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式現代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式現代化(英語: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1])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一個政治術語。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在2021年建黨百年「七一講話」中提出,在同年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再度提及,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政治報告中進行了詳細闡述。[2]

演進

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於197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他在該會議的發言中說道:「我同外國人談話,用了一個新名詞:中國式的現代化。到本世紀末,我們大概只能達到已開發國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3]

習近平在公開講話中第一次提「中國式現代化」是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他說,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4]

2021年6月29日,端傳媒發表專題文章提出並評論「中式現代化」,並認為「中共非常敏銳地意識到了現代化在意識形態和生活經驗上對中國人的吸引力」,「中式現代化」圖景的背後「蘊含著對社會中各種異質性力量的嚴格壓制」,是「大力打擊已有的社會網絡,把社會進一步帶向均質化的現代化。」[5]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七一」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6]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7]

2023年2月7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發表《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講話,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鑑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8]

Remove ads

內容

根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有以下五個特徵、九個「本質要求」和五個「重大原則」[9]

更多資訊 特徵, 本質要求 ...

意義

中共自稱:中國式現代化通過進行具有大眾性質的革命運動為現代化創建了條件,同時也為第三世界的國家或地區提供了中國方案,推動改變了東西方力量的對比,有利於開發中國家推動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全球化發展,向世界貢獻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0]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