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東莞市
中國廣東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
東莞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國際加工業的重要一員,有「世界工廠」之稱。是全國外來流動人口占比最高的城市,占常住人口超過八成。
Remove ads
歷史
- 新石器時代,已有古人類在蚝崗(今南城)生活。
- 夏朝時,東莞屬南交地。
- 周朝春秋戰國時,東莞屬揚州之境,大越之南裔[7]。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國擊敗越國,其君長散於江南海上,謂之百越。
- 秦朝(前214年)秦始皇併嶺南,莞邑之地屬南海郡。
- 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平南越,置南海郡,領六縣,邑地時屬番禺縣。
- 東漢順帝分番禺之地,設增城縣,邑地於增城治下。
- 三國東吳甘露元年(265年),始置司鹽都尉於東官場,意為「東方鹽官」。[8]
- 東晉成帝咸和元年(326年)立東官郡,地處東官場北。咸和六年(331年),邑地立縣,因地有寶山,故名寶安,屬東官郡。晉安帝隆安元年撤併到義安郡。
- 南朝時期邑地又被數次撤併。南梁天監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南陳禎明二年(588年),復改東莞郡為東官郡。
-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東官郡,以寶安縣屬廣州。
-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第一次修築東莞古城。[9][10][11]
-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地)。
- 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以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地)。
- 清朝(1839年),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引發鴉片戰爭。
- 中華民國時期, 東莞縣先後隸屬廣東省的粵海道、中區綏靖委員公署、第一行政督察區和第四行政區。
- 抗日戰爭期間,東莞在1938年10月的惠廣戰役被日軍攻佔。大嶺山是東江縱隊的基地之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後,東莞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0年屬珠江專區,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惠陽專區,1958年11月,東莞縣短期隸屬廣州市,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6月,復屬惠陽專區。198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東莞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12]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關於東莞的「莞」字的起源有二說:
其一為「筦」(竹字頭),來自前述故東官鹽場;按《宋史》、《元史》、《地理志》,「筦」字從竹頭,當是取「筦鹽鐵」之筦,「筦」通「管」。[13]從草頭的「莞」字不知何始,或爲民間訛寫。筦,古緩切,的確讀如「管」。此說較可信。
其二為「莞」(草字頭)來自當地用於結席的咸鹼地蒲草。盧祥《東莞舊縣誌》殘卷:「莞,草名。邑莞草可以為席,故取此。」[14]。「莞」有古丸、古玩、胡官諸切,都不該讀如「管」。
地理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珠江三角洲東江中下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大坦小組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里,南北寬約46.8公里。
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黃埔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惠州市博羅縣;四周共與穗、深、惠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東莞市海域面積為9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獅子洋和伶仃洋;2019年,全市海域面積82.57平方公里[來源請求]。大陸海岸線長97.2公里,屬南亞熱帶淺海區,長安、虎門、沙田、厚街、麻涌、洪梅和道滘等7個鎮擁有海岸線。全市擁有威遠島、泥洲島、木棉山島、涌口沙、蝦繒排5個海島,海島岸線長34.58公里,海島面積24.13平方公里。[15]
東莞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全年平均氣溫23.3 ℃,平均降水量2,042.6毫米。[16]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社會
經濟
交通
教育
名勝古蹟和特產
語言
體育
名人
城市榮譽
媒體
友好城市
註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