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達政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達政宗((日語:伊達 政宗/だて まさむね Date Masamune[3][4][5],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是出羽國(今山形縣)與陸奧國(今宮城縣、福島縣)的一位武將和戰國大名,奧羽伊達氏第17代當主。後人稱其為獨眼龍,教皇國稱其為陸奧國國王。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作為近世大名,他是江戶時代仙臺藩(涵蓋現今宮城縣及岩手縣南部)的初代藩主。元服後字藤次郎。名政宗(與中興之祖第九代家督伊達政宗同名)即厚望藤次郎政宗能再興先祖霸業。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權少將、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後贈從二位。為大名佐竹義宣的表兄。
Remove ads
生涯

永祿10年8月3日(1567年9月5日)[1],伊達政宗出生於出羽國館山城,是伊達氏第16代當主伊達輝宗與正室——最上義守之女義姬(最上義光之妹)所生的嫡長子。幼名為御幣(梵天丸)。[6]關於出生地,通說為館山城,但也有學說認為是米澤城。[7]
幼年時期,他患上了疱瘡(天花),因此失去了右眼,成為獨眼。[8]
元龜3年(1572年),輝宗聘請臨濟宗的虎哉宗乙禪師為5歲的梵天丸的老師。天正3年(1575年),輝宗讓神職之子片倉景綱(通稱小十郎)擔任梵天丸的侍童。小十郎在當時是梵天丸最親近的人,日後更是政宗不可或缺的得力軍師兼心腹。
天正5年(1577年)11月15日,政宗舉行元服儀式,改名為「伊達藤次郎政宗」。其諱「政宗」是父親輝宗借用室町時代伊達氏第9代當主、被譽為伊達家中興之祖的大膳大夫政宗之名而命名。為了與這位前代政宗區分,政宗常被稱為「藤次郎政宗」。雖然梵天丸曾拒絕使用此名,但最終在父親的強令下接受了。史料中也有寫作「正宗」的記載,但那是誤記或為了區分而寫錯的。伊達家原本有從足利將軍處獲賜1字的傳統[a](政宗的名字預定是要取室町將軍幕府15代將軍足利義昭的昭字,定名為昭宗。),但政宗元服時並未向當時被織田信長驅逐出京的足利義昭請求賜字。
天正7年(1579年)10月,仙道三春城主田村清顯(陸奧田村氏傳說乃古代遠征奧羽的坂上田村麻呂后代)提出婚事之議,商定了迎娶日期、行程警備等事宜。當年冬季,年僅13歲的政宗迎娶了清顯之女、當時11歲的愛姬(めごひめ)為正室。她與政宗一樣,曾祖父為伊達稙宗。婚禮在伊達郡梁川城舉行交接儀式,由伊達成實、遠藤基信等人護送,避開積雪深厚的板谷峠,經由小坂峠、七之宿、二井宿峠,最終抵達米澤城完成入嫁。[9]
天正9年(1581年)(另有一說為天正10年,但大多作9年)5月上旬,15歲的政宗由片倉景綱與伊達成實陪同在與鄰近戰國大名相馬氏的戰鬥中,於伊具郡首次出陣,完成了他的初陣。政宗先下大森城,再破金津城。沒幾天後伊達軍又攻破丸森城與金山城,但兩家並未分出勝負(伊達氏自此之後,東面戰線的主要交戰對手直至天正18年都是相馬氏)。此外,從這一時期開始,他便代替父親輝宗負責與田村氏及蘆名氏的外交事務。蘆名盛隆在對相馬氏的戰鬥中派遣援軍,正是由於政宗的斡旋促成的。[10]
Remove ads


天正12年(1584年),輝宗決定退位家督之位並讓政宗繼任家督,讓政宗早點繼任家督之位,凝聚家臣人心,並以隱居身分在政宗背後作為政宗派強大的後盾,以避免發生像曾祖父稙宗與祖父晴宗時的內亂天文之亂。10月,因父親伊達輝宗隱居,政宗繼承了家督[11],成為伊達家第17代當主,並以米澤城為根據地,與其父相同。當時,政宗以自己年幼為由提出辭讓,但在家族成員和重臣的勸說下接受了家督繼承。(《貞山公治家記錄》卷一)[12]此外,根據仙臺藩的官方記錄《伊達治家記錄》,家督繼承發生在10月6日至22日之間。現存史料也顯示,輝宗以當主身份發布的最後一份文書日期為10月5日[13],而政宗以當主身份發布的首份文書日期為10月23日,並有記載稱這是對輝宗隱退消息傳至其弟石川昭光後所作的回應。[14]到了2023年,山形大學名譽教授松尾剛次重新審視了天正12年某月12日寫給最上義光的書狀內容,認為家督繼承應發生在10月12日,或至少在10月12日之前。[15][16]松尾指出,該書狀中提及了當主專權事項中的軍事指揮權,並在文末提到與天童氏的戰鬥。此外,該書狀所用的花押屬於家督繼承前的形式,文中也有可解讀為「尚未繼承家督」的內容,並提及對白鳥長久的殺害,因此過去曾被認為是6月12日的文書。[16]
關於這次當主交替,小林清治認為,是因為10月6日會津的蘆名盛隆被家臣暗殺,輝宗曾與盛隆的養父蘆名盛氏交換過一封書信,提出等自己的次子小次郎長大後讓他成為盛氏的養子。[17]因此,輝宗計劃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小次郎成為蘆名家的當主,而不是讓剛於9月出生的盛隆遺子蘆名龜王丸(又稱龜若,小林稱其為「龜若丸」,其母為輝宗的妹妹彥姫,是輝宗的親外甥)繼承家督。然而,常陸的佐竹義重對此表示反對,並向蘆名家內部發出支持龜王丸繼承家督的書信[18],導致小次郎入嗣的計劃失敗。小林認為,這一事件成為輝宗決定隱退以及政宗最終與蘆名氏斷絕同盟的導火索。[19]對此,垣內和孝則持不同觀點。他認為政宗在剛繼承家督時,仍有意修復與蘆名氏的關係。輝宗之所以隱退,並非單純因蘆名家的家督繼承問題,而是看到鄰國當主突然死亡所引發的混亂,為了避免類似危機,在自己仍健在時決定進行當主交替。[20]
小濱城主大內定綱與二本松城主畠山義繼結盟,脫離了田村氏的統治。大內氏尋求蘆名氏的支援,而田村氏則轉而請求伊達氏的援助。
在這種局勢下,蘆名盛隆與畠山義繼向輝宗父子提出促成田村氏與大內氏之間的和解。[21]另一方面,早在家督繼承之前就參與蘆名氏外交事務的輝宗,也試圖在蘆名氏、岩城氏與田村氏之間進行調停,促成和解。[22]然而,前者的提議被作為田村氏女婿的政宗拒絕;後者則因盛隆去世後蘆名氏方面未予接受而未能實現。最終,伊達氏與田村氏、蘆名氏與大內氏之間的和解未能達成,導致伊達氏與蘆名氏之間長期維持的同盟關係宣告終結。
天正13年(1585年)5月,伊達政宗進攻蘆名氏領地檜原;到了8月,又率兵攻入大內氏領地小手森城,並以此作為對鄰近諸國的震懾,進行了「撫斬」(即不分敵我地殘殺),將城中所有人屠殺殆盡。目睹大內定綱的敗亡後,畠山義繼於10月提出和議請求。在輝宗的斡旋下,義繼僅被允許保留五個村莊作為二本松領地。然而,天正13年10月8日(1585年11月29日),輝宗在送別前來致謝的義繼時遭到其綁架(粟之巢之變)。當時正在外出鷹獵的政宗緊急返回[23],追擊義繼,並開槍射擊,最終將義繼與輝宗一同殺害,現場無人倖免。關於此事件,有一說當時政宗未在場,現場指揮火槍隊由伊達成實決定。另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政宗鷹獵時的隨從部隊「莫名其妙地」攜帶了火槍,因此這可能是政宗蓄意弒父的陰謀。[24]
隨後,在舉行了初七日法會後,伊達政宗以「為輝宗復仇」之名包圍了二本松城。11月17日,為了救援二本松城,蘆名義廣、常陸的佐竹義重為首的奧羽南部大名,如堂兄岩城常隆(岩城親隆之子)、四叔石川昭光,白川義親、相馬盛胤、姑丈二階堂盛義(伊達阿南丈夫)等反伊達的軍隊集結的約三萬南奧州諸侯聯軍在安達郡的人取橋與伊達軍展開激戰。伊達軍反抗進軍時遭遇暴風雪的不利天氣。在寡不敵眾且風雪阻擋的不利局勢下,指揮的政宗也投入一般的白刃戰鬥。但是義重本營由於深入敵軍,忽視了軍隊後方的穩定,受到反佐竹的江戶重通趁機入侵,同時政宗聯絡北條氏派軍攻擊佐竹領,巧妙化解了危機。正面戰場上,在73歲老臣鬼庭左月齋擔任殿軍奮力抵抗下,其本人力戰而死,伊達軍成功撤退。佐竹軍於次日撤兵(人取橋之戰)。
此外,在這一年的3月,正親町天皇為了重建因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而毀壞的延曆寺根本中堂等建築,向伊達政宗提出以捐款換取授予「美作守」官職的請求。然而,由於當時政宗所處地區局勢緊張,難以提供援助,因此在同年閏8月,政宗正式向前來會面的青蓮院使者通知辭退「美作守」之職(不過,考慮到自稙宗以來伊達氏歷代當主一直自稱「左京大夫」,可能認為「美作守」官位較低而不願接受)。[25]然而,當時的天皇綸旨與口宣案在作為中介的青蓮院中被擱置,直到政宗去世80多年後的享保7年(1722年),才由青蓮院轉交給仙臺藩主伊達吉村。因此,這項官職授予在《治家記錄》等後世史料中被當作史實記載(享保時期的伊達家與青蓮院都認為政宗不可能拒絕天皇的敕令,誤以為因戰亂未能傳達)。[26]
天正14年(1586年)4月,伊達政宗親自出征,包圍二本松城,畠山氏以當主國王丸為中心拼死抵抗。到了7月,在相馬義胤的斡旋下,伊達氏與蘆名氏達成和議,國王丸將二本松城交出,隨後流亡至會津的蘆名氏麾下。由此,二本松畠山氏實際上滅亡。之後,政宗與佐竹氏及其他南奧州諸侯推進和議,一度恢復了和平。然而,到了11月,蘆名龜若丸年僅三歲便突然去世,佐竹義重便推舉自己的兒子義廣為蘆名氏的新當主。義重事前雖取得了白河結城氏、岩城氏等的同意,卻未向被認為可能支持其弟小次郎的政宗發出任何通告。政宗認為這是佐竹氏意圖排除伊達氏的表現,遂決定與佐竹氏全面對抗。[27]
天正15年(1587年)12月,關白豐臣秀吉向關東與奧羽的諸大名,特別是關東的北條氏與奧州的伊達氏,發布了「惣無事令」(禁止私戰令)。然而,伊達政宗無視秀吉的命令,繼續進行戰爭。
天正16年(1588年)2月,伊達政宗介入北方大崎氏家中的內亂,派遣一萬兵力進行進攻,但因黑川晴氏的背叛以及大崎方的頑強抵抗而遭遇失敗。政宗的伯父最上義光對其愈發不滿,站在其姻親大崎氏一方參戰,並攻陷了伊達領內多個地區(大崎合戰)。與此同時,蘆名氏與相馬氏趁大崎合戰之機進攻伊達領南部,攻陷苗代田城(郡山合戰)。不過,在南方戰線中,伊達成實成功策反大內定綱;而北方戰線則因政宗之母義姬的懇求,於5月與最上氏達成停戰,從而得以重整態勢。7月,伊達氏與最上氏、蘆名氏達成和議,政宗成功脫離困境,並確保了其妻愛姬的娘家田村氏的領地(田村仕置)。9月,政宗通過金山宗洗向豐臣秀吉表達了歸順之意[28],秀吉則要求政宗於天正17年前半年前往京都朝見。[29]
天正17年(1589年)2月26日,伊達政宗因墜馬導致左腿骨折,開始療養。[b]趁此空隙,到了4月,岩城常隆開始進攻田村領地,相馬義胤也響應出兵。政宗傷愈後於5月終於出征,得知蘆名方的片平親綱(大內定綱之弟)歸順後,立即轉向進軍會津。5月至6月間,政宗與會津的蘆名義廣展開激戰,兩軍相遇於磐梯山麓的折上原,富田隆實率領僅僅十騎突入政宗本陣,被政宗親信的家臣阻攔。隨著富田隊的崩潰,蘆名方面也亂了陣腳。紛紛敗逃,義廣率領親信家臣四百餘騎衝進政宗的本陣。但是沒有突破政宗方面堅固的防禦、義廣隻身敗走(折上原之戰)。此戰,蘆名主力二千士兵損失殆盡,戰敗的義廣放棄黑川城,逃回其本家佐竹氏,政宗在6月11日、輕而易舉地進入了黑川城,至此蘆名氏作為戰國大名徹底滅亡。蘆名氏世代占據的會津·大沼·河沼·耶麻四郡、安積郡一部分、下野國鹽谷郡一部分、越後國蒲原郡一部分,如此廣大地域都被政宗占領。與此同時,原本因遵守「惣無事令」而對奧州干涉態度消極的佐竹氏陣營中的結城義親、石川昭光、岩城常隆等人陸續轉投伊達政宗,歸附於其麾下;仍在抵抗的二階堂氏等也被政宗消滅。政宗隨後將自己的本據從米澤城遷至黑川城。豐臣秀吉認為政宗違背了歸順與「惣無事令」的承諾,並明確表示若政宗不從會津撤兵,將派兵進攻奧羽地區。[31]
當時,伊達政宗統治著現今福島縣的中通地方與會津地方、山形縣的置賜地方,以及宮城縣的南部,建立了在全國範圍內也屬一流規模的領地。此外,前述的白河結城氏等南陸奧的諸豪族,以及統治現今宮城縣北部與岩手縣部分地區的大崎氏與葛西氏,也都處於政宗的勢力範圍之內。[c]
Remove ads
天正17年11月,由於後北條氏入侵真田領地,豐臣氏決定進行征討。政宗因為自其父輝宗時代起便與後北條氏保持同盟關係,因此在最後關頭仍猶豫不決,不知是應與秀吉開戰,還是應前往小田原參戰。
在秀吉圍攻小田原(小田原之戰)期間的天正18年(1590年)5月,豐臣家臣淺野長政催促政宗參戰。因片倉景綱的提醒,政宗於5月9日從會津出發,途經米澤、小國,再經由同盟國上杉景勝的領地——越後國、信濃國、甲斐國,最終抵達小田原。考慮到秀吉動員的大軍規模,政宗決定歸順秀吉,政宗將自己和其部隊全身白色裝束上陣,以表示甘願受罰以及忠誠和謝罪。秀吉以杖代刀的方式來處罰政宗,並且寬恕他的罪過。雖然秀吉沒收了會津領地,約30萬石的領地,但仍保留了伊達家的本領地——約72萬石的俸祿。[d]據說,當時面對前田利家等人因遲到而前來質問,政宗提出希望接受千利休的茶道指導,此舉令秀吉等人讚嘆不已。據傳,這一行為是政宗了解秀吉喜好奢華的性格而刻意為之。政宗歸順秀吉不久,北條氏政與氏直父子也向秀吉投降。隨後,秀吉在宇都宮城實施了奧州仕置(宇都宮仕置),由此完成了對日本的統一。然而,政宗失去了會津等地,僅保留陸奧、出羽兩國中的13郡,約72萬石的領地,因此將根據地從黑川城遷回米澤城。此外,據說政宗還在宇都宮與其宗家中村時長[e]進行了會面。
翌年天正19年(1591年),政宗與蒲生氏鄉一同平定了葛西大崎一揆,但政宗本人煽動一揆的事實卻被揭露。事情起因于氏鄉獲得了一封據稱是政宗寫給一揆勢力的書信。此外,京都也流傳著一些傳聞:政宗送往京都作為人質的夫人是冒名頂替者;一揆勢力據守的城堡上懸掛著政宗的旗與幟。這些傳言最終傳到了秀吉耳中。政宗被召喚上洛,政宗再次身穿白色裝束,並背負金色十字架去見秀吉,向秀吉辯解稱煽動一揆的書信是偽造的,最終獲得原諒。但作為懲罰,他失去了原本的本據地——包括長井、信夫、伊達在內的六郡,改而被賜予因一揆而荒廢的葛西、大崎十三郡,領地也從米澤城的72萬石減少至58萬石。因此,他對原大崎氏的本城岩出澤城進行了大規模改建,並將其改名為岩出山城,同時將本據地從米澤城遷至岩出山城。
當時,政宗被秀吉賜予「羽柴」姓氏,並被任命為侍從。由於其本據地岩出山城原為大崎氏的本城,因此政宗被稱為「羽柴大崎侍從」。[35][36]
文祿2年(1593年),政宗隨豐臣秀吉出征朝鮮(文祿之役)。出征時,政宗為伊達家的部隊特別定製了極為華麗豪奢的戰鬥裝束,在前往京都的途中便引起了街頭巷尾的議論。據記載,他率領的軍勢約為3,000人或1,500人。當其他部隊經過時,京都的居民通常只是靜靜觀望,但面對伊達軍隊那華美的軍裝,竟也發出了歡呼聲。據傳,自此以後,人們便開始稱呼那些喜好華麗穿著、擅長打扮的人為「伊達者(だてもの)」。[f]在朝鮮半島,日本軍隊於與明朝進行和平交涉期間,在朝鮮南部沿岸進行築城工程。儘管政宗原本被免除參與該工程,他卻拒絕接受秀吉提供的軍糧,積極參與其中,表現活躍。但他並未參加後來的「慶長之役」。
文祿4年(1595年),關白豐臣秀次因被秀吉懷疑有謀反之意而被迫切腹。與秀次關係親近的政宗也因此陷入緊張局勢。當時,政宗母系的表親——最上義光之女駒姬,剛剛上京準備成為秀次的側室,卻與秀次的妻兒一同遭到處決。政宗也被秀吉懷疑與謀反有關,幾乎被命令轉封至伊予國。幸得家臣湯目景康與中島宗求的直接申訴,最終獲得赦免。不過,政宗仍被迫簽署一項由在京的十九位重臣聯合署名的誓約:若今後再被懷疑有叛意,必須立即隱退,並將家督之位交由兵五郎(即秀宗)繼承。
秀吉去世後,政宗與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違背了作為天下人的秀吉的遺言,於慶長4年(1599年)促成了政宗長女五郎八姬與家康第六子松平忠輝的婚約。同時家康也將他的女兒與政宗的兒子聯姻。
根據現存的基本史料,有一種觀點認為,包括家康與政宗在內的諸大名之間的婚姻關係,雖形式上違反了法度,但作為私婚,並不能就其正當性進行評判。此事最終以不予處罰的和解方式收場,也反映出當時尚未建立起明確的法律體系,無法嚴格執行相關規定,例如無法明確繼承秀吉意志的權威存在。因此,將家康的婚姻問題視為非法私婚的通說,顯得片面且缺乏客觀性。[37]
Remove ads
在豐臣秀吉去世後的慶長5年(1600年),德川家康發起了討伐會津上杉景勝的軍事行動,伊達政宗隨軍參戰,並於7月25日奪回了由登坂勝乃守衛的白石城。然而,趁家康離開畿內之機,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等人以毛利輝元為總大將,舉兵反對家康。此時家康已北上至下野國小山(今栃木縣),於是迅速折返西方應對叛亂。翌月,家康向政宗發出一封書狀(現藏於仙臺市博物館,俗稱「百萬石的御墨付」),允許其自行收復在岩出山轉封時被沒收、現為上杉領地的舊領六郡共49萬石。這一舉措是因為政宗頻繁向家康控訴南部利直的領地——和賀、稗貫、閉伊三地與西軍勾結,意圖獲得進攻許可。家康通過給予「御墨付」,引導政宗集中力量對抗上杉氏。
同年9月,關原之戰爆發。西軍方面,由上杉家的重臣直江兼續指揮的部隊入侵了東軍最上氏的領地(慶長出羽合戰)。作為東軍一方的伊達政宗,接到最上氏的求援後,派遣由其叔父留守政景指揮的三千兵力前往支援。9月25日,茂庭綱元成功攻克了上杉領地刈田郡的湯原城。[g]
關原之戰以德川方勝利告終,西軍的上杉重臣直江兼續也被最上義光擊敗,逃回米澤。隨後,伊達政宗親自率兵,為奪回伊達郡與信夫郡,越過國見峠向南進軍,並於10月6日與福島城主本庄繁長的軍隊發生衝突。在宮代表的野戰中,政宗軍擊敗了由繁長之子大寶寺義勝率領、執行威力偵察任務的上杉軍。然而,在隨後的福島城包圍戰中,由於繁長防守嚴密,攻城失敗;加之上杉軍的別動隊切斷了補給線,政宗被迫於次日撤退至北目城。這場戰鬥後來被後世軍記作品稱為「松川之戰」。
此後,政宗曾多次出兵試圖攻克福島城,直到翌年春天為止,但始終未能挽回初戰的失敗。在原本的舊領六郡中,最終僅成功奪回陸奧國刈田郡的2萬石。此外,政宗煽動了南部領內由和賀忠親發動的一場一揆(岩崎一揆),並命令白石宗直等人率領四千兵力侵入南部領地支援忠親。此事雖最終未被追究,但政宗所期望的追加獎賞全部遭到拒絕,領地被定為60萬石。後來,他在近江國與常陸國獲得了兩個小規模的飛地,加增2萬石,合計為62萬石。[h]
Remove ads

關原之戰後,伊達政宗獲得德川家康的許可,於慶長6年(1601年)將居城遷至仙臺,並開始建設城堡及城下町。由此,以伊達政宗為藩祖的仙臺藩正式成立。伊達家的石高為62萬石,在全國排名第五,僅次於加賀藩前田家(102萬石)[39]、越後福島(後來的高田)藩的越後少將家(75萬石)、福井藩越前松平家(67萬石)以及大坂的豐臣宗家(65萬石)。在島津氏(61萬石)控制琉球王國、大坂夏之陣后豐臣家滅亡、松平忠輝被改易、以及1623年松平忠直失勢、福井藩重新編制之後,伊達家成為僅次於加賀與薩摩的全國第三大藩。此外,政宗還被德川幕府賜予「松平」姓,稱號為「松平陸奧守」。[40]
仙臺城是一座山城,利用天然地形進行防禦;然而,由於仙臺城下町是從零開始全面開發,因此動員了累計達一百萬人參與的大規模工程。在藩內治理方面,設立了48處館舍,並安排家臣駐守管理。
伊達政宗計劃與西班牙帝國(西班牙王國與葡萄牙王國的共主邦聯)開展通商(太平洋貿易),於慶長18年(1613年)在仙臺領內,在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派遣的使節塞巴斯蒂安·比斯卡伊諾的協助下,建造了軍艦「聖胡安·包蒂斯塔號」(蓋倫帆船)。政宗是當時日本全國諸大名中唯一一位獲得德川家康許可,得以「借用」日本外交權的人。他任命曾在豐臣秀吉文祿・慶長之役中表現活躍的家臣支倉常長,以及方濟各會傳教士路易斯·索特洛為外交使節,率領約180人的使節團,前往天主教會盟主腓力三世的殖民地墨西哥(新西班牙)、西班牙本土,以及羅馬教皇保祿五世所在的羅馬(慶長遣歐使節)。這是日本歷史上首次派遣政治外交使節前往歐洲。同時,支倉常長也成為日本歷史上首位橫渡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日本人。這次訪問歷時7年,也使仙臺成為奧州地區的經濟g中心。
自慶長8年(1603年)起,政宗與幕府重臣的交往日益頻繁。接近幕臣也是其情報收集的一部分,他在贈送各類禮品方面頗費心思,並積極參與酒宴、歌會、茶會、觀看能劇等活動。[41]
此外,在慶長12年(1607年),德川家康的第五女——市姬與伊達政宗的嫡長子伊達忠宗訂立婚約。然而,市姬於慶長15年(1610年)早逝,政宗隨後便讓忠宗與家康的外孫女——振姬(池田輝政的次女,其母為家康的次女督姬)訂立婚約。
在慶長18年(1613年),政宗因高田城的修建事務身處越後國,他寫信給妻子愛姬。在這封信中,他以佛教的無常觀為基礎,談及春秋的季節感、自然界的草木、花鳥風月等內容,充滿詩意與哲理。信中引用了《枕草子》和《徒然草》,並以《源氏物語》「花宴」一章中的一句作結,文字格調高雅。由此可見,兩人不僅關係並非疏遠,反而是傳達著複雜而深沉的情感。[42]
Remove ads
在慶長19年(1614年)的大坂冬之陣(大坂之役)中,伊達政宗作為大和口方面軍布陣參戰。和議達成後,伊達軍負責填埋外護城河的工程。同年12月,政宗從將軍德川秀忠處獲得伊予國宇和郡的領地,後來由其庶長子伊達秀宗建立了宇和島藩。翌年,慶長20年(1615年)的大坂夏之陣中,政宗參與了道明寺之戰,與後藤基次等人交戰。據說基次在遭到伊達家家臣片倉重長的攻擊後受傷,自刃身亡。大和方面軍在道明寺口的戰略要地小松山擊潰了後藤隊,並推進至譽田村,但在此遭到真田信繁(幸村)的反擊,被迫後退。對此,先鋒大將水野勝成多次請求政宗對真田軍發動反攻,但政宗以彈藥不足和士兵傷亡為由一再拒絕,最終親自前往勝成的軍營,正式回絕了請求。結果,信繁得以從容返回大坂城。據《北川覺書》記載,信繁諷刺道:「雖有百萬關東兵,竟無一人堪稱男子。」[43][44]
此外,在譽田村的戰鬥中,政宗的部隊誤傷了水野家的三名家臣,並奪走了水野家的戰馬。對此,水野勝成設下伏兵,斬殺了政宗軍的士兵,奪回了戰馬。然而,政宗對此並未提出任何異議。[45]
根據收錄於薩摩藩史料《薩藩舊記雜錄》的一份由薩摩藩駐上方留守居役向本國提交的報告書[i],在5月7日的天王寺之戰中,伊達政宗率軍進攻船場口,誤將正在與明石全登隊交戰的水野勝成部下——神保相茂所率的270人部隊當作敵軍進行攻擊。相茂戰死,神保隊僅剩7騎倖存。因此,政宗在上方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46]神保的遺臣們通過水野勝成向政宗提出抗議,但政宗卻態度強硬地回應:「神保隊被明石隊擊潰,為了防止我軍被捲入混亂,不得不將其處理。伊達家的軍法中並無敵我之分。」
這一傳聞自事件發生後便引發了種種興趣與猜測。在講談本《難波戰記》中,有一種說法認為政宗軍不分青紅皂白地向正在休息的神保隊發動了槍擊;也有觀點認為是因嫉妒其戰功而故意進行的誤殺。不過,並無記錄顯示政宗因此事件受到任何責難。而在近兩百年後的寬政年間編纂的《寬政重修諸家譜》中記載:「騎馬武士三十二人、雜兵二百九十三人一同戰死,相茂亦奮戰而亡。」[47]
戰後,真田信繁的次子真田守信,以及長宗我部盛親的妹妹阿古姬與其子柴田朝意等人,皆歸順並仕於伊達家。此外,作為戰功的獎賞,政宗於閏6月被任命為正四位下參議。[48]
元和元年9月(1615年),政宗的女婿松平忠輝遭到德川家康的忿怒。人們推測政宗也可能會被召喚問責。到了元和2年(1616年)1月至2月間,細川忠興已私下命令其子細川忠利做好戰爭準備。[49]英國商館館長理查·考克斯也記載稱,忠輝可能會在家康與政宗的支持下引發戰爭;而毛利輝元則向本國報告了將軍秀忠可能出兵奧州的傳聞。[50]據伊達家傳世的《木村宇右衛門覺書》記載,家康病重後開始說政宗的壞話,並命令秀忠準備出兵奧州。政宗聽聞此事,也開始準備應戰。然而另一方面,家康又表達了希望與政宗會面的意願。政宗遂於2月22日前往駿府城與家康會談。會談中,家康表示忠輝曾誣告政宗與大坂方勾結。會談結束後,家康解除了對政宗的懷疑,並囑託他保護秀忠。後來,秀忠辭去將軍之職後,將此事告知政宗,並遺命政宗輔佐家光。[51]
同年4月,德川家康去世後,松平忠輝被改易(剝奪領地與官職),而嫁給忠輝的政宗長女五郎八姬也因此離婚,返回娘家。然而到了8月左右,關於追討政宗的傳聞再次在朝中流傳。[52]
Remove ads

政局穩定之後,伊達政宗專注於領地的開發,整修了後來被稱為「貞山堀」的運河。他還整理並開拓了北上川水系的流域,使之成為延續至今的糧倉地帶。因此,仙臺藩在名義石高為62萬石的基礎上,實際農業產量達到了相當於74萬5千石(根據寬永年間的總檢地)。在文化方面,他積極引入上方(京都、大坂一帶)的文化,邀請技師與工匠,融合桃山文化的莊嚴華麗與北國的地域特色,創造出獨特的建築風格,留下了如國寶大崎八幡宮、瑞岩寺,以及鹽灶神社、陸奧國分寺藥師堂等建築遺產。此外,他還邀請居住在近江的技師川村孫兵衛,在北上川河口修建了石卷港。由此建立起通過北上川水運將米從石卷港海運至江戶的體制。自寬永9年(1632年)起,仙臺米開始出口至江戶,最盛時期甚至被《煙霞綺談》記載為「如今江戶三分之一的米皆為奧州米」。
在元和6年(1620年)的和靈騷動中,政宗與已成為宇和島藩主的庶長子秀宗發生對立,事態甚至波及幕府,一度發展到政宗向幕府提出歸還宇和島藩的地步,但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政宗一直效忠至3代將軍德川家光時期。寬永12年(1635年),家光頒布參勤交代制度,並宣稱「今後將以家臣之禮對待諸大名」。政宗隨即率先上前表示:「若有違命之人,請命令政宗前去討伐。」此舉令眾人無法反駁。家光因此在政宗離城時賜予他十挺火繩槍作為護身之用。[53]到了家光執政時期,曾親歷戰場的戰國武將大名大多已去世,而政宗雖年事已高,仍堅持前往江戶參勤,忠心不懈。因此家光親切地稱他為「伊達的老爹大人」,對他十分敬重。據說有時家光還會請求政宗講述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往事及戰國時代的戰鬥回憶。
政宗一向注重健康,但到了寬永11年(1634年)左右,他開始出現食欲不振和吞咽困難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寬永13年(1636年)4月18日,他前往母親的菩提寺——保春院參拜,隨後在午後巡遊了城下周邊的北山、經之峰、茂崎山等山嶺。在經之峰,他駐足片刻,向身旁的奧山常良表示,希望死後能葬於此地,並以手杖指示了具體位置。[54]兩天後的4月20日,政宗啟程前往江戶履行參勤交代義務,途中病情突然惡化。在郡山住宿時,他出現嚴重的吞咽困難並伴有嘔吐,已無法進食。到了4月28日抵達江戶時,他已處於絕食狀態,腹部也出現腫脹。儘管病重,政宗仍堅持參府。5月21日,將軍德川家光親自前往伊達家的上屋敷探望政宗。政宗沐浴整裝以迎接家光,但在會見結束、返回內室時,他不得不依靠手杖多次停歇前行。[53]
政宗於5月24日卯時(上午6點)去世,享年70歲(實歲68)。[2]據稱死因是因食道賁門癌引發的癌性腹膜炎。[55]他臨終時展現出「伊達男」之名所象徵的氣概,甚至不願讓妻子與子女看到自己的死容。5月26日,幕府批准其嫡長子伊達忠宗繼承遺領。政宗的遺體以束帶禮服裝殮入木棺,為防腐而填入水銀、石灰與鹽,並以轎輿載送,按照其生前的大名行列儀式,於6月3日返回仙臺。殉死者包括家臣石田將監等15人[56],以及陪臣5人[56]。在江戶,為期7天;在京都,為期3天,禁止捕捉魚鳥與演奏音樂,以示哀悼。[56]據說他在去世前一天曾低語:「我這曾馳騁戰場之人,竟會死在榻榻米上……」
Remove ads
人物逸話
伊達政宗被稱為「獨眼龍」的綽號,可追溯至江戶時代後期儒學者賴山陽所作的一首漢詩。[57]在賴山陽去世後,於天保12年(1841年)出版的《山陽遺稿》中,收錄了十五首「詠史絕句」,其中有一首便以政宗為題。據傳該詩創作於天保元年(1830年)。
橫槊英風獨此公
肉生髀裏斂軍鋒
中原若未収雲雨
河北渾帰獨眼龍
- 槊を橫たふる英風獨りこの公
- 肉髀裏に生じて軍鋒をおさむ
- 中原もしいまだ雲雨収まらずんば
- 河北すべて帰せん獨眼龍
- (出典)
- 伊藤靄谿注釈『山陽遺稿詩注釈』書藝界、1985年
- 頼成一・伊藤吉三訳注『頼山陽詩抄』岩波書店〈岩波文庫〉、1944年
「獨眼龍」原本是中國唐朝末期割據一方的軍閥首領之一——李克用的綽號,他被譽為當時最強的軍事統帥之一。例如在《資治通鑑》第255卷中記載:「諸將皆畏之。克用一目微眇,時人謂之獨眼龍。」不過,「眇」這個漢字既可以表示「單眼失明」,也可以指「一隻眼睛比另一隻小」,因此李克用究竟是哪種情況並不明確。將獨眼的伊達政宗比作李克用,是賴山陽在詩歌創作中的獨特比喻與藝術構思。
起句中的「槊」是「ほこ(矛)」,即長矛。它源自一個傳說:魏武帝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於軍營中將武器夾於腋下賦詩。北宋文人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讚頌曹操為一代英雄。而在日本,被認為能與曹操相匹敵、兼具文武才能的英雄,唯有伊達政宗。
第二句(承句)是借用了三國志英雄劉備「髀肉之嘆」的典故,意指即便是像政宗這樣的英雄,在和平到來之後也收起兵馬,感嘆自己身體因久未征戰而變得遲鈍。
轉句中的「中原」是指黃河中游地區,包括唐朝的首都長安與副都洛陽,自古殷王朝、周王朝以來便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在當時,這片地區處於李克用終生宿敵——軍閥朱全忠的統治之下。朱全忠後來篡奪唐朝皇位,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後梁。在這首詩中,「中原」作為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象徵著日本的近畿地方。「雲雨」則是戰亂的隱喻,同時也暗含「龍現身時踏雲而行、帶來風雨」的意象。
結句中的「河北」並非指今日中國的河北省,而是泛指黃河以北的地區,暗示李克用的根據地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位於中原之北。在這首詩中,「河北」象徵的是日本的東北地方。賴山陽藉此表達:如果中原的戰亂沒有那麼快平息——也就是說,織田信長與羽柴秀吉的統一事業沒有如此迅速推進——那麼整個東北地區本應落入政宗的掌控之下。山陽因此感嘆政宗「生得太晚」,錯失了統一天下的良機。
Remove ads

在政宗的肖像畫中,他因天花失明的右眼呈現白濁並睜開,而健康的左眼則睜得更大。也有一些肖像畫根據政宗生前的意願,將右眼描繪為黑色。此外,政宗認為:「即使是因病所失,失去父母所賜的一隻眼睛也是不孝。」因此,在他去世後所製作的木像或畫像中,通常會將右眼畫得稍小,但仍保留雙眼。
作為著名的獨眼像之一,有一尊伊達政宗像秘藏於松島的瑞岩寺。這尊像是在承應元年(1652年),即政宗逝世17周年之際,由其夫人陽德院因擔憂真容失傳,特命京都的佛像工匠製作,並安置於瑞岩寺之中。[58]
在通俗印象中,伊達政宗常被描繪為佩戴眼罩,這也成為了他的象徵之一。然而實際上,當時的史料中並沒有記載政宗曾遮蓋右眼的情形。[59]演員在飾演政宗時以刀鐔形狀的眼罩遮住右眼的做法,最早可追溯至1942年的電影《獨眼龍政宗》。[60]而在1959年的電影《獨眼龍政宗》中,則設定為政宗因被豐臣秀吉派出的刺客射中右眼而身受重傷。
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沒有遮蓋右眼的作品[j],但在創作中,刀鐔形狀的眼罩已成為政宗的標誌性象徵。2016年播出的電視劇《真田丸》在重視時代考證的同時,因「看不出是誰」這一考慮,採用了白色繃帶作為折衷方案。[61]
Remove ads
關於伊達政宗是獨眼行者——滿海上人的轉世這一傳說,早在他生前的慶長末年,最遲在慶長19年(1614年)時就已廣為人知。[62]
在江戶時代,由伊達政宗的曾孫、仙臺藩第4代藩主伊達綱村所編纂的《伊達治家記錄》中記載:在參加小田原征伐之前,政宗曾遭到其母義姬的毒殺企圖,而義姬則是受到其兄最上義光的唆使。政宗沒有懲處母親,而是斬殺了弟弟伊達小次郎,義姬因此逃回娘家。這一說法長期被視為通說。然而實際上,義姬在那之後仍留在伊達家,並在政宗出兵朝鮮期間與政宗保持著親密的書信往來。根據第一手史料,義姬突然返回山形城娘家是在四年之後的事。[63]關於這起「毒殺未遂事件」,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是政宗為清除反對派而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演出。
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前往京都二條城時,賜予了伊達政宗紫色馬韁——這是連御三家都未被允許使用的殊榮。政宗臥病期間,家光不僅安排醫生,還命令江戶城內的寺社為其祈禱康復。在政宗去世前三天,家光親自前來探望。政宗去世後,家光的哀痛甚至超過了其父秀忠去世時的悲傷,江戶為此禁殺生與娛樂七日,京都則三日。
寬永5年(1628年)3月12日,政宗在仙臺藩的江戶宅邸款待德川秀忠。當時政宗親自將膳食端到秀忠面前,秀忠的近臣內藤正重卻提出「請伊達殿先行毒見」。對此,政宗憤怒地回應道(據《政宗公御名語集》記載):「外記(正重)竟說出如此無禮之言。像政宗這樣的人親自奉膳於將軍大人,怎會在膳中下毒?若真要下毒,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即便是十年前,我也絕不會用毒這種卑劣手段。以日本諸神為證,我從未有以毒害將軍之念。若真有意謀反,也必是親自率兵沖陣而戰。」也就是說,政宗嚴厲斥責正重,強調即使在十年前德川幕府尚未穩固之時,他也不會選擇毒殺這種卑鄙手段,而是會以武士之道、堂堂正正地交戰。
在與西班牙進行軍事同盟談判時,支倉常長曾對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表示:「政宗擁有強大的勢力,且勇武非凡,眾人皆認為他有資格成為皇帝。」此外,支倉常長還覲見了羅馬教皇。日本人在這一時代能與教皇會面,是日本外交史上值得特別書寫的成就。
而在慶長遣歐使節曾短暫停留的西班牙科里亞·德爾·里奧及其周邊地區,至今仍有約800名居民以「哈蓬」(Hapón,意為「日本」)為姓氏,據說他們可能是當年使節團中武士的後裔。[64]

據軍記作品《東奧老子夜話》記載,伊達政宗曾設想若與幕府軍為爭奪天下而開戰的情況,並進行了名為「仙臺御陣之御觸附御內試」的圖上演習,也就是戰略制定,以備與幕府軍決戰。具體而言,他計劃人為決堤名取川,使仙臺平原變成水澤地帶,迫使幕府軍避水而向青葉山(仙臺城所在)、鄰近的大念寺山與八木山移動,從而誘敵進入山地展開山嶽戰。政宗還打算以奧州米流通積累的豐厚資金為後盾,將浪人編組為僱傭兵,組織化作戰,待幕府軍疲憊之際追擊至江戶,最終取得勝利。
- 元和二年大坂御陣落去以後。仙臺出馬之由にて御陣觸御座候。此時貞山(政宗)様御內試に。御家中の妻子人しち御取なされ。さて仙臺川を藤塚閑上辺にてせき留藤塚へ番勢を被指置。御裏林より砂押へ御馬を被出。砂押御鉄砲薬蔵の南の山。にか峯に御旗を被立。御対陣可被成との御內試にて。其節ひしと御裏林よりかの地へ。御出御見分被遊候。
(仙臺川(現在の名取川)を堰き止めて仙臺南部を水浸しにして幕府軍の進軍を阻止し、さらに狹隘地に幕府軍を誘い込んで迎撃する一方で、一揆衆を幕府軍後方で扇動し、後方を撹亂するつもりだった)- 大軍を御引受。御境目之御一戦。萬一御おくれの刻。右に書付御內試之通。橫川筋へ御馬を被入候節。御定かかりの地と申候。自然御運命盡夫も不被為葉時節に候はば。御最期之場と思召にて、瑞巌寺御菩提所に御取立被成候よし。
(政宗は幕府軍に敗れた場合は、松島瑞巌寺にて自害するつもりだった)
— 『東奧老子夜話』より抜粋
自明治時代以來,關於慶長遣歐使節的派遣,時常有觀點認為這是與西班牙聯手策劃推翻幕府的陰謀;也有說法將其與大久保長安事件聯繫起來,認為政宗參與了顛覆幕府的陰謀。[65]
在師父——臨濟宗妙心寺派高僧虎哉宗乙的影響下,伊達政宗不僅成為妙心寺塔頭蟠桃院的大檀越,還在虎哉的建議下重建了松島的圓福寺,並改名為瑞岩圓福禪寺(即瑞岩寺)。該寺在伊達氏的庇護下,在整個江戶時代持續繁榮。政宗曾在大仙寺祈願戰勝,戰後果然得勝,因此將寺號改為「全勝寺」。[66]後來,其後代綱宗又因養母振姬之名,將其改稱為「孝勝寺」。
伊達政宗興趣廣泛,進入太平盛世後更加沉迷於這些愛好,晚年幾乎沒有一天是虛度的。因此,後世也將他評價為一位文化人。
最初,伊達政宗專注於兵糧的開發,岩出山的名產——凍豆腐與納豆,便是在他的研究下誕生的。為仙臺城築城時能自制味噌,他在城內修建了「御鹽味噌倉」,並從筑紫國召來工匠,這被認為是仙臺味噌的起源。[67][68][69]
戰國時代結束後,兵糧的需求減少,政宗便將重心轉向追求美食,持續鑽研料理。
在《政宗公御名語集》中,留下了他對料理的見解:「所謂款待,是指不露痕跡地端出應季之物,由主人親自下廚款待賓客。」這句名言不分日式、西式或中式,深深打動了後世眾多廚師。如今,不僅伊達家御用釀造所為母體的宮城調理制果專門學校將其作為校訓,服部營養專門學校等也引用了這句話。
此外,政宗也非常嗜酒。他曾邀請由柳生宗矩介紹的釀酒匠人,在仙臺城內建造了釀酒所(御酒屋)。[70]然而他本人酒量並不佳,曾因宿醉而爽約與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會面(當時他假稱生病),也曾在將軍德川家光面前醉酒入睡,留下不少與酒有關的趣聞軼事。
伊達政宗自幼學習能劇,並深深沉迷其中。他不僅讓身邊的奧小姓拜太鼓名人為師,自己也曾在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光面前親自擊鼓表演。他還給予演員俸祿,據說晚年用於能樂的開銷每年高達三萬石。他曾努力避免能樂師喜多七太夫長能被閉門謝客,但也曾因演員表現不佳而將其召回重新演出,引發一些紛爭。
在秀吉于吉野舉辦的歌會上,眾武將各自吟詠詩歌,其中政宗最為精通和歌,並留下了五首親筆作品。[71]關於他的詩才,作家司馬遼太郎在短篇小說《馬上少年過》中評價道:「在歷史上著名武將之中,其詩才可與古代中國的曹操相媲美;而作為政治家的一面卻未能體現其詩心,這也是兩人共同的特點。」
政宗也熱衷於茶道,曾師從古田織部,是一位茶人。晚年常參與將軍秀忠與家光的茶會。
此外,他精通漢詩,尤其是晚年所作的《醉余口號》最為著名。
馬上少年過 世平白髪多 殘軀天所赦 不楽是如何 (書き下し文)馬上少年過ぐ 世平らかにして白髪多し 殘軀天の赦す所 楽しまずんば是いかん/楽しまずして是を如何にせん
前三句可以理解為:「年輕時曾騎馬馳騁戰場,如今天下太平,自己也漸生白髮,雖仍有上天賜予的餘生。」然而最後一句則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方式:一是「楽しまずんば是いかん」,意為「若不享受此生,又該如何」; 另一種是「楽しまずして是を如何にせん」,意為「若無法感到快樂,這是為何」。政宗可能有意讓這句詩具備雙重含義,因此也成為他留下的一個重要謎團。
伊達政宗喜愛桃山文化,其審美影響可見於建築與甲冑(如「仙臺胴」)的設計中。
在書法方面,他常親筆書寫,而非依賴祐筆(代筆者)。除了官方文書,他還留下了大量親筆信件,包括對家臣的通知、禮狀以及個人興趣的記錄等,這些文稿至今仍保存於世。[72][73][74][75]他的花押為「鶺鴒」形,但在眼部刺有針孔。他曾指出,一封被指煽動一揆的密信所用花押沒有針孔,因此是偽造的,最終使豐臣秀吉承認該信為假。由於政宗書法造詣高深,他會根據對象不同使用不同的花押,具體情況仍不明。在他首次與秀吉會面後寫給家臣的信中,還曾因花押寫錯而親自更正。[71]
在繪畫方面,截至2022年,確認有兩幅被認為是政宗親筆的作品[76]:
- 《達摩圖》:據1933年出版的東北遺物展覽會圖錄記載,原藏於清岳生家伊庭氏,由大槻茂雄(大槻文彥的養子)出品。[76]該畫曾於1928年在仙臺市展出,之後失蹤,直到2022年時隔約90年才重新發現[76]
關於日本刀,政宗收藏了多把名刀,如「燭台切光忠」、「大俱利伽羅廣光」、「鎺國行」、「黑坊切景秀」等。他還讓家臣刀工——初代仙臺國包[78]師從越中守正俊,致力於刀劍技藝的提升。這些刀不僅是藝術品,更被視為伊達家的象徵或獻禮之物,具有政治意義。[79]
伊達政宗每天早晨按照前一晚告知值宿僧人的時間起床。即使提前醒來,也會一直躺在床上,直到被告知時間為止。[80]反過來,如果他指定「七ツ」(約為清晨四點)起床卻起不來,也會臨時更改指示,比如說「再過半刻後叫醒我」或「讓我睡到明六ツ」(約為早上六點)等。這樣的做法不僅體現了他對家臣的體貼,也反映出他根據自身狀態靈活調整作息時間,避免勉強早起以優先恢復體力。由此可見,政宗的嚴謹並非僵化,而是靈活而有度。[81]
他是菸草愛好者,每天在起床後、中午、睡前都會規律地吸菸三次。其遺物中保留有他常用的煙管(キセル)。
自明治時代以來,流傳著一套被稱為「伊達政宗遺訓」的俗說。
這些訓言在幕末至明治時期曾被歸於水戶光圀、林子平等人物名下,而作為伊達政宗的遺訓,其最早出現在明治27年(1894年)出版的《好古叢志》第三編第八卷漫錄《仙臺黃門政宗卿遺訓》中。然而,據稱在與伊達氏相關的史料中,並未發現能作為其真實出處的依據。[82]
伊達氏自政宗之父伊達輝宗在世時起,便通過富田一白與豐臣政權保持聯繫。自天正18年(1590年)參與小田原征伐之後,主要由淺野長政擔任聯絡窗口。至文祿2年(1593年),長政正式成為伊達家的取次(中介官)。[36]然而,政宗對長政極為不滿,甚至留下了一封被認為是「絕交信」的書狀。該信據推測寫於文祿5年(1596年)8月14日,內容指出因長政在朝鮮出兵及豐臣秀次事件中的態度,以及他與政宗不和的蒲生氏郷、木村吉清等人關係密切,政宗認為雙方不再需要互相拜訪或通過對方進行聯絡。[83]
這封信由伊達家保存,考慮到當時信件文稿常留在發信人手中,因此一般認為該信確實曾送達長政手中。[84][85]然而,歷史學者堀越祐一指出,「取次」是由豐臣政權任命的職務,政宗無權解除;而政宗當時已被豐臣政權視為危險人物,若真發出絕交信,風險極高,因此他認為這封信並未真正送出。[86]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戶幕府成立後,政宗與長政之間仍有書信往來,至少在這一時期,兩人並未處於「絕交」狀態。[87]
- 據伊達政宗的直系後裔伊達邦宗所著的《伊達家史叢談》記載,明治天皇曾評價政宗道:「他不僅修習武將之道,亦通曉學問,並關心海外事務,曾命其出使交涉。所謂文武雙全的武將,正是政宗也。」
- 據傳是在文祿之役中帶回的梅樹,至今仍存於仙臺市的宮城刑務所內(若林城遺址),並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稱為「古城的朝鮮梅」。
- 經之峰歷史公園的「臥龍梅」,是在昭和54年(1979年)重建瑞鳳殿時,從若林城遺址移植而來的。據傳,伊達政宗曾拜訪在大悲願寺修行的弟弟秀雄(為該寺13代住持海譽的弟子),當時他非常喜愛寺院庭院中的白萩,並表示希望得到一株。作為交換,他將臥龍梅贈予大悲願寺。在一封書信中寫道:「雖事後才提及,仍依時節奉上一件小袖。以上。特遣飛腳傳達。前次拜訪,得以會面,深感欣慰。雖無心之言,然貴寺庭中白萩極為出色,願得一株。前日未能言明便告辭,若能賜予,將不勝感激。尚祈後續音訊。謹啟。松平陸奧守 八月二十一日 花押 於彼岸寺同宿中。」
- 在明和7年(1770年),仙臺藩士飯田道時所著的軍事記述《伊達秘鑒》中提到,伊達政宗麾下曾有一個名為「黑脛巾組」的忍者集團,專門從事離間與煽動工作。該集團相關人物的姓名多借用了伊達家實際存在的家臣名字,但在一等史料中,並未發現「黑脛巾組」這一名稱或類似組織的記載。
- 有一種名為「梵天丸茄子」的小型茄子品種,以政宗的幼名「梵天丸」命名。該品種由米澤市農業協同組合主導,以窪田茄子與仙臺長茄子雜交培育而成。據說它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品質優良,醃製後會呈現出鮮艷的青色。在米澤,當地人常在夏季種植這種茄子,已成為一道夏日風物詩。
- 2018年當選為世界小姐日本代表的伊達佳內子,是伊達政宗的直系第21代後裔(在血統上則是加藤光泰的父系子孫)。[88]
- 他擁有前後較長、類似高加索人種的頭骨特徵。[89]
- 由於政宗撰寫了大量書狀,至今仍保存有約2000件之多。[90]
- 在2022年1月至2月14日期間,於島根縣立古代出雲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一場以貓為主題的小型特別展中,首次公開了一封伊達政宗寫給江戶幕府傳令官野野村四郎右衛門的書信。在信中,政宗對對方贈送的小貓大加讚賞,並表達了謝意。[91]在現存的政宗書信中,這是唯一一封提及貓的文獻。[90]
- 據《常山紀談》中關於直江兼續的記載[92],在伏見城眾多大名列席之時,伊達政宗從懷中取出金錢向眾人展示。由於當時剛開始使用金屬貨幣,因此被視為稀奇之物而受到稱讚。政宗見兼續坐在末席,便將錢幣遞給他讓其觀賞,結果兼續將錢幣放在扇子上,輕輕彈回。[93]
- 據《常山紀談》中「氏鄉赦免伊達刺客」一節記載,伊達政宗曾派遣一名名叫清十郎的16歲少年,以小姓身份在蒲生氏鄉的家臣處服役,實則從事間諜活動,伺機刺殺氏鄉。氏鄉當時是豐臣秀吉的家臣,被分封至政宗的舊領地。然而,清十郎寄給父親的一封信在關所被查驗,事情因此敗露,清十郎遭到監禁。氏鄉卻被清十郎為完成主命而不惜性命的忠誠所感動,讚賞其忠勤,並赦免其罪,將其送還伊達家。[94]。
- 在仙臺及其周邊地區製作的「松川達磨」,出於對伊達政宗的尊重,從一開始就畫上了雙眼後進行銷售。[95]
- 曾發生「御落胤事件」。享保6年(1721年),國分莊七北田的一位名叫國分盛春(號川村玄硯)的醫生,聲稱自己是盛重與國分盛廉之女所生男孩的後代——該女子曾侍奉盛廉之女,後成為伊達政宗的妾,所生之子據稱同時擁有政宗與盛重的血統(即政宗的孫子、盛重的曾孫)。盛春出示了據稱為證據的物品,並向仙臺藩請求給予相應的供養。經過十餘年的審議,藩最終認定其為冒充者,判處磔刑,其親屬也被流放至遠地(據《伊達治家記錄》記載)。
- 在宮城縣及仙臺市,有一些設計元素採用了伊達政宗頭盔前飾所使用的弦月圖案作為意匠,例如宮城體育場的拱門,以及仙臺市交通局2000系電車的車頭前部。
- 23歲的時候曾經因為被摔下馬而導致骨折,於是前往小野川溫泉進行了溫泉治療。
- 政宗與母親義姬雙方有親情流露的書信往來。如義姬給政宗的贈詩,以及政宗對此的回贈禮物。再如政宗統一奧州期間,義姬多次親自當面進入戰場,對包圍政宗的最上軍勸說撤軍以此保護政宗。
- 對帶有背叛意圖的部下毫不留情。對於理念不合而離家的重臣伊達成實下達奉公構(僅次於切腹的嚴厲處分),甚至派屋代景賴攻打伊達成實居城且殺了成實全家老小與所有家臣;鬼庭綱元私自接受秀吉獎賞後也非常憤怒揚言殺了綱元,綱元因此出奔。後來家臣們看不下去,極力勸諫政宗放下身段請求他們回來。
- 因得到德川家康的信任,被委託處理大小事務,被稱之為「天下副將軍」。
- 有一日,3代幕府將軍家光同時召見政宗和佐竹義宣,提問他們參與過的折上原之戰的戰事實況,勝方政宗對此話題表現雀躍,滔滔不絕。相反,敗方的義宣全程無言以對,只能激動得咬緊牙關。
- 政宗曾閱讀《莊子》〈逍遙遊〉侯有感而賦詩〈偶成〉(たまたまできた詩):
- 邪法迷邦唱不終 欲征蠻國未成功
- 圖南鵬翼何時奮 久待扶搖萬里風
- (邪法邦を迷はして唱となへて終をはらず、蠻國ばんこくを征せんと欲ほっすれども未いまだ功を成さず。圖南となんの鵬翼ほうよく何いづれの時にか奮ふるはん、久しく待つ扶搖ふえう萬里の風。)
- 亦有賦詩〈醉余口號〉:
- 馬上少年過 世平白髮多
- 殘軀天所赦 不樂是如何
- (馬上少年過すぎ、世よ平たひらかにして白髮多し。殘軀ざんくは天の赦ゆるす所、樂しまざるは是これ如何いかん。)
官位履歷
- 1584年(天正12年)10月,繼承家督。
- 1585年(天正13年)閏8月,任從五位下美作守。[k]
- 1586年(天正14年),轉任左京大夫。
- 1591年(天正19年)3月,遷任侍從,兼任越前守。關白豐臣秀吉賜予「羽柴」姓。[35]
- 1597年(慶長2年)晉升從四位下、轉任右近衛權少將、仍任越前守。
- 1608年(慶長13年)1月,兼任陸奧守,替任越前守。幕府2代將軍德川秀忠賜予「松平」姓。[40]
- 1615年(元和元年)閏6月19日,晉升正四位下,補任參議,不過,同年辭任參議一職。
- 1626年(寬永3年)8月19日,晉升及轉任從三位中納言。[l]
- 1901年(明治34年)11月8日,贈正三位。[96]
- 1918年(大正7年)11月18日,贈從二位。
居城
伊達一族自古以來頻繁遷移其本據地,而在政宗時代,由於領地擴張以及與豐臣、德川政權的關係,遷移次數最多。
- 米澤城(今山形縣米澤市) - 永祿10年(1567年)至天正13年(1585年)
- 小濱城(今福島縣二本松市) - 天正13年(1585年)至天正14年(1586年)
- 米澤城 - 天正14年(1586年)至天正17年(1589年)
- 黑川城(今福島縣會津若松市) - 天正17年(1589年)至天正18年(1590年)
- 米澤城 - 天正18年(1590年)至天正19年(1591年)
- 岩出山城(今宮城縣大崎市) - 天正19年(1591年)至慶長5年(1601年)
- 仙臺城(今宮城縣仙臺市青葉區) - 慶長5年(1601年)至寬永4年(1627年)
- 若林城(今宮城縣仙臺市若林區) - 寬永4年(1627年)至寬永13年(1636年)
系譜
- 父:伊達輝宗
- 母:最上義姬
- 弟:伊達政道(史料上未記載,很可能並不存在)
- 妹:千子姬(早夭)
- 妹:某姬(早夭)
- 弟:伊達秀雄
- 長子:伊達秀宗 - (1591年-1658年)母側室新造之方,宇和島藩初代藩主。
- 次子:伊達忠宗 - (1599年-1658年)母正室田村愛,伊達家第十八代當主、仙臺藩第2代藩主。
- 三子:伊達宗清 - (1600年-1634年)母側室新造之方,飯坂宗康養子。吉岡伊達家當主。
- 四子:伊達宗泰 - (1601年-1638年)母側室塙氏,岩出山伊達家初代當主。
- 五子:伊達宗綱 - (1603年-1618年)母正室田村愛,岩崎伊達家初代當主。
- 六子:伊達宗信 - (1603年-1627年)母側室於山方,岩崎伊達家第2代當主。
- 七子:伊達宗高 - (1607年-1626年)母側室於山方,田手宗實養子。村田伊達家當主。
- 八子:竹松丸 - (1609年-1615年)母正室田村愛,早夭,若沒夭折,可能會繼承母親的田村宗家
- 九子:伊達宗實 - (1613年-1665年)母側室弘子,伊達成實養子。一門・亘理伊達家第2代當主。
- 十子:伊達宗勝 - (1621年-1679年)母側室於勝女,一關藩主。
家臣
- 伊達實元(三叔祖父、藤五郎、棲安齋、兵部大輔)祖父晴宗的三弟 。
- 伊達成實(堂叔父、族弟、實元子、藤五郎、安房守)祖父晴宗三弟之子,輩分雖為政宗叔父,年齡小於政宗一歲。
- 留守顯宗(政景養父、藤五郎、相模守)父親輝宗三弟之養父 留守氏第17代當主。
- 留守政景(三叔父、伊達雪齋、上野介、初名伊達政景)父親輝宗的三弟 留守氏第18代當主。
- 亘理元宗(十二叔祖父、元安齋、兵庫頭)祖父晴宗的十二弟 亘理氏第17代當主。
- 亘理重宗(元宗子、源五郎、美濃守)祖父晴宗十二弟之子 亘理氏第18代當主。
- 石川昭光(四叔父、次郎、大和守、初名伊達親宗)父親輝宗的四弟 。
- 國分盛重(五叔父、伊達彥九郎、初名伊達政重)父親輝宗的五弟。
- 岩城政隆(堂侄子、一族、長次郎)父親輝宗的大哥之孫子。
- 片倉景綱(小十郎、備中守、政宗第一重臣)
- 茂庭綱元(後改姓「茂庭」、左衛門、石見守、後改名延元、法號:了庵)
- 原田宗時(左馬助、於朝鮮之役中病死在對馬島)
- 後藤信康(孫兵衛、肥前守、別稱「黃後藤」)
- 屋代景賴(源三郎、勘解由兵衛)
- 桑折宗長(治部少輔、播磨守、點了齋)
- 山岡重長(小成田總右衛門、志摩守)
- 富塚宗綱(又一郎、近江守)
- 遠藤基信(六郎、文七郎、內匠、山城守)
- 濱田景隆(伊豆守、大膳亮)
- 山家國賴(河內守)
- 大內定綱(太郎左衛門、勘解由左衛門、備前守、廉也齋)
- 鈴木元信(秀信、高信、重信、七右衛門、和泉守)
- 山口常成(飛驒守)
- 支倉常長(與市、五郎又衛門、六右衛門,吉利支丹)
- 泉田重光(助太郎、安藝守)
- 鯰貝宗重(盛次、日傾齋)
- 片倉重長(原名重綱,景綱長子、小十郎,別號「鬼小十郎」)
- 石母田景賴(清三郎、左衛門)
- 豬苗代盛國(平太郎、盛親、彈正忠、越後守)
- 川村重吉(孫兵衛)
- 中島宗求(新六郎、左衛門、伊勢守)
- 後藤壽庵(岩淵又五郎,吉利支丹)
|
- 櫻田元親
- 村田宗殖
- 木村宇右衛門
- 田手宗實
- 大町元賴
別名
- 伊達美作守
- 伊達左京大夫
- 羽柴伊達侍從
- 羽柴長井侍從
- 羽柴陸奧侍從
- 羽柴侍從
- 羽柴大崎侍從
- 大崎侍從
- 大崎少將
- 羽柴越前守
- 松平陸奧守
- 仙臺宰相
- 仙臺中納言
其他還有獨眼龍、仙臺黃門等。
墓所與遺物

政宗的墓所位於仙臺市青葉區靈屋下的瑞鳳殿。此外,其位牌分別安置在若林區荒町的昌傳庵、松島町的瑞岩寺,以及京都府京都市妙心寺塔頭蟠桃院。作為神明,他也被供奉於青葉區青葉町的青葉神社。另外,如其他大名一樣,其供養墓也設於高野山奧之院。
瑞鳳殿由伊達忠宗於政宗去世後,於寬永14年(1637年)10月建立。昭和6年(1931年)被指定為舊國寶,但在昭和20年(1945年)因戰火燒毀,現今的瑞鳳殿是由仙臺市於昭和54年(1979年)重建的。
在重建之前,於昭和49年(1974年)進行了發掘調查。通過對遺骨的學術研究,確認政宗身高為159.4厘米(當時屬平均身高),並從遺發中判定其血型為B型。因牙周炎,上顎除左右犬齒外的牙齒幾乎全部脫落。還發現左腓骨有骨摺痕跡,推測為天正17年(1589年)在米澤落馬時所致。[98]此外,確認了約30件陪葬品,包括太刀、具足、施有蒔繪的硯箱、鉛筆、懷錶兼指南針、懷鏡、煙管、銀制吊墜、黃金制胸針(玫瑰經)等。[99]
登場作品
- 小說
- 長篇小說
- 《伊達政宗》(講談社、山岡莊八著)
- 《伊達政宗》(朝日新聞社、海音寺潮五郎著)
- 《伊達政宗》(《風雲獨眼龍》)(東方社、井口朝生著)
- 《伊達政宗》(青樹社、永岡慶之助著)
- 《伊達政宗》(講談社、鷲尾雨工著)
- 《圖南之豪雄 伊達政宗》(增進堂、菅原兵治著)
- 《獨眼龍政宗》(文藝春秋、津本陽著)
- 《獨眼龍政宗》(東京新聞、早乙女貢著)
- 《獨眼龍 政宗》(茜書房、松永義弘著)
- 《獨眼龍伊達政宗》(從文社、西野辰吉著)
- 《獨眼龍伊達政宗》(成美堂、水野泰治著)
- 《鬥戰政宗》(本之森、星亮一著)
- 《龍之見夢》(講談社、羽太雄平著)
- 《獨眼龍之淚》(福武書店、赤木駿介著)
- 《政宗的女兒》(新潮社、岩城希伊子著)
- 《伊達政宗與其武將們》(新人物往來社、飯田勝彥著)
- 《臥龍之天》(祥傳社、火坂雅志著)
- 《伊達政宗》(學研、江宮隆之著)
- 《霸王 獨眼龍政宗》(學研、澤田黑藏著)
- 短篇小說
- 讀本類小說
- 《伊達政宗 探訪故事與史跡》(竹內勇太郎著)
- 《伊達政宗 撥弄秀吉・家康的男人》(PHP研究所、長谷川勉著)
- 《伊達政宗——鮮為人知的真實形象》(收錄於《史傳 伊達政宗》,小和田哲男著)
- 兒童向傳記
- 《馳騁戰國的獨眼龍 伊達政宗》(濱野卓也著)
- 《風暴中的日本人 第14輯 伊達政宗》(松永義弘著)
- 《伊達政宗讀本》(伊達政宗讀本編輯委員會著)
- 其他
- 電影
- 劇集
- 風雲真田城(1964年、ABC、演:近衛十四郎)
- 太閤記(1965年、NHK大河劇、演:井上昭文)
- 大坂城之女(1970年、KTV、演:大木實)
- 最後的樅木(1970年、NHK大河劇、演:尾上松綠)
- 春之坂道(1971年、NHK大河劇、演:垂水悟郎)
- 德川三國志 (1975年、NET、演:西村晃)
- 柳生一族的陰謀(1978年、KTV、演:加藤嘉)
- 德川的女子們(1980年、CX、演:森源太郎)
- 女太閤記(1981年、NHK大河劇、演:橫光克彥)
- 寬永御前試合(1983年、ANB、演:伊吹吾郎)
- 德川家康(1983年、NHK大河劇、演:尾上辰之助)
- 野風之笛(1987年、NTV、演:中丸忠雄)
- 風雲江戶城 怒濤之將軍德川家光(1987年、TX、演:須賀不二男)
- 春日局(1989年、NHK大河劇、演:金田龍之介)
- 風雲!真田幸村(1989年、TX、演:久富惟晴)
- 將軍家光微訪(1990年、ANB、演:近藤洋介)
- 柳生武藝帳(1992年、NTV、演:田村高廣)
- 德川武藝帳:柳生三代的劍(1993年、TX、演:夏八木勛)
- 荒木又右衛門 男子們的修羅(1994年、TX、演:平干二朗)
- 修羅之介斬魔劍(1996年、東北新社、演:中村敦夫)
- 家康最恐懼的人 真田幸村(1998年、TX、演:峰岸徹)
- 影武者德川家康(1998年、ANB、演:磯部勉)
- 葵德川三代(2000年、NHK大河劇、演:須磨啟)
- 利家與松(2002年、NHK大河劇、演:遠藤雅)
- 武藏MUSASHI(2003年、NHK大河劇、演:西村和彥)
- 天下騷亂〜德川三代的陰謀(2006年、TX、演:清水紘治)
- 天地人(2009年、NHK大河劇、演:松田龍平)
- 真田丸(2016年、NHK大河劇、演:長谷川朝晴)
- 新・信長公記~同班同學是戰國武將~(2022年、NTV、演:三浦翔平)
- 動畫
- 漫畫
- 雜誌
- 樂曲
- 櫻雪組合《飛翔》 (描繪「折上原之戰」的歌曲,作詞:遠野雪,作曲:田中俊輔)
- 遊戲
- 太閤立志傳系列(光榮)
- 信長之野望系列(光榮)
- 信長之野望Online 新星之章(光榮)
- 大航海時代Online 東方、日出之國(光榮)
- 天下人(世嘉)
- 信喵之野望(光榮)
- 貓咪大戰爭
- 神領天團
- 美男戰國(CYBIRD,聲 - 加藤和樹)
- 仁王 (東北之龍)
- 神魔之塔 戰慄追求者 伊達政宗 討伐戰
- 信長的復仇
- 武神三國Online
- Crash Fever
- 舞台
- 音樂劇《刀劍亂舞》鶴丸國永 & 大俱利伽羅 雙騎出陣《春風桃李巵》
2022年8月7日至9月4日在東京與大阪公演。 (伊達政宗 - 岡幸二郎)
- 音樂劇《刀劍亂舞》鶴丸國永 & 大俱利伽羅 雙騎出陣《春風桃李巵》
腳註
- 東北地方戰國時代史研究者小林清治評價政宗的勢力擴張,認為其規模堪比平安後期席捲白河以北地區的奧州藤原氏的勢力。[32][33]另一方面,同為研究者的垣內和孝指出,在政宗繼承家督前的天正9年(1581年)爆發的御代田合戰中,佐竹義重確立了作為會津、仙道、海道地區統一盟主的地位,並與伊達氏的勢力接壤。他認為,政宗最初的意圖是對抗佐竹氏及其旗下聯合勢力的北上,但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政宗轉守為攻,僅數年間便與義重的地位發生了逆轉。[34]此外,《重修真書太閤記》中記載:「政宗最終知行二本松、大崎、一栗等地,共計超過一百五十萬石。」從領土面積來看,政宗的領地僅占東北地區的三分之一;但由於他在太閤檢地時掌控了東北南部石高較高的地區,因此在石高(即年產稻米量的衡量標準)上數值較高。雖然未明確記載石高,《氏鄉記》中也有類似記述,稱政宗曾統治奧羽三十餘郡。
- 包括田村領、二本松領和二階堂領在內,共計72萬石,而在政宗繼承時,這些地區自然仍由田村氏、二本松氏、二階堂氏各自統治。
- 《薩藩舊記雜錄》後編第四卷 第1263號
- 不過,正如前文所述,政宗已婉拒了這一任命。
參考文獻
關聯項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