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大學法學院

教育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大學法學院(Peking University Law School、PKU LAW、PKULS),原為北京大學法律系,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於1904年成立的法律學科,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正規法律教育機構(其後為1909年創立的清華學堂法律學科、1912年創立的朝陽大學法律系及1915年創立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早年由於社會條件及國策方向所限,1948年中國的205所大學中僅有29所設有法學教育單位,學生人數最多的依次為朝陽大學東吳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位於北京的北京大學朝陽大學法律系、清華學校法律學科同為京派法學的重要代表。

歷史沿革

Thumb
北大法科北河沿舊址,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用於國家計委一機部設計院、農機部(八機部)民政部最高人民檢察院[1],原建築在民政部/最高檢的歷次擴建中已被拆除

北京大學前身為京師大學堂,自創校起已設有法律學科,其時為「高等政治學」中的一個科目,1902年清政府《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在大學專門分科政治科內設法律學目,正式規範了法律學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1904年1月修訂大學堂章程,改大學專門分科為分科大學堂,在政法科大學堂內設法律學門,其時法律學門的學制為四年。

1911年蔡元培改革中國教育制度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改大學堂總監督為大學校長,由嚴復擔任。1913年2月,改政法科為法科,以孫祥齡為學長,同年遷入京師大學堂譯學館北河沿舊址(後也稱「北大三院」)[2]。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在全面改革北京大學舊制的同時,對法科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法律學門設立了法律學門研究所,聘有學者專職研究各個法學領域。1919年,法科法律學門改為法律學系,同時允許法律學系學生兼修其他學系課程,也容許其他學生兼修法律學系課程,引起了法學思潮的激蕩,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成為了中國法學研究和討論的中心。

1927年,張作霖取消北京大學,將北京九間高等院校合組為京師大學校,北京大學法律學系與北京法政大學合併,並被名為法科第二院,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將京師大學校改為中華大學,8月又將之改為北平大學。在原北京大學師生的強烈抗爭下,南京政府恢復國立北京大學的名稱,其法律學系亦重新成為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北京法政大學則成為北平大學法學院。

1930年12月,蔣夢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仿效美國改革教育制度法律學系改為法學院,下設政治系、經濟系和法律系,學生畢業後可得學士學位。1934年,北京大學法學院法科研究所成立,開始法學研究生的培育。

1937年平津淪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奉命南遷,於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春,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校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此期間,原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的部分師生奔赴抗日前線,部分師生則編入西南聯合大學法商學院。法商學院由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社會學系、商學系組成。由於組成西南聯合大學的三所學校中,只有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因此西南聯大法商學院的法律學系即為原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直至八年抗戰終結,西南聯合大學解散,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各自復校,北京大學法學院亦重新復員。

1952年,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整體被併入北京政法學院

1954年,在政務院副總理、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董必武的直接指示下,北京大學法律學系得以重建。司法部教育司司長陳守一則出任法律學系重建後的第一屆系主任。在1954年至1966年,北京大學法律學系作出了多番教學計劃,其中較為突出的,分別是蘇聯法學的課程比重增加和學制由四年改為五年。

在1966年,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法律學系在1970年被宣佈取消,但由於法學院師生團結爭取,法律學系最終得以保留,和吉林大學法學院成為全國僅存的兩個政法院系之一。教職員基本沒有分散,主要圖書資料沒有流失,法學研究的工作也沒有中斷過。1966年至1971年6年間法律學系沒有招生,因此也沒有正規教學。1972年,在一批教師在剛剛得到平反之後,即致力恢復正常的教學工作。1973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學系的三十六名教職員被合併到北京大學法律學系,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復系時,他們中絕大多數又回到中國人民大學

1977年,中國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恢復正常,北京大學及其法律學系亦得以正常發展。

北京大學法學院於1999年6月26日正式成立[3],設有多個法學研究機構和多部法學研究的學術期刊。

Remove ads

學術地位

北大法學院在多個法學學術領域中處於中國領先地位,比如中國的憲法學經濟法國際經濟法法社會學等學科及領域均始見於北大法學院(或其前身京師大學堂)。現代中國的法理學便是奠基於北大法學院(此前中國法學的法理學只有符合當代政治環境的國家理論,直至沈宗靈教授把西方法理學以中國學術的系統整理完成)。此外,中國法學界相當比重的先行者均任職或出自北大法學院,比如單在國際法方面,先後數名聯合國常設及非常設的國際法庭法官均來自北大法學院。故在多個法學領域當中,均有被稱為北大學派的存在。

北大法學院有法理學憲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四個國家重點學科[3]。此外,北大法學院在國際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法律史、環境法等學科也有很強的實力。

北大法學院有經濟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國際經濟法研究所、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所、刑事法理論研究所、世界貿易組織法律研究中心、公法研究中心、稅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人權研究中心、法制信息中心等30多個研究機構。

北大法學院所屬的法律圖書館館藏量和自動化水平在綜合大學法律院系中處於領先地位。

中外法學》是北大法學院主辦的法學期刊,創刊於1989年。

Remove ads

學歷課程

北京大學法學院提供以下課程:

更多資訊 學位, 英文名稱 ...

部份著名學者及校友

(註:以下之學歷僅羅列北京大學法學院所頒授之學歷。)

  • 著名學者
更多資訊 姓名, 簡述 ...


  • 著名校友
    • 岑浩輝 – 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法律系畢業)
    • 何超明 –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檢察長(經濟法博士研究生)
    • 曹康泰 – 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法律系83級經濟法幹部專修科畢業)
    • 奚曉明 –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畢業)
    • 江必新 –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2004年行政法博士)
    • 黃爾梅 –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立案庭庭長(法律系79級)
    • 馬迎新 –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法律系77級)
    • 羅東川 –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員、「全國十大人民滿意好法官」(法律系82級)
    • 董天平 –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副庭長(法律系80級)
    • 俞靈雨 –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執行辦主任、原民四庭庭長(法律系86級)
    • 孫華璞 –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原民一庭庭長(政法系統在職攻讀法律碩士)
    • 宋凱楚 –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77級)
    • 鮑聖慶 –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掛職)、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副主任(法律系79屆)
    • 石時態 – 湖南省檢察院副院長(法律系畢業)
    • 傅長祿 –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77級)
    • 汪利民 –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80級)
    • 鮑國友 –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法律系78級)
    • 童兆洪 –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80屆)
    • 呂忠梅 –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80級)
    • 景漢朝 –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法學院96屆碩士)
    • 甄樹清 –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法律系79級)
    • 康為民 –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
    • 周溯  –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法律系碩士)
    • 吳合振 –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
    • 張居勝 –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
    • 李琦  –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
    • 李毅峰 –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
    • 孫緯  – 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北京大學經濟法專業首屆學員)
    • 潘熙  – 香港資深大律師,專攻公法及人權法(曾任客席講師、1998年法學士畢業)
    • 范鴻齡 – 香港大律師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法學士畢業)
    • 開來  – 著名女律師(1985年法律系畢業)
    • 白仁傑 – 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 陶景洲 – 美國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1981年畢業,數年時間為中國打贏了數以億萬美元計的涉外經濟官司而著名)
    • 陳大剛 – 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法律部主任(1978級本科)
    • 白濤  – 中國足協法律顧問(畢業於法律系)
    • 許志永 – 中國民間維權組織「公盟」創辦人之一。(2002年法學博士)
    • 鄧煥香 – 1929年赴越南定居,參加了越法、越日、越美戰爭,曾任團長、師長、軍長、南方海陸軍三軍副司令,官至中將,1975年為救援友軍犧牲(法律系畢業,已故)
    • 陳克華 – 抗日戰爭時任國民黨陸軍160師少將師長,1946年任第九軍官總隊中將總副隊長(法律系肄業)
    • 李潤沂 – 1949年任國民黨軍法處少將處長,後任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法律系畢業,已故)
    • 許惠東 – 民國時期官員,抗日戰爭時出任陸軍少將(政法系畢業,已故)
    • 朱光沐 – 民國東北軍軍法處少將處長(法科畢業)
    • 歐陽鋼 – 中興通訊(香港)公司總經理助理(法律系畢業)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