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情報局站長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站長(英語:station chief),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各駐外情報站職位最高的官員,相當於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現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駐外特工。中央情報局站長通常在美國大使館或總領事館設有情報站。
以下為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中情局駐各國站長。
更多資訊 名字, 地點 ...
名字 | 地點 | 年份 | 備註 |
---|---|---|---|
法蘭克·安德森 | 貝魯特 | 直到1994年 | 遠東及南亞部門站長 |
埃德加·阿普爾懷特 | 貝魯特 | 1959年 | |
法蘭西斯·阿奇博 | 伊斯蘭瑪巴德 | 2007年 | |
安諾德 | 寮國永珍 | 1973年5月開始 | 1968年夏赴臺北就任[1]:117、1979年6月30日離開泰國 |
強納森·班克斯 | 伊斯蘭瑪巴德 | 2010年 | |
約翰·D·班尼特(英語:John D. Bennett) | 伊斯蘭瑪巴德 | 2008年-2009年 | 2002年(查德恩加美納、肯亞奈洛比) |
科弗·布萊克(英語:Cofer Black) | 開普敦 | 1985年 | 1993年–1995年(蘇丹喀土穆) |
道格拉斯·布勞法布 | 寮國永珍 | 1964年–1966年 | |
大衛·布麗(英語:David Blee) | 南非豪登省普利托利亞、伊斯蘭瑪巴德、新德里 | 1965年 | |
威廉·法蘭西斯·巴克利(英語:William Francis Buckley) | 貝魯特 | 1983年–1985年 | |
傑弗裡·W·卡斯特利(英語:Jeffrey W. Castelli) | 羅馬 | 2003年 | 被指控參與阿布奧馬爾案 |
雷·克萊恩 | 臺北市 | 1958年–1962年[1]:90, 105 | 1966年–1969年(德國波恩) |
查爾斯·科根(英語:Charles Cogan) | 巴黎 | 1984年–1989年 | |
威廉·科爾比 | 羅馬 | 1953年–1958年 | 1960年–1962年(越南共和國西貢、1963年–1967年(遠東部門主任)、1973年–1976年(中央情報總監) |
邁克爾·安德莉亞(英語:Michael D'Andrea) | 開羅 | 2002年-2004年 | 2006年-2015年(反恐中心主任) |
佩爾·德·席爾瓦(英語:Peer de Silva) | 維也納 | 1956年–1959年 | 1959年–1962年(首爾)、1962年–1963年(香港)、1963–1965(西貢)、1966年–1968年(曼谷)、1971年–1972年(坎培拉) |
傑克·戴文(英語:Jack Devine) | 倫敦 | 1995年-1998年 | 1992年-1994年(拉丁美洲部門主任) |
拉里·德夫林(英語:Larry Devlin)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1960年-1961年 | 寮國永珍 |
傑克·G·唐寧(英語:Jack G. Downing) | 莫斯科 | 1986年-1989年 | 1991年(北京) |
杜根 | 臺北 | 1954年-1958年 | 以「美國海軍輔助通訊中心主任」名義駐臺[1]:86, 90 |
Wm·H·鄧巴 | 中非共和國班基 | 1968年–1969年 | |
羅恩·埃斯特斯 | 布拉格 | 1965年-1967年 | 1979年(馬德里) |
德斯蒙德·斐茲傑惹(英語:Desmond FitzGerald (CIA officer)) | 馬尼拉 | 1955年–1956年 | |
傅德 | 臺北 | 1965年-1968年[1]:111, 117 | 美國海軍輔助通訊中心改組為美國陸軍技術組[1]:111 |
大衛·福登 | 雅典 | 1984年-1986年 | |
格雷厄姆·富勒(英語:Graham E. Fuller) | 喀布爾 | 1980年-1981年 | |
羅伯特·富爾頓 | 莫斯科 | 1975年–1977年 | |
克萊爾·喬治(英語:Clair George) | 雅典 | 1976年-1979年 | |
伯頓·格柏 | 莫斯科 | 1980年–1982年 | |
羅伯特·格尼爾(英語:Robert Grenier (CIA officer)) | 阿爾及爾 | 1990年 | 1999年–2001年(伊斯蘭瑪巴德) |
傑瑞·「傑伊」·格魯納 | 巴黎 | 1989年–1993年 | |
霍華德·哈特(英語:Howard Hart) | 伊斯蘭瑪巴德 | 1981年–1984年 | 1978年(德黑蘭、德國) |
約翰·L·哈特 | 西貢 | 1965年 | |
吉娜·哈斯佩爾 | 亞塞拜然 | 1996年–1998年 | 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倫敦) |
加德納·海瑟薇(英語:Gardner Hathaway) | 莫斯科 | 1977年–1980年 | |
迪克·霍爾姆(英語:Dick Holm) | 巴黎 | 1992年-1995年 | 1985年-1988年(布魯塞爾) |
史蒂芬·霍姆斯(英語:Stephen Holmes (CIA)) | 駐俄大使館 | 2013年 |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透露為了報復瑞恩·福格爾的行動 |
羅伯特·詹岑 | 曼谷 | 1959年–1966年 | |
戈登·L·約根森 | 寮國 | 1960年 | 1966年–1968年(西貢) |
喬治·卡拉里斯 | 巴西 | 1972年 | |
史蒂芬·卡普斯 | 莫斯科 | 1996年–1999年 | 新德里、法蘭克福 |
羅伯特·坎德拉 | 巴格達 | 2006年 | |
馬克·凱爾頓(英語:Mark Kelton) | 伊斯蘭瑪巴德 | 2010年–2011年 | |
保羅·科爾貝 | 莫斯科 | 2004年-2006年 | 2007年-2009年(中央歐亞司司長) |
安德魯·金 (金成炫) | 首爾 | ||
約翰·拉帕姆 | 西貢 | 1966年 | |
羅爾夫·莫瓦特-拉森 | 莫斯科 | 2000年 | |
詹姆斯·勞勒 | 蘇黎世 | 1991年-1994年 | |
詹妮弗·馬修斯(英語:Camp Chapman attack) | 霍斯特 | 2009年 | 查普曼營地襲擊中喪生 |
斯圖亞特·梅特文 | 金夏沙 | 1975年 | |
亨德里克·范德梅倫 | 約旦安曼 | 2002年 | |
寇德·邁耶爾(英語:Cord Meyer) | 倫敦 | 1973年–1976年 | |
威廉·萊爾·莫斯比 | 中非共和國班基 | 1980年 | |
大衛·墨菲 | 柏林 | 1959年 | 1967年(巴黎) |
威廉·D·穆雷(英語:Bill Murray (CIA officer)) | 巴黎 | 2001年–2004年 | |
赫伯特·W·納茨克 | 菲律賓 | 1979年 | |
威廉·納爾遜 | 臺北 | 1962年-1965年 | [1]:105, 108 |
威廉·羅斯·紐蘭三世 |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 2000年-2001年 | |
杜亞娜·諾曼 | 巴西 | 2017年 | |
歐本馬 | 臺北 | 約1987年 | [1]:144[2]:1338 |
伯奇·奧尼爾(英語:Birch O'Neill) | 瓜地馬拉 | 1953年 | |
克雷格·P·奧思 | 里約熱內盧 | 1999年 | 2013年(伊斯蘭瑪巴德) |
艾洛伊斯·佩奇(英語:Eloise Page) | 雅典 | 1970年代 | 首位女站長 |
詹姆斯·帕維特(英語:James Pavitt) | 盧森堡 | 1983年–1986年 | |
大衛·阿特禮·菲利普斯(英語:David Atlee Phillips) | 聖多明哥 | 1965年–1967年 | 1970年–1972年(巴西利亞) |
亨利·普里桑茨(英語:Henry Pleasants (music critic)) | 瑞士伯爾尼 | 1950年–1956年 | |
湯瑪斯·波爾加(英語:Thomas Polgar) | 法蘭克福 | 1949年 | 1972年–1975年(西貢) |
菲利普·F·雷利 | 喀布爾 | 2003年 | 2008年(馬尼拉) |
羅伯特·理徹(英語:Robert Richer) | 約旦安曼 | 2000年 | 2002年-2004年(近東/南亞司司長) |
荷西·羅德里奎 | 巴拿馬、墨西哥和多明尼加 | ||
約翰·R·薩諾 | 首爾 | 2004年-2005年(東亞司司長) | |
溫斯頓·麥金利·斯科特(英語:Winston M. Scott) | 倫敦 | 1947年–1950年 | 1956年–1969年(墨西哥城) |
查爾斯·塞德爾 | 開羅 | 2000年–2002年 | 2002年–2003年(巴格達)、2003年–2005年(安曼) |
格里·邁耶 | 大約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巴格達) | ||
西奧多·謝克利(英語:Theodore Shackley) | 寮國 | 1966年–1968年 | 1968年–1972年(西貢) |
約翰·西弗 | 雅加達 | 2010年 | |
史蒂芬·斯利克(英語:Stephen Slick) | 布達佩斯 | 1998年–2000年 | |
邁克爾·蘇利克 | 莫斯科 | 1994年-1996年 | 1999年-2002年(中歐亞司司長)、 2007-2010(中央情報局行動副局長) |
約翰·史多克威爾(英語:John Stockwell (CIA officer)) | 卡坦加國 | 1968年 | 1970(蒲隆地) |
小卡爾頓·B·史威夫特(英語:Carleton B. Swift Jr.) | 巴格達 | 1956年–1957年 | |
休·托瓦爾 |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 1960年代 | 1970年代(寮國、泰國) |
格雷格·沃格爾(英語:Greg Vogle) | 喀布爾 | 2004年–2006年、2009年–2010年 | |
特里·沃德 | 宏都拉斯 | 1987年-1989年 | |
安德魯·華倫(英語:Andrew Warren) | 阿爾及利亞 | 2007年–2008年 | 在車站期間被判強姦罪 |
理察·韋爾奇(英語:Richard Welch) | 秘魯利馬 | 1972年 | 1975年(雅典) |
衛立安(維基數據:Q111264411) | 臺北 | 約2000年代初期在任[3][4] | 以美國在台協會「研究計劃組組長」名義駐台[3][4] |
約瑟夫·維普爾 | 德國柏林 | 2001年-2003年 | |
法蘭克·威斯納(英語:Frank Wisner) | 倫敦 | 1959年 | 1952年–1959年(前國家秘密行動處) |
艾倫·D·沃爾夫 | 拉合爾 | 1969年 | 喀布爾、伊斯蘭瑪巴德(前近東和南亞司司長) |
關閉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