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喇特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喇特部(蒙古語:ᠤᠷᠠᠳ,中蒙通用轉寫:Urad,西里爾字母:Урад),又譯吳喇忒、烏拉特,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名稱源於「烏喇」,即能工巧匠,「特」為蒙古語的複數詞綴。[1]
成吉思汗長弟拙赤合撒兒15世孫布爾海(圖美尼雅哈齊之子、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弟)時,號所部號稱烏喇特,游牧在呼倫貝爾及其以北。布爾海有五子,長賴噶,次布揚武,次阿爾薩瑚,次布嚕圖,次巴爾賽。清太宗天聰七年(1633年),布爾海長子賴噶之孫鄂木布、幼子巴爾賽之孫圖巴及曾孫色棱率屬歸附皇太極。清世祖順治五年(1648年)授札薩克;以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西公旗),以圖巴掌後旗(東公旗),皆封鎮國公;以色稜子巴克巴海掌中旗(中公旗),封輔國公;詔世襲罔替,是為烏拉特三公之祖。[2]順治六年(1649年),三旗移牧黃河河套北岸,屬烏蘭察布盟。今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仍有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三旗。[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