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補特伽羅論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補特伽羅論者(梵文:Pudgalavāda,Pudgalavādins),或譯補特伽羅派,佛教阿毘達摩術語,最早由說一切有部提出,是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的合稱。說一切有部迦多衍尼子《發智論》主張「無補特伽羅」[1]。後來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性空派,將支持「有補特伽羅」的宗派概括統稱為補特伽羅派。其中的宗派,包括了主張「補特伽羅自體實有」的犢子部[2]及其支派正量部等,和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的說轉部[3]等。赤銅鍱部《論事》[4]也批判了補特伽羅派。
![]() 初期佛教 |
![]() |
Remove ads
學說
提婆設摩《識身論》自稱「性空論者」[5]而批判了「補特伽羅論」者:
“ | ” |
“ |
|
” |
Remove ads
後續記載
《異部宗輪論》記載說轉部認為「有勝義補特伽羅」[27],此勝義補特伽羅是五蘊所攝微細難以施設之法[28]。
龍樹《大智度論》等記載有第五不可說法藏[29],並記載犢子部認為「人是第五不可說法藏中所攝」[30],補特伽羅不是五蘊有為法和無為法所攝,是不可說法所攝,此說不見於《大毘婆沙論》等早期部派佛教著作和《異部宗輪論》等。
註釋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