶,則增加在上海繳納的職工社會保險人數超過5人,或者單位自申請之日前1年在上海連續繳納稅收的要求[53][54]。
在新能源汽車的免費號牌政策之下,上海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末,上海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28.8萬輛,排名世界各城市第一[55]。2023年1月-10月,上海市累計小汽車上牌量為487792輛,其中新能源254895輛,占比達到52.25%[56]。2023年上海市取消插電混動汽車免費號牌政策後,插電混動汽車在上海的銷量出現下降。[57]
外地號牌車輛限行措施

2002年12月28日起,為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狀況,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決定對市內高架道路採取外省市號牌小客車禁止通行的措施,最初的實施時間為周一至周五7:30—9:30和16:30—18:30(早晚尖峰時段,周六日及法定節假日除外)[58]。2015年4月15日起,外牌小客車限行時段調整為7:00-10:00、16:00-19:00(即每個時段提前30分鐘開始實施,延後30分鐘結束實施)[59]。2016年4月15日起,晚高峰限行時段再調整為15:00-20:00(即在原有限行時間段的基礎上提前1小時開始實施,延後1小時結束實施)[60]。
2020年11月2日起,外牌小客車高架限行時段擴大至7:00-20:00(覆蓋白天時段及晚高峰),限行範圍均為外環線以內的高架道路[註 6][62]。2021年5月6日起,外牌車限行範圍擴大至地面道路,周一至周五7:00-9:00、17:00-19:00沿楊浦大橋地面投影—寧國路—黃興路—中山北二路—中山北一路—中山北路—中山西路—中山南二路—中山南一路—中山南路—南浦大橋地面投影—龍陽路—羅山路合圍區域內的道路(不含上述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63]
關於外地號牌車輛限行措施,上海市交通委在2015年底曾表示「限行外牌只是過渡性措施」,又指「一味限牌也與長三角一體化相悖」[64]。
相關爭議
為迎接2010年舉行的上海世博會,上海市出台一系列環保政策,提升世博會期間空氣品質。針對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上海暫不考慮採取該措施,認為上海的機動車保有量遠低於北京,機動車所產生的空氣污染沒有北京嚴重。另外北京奧運會時間跨度較短,而世博會舉辦時間則長達半年,實行限行措施有一定的難度[65]。2010年1月18日,時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楊雄表示「不到萬不得已將不實行單雙號限行」。儘管徵求意見時有單雙號限行的預案,但為減少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以及一大批工程的逐步竣工,交通狀況趨於好轉,單雙號限行措施最終不實行[66]。2015年2月,網絡上出現外牌限行增加單雙號限行的傳言,上海市交通委表示此為不實信息[67]。2016年1月29日,上海市市長楊雄在記者招待會上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上海不考慮實施單雙號限行政策,強調「治理交通擁堵要加大公共運輸建設」[64]。同年3月底,時任上海市市長楊雄在接受電台節目採訪時表示,上海實行「公交優先」交通發展策略,未有考慮實行單雙號限行政策[68]。
2008年,有傳聞稱上海擬以徵收交通擁堵費替代車牌拍賣制度,已中標滬牌的車主予以一定的補貼。但相關說法未得到證實[3]。之後在2015年的上海兩會上,時任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表示,上海作為特大型城市,擁有密集型的人口,最終還是要以城市擁堵費取代車牌拍賣[69]。2016年3月,時任上海市市長楊雄在接受電台節目採訪時表示,上海不考慮收取擁堵費[68]。
2007年12月26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焦揚稱,上海聚焦於實施「公交優先」的交通發展戰略,但對拍賣款的具體收支未予說明[11]。
2008年2月17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劉正東提出,建議對1994年至2007年間的私車額度拍賣收支情況全面審計,2008年起每年公布相關情況[11]。5月,據《廣州日報》報道,上海市政府當時沒有公布車牌拍賣資金流向的具體細節。一個籠統的說法是,2007年拍賣款為94.2億元,其中39億元用於上海中環線工程建設,36億元用於軌道交通建設,專戶餘額為16.9億元,但這一說法被認為過於含糊,且根據歷年媒體的相關報道情況進行不完全統計。當年1月的上海兩會期間,有數位代表提交了關於公開車輛額度拍賣款使用情況的書面意見,但有關拍賣資金流向的質疑和意見卻沒有任何回應。有公開評論認為,上海車牌拍賣收支情況缺乏公開透明和有效監督[3]。2009年7月4日,上海市首次對外公布拍牌收支情況。資料顯示,1994-2008年上海私牌拍賣收入155.5億元,支出138.6億元。但律師俞智淵認為,統計表「從時間和內容上都比較粗糙」,尤其是1994年-2000年的支出項僅有「用於道路交通裝備設施」[11]。2010年5月,俞智淵申請向上海市政府公開2004年5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車牌拍賣所得的具體數據。但無論是其收到的《告知書》以及《行政複議決定書》均指出信息不予公開,2010年11月23日的法庭審理上兩位政府應訴代表在涉及到「上海市政府作出的對拍賣款每一筆支出的批准文件」為「機密」[11]。
2013年7月,上海公布2011-2012年車牌拍賣收入使用管理情況。報告說,該兩年內上海車牌拍賣收入118.12億元,支出107.89億元,2012年末累計結餘46.06億元。支出主要用於軌道交通建設、公交購車補貼、公交優惠換乘補貼、老年人免費乘車補貼和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70]。
2015年2月,上海市政府網站發布《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收入收繳和使用管理辦法》。根據《辦法》,拍賣收入應及時繳入市級國庫管理[69]。
200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根據該法第九條,申請機動車登記應提交五種證明[註 7],條款中未提及拍賣牌照。自此,上海車牌拍賣的合法性引發爭議。5月24日,時任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公開表示,上海車牌拍賣「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成為政策實施後受到的最為明確的批評,令合法性討論公開化、沸騰化。律師楊小欣認為,車牌拍賣「剝奪了上海居民依據國家立法規定的條件申領號牌的權利」,破壞了國家立法應當具有的內在統一性,違反國家關於鼓勵汽車消費以及稅費全國統一的政策[11]。7月7日,上海市政府法制辦主任徐強表示,經請示全國人大、國務院等部門,上海車牌拍賣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屬於合法」,並表示採取一定的特殊交通管理措施是正當的[11][72]。
2010年6月24日,律師斯偉江申請公開私牌拍賣的法律依據,之後在7月15日收到政府《告知書》,稱法律依據有《道路交通安全法》《拍賣法》。斯偉江表示不服,提起行政複議。據斯偉江10月25日收到的《行政複議決定書》,維持了《告知書》內容。斯偉江仍不服,向上海二中院提起訴訟。12月29日,俞志淵在法庭上說,政府《行政複議決定書》「答覆敷衍了事」,依法應予撤銷,強調《告知書》中提及的兩部法律中沒有上海車牌拍賣法律依據的信息。但事實上,《道路交通安全法》並未提到機動車登記有額度限制和須進行競價拍賣;《拍賣法》則規定拍賣標的應是拍賣人所有的財產,而車牌不屬於上海市政府的財產,而是一種行政許可;如果是國有資產,也應由專業評估部門對其進行估價後方可拍賣。不過出庭應訴的上海市政府法制辦的代表回應說法律程序和依據正確妥當,故請求法庭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11]。
上海國拍的拍牌系統曾遭到民眾批評。在2015年6月國拍更新拍牌系統後,舉行了模擬拍賣會,但在最後的出價環節出現系統卡機的現象。實際上參與此次「模擬拍賣」的拍牌者僅69452人,與正式參拍人數差距甚遠。有網民對此表示不滿,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國拍,你讓上海蒙羞》的文章,吸引大量網民瀏覽。之後的《上海國拍老總一年應該引咎辭職12回》的文章也引發了網民關注。上海市交通委社會宣傳處副處長曾表示,拍賣系統「並不存在問題」,強調異常流量可能是系統卡機的主要原因。[73]
相關案件
2009年7月18日11時10分左右,該月車牌拍賣因網絡原因被國拍公司宣布取消,並退還每名參拍者所支付的100元參拍費。但該通告沒有解釋取消的具體原因,亦無致歉聲明。一名已出價的參拍者在網絡論壇上發帖,號召參拍者聯合維權,要求已出價的應視為有效,出不了價的找拍賣行索賠[74]。上海國拍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拍賣所有出價均宣布無效,該月度的拍賣亦延期至7月26日進行。上海公安機關經過分析後確認,車牌拍賣期間有明確針對拍賣系統的拒絕服務攻擊行為[75]。8月9日,警方在安亭一民宅內抓獲浙江籍男子周雄峰,到案後他表示,他於5月購買了一輛轎車,計劃中標一張滬牌。但他覺得滬牌價格高昂,為達到低價拍牌之目的,他通過網絡找到好友王永峰[註 8],讓其協助非法控制電腦。周通過網絡下載了「darkshell」程序後,生成了一個木馬病毒軟體客戶端文件發送給王永峰。王將其偽裝成BT下載種子上傳到下載網站,之後周於7月18日10時55分操縱該程序的控制端,向被控制的5000餘台計算機發出拒絕服務攻擊,導致車牌拍賣系統崩潰,拍賣活動被迫取消[77][76]。2010年9月20日,周雄峰因犯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被嘉定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76]。
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原上海市某國稅局兩名科員與黃牛,通過在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上偷蓋真章或塗改、拼接等多種手段,騙取私車額度,導致5000張「內鬼車牌」在上海交通網絡正常流通,非法獲取利益高達2.2億元。由於稅務、車管部門之間沒有信息聯網,因此在近十年的時間裡,稅務部門、額度審核管理部門及車管部門均未發現問題。該案在處理時,相關部門未有披露案情,直至2015年6月的審判階段才由旁聽的媒體記者曝光。有關部門也從未公開追究相關官員的監管責任,對於「內鬼車牌」是否依法予以撤銷也未有具體說法。此案也暴露出滬牌在拍牌和上牌過程中的諸多漏洞。[78][79]。2015年11月16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裁定,11名被告人構成詐騙罪,另有一名被告人又構成敲詐勒索罪。最終,法院對11名被告人分別判處無期徒刑到有期徒刑5年不等、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或不同數額罰金的刑罰;被告人的違法所得予以追繳,不足部分責令退賠。[80]
2014年12月,四名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學生在參加「公益訴訟」大賽時發現車牌競拍中收取的100元手續費「缺乏法律依據」,於是向黃浦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手續費違背《拍賣法》有關佣金條款的規定,且無定價依據;並且認為國拍與參拍市民處於不平等的地位,相關條款違背提示義務,有損公平性,屬於無效格式條款[81]。2016年6月30日,黃浦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宣判,駁回原告肖某的全部訴訟請求。法庭上,國拍公司表示,手續費除了用於發放標書、系統維護,還要對拍牌記錄進行數據分析,且依據《中介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價格法》的規定,按照市場調節價收取。原告主張「價格不公平、不合理」缺乏充分證據支持,故法院駁回訴訟請求。[82]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