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Remove ads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駿馬獎,是1981年創設,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少數民族文學的國家級文學獎[1]。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每三年舉辦一屆[2]。自創建到第十一屆,共有748人次,709篇(部)作品獲獎[3]。獲獎作品為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或少數民族語言撰寫出版的文學作品,形式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長詩、短詩、散文集、報告文學、理論評論集、翻譯等[2]

快速預覽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地點 ...
Thumb
華文文學獎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
人民文學獎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朱自清散文獎
郁達夫小說獎
汪曾祺華語小說獎
林斤瀾短篇小說獎
馮牧文學獎
施耐庵文學獎
徐遲報告文學獎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宋慶齡兒童文學獎
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
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香港 香港文學獎
紅樓夢獎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
中文文學創作獎
青年文學獎
香港書獎
香港金閱獎
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
澳門 澳門文學獎
澳門文學獎
紀念李鵬翥文學獎
別有天詩獎
臺灣地區 台灣文學獎
國家文藝獎
中國文藝獎章
吳三連獎
台灣文學獎
南瀛文學獎
吳濁流文學獎
聯合報文學大獎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時報文學獎
台積電文學賞
林榮三文學獎
梁實秋文學獎
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楊牧文學獎
打狗鳳邑文學獎
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
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華語文學獎
花蹤文學獎
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
新加坡 新加坡華語文學獎
新華文學獎
南洋華文文學獎
新加坡文學獎
美國 美國華語文學獎
紐曼華語文學獎
Remove ads

歷史

1980年7月,中國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聯合組織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了要設定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該獎項由中國作家協會與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之中也包括被命名為「騰龍獎」的專門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獎項[4]。1986年8月,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烏蘭夫在中國呼和浩特舉辦的中國首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電視藝術獎上,為該獎項命名並題寫「駿馬獎」三字。該獎項與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同為國家民委主辦且都屬於少數民族文藝作品的評獎,因此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也啟用「駿馬獎」作為該獎項的新的命名。在1999年舉辦的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評獎中,該獎項正式更名為「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5]。2004年,中宣部批覆中國作協,將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設定為國家級文學獎[6]。在2005年舉辦的該獎項的第八屆的評獎中,被更名為「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並沿用至今[5]

第一屆至第五屆駿馬獎的頒獎典禮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而1999年10月,第六屆駿馬獎將頒獎典禮在昆明雲南省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辦[7]。2002年9月,第七屆駿馬獎則又回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8]。2005年12月,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在雲南昆明舉辦頒獎典禮[9]。2008年11月,第九屆駿馬獎頒獎典禮則是在貴州貴陽舉辦[10]。2012年9月,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在國家大劇院舉辦[11]。2016年9月,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12]。2020年8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在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二屆駿馬獎評獎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揭曉[13]

Remove ads

獎項設置及獲獎情況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較為穩定的獎項有長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獎、翻譯獎等。曾先後取消了榮譽獎、兒童文學獎、電影文學獎、劇本獎、新人新作獎以及人口較少民族特別獎等獎項。十一屆的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共產生709篇(部)獲獎作品,748人次獲獎。從第一屆到第十一屆,駿馬獎頒獎數量下降超過80%。駿馬獎體現對了對少數民族的照顧傾斜和對少數民族文學的扶持,通過對駿馬獎的少數民族語言作品獲獎率進行統計,該獎少數民族語言獲獎率高於漢語作品獲獎率。但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的文學作品面臨一些困境,如相關的人口較少民族特別獎曾幾次被撤銷[6]

關於獲獎者的信息,女性駿馬獎得主比例上升。早期的駿馬獎得主呈現了一體化的特徵。他們大部分為職業作家且大多屬於文聯或文協系統,得主們主要從事編輯或者教師等職業。而在後期的評選中,雖然職業作家仍然占大多數,但獲獎人員的身份則愈發複雜。主治醫師、公益志願者等非職業作家的作品也會出現在獲獎名單之中[6]

而關於獲獎作品內容,在早期的駿馬獎獲獎作品中借內容主要為革命歷史的敘述或對當時政策的擁護的政治化主題來構建主流話語。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對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內容成為獲獎作品的主要內容,少數民族作家通過對民族性的挖掘和地域文化的堅守而完成自身的民族或地域的身份認同。到了二十一世紀以後,獲獎作品內容則開始關注民族關係、民族精神以及更深層的對人類生存的思考等母題,通過對民族文化或地域生活的書寫來闡述更普遍的生命命題[14]。不過獲獎作品內容上也不必然強調本身民族性的特質[15],像是一些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如鍾鐵夫的《女人無淚》,側重點是婦女解放和獨立而非民族生活、民族歷史等與少數民族相關的主題。又或者一些作家願意跳出民族的界限,把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作為主題,比如王華的《雪豆》。另外,少數民族作家更傾向於追憶歷史而非對現實的表達以及少數民族作家更喜愛鄉土題材而非城市題材的作品。

Remove ads

運行機制的特點

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在評選的運行機制上體現了政治話語與文學場域兩種邏輯的博弈。第一,駿馬獎的的主辦單位的官方化。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在最初雖然由中國作協和國家民委作為領導機構,不過是由《民族文學》雜誌進行評選,帶有刊物辦獎的色彩。從第二屆開始,該獎項改為由中國作協和國家民委共同主辦的國家級獎項,因此該獎項成為主流文化體制的組成部分。第二,駿馬獎的評委非專業化。駿馬獎的評委主任分別是中國作協的黨組領導和國家民委的負責人,明顯缺乏從事相關民族文學研究的專業批評家和研究者,如第九屆的21位評委中僅一人從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理論和批評研究。另外,評委雖然由中國作協和國家民委的成員中共同產生,但評委組作協體系的人員偏多。同樣在第九屆的21位評委中,僅三人為民委負責人,其餘18人中5人為省級以上的作協負責人,其餘人員也是作協會員。第三,政治認同優先。第一屆駿馬獎的評獎對作品評選範圍更加注重,但從第二屆開始,雖然標準略有不同,但始終的邏輯為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例如提出「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等思想性的評選標準[16]

獲獎名單

第一屆

更多資訊 獎項[17], 作品類型 ...
Remove ads

第二屆(1981年1984年)

更多資訊 獎項[19], 作品類型 ...


Remove ads

第三屆(1985年—1987年)

更多資訊 獎項[20], 作品類型 ...
Remove ads

第四屆(1988年—1991年)

更多資訊 獎項[21], 作品類型 ...
Remove ads

第五屆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22], 作品名稱/翻譯 ...

第六屆

更多資訊 獎項[23], 作品類型 ...


Remove ads

第七屆(1999年—2001年)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24], 作品名稱/翻譯 ...
Remove ads

第八屆(2002年—2004年)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25], 作品名稱/翻譯 ...


第九屆(2005年—2007年)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26], 作品名稱/翻譯 ...

第十屆(2008年—2011年)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27], 作品名稱/翻譯 ...

第十一屆(2012年—2015年)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 作品名稱/翻譯 ...

第十二屆(2016年—2019年)

更多資訊 作品類型/獎項[34], 作品名稱/翻譯 ...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