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共同民主黨
韓國的政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共同民主黨(韓語:더불어민주당/더불어民主黨 Deobureominjudang)[8],簡稱民主黨,原名新政治民主聯合(韓語:새정치민주연합/새政治民主聯合 Saejeongchiminjuyeonhap),是大韓民國的一個中間至中間偏左的自由主義政黨,其歷史可追溯至1955年成立的民主黨。以該黨為首的自由或進步陣營,與以國民力量為首的保守陣營並列為南韓兩大主要政治陣營。目前為大韓民國執政黨,並擁有國會的多數黨地位。
Remove ads
歷史


2012年韓國總統大選後,敗選的民主統合黨由非盧[9]派的金漢吉當選黨首,金漢吉開啟黨務革新,將黨的路線往中間調整,並將民主統合黨改名為民主黨[10];與此同時,在大選中中途退選,但仍擁有高人氣的安哲秀參與國會補選並當選,此後開始籌建新黨——新政治聯合[11]。為備戰2014年地方選舉,安哲秀和金漢吉將兩黨合併,建立新黨——新政治民主聯合,二人擔任共同黨首,首任院內代表為朴映宣[12]。
在6月4日的地方選舉中,新政治民主聯合在17個廣域自治團體中,贏得包括首爾特別市的9席,但全國地方議員數目減少,朝野兩黨不分伯仲[13]。而在7月30日的國會議員補選中,新政治民主聯合僅贏得15個選區中的4席,安哲秀和金漢吉引咎辭職[14]。屬於親盧派的院內代表朴映宣和國會議員文喜相先後擔任非常對策委員長,親盧派開始重新掌控黨權。
2015年2月8日的首屆全黨大會上,盧武鉉政府末代總統秘書室長,2012年總統選舉中民主統合黨的候選人文在寅以微弱優勢擊敗非盧派代表人物朴智元,當選新代表[15]。
文在寅就任後,新政治民主聯合在4月29日和10月28日的補選中連遭慘敗[16],民調也毫無起色,內訌卻愈演愈烈:文在寅本人被黨內停權[17],鄭東泳[18]、千正培[19]、朴智元[20]等非盧派要員接連退黨。12月13日,創黨黨首安哲秀退黨,於第二年另建國民之黨[21],另一創黨黨首金漢吉也宣布退黨[22]。文在寅在12月28日更改黨名為共同民主黨[23],隨後於次年1月27日辭去黨代表職務[24]。
文在寅辭職後,老牌政客金鐘仁擔任非常對策委員長,就經濟議題向朴槿惠政府發起猛攻,呼籲「審判經濟無能的執政黨」。4月13日的第20屆國會選舉中,共同民主黨在全羅道不少議席被國民之黨奪取,但取得首都圈範圍內的大部分議席,總計獲得123席(其中有13席為比例議席,政黨票數僅獲第三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25][26][27]。選後孫鶴圭[28]、金鐘仁[29]等非文派接連退黨,形成了文在寅一枝獨秀的局面。8月27日,親文派的秋美愛當選黨代表。
崔順實干政風波爆發後,文在寅積極參與彈劾活動,民調扶搖直上[30]。2017年4月3日,文在寅成為共同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並在5月9日的總統選舉中當選,韓國自由派在相隔九年後再次執政。
文在寅就任總統初期,民調始終位居80%以上的高位,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也位居50%上下,遙遙領先其他在野黨[31]。第二年雖然遭遇了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性醜聞等負面事件的困擾[32],但是在南北關係上取得了重大突破——4月27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跨過軍事分界線至韓國,與韓國總統文在寅進行南北韓高峰會[33],並共同發表板門店宣言[34]。6月12日,在文在寅的撮合下,金正恩與美國總統川普在新加坡舉行首次朝美首腦會晤。受惠於此,次日的地方選舉和再補選中,共同民主黨拿下17個廣域團體長中的14個,12個國會席次中的11個,獲得地方選舉史上最大勝利[35]。8月25日,前總理、國會議員李海瓚當選為第四任黨代表[36]。
2019年,由於在經濟民生問題上解決不利,南北與朝美關係也陷於停滯,再加上文在寅提名的新人法務部長曹國涉嫌女兒特權就學等爭議[37],文在寅的支持率首度跌破40%,共同民主黨民調也被最大在野黨自由韓國黨拉近[38]。但次年新冠疫情爆發,文在寅政府初期處理穩健,在4月14日的國會選舉中,共同民主黨及衛星黨共同市民黨取得300席中的180席,是自1987年韓國民主化後,首次有執政黨取得國會五分之三的絕對多數席次。8月29日,前總理、國會議員李洛淵當選為第五任黨代表[39]。
國會選舉獲勝得以完全執政的共同民主黨,卻陷入了性醜聞風暴之中——4月23日,釜山市長吳巨敦由於性騷擾醜聞辭職,也遭共同民主黨開除黨籍[40];7月9日,首爾市長朴元淳因為性騷擾醜聞輕生[41]。與此同時,民調機構Realmeter公佈政黨支持率調查結果,最大在野黨未來統合黨的支持率達到36.5%,超越共同民主黨的33.4%[42] ,為自2016年10月爆發朴槿惠政治醜聞後,保守派政黨的支持率首度超越自由派政黨。[42]
2021年初,媒體曝光韓國土地住宅公社多名員工利用內幕消息購買土地牟利[43],後續調查發現涉案人數超過一百人[44]。韓國國土交通部部長卞彰欽引咎辭職,但仍然無法制止民意海嘯。同年的韓國地方首長及議員補選中,共同民主黨慘敗,失去首爾、釜山市長及多個地方首長和議員席位[45]。在首爾市長補選中,出現了以往是民主黨堅定支持者20歲年輕世代以顯著優勢支持保守派政黨國民力量的情形[46][47]。李洛淵引咎辭去黨代表職務[48],由宋永吉繼任[49]。也使得立場較文在寅、李洛淵二人偏左的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在黨內再無競爭對手。2021年10月10日,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大選初選中擊敗李洛淵獲勝[50]。
Remove ads
面對民調長期落後的不利局面,李在明打出「有能的經濟總統」作為競選口號,強調「經濟」「改革」等詞,與文在寅失敗的房地產政策做切割[51]。次年3月10日的總統選舉,李在明以不到1%落選,共同民主黨於此次選舉中失去執政權,但因掌握國會過半數議席,仍掌握立法權[52]。受尹錫悅新上任民調「蜜月期」和黨內性醜聞的影響,同年6月1日的地方選舉,共同民主黨僅勝出京畿、全南、全北、光州和濟州。8月28日,李在明當選新一任代表[53]。然而,到了2024年,尹錫悅上任總統以來施政滿意度多為不滿意居多,在野黨提出的「政權審判論」氣勢如虹,共同民主黨因此在當年的國會選舉中贏得175席,延續第一大黨位置。
2024年12月3日晚,尹錫悅宣布實施「緊急戒嚴」,國會朝野各黨議員於次日1時迅速召開會議,190名議員一致通過解除戒嚴案[54]。尹錫悅於凌晨4時30分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撤銷戒嚴令。此次戒嚴從開始到結束僅約6小時。[55]以共同民主黨為首的在野各黨對尹錫悅發起彈劾,並於12月12日通過。憲法法院於2025年4月4日通過彈劾案,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第68條規定,總統若在任期中因彈劾等原因出缺,需在60日內選出繼任者,因此原定於2027年舉行的第21屆總統選舉提前至2025年6月3日舉行。選舉結果,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於4日當選總統,由於該黨在國會仍為第一大黨,是繼2020年後再次完全執政。
黨務組織
任次 | 姓名 | 職銜 | 就任日期 | 離任日期 |
1 | 金漢吉 | 共同代表 | 2016年2月2日 | 2016年6月29日 |
安哲秀 | ||||
臨時 | 朴映宣 | 國民共感革新委員長 | 2014年8月4日 | 2014年9月17日 |
文喜相 | 非常對策委員長 | 2014年9月18日 | 2015年2月8日 | |
2 | 文在寅 | 代表 | 2015年2月9日 | 2015年12月26日 |
任次 | 姓名 | 職銜 | 就任日期 | 離任日期 |
1 | 文在寅 | 代表 | 2015年12月27日 | 2016年1月27日 |
臨時 | 金鍾仁 | 非常對策委員會代表 | 2016年1月27日 | 2016年8月27日 |
2 | 秋美愛 | 代表 | 2016年8月27日 | 2018年8月25日 |
3 | 李海瓚 | 代表 | 2018年8月25日 | 2020年8月29日 |
4 | 李洛淵 | 代表 | 2020年8月29日 | 2021年3月9日 |
臨時 | 金太年 | 代表權限代行 | 2021年3月9日 | 2021年4月8日 |
都鍾煥 | 非常對策委員長 | 2021年4月8日 | 2021年4月16日 | |
尹昊重 | 代表權限代行 | 2021年4月16日 | 2021年5月2日 | |
5 | 宋永吉 | 代表 | 2021年5月2日 | 2022年3月10日 |
臨時 | 尹昊重 朴志玹 |
非常對策委員長 | 2022年3月10日 | 2022年6月2日 |
朴洪根 | 代表權限代行 | 2022年6月2日 | 2022年6月10日 | |
禹相虎 | 非常對策委員長 | 2022年6月10日 | 2022年8月28日 | |
6 | 李在明 | 代表 | 2022年8月28日 | 2024年6月24日 |
臨時 | 朴贊大 | 代表權限代行 | 2024年6月24日 | 2024年8月18日 |
7 | 李在明 | 代表 | 2024年8月18日 | 2025年4月9日 |
臨時 | 朴贊大 | 代表權限代行 | 2025年4月9日 | 2025年6月13日 |
臨時 | 金炳基 | 代表權限代行 | 2025年6月13日 | 現任 |
任次 | 姓名 | 職銜 | 就任日期 | 離任日期 |
1 | 田炳憲 | 院內代表 | 2014年3月26日 | 2014年5月8日 |
2 | 朴映宣 | 院內代表 | 2014年5月8日 | 2014年10月2日 |
臨時 | 金瑛錄 | 院內代表權限代行 | 2014年10月2日 | 2014年10月9日 |
3 | 禹潤根 | 院內代表 | 2014年10月9日 | 2015年5月8日 |
4 | 李鍾傑 | 院內代表 | 2015年5月8日 | 2015年12月26日 |
任次 | 姓名 | 職銜 | 就任日期 | 離任日期 |
1 | 李鍾傑 | 院內代表 | 2015年12月27日 | 2016年5月4日 |
2 | 禹相虎 | 院內代表 | 2016年5月4日 | 2017年5月16日 |
3 | 禹元植 | 院內代表 | 2017年5月16日 | 2018年5月11日 |
4 | 洪永杓 | 院內代表 | 2018年5月11日 | 2019年5月8日 |
5 | 李仁榮 | 院內代表 | 2019年5月9日 | 2020年5月6日 |
6 | 金太年 | 院內代表 | 2020年5月7日 | 2021年4月8日 |
臨時 | 金榮鎭 | 院內代表權限代行 | 2020年4月8日 | 2021年4月16日 |
7 | 尹昊重 | 院內代表 | 2021年4月16日 | 2022年3月24日 |
8 | 朴洪根 | 院內代表 | 2022年3月24日 | 2023年4月28日 |
9 | 朴洸瑥 | 院內代表 | 2023年4月28日 | 2023年9月21日 |
10 | 洪翼杓 | 院內代表 | 2023年9月26日 | 2024年5月3日 |
11 | 朴贊大 | 院內代表 | 2024年5月3日 | 2025年6月13日 |
12 | 金炳基 | 院內代表 | 2025年6月13日 | 現任 |
第3期最高委員會
- 黨代表:秋美愛
- 最高委員:梁香子(全國女性委員長)、宋鉉燮(全國老人委員長)、金炳官(全國青年委員長)、金榮珠 → 金宇南 → 安圭伯(首爾、濟洲地區)、全海澈 → 朴南春 → 尹官石(京畿、仁川地區)、沈基俊 → 朴範界 → 朴完柱(忠清、江原地區)、金椿鎭 → 李炯奭(音譯) → 李介昊(湖南地區)、崔仁昊 → 林大潤 → 林同昊(音譯) → 閔洪喆(嶺南地區)
- 院內代表:禹相虎 → 禹元植 → 洪永杓
- 院內發言團:李在汀、奇東旻 → 姜勳植、諸閏景 → 姜炳遠、朴炅美(前半期)、權美赫(後半期)
- 政策委員會議長:尹昊重 → 金太年
- 事務總長:安圭伯 → 李春錫
- 戰略規劃委員長:李元旭 → 李哲熙 → 琴泰燮 → 金榮鎭
- 宣傳委員長:孫惠園 → 韓貞愛 → 諸閏景
- 對外合作委員長:鄭在浩 → 鄭春淑
- 人才引入委員長:元惠榮 → 陳永
- 民主研究院長:金容益 → 金民錫
- 教育研究院長:安敏錫 → 全惠淑
- 黨代表秘書室長:申昌賢 → 文美玉 → 金政祐
- 黨發言團:尹官石(首席發言人)、琴泰燮 → 高榕禛、朴炅美 → 朴完柱(首席發言人) → 朴範界(首席發言人)、白惠蓮、金玄
第7期最高委員會
- 黨代表:李在明 → 朴贊大(代理)
- 最高委員:鄭清來(首席最高委員)、高旼廷、徐瑛敎、張耿態、徐銀淑 → 全恩秀、林仙淑 → 宋甲錫 → 朴貞炫 → 姜敏求
- 院內代表:朴洪根 → 朴洸瑥 → 洪翼杓 → 朴贊大
- 政策委員會議長:金星煥 → 金民錫 → 李介昊 → 陳聲準
- 事務總長:金敏基 → 趙正湜 → 金潤德
- 戰略規劃委員長:姜勳植 → 文振碩 → 韓秉道 → 閔炯培
- 對外合作委員長:李庸瑄 → 朴海澈
- 法律委員長:金會在 → 金勝源、楊富男 → 朴均澤、李庸宇
- 黨代表秘書室長:千俊鎬
- 黨發言人團:安浩永(首席發言人)、朴省俊、金宜謙、林五卿 → 權七勝(首席發言人)、朴省俊、姜仙祐 → 朴省俊(首席發言人)、韓玟洙、黃靖雅 → 李海植(首席發言人)、韓玟洙、黃靖雅
主要選舉記錄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