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大型投資公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1]。
![]() |
中投公司於2007年9月29日在北京成立。籌備期間被稱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該公司的資金將來源於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成立初期的註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據媒體透露,公司將實行政企分開、自主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模式;目前業務以境外金融組合產品的投資為主,並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爭取長期投資收益最大化[2]。
Remove ads
歷史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儲備已高達1.2萬億美元[3]。2007年1月19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研究將成立專門機構來經營管理部分外匯儲備;「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呼之欲出。
同年3月16日,由國務院副秘書長樓繼偉牽頭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籌備組,召開了第一次籌備會。 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建議組建市場化運作的政府外匯投資機構。
6月27日,國務院提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的議案;這筆資金將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投資來源。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及調整2007年末國債餘額限額的決議》,批准設立中央財政外匯經營基金,並授權財政部發行1.5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的議案[4]。按照當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這一特別國債數額相當於約2000億美元,成為中投公司的資金來源。唯每天需支付特別國債利息及營運費用約3億。
6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將被整合併入新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
2010年11月7日,中投公司在香港註冊登記、設立全資子公司中投香港。2011年委任前中大校長劉遵義為中投國際(香港)主席。11月3日中投國際(香港)的高級管理人員已經就職,並委任樊功生為中投香港總經理。
2012年2月1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已向中投注資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資金已直接注入中投旗下香港分枝中投國際。3月27日中國中投證券拓展香港市場,成立中投證券(香港),主攻證券經紀及資產管理業務,未來亦會進軍期貨及融資市場,董事總經理馬惠明稱,目前期貨正待證監批覆,料最快三至四個月可掛牌。
11月1日,中投透過旗下香港的中投國際以4.5億英鎊,相當於56.32億港元,購買英國希斯路機場控股公司FGP Topco10%的權益。這是繼今年初中投國際收購英國泰晤士水務8.68%股權後,於英國另一項投資。
11月9日,俄羅斯鉀肥公司UralKali的大股東Suleiman Kerimov為首人士,向中投子公司和俄羅斯外貿銀行(VTB)出售一批2014年到期可換股債券,該批債券日後轉股後相當於該鉀肥公司14.5%股權。未來中投公司將持有其中12.5%的權益,VTB則佔2%股權。交易的作價未有公布,但若以Uralkali現市值計,12.5%股權的市值約32億美元(約250億港元)。
2013年2月14日,中投斥逾1億美元(約7.8億港元)購莫斯科交易所上市發行的新股,涉約20%至25%股權。莫斯科交易所招股價每股介乎55至63盧布(約14至16港元),市值最多65億美元(約507億港元)。
2014年2月14日中投公司官網公布,經國務院決定,董事會審議通過,李克平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西慶不再擔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2016年7月19日中投公司官網公布,經國務院決定,董事會審議通過,屠光紹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克平不再擔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
2015年7月27日,中投第三間子公司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海外),已於7月27日正式成立,獲財政部注資1000億美元,
Remove ads
公司領導
中投公司的董事會由11人構成,其中3名執行董事、5名非執行董事、1名職工董事和2名獨立董事。另外,公司還有一個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等高層管理人員的「七人管理委員會」(也稱「七人小組」),「七人管理委員會」具體負責公司的對外投資決策以及日常經營管理[5]。
對外投資
據報道截止2014年底,中投所管理的資產總額7467.3億美元;大約60%資產投資於美國,其餘投資於歐洲、其他亞洲國家和加拿大。[6]
據報道截止2012年底首季止,中投的日股持倉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跳升兩倍,增至3.58萬億日圓(約3,492億港元)。
2007年5月末,借道專門為這個項目創辦的特殊目的實體(SPE或SPV),籌備中的中投公司與黑石集團達成3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7]。 黑石集團已於2007年6月22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初始發行價為每股31美元。中投公司購買黑石股票的成本大約為每股29.605美元,並承諾四年內不予出售。在2008年中的美國金融危機中產生大量虧損。
2007年12月19日,中投公司在北京宣布,中投以約50億美元購買摩根史坦利公司發行的一種到期後須轉為普通股的可轉換股權單位,這批可換股的股權單位作價為每股48.07至57.684美元;股權單位全部轉換後,中投持有摩根史坦利公司的股份將不超過9.9%[8];中投將不會進入摩根史坦利董事會。[9]2009年6月,中投公司在摩根史坦利配股時,以12億美元認購約4373萬股摩根士丹普通股,每股作價27.44美元。2010年7月中投公司出售摩根史坦利510.5萬股,套現約 1.39億美元。[10]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公告,中投公司大量投資於美國貨幣基金:54億美元投資在Reserve Primary Fund,21億美元投資在景順的Aim Liquid Assets Portfolio,23億美元投資在摩根大通Prime Money Market Fund,另外15億美元則投資在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的DWS Money Market Trust[11]。中投公司就其在Reserve Primary Fund的投資於2008年10月15日發表聲明稱:「目前中投公司已不是該基金的股東投資者,而是債權人。中投公司曾投資於該基金,但在該基金宣布停盤前已發出了全盤贖回指令,並且該基金已書面確認將返還中投公司的全部本息。根據相關法律,中投公司有全面的法律權利要求該基金返還全部本息。中投公司不應承擔可能面臨的3%本金損失」[12]。Reserve Primary Fund則予以否認,稱中投公司贖回指令相對於其他投資者並無優先權[13]。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