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
中国的部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對外又稱中國航天員大隊,成立於1998年1月5日,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直屬副軍級單位,負責中國航天員工作。2003年11月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2],2017年7月記集體一等功[3]。
沿革
中國航天員大隊原先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2016年1月撤銷解放軍總裝備部,組建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航天員大隊隨即成為裝備發展部直屬單位[註 3]。2017年,中國航天員大隊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註 4]。2024年4月,中央軍委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4]。
第一批、第二批預備航天員都是中國航天員大隊成員。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1995年8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向中央軍委呈報了關於選拔航天員的請示,建議從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預備航天員,同年9月批覆同意。10月,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由原國防科工委和空軍聯合組成預備航天員選拔領導小組,從符合基本條件的空軍飛行員中進行航天員初選。經反覆研究和挑選,共有12人錄取為預備航天員[1]。
1997年12月,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組建[1]。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成立,李慶龍、吳傑自俄國歸來入選,而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費俊龍、劉伯明、潘占春、趙傳東、景海鵬、劉旺、張曉光、鄧清明、陳全等也獲選,共14人成為首批航天員,申行運任大隊長[5][6][7]。同年8月,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條例》,對航天員的訓練工作、生活待遇和安全保衛等作出了規定[1]。後來首批航天員定名「中國航天員大隊」。2003年11月,中央軍委授予航天員大隊「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2]。
2014年費俊龍參加活動時,媒體報道其職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2016年2月聶海勝在公開報道里則被稱為「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8]。
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通令,給在完成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航天員大隊記一等功[3]。
2018年1月5日,為紀念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11名曾經出征太空的航天員在內的全體航天員在北京航天城重溫入隊誓詞[9]。1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大隊(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10]。
截止到2018年1月21日,中國航天員大隊共有14人次航天員執行6次載人飛行任務,共計巡遊太空68日,繞地飛行1089圈,行程4600餘萬千米,完成100多項空間科學試驗。而先後選拔的兩批21名航天員,均通過了30多門基礎理論知識和100多個科目訓練的考核,全部具備獨立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創造了世界航天員訓練「零淘汰率」的紀錄[9]。
Remove ads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有一部分是中國航天員大隊成員。目前已知成員有朱楊柱、唐勝傑、江新林、李聰、李廣蘇、宋令東、王浩澤、陳中瑞、王傑。
人員編制
- 現役航天員
- 楊利偉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費俊龍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聶海勝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翟志剛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劉伯明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景海鵬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劉旺 陸軍少將,特級航天員
- 劉洋 陸軍大校(女),特級航天員
- 張曉光 陸軍少將(滿族),特級航天員
- 王亞平 陸軍大校(女),特級航天員
- 陳冬 陸軍大校,特級航天員
- 湯洪波 陸軍大校,一級航天員
- 葉光富 陸軍大校,一級航天員
- 蔡旭哲 陸軍大校,一級航天員
- 鄧清明 陸軍大校,特級航天員
- 張陸 陸軍大校,二級航天員
- 朱楊柱 陸軍上校,四級航天員
- 唐勝傑 空軍中校,四級航天員
- 江新林 空軍中校,四級航天員
- 李聰 空軍中校,四級航天員
- 李廣蘇 空軍中校,四級航天員
- 宋令東 空軍中校,四級航天員
- 王浩澤 陸軍中校(女,滿族),四級航天員
- 陳中瑞 空軍上校,四級航天員
- 王傑 陸軍上校,四級航天員
- 退役航天員
Remove ads
航天員飛行任務排班表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