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北振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北振兴
Remove ads

東北振興通常是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實行的一種針對中國東北地區工業經濟的振興計劃。該計劃包括國家的實際撥款資金援助,以及相對應的優惠政策。實行該計劃的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即「蒙東地區」,包括現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1]

中國四大經濟地理區
Thumb
東部
西部 西部大開發
東北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中部 中部崛起計劃

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和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年)期間,國家規劃的156項重點工程中有56項分布於中國東北地區。 同時,中國東北還繼承了偽滿洲國時期留存的工業基礎,因此被譽為「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搖籃」。加之豐富的石油資源支撐,一度成為全國製造業產值最為發達的地區。[2]

199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導致大批國有企業工人下崗失業,在國有企業主導的東北地區產生影響巨大。東北被稱為「最後的計劃經濟堡壘」,既體現了計劃經濟的輝煌,也集中了計劃體制的弊端。國企改革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頭戲。由於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突出,東北的經濟發展滯緩,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陷入困境,設備、技術老化,競爭力下降,就業矛盾突出,這一幕被稱作「東北現象」。[3]

沿革

首輪東北振興

2003年9月10日,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問題,提出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主要任務及政策措施;9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指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是十六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著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3]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4][5][6]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置「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由時任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兼任辦公室主任,對東北地區進行工業,經濟上的發展協調。2006年,中央人民政府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擬訂爲國策,東北三省地區成爲中國第三個大型的經濟紐帶,另外兩個分別是長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

經過10年的發展,2013年、2014年開始隨著全國經濟的放緩,東北產業結構偏向原材料供應的劣勢凸顯,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的增速均為全國後五名,與產大省山西省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慢的幾個地區,特別是遼寧省連續兩年增速居全國最末。大城市中,瀋陽大連陷入負增長,長春哈爾濱雖然增速尚可,但工業沒有明顯起色,而且東北三省下轄的眾多小城市均陷入負增長。[來源請求]

新一輪東北全面振興戰略

有鑒於效果不彰[來源請求],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佈,被外界視為中共中央開始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此次與以往單純從外界投注資本與減免不同,特別檢討了上次失敗的核心重大弊病,如開始建議針對開放思維改革、勇於破產重組、健全法制標準、民營推動力度不足等內部頑疾下去治理[7]

新冠疫情結束後,中國面臨老齡化以及房地產失速等問題。而此後讓東北的產業振興方向也有所變化,一方面工廠需要走上自動化與機械化,並從其擅長的原材料重工,趨轉向以製造業為主的簡單加工,尤其自俄羅斯被制裁後,對當地的機械廠也成為一個重大機遇,似乎更著重於進出口的輕工業基礎。同時旅遊業、文娛為主等對外服務業也被培養發展,同時東北一直有較為密集的國企,推動國企民營化也成為了重點事項,並明顯加強了污染的治理[8]

政策導向

Thumb
中德裝備園BMW

工業

Thumb
瀋陽西塔街的服務業

被中央提及的主要被振興的工業有石油化工汽車、進出口貿易以及輕工業製造等。

交通

目前運營中的鐵路主要幹道包括哈爾濱大連哈大客運專線以及大連市至牡丹江市東北東部鐵路,亦有長春市吉林市長吉城際鐵路,吉林市至哈爾濱、瀋陽的鐵路複線建設,哈爾濱市至齊齊哈爾市哈齊客運專線以及哈爾濱市至牡丹江市的哈牡客運專線。公路方面包括了吉林市至哈爾濱、瀋陽高速公路建設,長吉高速公路擴容,瀋大高速公路的道路擴容等。

現代農業

服務業

旅遊業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