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核市

日本的市的分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核市
Remove ads

中核市(日語:中核市ちゅうかくし Chūkaku shi */?)為日本的一類地方公共團體自治型城市區劃之一,可擁有較一般市特例市(施行時特例市)更多原本屬於都道府縣的權限,但權限少於政令指定都市

快速預覽 中核市, 分類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Thumb札幌市函館市旭川市青森市八戶市盛岡市仙台市秋田市山形市福島市郡山市磐城市水戶市筑波市宇都宮市前橋市高崎市伊勢崎市太田市埼玉市川越市熊谷市川口市所澤市春日部市草加市越谷市千葉市船橋市柏市八王子市橫濱市川崎市橫須賀市平塚市小田原市茅崎市相模原市厚木市大和市新潟市長岡市上越市富山市金澤市福井市甲府市長野市松本市岐阜市靜岡市濱松市沼津市富士市名古屋市豐橋市岡崎市一宮市春日井市豐田市四日市市大津市京都市大阪市堺市岸和田市豐中市吹田市高槻市枚方市茨木市八尾市寢屋川市東大阪市神戶市姬路市尼崎市明石市西宮市加古川市寶塚市奈良市和歌山市鳥取市松江市岡山市倉敷市廣島市吳市福山市下關市高松市松山市高知市北九州市福岡市久留米市佐賀市長崎市佐世保市熊本市大分市宮崎市鹿兒島市那霸市
政令指定都市        中核市        施行時特例市

1994年(平成6年),日本修訂《地方自治法》,正式將中核市定為日本城市自治制度。此後,中核市制度不斷作出調整。現時,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第252條第22款第1項的規定,成為中核市的條件為城市人口超過20萬人,並經市議會及所屬都道府縣議會之同意,即可向總務大臣提出申請成為中核市,總務大臣批准後,可正式成為中核市[1]

截至2025年8月10日,日本有62個中核市。人口最多的中核市是千葉縣船橋市,2020年底人口為642,907人。人口最少的的中核市是鳥取縣鳥取市,2020年底人口為188,465人。有7個中核市的人口超過50萬人,分別是千葉縣船橋市642,907人)、埼玉縣川口市594,274人)、鹿兒島縣鹿兒島市593,128人)、東京都八王子市577,513人)、兵庫縣姬路市530,495人)、栃木縣宇都宮市518,757人)、愛媛縣松山市511,192人)。有2個中核市的人口不足20萬人,分別為山梨縣甲府市189,591人)、鳥取縣鳥取市188,465人),均因此前為施行時特例市而破例升格[註 1]。面積最大的中核市是富山縣富山市,面積為1,241.74平方公里。面積最小的中核市是大阪府寢屋川市,面積為24.70平方公里。有26個中核市由特例市升格,有27個中核市是都道府縣廳所在地。此外,有12個市正在爭取成為中核市,有8個市被撤銷中核市,有16個市達到中核市設置標準但未計劃申請成為中核市。

Remove ads

概述

中核市制度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國憲法》進行重大修訂,並明確寫入關於地方自治的內容,此後另頒佈《地方自治法》《地方財政法》《地方稅務法》《地方公務員法》等法律確認憲法關於地方自治的條文[2]。1956年修訂的《地方自治法》加入了關於政令指定都市制度的內容[3]。盡管如此,在55年體制之下,日本地方政府和城市受中央政府的控制仍然較大,失去實質上的自治權限[4]。對此,有部分學者開始探討地方分權與設置中核市的可能性[5]。1989年(平成元年),日本政府開始擴大地方政府的管理權限[6],在此之下,全國市長會於7月17日建議,對於有30萬人口以上、能夠形成集聚效應的城市,應給予其類似政令指定都市的部分權限。12月20日舉行的第2次臨時行政改革推進審議會上,「中核都市」的概念與制度雛形被正式提出。1994年(平成6年)6月22日,《地方自治法》進行修訂,此次修訂正式將中核市制度列入法律條文。12月2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佈中核市制度的相關政令。1995年(平成7年)4月1日,修訂後的《地方自治法》正式施行,中核市制度開始實施[7]

Remove ads

成為中核市的條件

1995年(平成7年)4月1日修訂的《地方自治法》規定,成為中核市的條件包括人口超過30萬人、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晝夜人口比[註 2]大於100。經過多次調整(見下表),現時成為中核市的條件僅包括人口超過20萬人,而對面積和晝夜人口比率沒有要求[7]

更多資訊 時間, 條件 ...

中核市擁有的權限

相較於一般市,中核市從原屬都道府縣取得的權限包括[6][7]

更多資訊 事務領域, 具體權限 ...

列表

現行的中核市

以下列出現行中核市的名稱、所屬都道府縣、升格時間[11]、人口、面積[12]、是否曾為特例市[13]、是否為都道府縣廳所在地(政治中心)[14]、市旗、市徽等資料,並按照全國地方公共團體編號(JIS代碼)[15]排序。人口數值包括2015年(平成27年)與2020年(令和2年)兩次日本國勢調查數據[16][17]以及相應的人口增減幅度(以2015年為基期),市名有綠底者表示該市2020年人口超過50萬人,達到政令指定都市設置標準[18],有紅底者表示該市2020年人口不足20萬。人口單位為人,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

更多資訊 JIS代碼, 市名 ...
Remove ads

正規劃未來爭取成為中核市的城市

除上述62個中核市之外,現時有12個市(包括一般市特例市)正在爭取成為中核市[19]。以下列出這12個市的名稱、所屬都道府縣、爭取升格時間、是否為特例市[13]、是否為都道府縣廳所在地(政治中心)[14]、人口、面積[12]、市旗、市徽等資料,並按照全國地方公共團體編號(JIS代碼)[15]排序。人口數值包括2015年(平成27年)與2020年(令和2年)兩次日本國勢調查數據[16][17]。人口單位為人,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

更多資訊 JIS代碼, 市名 ...
Remove ads

過去曾經是中核市的城市

下列8個市曾經是中核市,後因市町村合併或升格為政令指定都市而撤銷中核市身份。以下列出這12個市的名稱、所屬都道府縣、升格時間、撤銷時間、撤銷原因[11]、市旗、市徽等資料,並按照全國地方公共團體編號(JIS代碼)[15]排序。

更多資訊 JIS代碼, 市名 ...
Remove ads

其餘符合中核市條件的城市

根據2020年(令和2年)日本國勢調查數據[17],以下16個市(包括一般市特例市)人口已超過20萬人,但尚未成為中核市,亦未計劃申請成為中核市。以下列出這16個市的名稱、所屬都道府縣、是否為特例市[13]、是否為都道府縣廳所在地(政治中心)[14]、人口、面積[12]、市旗、市徽等資料,並按照全國地方公共團體編號(JIS代碼)[15]排序。人口數值包括2015年(平成27年)與2020年(令和2年)兩次日本國勢調查數據[16][17]。人口單位為人,面積單位為平方公里。

更多資訊 JIS代碼, 市名 ...

參見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