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政治團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所載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而保障人民的集會和結社權。截至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地區共有9個合法政黨存在,但只有中國共產黨擁有執政權。
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1],也是目前仍在中國大陸活動的歷史最悠久的政黨。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陳獨秀和李大釗領導下,響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而正式成立,初期接受共產國際的指揮和援助。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爆發長達10年的第一次國共內戰。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漸擺脫蘇聯的影響,改由以毛澤東為首的本土派掌權。在抗日戰爭期間,與國民黨進行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戰勝利後,中共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國民黨掌控的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中國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在1949年10月時,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此奠定其唯一執政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在各種場合都常常強調,其執政地位「是歷史地形成的,是法律賦予的」,「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2]
中共在各級政府機關都設置了黨委會,這些黨委會實際凌駕於同級政府機關,在一政府機關中,共產黨的黨委書記是實際上的一把手。[3]
中國共產黨還掌握著軍隊,1982年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直接屬於中共中央軍委,1982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之後,才納入到了國家體系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但中共軍委仍控制軍隊,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家中央軍委實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中共中央軍委和國家中央軍委的組成人員重合。[4]
參政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即「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的政黨制度,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2]其中,除唯一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外,其他八個政黨被稱為「民主黨派」。理論上民主黨派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國家政治事務,發揮監督、批評和建議的作用,以「憲法和法律為準繩」進行民主協商。官方指出,中國共產黨與這八個民主黨派的關係是「通力合作的友黨關係」,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係,而不是「執政黨」與「在野黨」的關係。
外界常認為這些民主黨派沒有什麼實際權力,是中國共產黨的衛星黨。經濟方面,民主黨派由中國共產黨用國家財政撥款。 [5][6]中國共產黨對他們進行「政治領導」[7] ,即要求其在政治原則、政治方向上必須與中共一致[8][9]。
排名 | 政黨 | 簡稱 | 主席 | 全國人大代表數 | 全國人大常委會成員數 | 黨員數 | 省級黨組織數 | 建立時間 | |
---|---|---|---|---|---|---|---|---|---|
1 |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民革 | 鄭建邦 | 41 | 6 | 163,886 ▲ (2023年6月) |
30 | 1948年1月 | |
2 | 中國民主同盟 | 民盟 | 丁仲禮 | 55 | 9 | 348,300 ▲ (2022年) |
1941年10月 | ||
3 | 中國民主建國會 | 民建 | 郝明金 | 44 | 4 | 228,318 ▲ (2023年6月) |
1945年12月 | ||
4 | 中國民主促進會 | 民進 | 蔡達峰 | 54 | 7 | 200,000 ▲ (2023年) |
29 | 1945年12月 | |
5 | 中國農工民主黨 | 農工黨 | 陳竺 | 60 | 5 | 192,000 ▲ (2022年) |
30 | 1930年8月 | |
6 | 中國致公黨 | 致公黨 | 萬鋼 | 39 | 3 | 69,000 ▲ (2022年) |
20[註 1] | 1925年10月 | |
7 | 九三學社 | 九三(非官方) | 武維華 | 61 | 5 | 211,738 ▲ (2023年6月) |
30 | 1946年5月 | |
8 |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 台盟 | 蘇輝 | 13 | 3 | 3,400 ▲ (2023年) |
19[註 2] | 1947年11月 |
- 中國人民救國會,簡稱「救國會」,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原稱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簡稱「全救會」,1949年12月18日解散。
- 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9年11月併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5年10月28日在重慶成立,1949年11月併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特別行政區政治團體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團體受一國兩制影響,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監管。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36名。以下為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擁有代表席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團體。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治團體受一國兩制影響,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監管。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12名。以下為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擁有代表席位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治團體。
中國官方封禁政黨
1970年代的北京之春後,民運領袖們陸續組建了多個政治團體。這些新成立的政黨會被當局認為是非法組織。有些與之有關的人士還會遭到逮捕、關押。這些團體往往多活動於海外,其運行情況並不理想。
政黨 | 黨魁 | 意識形態 | 成立時間 | 活動情況 | |
---|---|---|---|---|---|
中國民主黨 | 王炳章 | 自由保守主義 | 1998年6月 | 分裂中,活動中,不活躍 | |
中國泛藍聯盟 | 陳榮利 | 三民主義 | 2004年8月 | 情況不明,可能已經停止活動 | |
中國社會民主黨 | 劉因全 | 社會民主主義 | 2007年3月 | 活動中,不活躍 | |
中國新民黨 | 郭泉 | 民主社會主義 | 2007年12月 | 中國大陸本部已停止活動 | |
中國毛澤東主義共產黨 | 薄熙來(名義上) | 毛澤東主義、馬列毛主義 | 2009年1月 | 活動中 | |
中國真共產黨 | 陳劍敏 | 馬列毛主義、周群思想 | 2012年 | 活動中 | |
中國至憲黨 | 薄熙來(名義上) 王錚 |
憲政主義 | 2013年11月 | 停止活動 | |
中國聯邦革命黨 | 袁紅冰 | 中國聯邦主義 | 2011年6月18日[11] | 實質已停止活動 | |
中國民主共和黨 | 張某 | 中華聯邦主義 | 2018年5月4日[12] | 領導人以顛覆國家政權和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4年 |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