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加爾卡
俄罗斯城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加爾卡(Ига́рка)是俄羅斯克拉斯諾雅斯克邊疆區圖魯漢斯克區的一個城市,位於葉尼塞河下游右岸,地處北極圈以北163公里,2010年人口6,183[1]。
Remove ads
歷史
伊加爾卡建城於1929年,原先是一座伐木場與木材轉運港,城鎮名字來自原住民凱特人對葉尼塞河左岸一條小河的稱呼,在18世紀的地圖上曾出現過伊加爾卡河,俄國探險家拉普捷夫、米寧曾在1740年的探險記錄中提及這條河,當地有一座季節性營地,目前河流確切位置已不考,營地則已擴建為城鎮。
伊加爾卡於1931年獲得城鎮地位,但隨即被作為政治犯的流放地,包含在二次大戰後被強迫遷徙至此的近萬名立陶宛人,使得此城人口一度達到25,000之眾,蘇聯政府驅使這些流放者在當地擴建城市,包含碼頭、船塢、電影院等;1947年時更打算修建極地鐵路,連接鄂畢河畔的薩列哈爾德,但這項計畫在1953年隨著史達林逝世而中斷,數千名囚犯死於修建鐵路的過程中。1950年代,伊加爾卡周邊的古拉格被撤銷,這座城鎮的發展潛力仍獲蘇聯官方重視,包含豐富的林業資源,以及周邊的煤礦、石油等,並分擔杜金卡的運輸壓力。伊加爾卡在1962年一度毀於森林大火,隨後獲得重建,並躍升為全蘇聯第二的木材轉運港,僅次於阿爾漢格爾斯克。
蘇聯解體後,如同其他西伯利亞及北極地區城鎮,伊加爾卡的人口大幅減少,從1989年的18,820人減少至2019年的4,417人,各項產業也陷入蕭條。
Remove ads
交通
伊加爾卡沒有主要公路連通,交通多半仰賴葉尼塞河河運(距離河口673公里)及航空,伊加爾卡機場位於葉尼塞河中央的小島上,有飛往克拉斯諾雅斯克、新西伯利亞的航班,2010年8月3日曾發生一起墜機事故。伊加爾卡原先被設定為極地鐵路東段的起點,並計畫向北修築通往諾里爾斯克與杜金卡的支線,但鐵路從未修成,並於1960年代大體拆除。由於鄰近萬科爾油田及多座水電站,俄國當局改善伊加爾卡對交通的計畫逐漸獲得重視。
氣候
伊加爾卡位於邊疆區首府克拉斯諾雅斯克以北1,800公里,屬於副極地氣候,1月均溫-27.4℃,7月均溫15.2℃,歷史低溫-55.2℃,年均降水量約500公釐,全年濕潤,由於氣候嚴寒。伊加爾卡以永凍土知名,設有一座永凍土博物館。
參見
附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