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市第四中学

1907年创办的一所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市第四中学
Remove ads

北京市第四中學,簡稱北京四中(BHSF),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分為高中本部、東校區(即初中部——原北海中學、原北海小學、原北京實用美術學校北海校區)、廣外校區(原北京市六十三中學)和金融街國際校區,是北京市示範性高級中學

快速預覽 北京市第四中學 Beijing No.4 High School, 地址 ...

北京四中是在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六月由當時順天府出資籌建的,當時名為順天中學堂。辛亥革命後1912年,北京四中由京師學務局管轄,改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現名。

Remove ads

學校歷史

晚清時期

北京市第四中學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光緒宣統年間的順天四路學堂而由此改組設立的順天中學堂。1905年,科舉制度戊戌變法的撼動下結束,中國近代學校京師大學堂附屬小學堂(今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宛平民立初級小學、畿輔學堂(今北京十四中)和順天中學堂(今北京四中)相繼創立[有關嗎?],開始了新式教育。

建立順天中學堂的提議始於順天府兼尹孫家鼐、府尹胡燏棻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四日(1898年9月19日)呈遞的《奏設順天府中學堂折》:

——擬請將金台書院改為順天府中學堂——就所屬二十四州縣,調取學中廩增附生年十六歲以上、二十四歲以下,材識通達、志趣遠大者。大縣挑選三名,小縣挑選二名,來京扃門課以時務、策論,分別甲乙,以定去留,以四十名為額。金台書院向有外省士子肄業;並另設南額二十名,一律考取。

1905年,東路中學堂通州)、南路中學堂大興黃村)、西路中學堂盧溝橋)和北路初級師範學堂(昌平沙河)相繼創辦。後經順屬二十四州、縣所舉紳士的會議,順天府凌府尹福彭決定於京師另立一所中學,分選各屬合格學生入堂肄業,並決定以位於西什庫宛平高等小學堂校舍開辦順屬中學堂。學部議復御史張世培奏請順天府正式開設順天中學堂[來源請求]

《議復御史張世培奏順天府尹破壞章程淆亂定章折》部分內容如下[3]

——查順天四路學堂創始於前府尹臣陳璧議。由各屬契稅項下酌加五成,專備四路學堂之用。東路設於通州城內,南路設於大興縣屬黃村,每年款項均約六千兩。西路設於盧溝橋,每年款項三千兩。北路款項僅一千餘兩,已另攤派各屬每年三千兩,辦理初級師範學堂。

而東、西、南三路中學,自開辦以來,或三年或二年,議者謂人數太少,程度不齊,遂有主歸併中學、添設師範之說。順天府尹凌福彭到任後,札飭二十四屬各舉紳士定期會議。開議之時,主歸併者十有四人,不歸併者十人。遂定於京師另立中學一所,現在三中學之學生、經費概行歸併。而不主歸併之說者,咸不免嘖有煩言。此御史張世培所以有破壞學務、淆亂定章之奏也。……

臣等公同商議,……似應照該府尹原議,先在京師設立一所,分選各屬合格學生入堂肄業。查從前順天府宛平小學堂校舍甚為宏敞,現在該堂移設外城,其原有校舍擬作為順屬中學堂;其現辦之東、西、南三路中學堂學生並於此校肄業,北路學生有合格者亦酌量選擇收錄,以昭平允。
Thumb
順天中學堂成績品(光緒三十三年)

1906年,順天府在今西什庫天財庫舊址(今稱後庫)籌設順天中學堂,並派藩祖蔭作監督。1907年,順天中學堂正式創校,順天四路學堂42名學生(東路14名、西路10名、南路14名、北路4名)入學,稱為甲班(今稱第一級,於1912年十二月畢業)。學制為四年,設國文算術歷史英文社會學國畫等課程。1908年,學堂添招乙班(英文班),學生三十一名(今稱第二級,於1913年七月畢業)。1909年,添招丙班(英文班),學生三十九名(今稱第三級,於1915年正月畢業)[來源請求]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時期

Thumb
第一任校長王道元題寫的校碑(民國元年)

1912年,順天中學堂由京師學務局管轄,委派王道元為校長,下設教務學監和齋務學監。同年9月29日更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並定該日為校慶日,並一直延續下來。1913年,學校在原有英文班的基礎上,開設德文班。全校共有四個班97名學生[來源請求]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有四中學生代表前住天安門遊行集會,途中被軍警驅散,並被押送回校。同年6月,學校學生因在街頭宣傳,數人被捕,關押十餘天。同年8月27日,有學生參加京津學生在北京的遊行示威,國文老師潘雲超因在《益世報》上發表支持學生運動的署名文章,被北洋政府逮捕[來源請求]

Thumb
四中烈士紀念碑

1937年北平淪陷。在日軍統治下,學校實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進駐學校,同時增設日語課程[來源請求]

1940年,日偽校長王岩濤來校,遭到師生反對,後被學生趕出校門。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接管四中,委派孫鹿賓任校長。此時,中共地下黨組織在四中活動,並在高中學生中發展地下黨員[來源請求]

1945年5月22日,清華大學北洋大學燕京大學的部分四中校友返校,向本校高三學生做反內戰宣傳。內六區警察局聞訊後派數十名警察持槍衝進學校,包圍了禮堂,捆綁正在演講的校友。在場的四中學生警察發生爭執,有幾名學生被刺刀刺傷。後北平市長何思源派專人來校為校友鬆綁,並向學生道歉。同年化學實驗室發生爆炸,學生組織義演募捐用來重建化學實驗室[來源請求]

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華民國國軍占領校園,學校被迫停課,校舍成為為兵營,操場成為炮兵陣地,百餘株樹木被砍伐,課桌椅被焚燒[來源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Thumb
北京四中師生在天安門廣場參加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4]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同年3月15日北京市軍管會委派李復生來校接管四中任校長。同年四中建立了中國共青團團支部和中國共產黨黨支部,並成立新的學生會。校名亦被改為北京市第四中學,並沿用至今。文革前為一所高幹子弟和平民精英雲集的著名男子中學[來源請求]

文革時期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5],四中從此正式停課[6]6月4日北京市委派工作組進駐學校;6月15日,全校召開女校長楊濱的鬥爭會[6]6月18日人民日報》分別刊登北京四中和北京女一中廢除高考制度的倡議書[7]。兩信發布之後,1966年起高考即被「廢止」達十一年。

1966年8月25日,四中學生參與成立「首都紅衛兵糾察隊西城分隊」(簡稱「西糾」)[6]。「西糾」的司令是時任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孔原的兒子,北京四中高三學生孔丹

改革開放時期

Thumb
2015年,北京四中合併六十三中後,在廣外紅居街北京財會學校原址成立北京四中廣外校區

199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北京四中時,曾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到這裡來,真是三生有幸。」[來源請求]

2001年2月,國際奧委會2008年奧運申辦城市評估團考察北京時,北京四中作為唯一被考察的教育機構接受評估,並且為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8]

2007年9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北京四中時曾說:「要把四中辦成世界一流的學校,中國要有更多像四中這樣的學校,這是我們的願望。」[9]

2023年,北京四中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建立北京四中雄安校區[來源請求]

校園文化

Thumb
四中走廊
Thumb
四中教學樓
Thumb
四中科技樓

校名

現在北京四中的校名由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題寫。

校標

北京四中的校標是民國十年(1921年)建成的北平公立第四中學校門。

校訓

北京四中的校訓是「勤奮、嚴謹、民主、開拓」。

訓誡

北京四中訓誡摘自首任校長王道元撰寫的《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第八級畢業生通訊錄序》。

訓誡原文如下:

——須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為本根,以協同尚義為榮衛。所貢獻於群眾者不嗇,斯群眾之報施我者必豐。藉勢倚權,常與禍構,不可為也。故求其可恃莫如學,勢可踣也。學不得而閟也。今學者每期期焉,以學不見用為慮,而不以致用不足為憂,竊以為過矣。不知學無止境,致用亦無止境,有生之年,皆學之日。其受用處,非根器淺薄者所能知,亦非佻達紈絝者所能任也。諸生方盛年,志高而氣銳,將欲厚其積儲以大效於世耶?抑將淺嘗自放以儕於俗耶?是不可不審所處矣。諸生勉乎哉!
Thumb
北京四中訓誡石

校園

舊校園

Thumb
民國四年(1915年)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門
Thumb
北京四中老校園教室

順天中學堂選址於位於京師後庫(現北京市西城區後庫)的宛平高等小學堂。校園雖經多次翻新、重建,地址未曾改變。全校占地面積為98.6,體育場占地40.6,包括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足球場。校園內有樹木1500餘株,花卉100餘種。校園南院有植物園地,種有農作物,並建有一個古樸的井亭,頗有田園意境。如當時校歌所描述的:「半似鄉村半似城,花木蒼翠四時榮」。

目前校園

1983年北京市政府決定改建北京四中校舍,並列為市重點工程。新擴建的四中校園占地46372平方米。

Thumb
北京四中淑石亭
Thumb
北京四中天文台
Thumb
北京四中校長辦公室

校長室

校長室是學校學堂時期唯剩的舊建築。校長室為三間硬山式北房,青磚灰瓦,房前設有平台,稱為「望月台」。

教學樓

北京四中的大部分的教室集中在一座教學樓。教學樓共四層,每層有教室八間。設計者摒棄常用的矩形而採用六邊形平面,取得了大容量、短視距和小視角的綜合效果。另外因多個六邊形教室組合而自然形成的走廊空間的收放變化,既滿足了交通疏散的要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個課間交往娛樂的理想空間。[10]

實驗樓

實驗樓共六層。第一層至第五層分別設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計算機機房,供學生完成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第六層設有天文台

辦公樓

辦公樓於2003年竣工,用於教職員和行政人員的辦公。此外另設有一間大型會議室(被四中人稱為501會議室)供日常會議和接待。

綜合樓

竣工於2007年百年校慶以前,樓內有食堂、禮堂、北京四中國學講堂,部分行政人員在此樓辦公。

室外體育場

北京四中設有一個塑膠室外體育場。附有標準六線四百米跑道,一個中型足球場、二個排球場、六個籃球場田徑運動設施和看台,供學生和教職員使用。

室內體育館

北京四中設有一間多功能體育館,可用於多種體育運動,例如籃球、羽毛球。此外另設有桌球室、健身房及標準50X25米六道室內游泳池。

其他設施

北京四中亦設有老辦公樓(現已拆除改建為綜合樓)、宿舍、飯堂等。從教學樓通往實驗樓的走廊也是四中的特色。

初中部

北京四中初中部則分為東操場和西操場,由兩個學校合併而成。西操場多為初一和初二學生使用,初三學生則主要活動於東操場。其中西操場下為一座古代陵墓。

辦學特點

道元班

北京四中計劃在2010年新高一年級組建「北京四中傑出創新後備人才培養道元實驗班」,簡稱「道元班」。該班將面向全市招收30名學生。選拔標準是:學生在某一領域具有濃厚的興趣甚至達到痴迷、迷戀的程度,有著紮實的基礎和超越同齡人的學習潛力,且在此領域具有超常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敏感性和創造性,並有超乎尋常的學習內在動力。同時參照學生的學習成績。[11]在2010年3月27日的中招諮詢會上,校長劉長銘公開表示,道元創新實驗班已通過北京市教委等有關部門審批。

自2019級新生起,「道元培養計劃」已不再獨立組建行政班。

教學水平

Thumb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

北京四中是中國最早實行分層教學的學校之一,它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打亂班級上課。每年有百餘人次在市區以上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競賽中獲獎。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六枚金牌、兩枚銀牌、一枚銅牌。北京四中是北京的重點中學,有95%以上的學生可以進入重點大學,1994年至2002年期間,每年有40%以上的畢業生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高校,比例居全國第一,至今這一數字穩定在每年五分之一(一百人)左右,另有更多的畢業生升入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國內名校以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香港名校。

四中的出國班每年都會送幾十名學生到國外名校留學。從2010年到2012年,出國班都是由經過兩年高考班培訓之後的普通學生在高三組成的新班級,而2012年以後學校增設三年的出國班。

選修課

所有北京四中的高一和高二的學生每周都必須上兩節選修課。選修課的覆蓋內容很廣,包括:廚藝電影製作3D動畫製作歷史地理詩歌鑑賞新聞古漢語工業工程戰爭史地理信息系統心理學古典音樂解剖英美文學量子物理攝影天文計算機科學數學建模服裝設計法語等等。

體育

北京四中有籃球、足球、田徑、武術、橋牌等項目。學校從高一到高三都每天一節體育課,冬季每天還有冬季長跑活動。四中還規定學生畢業之前必須考取深水證,否則不予畢業。

社團

四中的學生社團活動很多。社團的種類也很多,包括考古社、文學社、科技社、天文社、國學社、話劇社、街舞社、辯論社、芭蕾社、橋牌設、電影社和模擬聯合國等等。文學社的《流石》已經成為學校最受歡迎的校刊,並獲全國校內報刊評比特等獎。

歷任校長

Thumb
第三任校長齊樹芸
  • 1907-1911 劉祖蔭(順天中學堂監督)
  • 1912-1917 王道元京師大學堂首屆畢業生,充吏部主事。民國元年接收順天中學堂。
  • 1917-1924 閻翰升
  • 1925-1940 齊樹芸
  • 1940-1941 王岩濤
  • 1941-1943 劉清
  • 1943 馬士奇
  • 1944 王育黎
  • 1945 高去疾
  • 1945-1946 孫芳芩
  • 1946-1948 田植萍
  • 1949 李復生
  • 1950 張鏡
  • 1951-1953 卞慎吾
  • 1954-1958 溫寒江北京教育學院院長。
  • 1958 盧禹
  • 1958-1959 解才民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生,北京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校長。
  • 1960-1961 陶希鐮
  • 1962-1965 解才民
  • 1965-1966 楊濱:北平燕京大學畢業生,北平女一中校長。
  • 1966-1971 文革軍訓團工宣隊
  • 1972-1973 張印斗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4-1978 李恩浩: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8-1982 韓家鰲
  • 1983-1985 劉鐵嶺
  • 1985-1990 劉秀瑩
  • 1990-2003 邱濟隆
  • 2003-2017劉長銘
  • 2017—現在馬景林

曾任教師

Thumb
數理教員李志鈞

陳景潤: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陳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

李志鈞:北京四中畢業,北京大學畢業生。1924年-1940年在北京四中任物理教師。[來源請求]

校友

北京四中至今有三萬五千名畢業生[12]。由於北京四中的英文名為Beijing High School No. Four,因此近來不少四中人以BHSFer自稱。北京四中在各個方面培養人才。

相關書籍

  • 《暴風雨的記憶》:曹一凡、維一、北島
  • 《少年凱歌》:陳凱歌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