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新加坡关系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新加坡关系
Remove ads

中国—新加坡关系(英语:China–Singapore relations)即历史上的中国新加坡、以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新加坡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上述关系不迟于南北朝梁朝时期开始;据清代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华人在新加坡安葬。1819年新加坡开埠以后,来自中国的华人相继前往新加坡谋生,当地华侨甚至为其后的共和革命和抗日战争出力。此外,清代中华民国都曾经在新加坡设立使领馆。

事实速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加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方面,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经济往来并未断绝,另一方面北京政府曾支持马来亚共产党社会主义阵线的斗争,新加坡政府则打击共产主义等意识形态。这时期北京曾批评新加坡政府是“帝国主义的走狗”。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其对新加坡的态度、与新加坡的关系也不断改善。北京于1990年与印度尼西亚复交后不久与新加坡正式建交;新加坡是最后一个与北京建交的东盟创始成员国。此后中国大陆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2],双边贸易总额也不断攀升[2][3]

新加坡和中国一直都有密切的来往,中国大陆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自2013年起),也是最大的旅客来源地(2018年起)[4]。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力扩大等原因,双方都非常重视和肯定中新关系[5],新加坡支持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两国在国防、经贸、文化[6]、教育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合作关系[7]

新加坡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发展以及它在该地区的建设性参与,又认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偶尔产生的意见分歧”[8]。身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新加坡承诺将继续促进北京和东盟的合作关系,并在2017年担任“东盟同中国关系协调国”,调解北京政府与东盟之间的分歧[9]。新加坡等东盟成员国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加强地区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并于2018年举行首次联合海上演习[10]。两国关系曾因新加坡支持美国重返亚太、在南海争端上偏向东盟、继续与中华民国进行军事合作等事件而出现波澜。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曾在新加坡用作贸易的中国古钱,摄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古代

东南亚史学家许云樵认为,三国时期的旅行家康泰南宣国化期间途经的蒲罗中,就是现代的新加坡。而饶宗颐等学者则质疑这个说法[11]

清代颜斯综编著的《南洋蠡测》曾提及新加坡,并指出当地“有唐人坟墓,碑记梁朝年号及宋代咸淳”。

近代

英属马来亚时期,很多华人为了脱离贫穷和逃避战争而移居新加坡,并于当地就业。多数新加坡华人的家乡位于华南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12]清政府曾设立驻新嘉坡领事(1877年-1912年),辖区更一度扩张到海峡殖民地

独立前的的新加坡由英国统治,而英国在1949年之前与中华民国存在着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后,新加坡的主权在1963年被移交给当时与中华民国建交[13]马来西亚

新加坡独立后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没有与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新加坡和中华民国开展了军事交流,但是新加坡却表示,在印尼与北京复交之前,不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人民日报》、北京广播电台则以“帝国主义的走狗”称呼新加坡。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开展了非正式的双边关系。随后双边在1981年互设商务代表处,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之间的商业船班于1985年开通。[2]新加坡在1990年10月3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4]

中新关系随着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于2004年以私人身份出访台湾而陷于低潮,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所有国家都不应该与台北政府建交,或进行所谓“非正式”的出访[15]。为此北京政府一度冻结双边交流[16]。随后两国签署了有关自由贸易、教育、外国投资和科技的协议,逐渐恢复双边关系。[2]

进入2010年代后,新加坡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助中国筹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所需的资金,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也持续增长。同时,新加坡赞成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容许美国军舰以新加坡为基地进行活动;又以航行自由、尊重国际法、促进东盟各国团结为理由,以非声索国的名义调停南海争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此举侵犯了其在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权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民族主义情绪越趋高涨的中国大陆民间也对这种行为感到不满。令两国关系陷入低潮的事件还包括2016年9月《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辑胡锡进和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之间的笔战,此前胡锡进指控新加坡在南海仲裁案中选择靠拢菲律宾越南,在不结盟运动会议上附和菲律宾的立场,而且准许美国空军在新加坡设立基地,对付中国[17]。同年11月香港海关以缺乏相关证件为由,扣押一艘从高雄港出发,载有9辆随星光部队返新的泰瑞克斯装甲车的货船后[18],北京政府也表明反对新加坡继续与中华民国进行军事交流;这9辆装甲车直到翌年1月才归还给新加坡[19][4]:332-333

2017年,两国重启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李显龙亦于9月应邀访华,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重申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自此双边关系开始改善[4]。两国于2020年庆祝建交30周年[20],并于2023年把双边关系升格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21]

Remove ads

现况

军事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新加坡国防部长在1997年开始互访[22]。至2008年1月,两国签署《防务交流和安全合作协议》(Agreement on Defence Exchanges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确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加坡武装部队既有的交流安排(包括互访、参加课程及讲座、以及港口访问),这份协议在2019年更新。截至2019年,两国陆军已举行了5次联合演习,每次演习的举行场地互相交替。第一次演习于2009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举行,第二次演习于201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均为反恐演习,解放军和新加坡武装部队各派出50人参与。2014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的第三次演习把范围扩大到常规步兵作战,而2019年第四次演习和2023年第五次演习均在新加坡举行,双方派出的人数分别增加到约120人和280人[23][24]。两国海军亦于2015年至2024年举行了3次“中新合作”联合演习,首两次演习在新加坡举行,2024年演习则在广东省湛江市举行[25]。连同2021年演习[26],两国海军共进行了四次海上联合演习。

解放军和新加坡国防部亦于2008年召开首次防务政策对话,讨论地区形势等关乎双边利益的议题,以及两军的交流安排;截至2021年,这个对话会已经进行了8次[27]。两国又于2023年签署备忘录,决定建立两国军事领导人之间的国防热线[28]。在多边合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都有派出海军打击索马里海盗,也是东盟防长扩大会(ADMM-Plus)的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会前往新加坡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国防部长也会前往北京参加北京香山论坛[29][30]:18-22

有鉴于中华民国和新加坡之间的星光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在2001年向新加坡提出把他们的军训设施从台湾迁往海南省,但由于新加坡的盟友(主要是美国)反对而作罢[31]

Remove ads

双边贸易

Thumb
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区
Thumb
位于天津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自建交以来,中国大陆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和新加坡政府统计,中新双边贸易额已从2002年的140亿2000万美元[2]增加到2009年的751亿新加坡元[3]

自2013年起,新加坡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中国大陆也取代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4]。截至2022年,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对华贸易总额位居第五位。中国大陆官方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51.3亿美元。中国大陆对新加坡出口额为811.7亿美元,主要货物包括机电产品、矿产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同年新加坡对华出口额为339.6亿美元,主要货物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和矿产品[32][33]

一些新加坡公司(例如嘉德置地)大举进军中国大陆市场[34][35]淡马锡控股新加坡航空等新加坡公司则入股中国东方航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之间设有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一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设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先进、清洁、宜居的绿色工业园区,成果显著。二是位于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于2008年设立,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都市生活环境。三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于2015年11月设立,以重庆市为中心,配合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推进两国在资讯科技、航空、运输、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商贸合作。这三个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和新加坡副总理领导的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统筹[4]。另外,新加坡和广东省在广州也设有一个合作项目——位于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城,目的是建立一个集合各地人才的宜居城市,推动中国大陆的知识型经济[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37]。另外新加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06年展开自由贸易谈判,至2008年签订《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由此新加坡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大陆签订自贸协议的亚洲国家[38]。该协议涵盖货物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领域,以及原产地规则英语Rules of origin技术性贸易壁垒英语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等事项,按此两国互相取消了大部分进出口产品的关税[a],并作出了互相承认对方的(部分)医学学历[b]等服务和投资开放承诺[40]。协定于2018年首次升级[38],改善原有条款(如改进原产地规则、扩大市场准入水平,纳入更全面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并新增了关于电子商务、竞争和环境的内容[41]。按此两国于2020年展开该协定的后续谈判,谈判至2023年“实质性完成”,并在同年12月签署后续谈判议定书[42]。本轮谈判旨在新增电信服务的章节,同时以负面清单模式增加服务和投资开放承诺的水平,改善市场准入,并引入更自由和透明的经贸规则,令两国投资者和企业可在另一国享有更公平的营商环境[38][43]

Remove ads

民间交流

优秀的中国人才可因为家庭、方便通行其他国家和成为新加坡的专才等原因而入籍新加坡。入籍新加坡的杰出华人有巩俐[44]李连杰[45]。在中国出生的新加坡乒乓球员有李佳薇张雪玲杨子冯天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均不承认双重国籍,故此上述入籍新加坡的人士须放弃中国国籍[c]

影视娱乐方面,新加坡放映中国电影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15年[47]邵氏兄弟早年在新加坡亦以进口中国影片(包括旗下天一影片公司的出品)起家[48]。1949年后,第一部在新加坡上映的中国大陆电影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该片和《五朵金花》、《刘三姐》等电影都在新加坡华人社群掀起热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加坡政府禁映样板电影,但准许香港台湾电影取而代之,直至1980年代才恢复输入中国大陆影片[49]。新加坡在1984年首次引进中国大陆电视剧水浒》(1983年)[50],之后又引入《西游记》(1982年-1988年)、《红楼梦》(1987年)等中国大陆剧集。这些剧集以亲和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形象,吸引不少当地观众追看,其中《红楼梦》制作过程严谨,受到新加坡华人社群的广泛好评[49]。200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剧集制作水平不断进步,《后宫甄嬛传》(2011年)、《延禧攻略》(2018年)等剧集亦受到新加坡观众的欢迎[51]。另一方面,自1984年起,中国大陆共引进约60部新加坡电视剧[52],早期引进的《雾锁南洋》(1984年)和《人在旅途》(1985年)都引起不俗的反响。2000年代中国大陆的新加坡剧热潮减退后,以土生华人社群为背景的电视剧《小娘惹》(2008年)、以新加坡教育为背景的电影《小孩不笨》、以及孙燕姿林俊杰等新加坡歌手的歌曲也成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30]:240-245。自1980年代以来,曾到新加坡拍摄剧集的中国大陆艺人有许晴淳于珊珊戚玉武戴向宇[53]等人,其中戚玉武是从1999年新视选秀节目《才华横溢出新秀》中发掘的演员;到中国大陆拍摄剧集的新加坡艺人则有郑斌辉[51],以及曾参演《延禧攻略》的王冠逸等人[54][d]

Remove ads

签证

Thumb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新加坡
Thumb
新加坡护照新加坡公民可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2003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单方面给予持新加坡护照新加坡公民免签证入境待遇,停留不超过15天。[56]若前往香港,可以免签证停留90天,[57][58][59]若前往澳门,可以免签证停留30天。[60][61]

2018年,中国大陆有3,416,475人次访问新加坡,使得中国大陆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旅客来源地。[62]2018年,新加坡有978,000人次访问中国大陆,是中国第八大旅客来源国。[63][64][65][66]

有鉴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度暂停实施对持新加坡护照新加坡公民免签证的入境待遇。2023年7月26日0时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新加坡公民15天免签入境政策。[67]

2024年2月9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两国持普通护照公民可免签进入对方国家并停留30天。[68]如两国公民同时持有背面栏位标有“CHN”(入境中国)或“SGP”(入境新加坡)字样的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行证,可以免签证进入对方国家并停留60天,并可在入境时使用专用通道。

交通

航空

两国有直航班机,双边航班来往的城市如下:

客运
更多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加坡 ...
货运
更多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加坡 ...

铁路

驾车

公众意见

新加坡记者Maria Siow[69]在2020年7月写道,与中国大陆的媒体叙述一致,她所接触的中国大陆居民倾向于将新加坡看作是一个不容忍异议,但也高效廉洁的一党制国家,并对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多贡献,李光耀也被视为一位杰出的领袖。[70]

根据2020年11月由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者进行的调查,69%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对新加坡持有好感。[71]2022年3月由欧洲区域发展基金会资助,由中欧亚洲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大多数中国大陆受访者对新加坡持有正面看法,并认为新加坡人对中国大陆旅客友好。[72]根据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环球时报》研究中心进行的关于中国对东盟看法的调查,当地受访者将新加坡评为最具吸引力的东盟成员。[73]

根据2022年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67%的新加坡受访者对中国持有正面看法。[74]同年由中欧亚洲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大多数新加坡受访者对中国持有正面看法。[75]

参见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